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的洞课后反思

时间:2020-09-05 19:46:54 语文 我要投稿

爱吃的洞课后反思

  自从使用整合课程以后,发现经常出现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明明写着是一节音乐活动,可活动目标、活动环节却与音乐完全无关,只是学习的儿歌有配乐而已,明明写着是一节科学活动,活动目标及过程却完全指向了艺术领域,明明标着语言活动,但怎么看也是一节科学活动,这样的现象真是屡见不鲜。

爱吃的洞课后反思

  有些是教材参考书上分类就出现失误,有些是老师们在备课时,为了给每个老师分课,所以强行将一些课拉入不相干的领域。

  《爱吃的洞》就是这样一节活动,仔细分析教材,这首儿歌其实是一则谜语,儿歌中只是将嘴巴、隧道、垃圾桶比喻成一个个爱吃的洞,并加入了形象的.象声词,让孩子通过儿歌中的语言去猜中其中隐藏的含义。备课老师虽然设计成了音乐活动,但我决定将“让孩子领会儿歌中隐藏的奥妙,并学会用相同的形式创编儿歌”,作为这节活动的主要目标,这样,这节活动就成了一节语言活动。

  翻开教科书,上面将此活动分在了语言、社会领域,目标是:“尝试学习将垃圾分类;了解、关心环境卫生,要从自身做起;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全都指向了社会领域,且重点目标“在垃圾分类”,与儿歌的内容并没有多大联系,如果说有关联,只能将儿歌作为活动的“引子”,引出“垃圾桶”这个话题。

  因此,如果按教材参考设计的教案,就应该上成一节“社会”活动,课题为“垃圾分类”,如果把儿歌作为重点,那么就应该作为一节语言活动,课题为“爱吃的洞”,而无论从儿歌的内容、形式、旋律哪一方面看,将它作为一节音乐活动,都显得很牵强。

  在我们备课时,第一要备“教材”,要分析教材适用的领域,将教材的使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并不是所有的儿歌都适用于语言活动,也并是所有的歌曲,就适用于音乐活动。

【爱吃的洞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长城课后反思01-08

《周长》课后反思 01-05

《草》课后反思12-20

海燕课后反思12-16

《散步》课后反思11-12

教案课后反思10-26

《人生》课后反思10-15

《背影》课后反思08-27

《海燕》课后反思08-03

《白杨》课后反思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