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孙家大院》后有感

时间:2020-09-07 12:44: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品读《孙家大院》后有感

  算起来,我与向阳同学称得上是心灵相通的文友。即使平时很少相聚,也会时常思念和牵挂。最近这段时间,一直没有碰到向阳同学了。昨天,我在网上才看到向阳同学的QQ上留言在外地出差学习。下午联系了一下,向阳同学简略介绍了外出的一些收获,并写了一篇《孙家大院》文字。我问能否在网上传给我,先睹为快。向阳同学传了过来,并给我有一段留言,看过之后,感触很多。

  向阳同学写道:“走出孙家大院,不禁想到我们少时一同走过的雅尔街、墨池巷。其实,何止是游子?就是一辈子故土难离的本地人,也是希望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能留下自己熟悉城市的历史、文化、品味和有价值的物像,或是在心底留下的故事和记忆,去寻觅逝去的历史和隐入历史深处的老街、老宅、老树、老人……”这段情感深厚的文字,把我带入尘封久远的年代,儿时与真诚同学一起走过的墨池巷、尔雅街,曾经留给我们多少美好温馨的回忆。如今,这些积淀着丰富的宜昌文化的老街,却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和发展,已经不复存在,只能保存在我们鲜活的记忆之中。

  好像是前年吧,牧歌同学曾经写过一篇《故乡在哪里》,我转载到舟中看霞空间之后,引起很多网友对故乡情结的热议。有一个帖子以《童年的尔雅街》为题,写下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的叙述:“尔雅街,听起来就似乎是一条弥漫着浓浓书香的街道。记忆中童年里的尔雅街,其实就是一条深深的小巷。道两旁都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房子,每户门檐的墙上都用青石雕砌着或花鸟、或飞禽走曽,上面还长着一些狗尾巴草。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在下雨的时候亮亮的可以照得见人影,赤着脚走上面凉凉的,很是惬意。只是,在未成年前总觉得那条路是我童年的痛,从来就羞于提起。如今看到这篇文字,那童年的痛却变成了亲切的回忆。……因为尔雅街,儿时的青石板路,高高的古墙,还有那江边的沙滩都因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然而,童年美好的记忆却永远不会消失。”

  在《孙家大院》一文中,还谈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家庭教育的关系。其中写道:“孙子汶重视孩子的全面教育,不仅对学习要求严格,对于品格要求更是严厉。节俭、厚德、宽容一直都是孙老对子女的要求。每年都会让儿女在自家院子里赤脚参农,院内的桑树、葡萄园、鹅塘都曾经是孩子事农的试验田。”重视对孩子的品格教育,以节俭、厚德、宽容等观点来要求和培育子女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在本身就体现了家长的修为和独特的教育观。古人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蕴含着朴素的`哲理。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总是急功近利,连文化也时兴快餐文化了。这让人不禁产生深深的疑问。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仅是国家大事,对每个人,每个家庭,也是很现实很重要的燃眉之急。

  品读着《孙家大院》,我的眼前幻化出儿时美好的情景。记忆中那些值得留恋和回味的事情,已经被尘封,每每掀开,都有来自心灵深处的感动,细细的品味,昔日的美好时光,流淌成一条长长的河,像眼前翻滚着浊浪的长江东逝水,舒缓的流向远方。记忆深处,留恋一种情怀,时光流走,消失了一种无奈。

  想起儿时,常与向阳同学背着书包,一起走过尔雅街的青石板路,一起争论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中意境。那番情景,仿佛就在眼前。那条古色古香的尔雅街呢?那群不谙世事的调皮冥顽的小伙伴呢?消失了的是我们的韶华,变不了是儿时伙伴的那份美好真情!回首过往,年少的轻狂,痴心的妄想,再痛苦的痛苦,再忧伤的忧伤也已经随着时光的悄悄流转而消失在心上。许多时候,我们谈论着那一个一个曾经那么激动而现在那么平淡的故事,就仿佛是别人身上的故事。

  在这寒冷的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分享着《孙家大院》传递的故事,感悟着真诚同学笔下的优美文思,沉浸在对往事的悠悠回想和眷恋,心底充盈地分明就是一份美丽,十分幸福。

【品读《孙家大院》后有感】相关文章:

品读《西游记》有感范文11-06

读孙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有感12-18

关于王家大院的旅游攻略09-20

读小音乐家杨科有感01-03

读小音乐家扬科有感12-08

读《黑熊舞蹈家》有感15篇08-04

读《黑熊舞蹈家》有感(14篇)06-15

读《黑熊舞蹈家》有感14篇01-27

读小音乐家杨科有感4篇01-03

读小音乐家扬科有感(9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