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0-08-09 10:17:12 哲学 我要投稿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要求]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设计范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课文理解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题思想。

  4、领会哲学家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的思想和艺术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读课文,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1、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去听一位哲学家的课。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在给他的一群学生上的最后一课里,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述一个怎样的哲学道理?想来一定是不同寻常的。这篇课文才700多字,只有三个生字,相信经过大家的认真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自由练习朗读,大约在5分钟左右。)

  2、请同学提出生字,并自行认读理解,但要告诉大家自学的方法是什么。

  哲——哲学愕——惊愕铲——铲子

  3、还有哪些生词需要共同讨论

  饱学之士满腹经纶斩草除根旷野

  归结自学生字的方法:

  查生词中不理解的那个字,比如“惊愕”一词就查“愕”;

  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如“斩草除根”“旷野”;

  请教老师、同学,如“哲学家”。

  5、检查朗读情况,交流读书收获,说说文章都写了什么?

  教师要提醒同学朗读时注意体会声音的强弱顿挫,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每个同学读完某一部分,都要说说有关小节的主要内容。

  6、请学生上黑板上书写上述生词,请大家评说字型是否美观,以及改进书写的意见。

  7、练习临写生词。

  二、精读课文,体会哲学家最后一课的哲学思想和教学艺术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里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和想象漫游世界的`“游历”和“拜访”的十年经历

  (3)作者说他们“个个满腹经纶”,你觉得他们将是怎样的?

  2、精读第二——九自然段。

  (1)

  在读课文之前,请你结合课题思考,你最想知道和理解的是什么问题?请自由提问,并找到觉得最有价值的问题到课文中找答案。

  (2)从大家的提问中删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为什么学生个个都是“满腹经纶”,并且哲学家都说他们是“饱学之士”了,哲学家还要给学生上“最后一课”?

  结合课文,说说,哲学家心里的“杂草”和学生心里的“杂草”有什么不同?结合生活,想想,学生和哲学家的回答的回答对还是错?区别?

  请你对哲学家上“最后一课”的地点和内容、方法和艺术谈谈看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用笔划下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句子。

  (3)同桌相互讨论后,再全班交流。

  3、精读第十自然段。

  (1)请你们谈谈“根除”杂草的唯一方法什么?

  (2)“旷野里的杂草”和“灵魂里的杂草”有什么区别?

  (3)对于哲学家来说,这是他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对于他的学生来说这堂课是不是最后一课?为什么?

  (4)背诵最后这段课文。

  三、扩展阅读练习:

  (1)比较两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课堂“六分钟写作”《我读……最后一课》。先写出所读的文章内容,然后就自己阅读的文章内容及思想写自己想写的话,全文不少于100字。

  小组之间开展朗读比赛和抄写及听写词语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