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时间:2022-06-26 15:48:22 金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论文摘要: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金融市场面临巨大压力,银行业、保险业大面积亏损,很多企业不得不裁员、停薪休假,这对高校毕业生找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越来越难以适应人才的需求。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强调知识的授受,缺乏灵活性,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要建立综合性的课程体系,注重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的并重,双向发展、相互促进。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录取模式 综合素质 高校师资 学分制 课程体系

  一、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一)录取模式

  传统的高校录取模式“以分取人,一考定终身”。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各种需求的细化等等,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存在着许多弊端:

  (1)使学校远离素质教育,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高校目前选拔学生的唯一标准是文化考试的分数,评价学校的标准是升学率,一个学生可以不关心社会,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这种片面的择优方式使学生潜意识里也不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偏离了真正高素质人才的标准。

  (2)这样只重成绩培养出来的人才,严重缺乏了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能力,这与社会多元化的人力资本的需求是相互脱节的,在这种以分数定终身的制度下,高密度的学业重压下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能力却很强,但思维却被渐渐束缚,进入大学后,在很多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等教育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人才素质的提高就是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的社会效果。然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仍与社会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认识能力差。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只是盲目的选择将来收入较高的专业,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自己真正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和将来在那些领域中发展会更好,不能冷静的分析自身的自身所到之处与自身条件是否相符和,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只顾及眼前的利益。

  (2)动手能力差。很多毕业生都有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和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有的还是优秀毕业生,但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太差,高分低能的现象十分明显。

  (3)合作能力差。受当今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个性更加鲜明,做事,说话都不太注意别人的感受,步懂得社会是一个联系的整体,不知道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喜欢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4)交际能力差。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毕业生难以应付日常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交际,更不能灵活处理。

  (三)现行的大学毕业模式。

  毕业生学位证的体制并不完善,不能激励在校大学生主动的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自身素质,只是盲目的考证、得分,毕业之后更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打不到企业的用人需求的标准。

  二、针对高校培养模式弊端应进行如下改进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综合大量的大学生心理调查问卷统计资料,在当前的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心理问题的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左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认识和适应的问题。例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挫,陷入苦闷、焦虑、恐惧等而产生心理障碍,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处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要提高的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就要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此,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让学生知道学习这些课程的重要性,懂得众生心理健康,了解做心理咨询与到医院看病是一回事。

  (二)有针对性的提高的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选择一个学期开设实习课,或者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而大学生也应该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用大学生容易接纳的方法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协作竞争意识,学校要经常举行一些有关团队合作的活动,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最重要的付诸实践,提倡班级多开展主题班会,培养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素养。

  (三)毕业制度的改革

  高校的年限不一定是四年或者五年,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选择,毕业的学分是一定的,学生应该有权利选择一年可以修多少个学分。但是,取得学分必须要有严格的标准,让学生修满学分,真正具备某种技能才可以获得毕业证,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年限,这样既能激励在校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

  三、高校师资力量发展不均衡

  (一)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下降,正所谓“大学者,大师之谓也”,伴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应该说拥有高等教育文凭或者证书的人明显的增多,然而伴随其中的却是毕业学生的素质的下降。正如人体需要新鲜的血液一样,高校的教师队伍也同样需要新人的不断加入,这也就难免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在如今的高等院校,教授既带本科生,又带研究生似乎已经不是多么奇怪的事了。或许校方的初衷是好的,让多数的学生感受大家的魄力。然而也正是如此,不仅仅累坏了教授,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教授往往迫于压力,忙于带研究生搞科研项目,从而无暇顾及其手下的本科生。毕竟本科阶段的教育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的。

  (三)很多的高校教师没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一味的进行各种理论的灌输,而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同样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大学作为社会人才的摇篮,应该是不同学术思想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的地方。

  四、高校人才与企业需求的矛盾

  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间断过,但却始终没有一中明确的定位来解决这一问题,究其根本,无疑就是搞笑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而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弊病已经越来越明显,二者之间已经明显的表现出它们的不适应。也就是,现今企业需要的人在高校中找不到,而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企业不需要。相比较而言,作为企业在高校中寻找人才是非常被动的,因为它们无法左右高校,让高校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而各高校有着自己的一整套人才培养方案。

  怎样实现两者的相契合,很明显,高校对于“人才”的定位的观念必须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适用企业、适用社会的发展,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在这方面,学校不放借鉴一下欧美发达地区一些名牌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实行小班制,以七八个学生作为一个课题小组,进行各种课题的探究,树立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关于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一个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养成适应社会要求的良好素质的过程。当前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过于呆板僵化,不能及时的跟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调整,例如,我国的一些社会知识本来就落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但老师所教授的和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上个世纪显然已经过时的东西。又比如一些计算机知识已经被淘汰,作简要了解即可,但是仍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做无用功。另外一个就是人文科学受到冷落,科学学科发展的很快而且经费充足,而人文科学则是另外一些景象。

  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强调知识的授受,缺乏灵活性,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要建立综合性的课程体系,注重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的并重,双向发展、相互促进。及时更新新的知识,加强对新的领域的自主探求。专业课既要体现拓宽专业培养“通才”的目标要求,又要体现自身专业的特色。

  六、结语

  要使大学毕业生能够适应经济危机下的变革,适应企业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有所改革,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合理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建立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的双向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学生个人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双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变化的新一代大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徐兵.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

  [3]王伟廉.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

  [4]李湘祁.美国著名大学新生录取标准的多样化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

  [5]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蔡克勇.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培养持续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7]常建坤.中外成功创业者素质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4.12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的论文07-02

司法考试背景下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07-03

互联网背景下电影营销模式的研究论文06-30

浅析新医改背景下对高校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论文07-03

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07-0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论文07-03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材体系论文06-24

国际投资背景下的经济增长论文06-25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论文07-03

浅析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人才在司法考试背景下的培养模式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