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实践理论探索论文

时间:2022-12-16 02:41:27 绘画/书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绘画艺术实践理论探索论文

  摘要:绘画艺术中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感情,感觉,所形成的元素,“抽象地”存在于绘画艺术作品中,来表达他的表现形式。无论绘画艺术作品内在或外在都是不可分割。因为他是有生命的,有功能的。它是通过绘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法则清楚,精确,纯粹的自然而然的成长着。犹如绘画艺术中的相同情形,通过各个阶段来表达精神内涵。最终以最纯粹的表现形式来表达绘画艺术的内涵。绘画在众多的艺术里,走在一条从实际目的性前往精神目的的路上;从物象的走向构成的。

绘画艺术实践理论探索论文

  关键词:绘画艺术;绘画内容;绘画艺术形式;绘画精神;绘画信念

  一、绘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绘画艺术作品包括两个元素:内在的及外在的。内在的元素,简单地说,是艺术家心灵的感情,它可以带起观众基本上相同的情绪。而心灵和身体连在一起,照理,只能经由感觉的传递,而体验到变化。感觉因此是非物质到物质(对艺术家言)与物质到非物质(观众)之间的桥梁。感情—感觉一作品一感觉一感情作品内在的元素是它的内容。所以一定有心灵的变化迹象。若不是这样,就根本产生不了作品,没有内容便没有作品。内容,只有在第二个元素一外在的,成为它的化身时,它才能“抽象地”存在于作品里。因此,内容寻找它的表达方式,它的“物质形式。所以,作品是内在、外在交融的结果,两者不可分割。它们是内容和形式而决定性的元素是内容。形式是抽象内容的物质表现。形式时选择,得依内在的需要而定,它是艺术里唯一不变的法则以此产生的作品就是“美丽的”。所以,一个“美丽的”作品必然是内外两个元素依法则地结合。这个结合,使作品统一。这件品变成主体。如果是绘画,它就是一个精神的组织,就如同任何一个物质的组织一样,由许多的部分组成。各个部分,若单独存在时,是无生命的,如同一根被砍下来的指头。指头有功能作用,只有在与其他身体部分,依法则连接时才存在依法则产生的组合,便是所谓的结构。艺术作品和大自然的作品一样,服从于同一个法则:结构。各部分只有整体存在时,才具有生命。绘画里无数的个别部分,大约可分为两类图形(diezeichnerischeForm,指未着色的线条图形)和绘画两个族群各部分有计划,有目的地连接,便形成一张图画大自然。如果我们应用这两个定义(尤其作品的图画成分)于一件作品我们会忽然发现,图画里有一个似乎偶然又陌生的部分:自然。自然,在这两个定义里没有位置。它是怎么跑进图画里的?画的来源,也同样存在于其他艺术及任何人的行为里,它是纯粹实际的东西一个猎人,如果整天跟踪一只猎物,是由于饥饿的驱使。如果今天有一个如侯爵的猎人,整天追逐一只猎物,驱使他的则是追逐的快感。饥饿是身体的,快乐是美学的如果一个原住民跳舞时,用了一些非自然的噪音,是由于性欲的驱使。如果一个现代人去听一场音乐会,并不是为了从音乐找到一种实际的媒介,而是为了快乐。这里,原本来自身体一实际的动力,变成美学的。这意思是说即使这里,身体的需要也可以转变为心灵的。这种单纯实际(或者说身体)需要的精致化(或升华)会有两个结果:将精神的元素和身体的分开。它们继续独立发展,而产生不这样,上面所说的(内容和形式)法则应该更清楚、更精确,而终于经过许多过渡艺术,产生纯粹的艺术它自然而宁静地产生,像树在成长。

  二、绘画艺术中的相同情形

  绘画里也有相同的情形。这最低限的“艺术性”,应被视为最强烈的抽象。与大写实对立的大抽象,则努力将物象(现实的)几乎完全排除,作品内涵则以“非物质”形式表现。把物象减至最低程度的抽象生命固定于画上,这引人注目的抽象体,最能将图画内在的声音表现出来。如同写实里,排除抽象可使之更强烈,反之,抽象在排除写实后,也可使之更为强烈。前者由于因袭的外在甜美,形成消音器,后者由于惯性的以物象来表面地支撑而使其弱化。要了解这种图画,即使写实也需要像这样的解放,也就是,必须让世界就如其样来看它,而不透过物象的解释。这里是抽离的、或抽象的形(线、面、块等),但它并不因自身而重要,重要的在于,它内在的声音、它的生命。写实也一样,重要的不在物体或外在的躯壳而是它内在的声音和生命。第一阶段——来源:实际的希望,保有短暂的、身体的。第二阶段——发展:渐渐与实际目的性分开,以精神元素为目标。第三阶段——目标:达到高层次的纯粹艺术。这时,实际愿望的点余烬,也荡然无存。它以艺术的语言,以精神和精神交通,成为绘画—精神本质(主体)的王国。绘画在今天的处境,我们也可看到这三个标记的不同变化或尺度三者之中,又以“发展”(第二阶段)最为重要。第一阶段——写实绘画(这里所谓写实是指到19世纪,传统所发下来的):以来源为主,实际的希望保存短暂的东西(如一般肖像、风景、历史绘画等)。第二阶段——自然主义绘画(如印象派、新印象派和未来派)渐渐与实际目的分开,越来越倾向于精神元素(从印象派,经过新印象到未来派,越来越以精神为重,与实际元素分开)。这个阶段内在希望让精神存在,强烈到还因此有这样的印象派“信念”:“艺术里,最根本的不是‘什么’(这不是指艺术家所得的报偿,而是指大自然),而是‘如何”。”第一阶段(来源)的其余部分,似乎不再有什么意义,自然已不再被列入考虑。自然似乎只是一个借口,用以表达精神的内涵。

  三、结语

  总之,以此作为“信念”,正是印象派者所宣扬的但事实上,这个“信念”只不过是对第二阶段绘画的景仰(pilesiderium)o如果绘画对物体(自然)的选择,没什么分别的话,也就不需寻找什么“题材”。物体会决定处理方式,使形式的选择没有自由,全视物体而定如果我们将这阶段图画里的物体(自然)排除,只留下纯粹艺术的东西而会发现物体(自然)是一个支柱没有它纯粹艺术的建筑(结构)由于形式贫乏,而将功亏一篑。或者,排除它后,画布上留下全然不确切偶然存在的艺术形体(像胚芽状)。在这样的绘画里,自然(绘画里的?什么”)就不是次要,而是根本性的东西。要排除实际元素和物体元素(自然),只有当另一个本质性的东西可以替代它们时才有可能。它便是纯粹的艺术形式,它赋予图画种独立生命的力量,使之成为精神主体。显然地,这个本质便是我们上面所描述、定义的结构。在今天才开始的第三阶段里,可以发现这个替代品:构成性绘画依上面所说的三个阶段情形,我们知道,第三阶段是目标所在从这个眼前发展的构成性绘画里,我们立刻看到:它达到高层次纯粹艺术的阶段,完全将实际的希望排除,并以纯粹艺术的语言,用精神和精神交谈,它是绘画—精神本质的王国。第三阶段的图画,很清楚地,不靠实际目的支撑(第一阶段),也不靠物体支持它的精神内涵(第二阶段),而以本质性的结构存在,今天有意或无意的积极寻找以结构代替物象,是纯粹艺术开始的第一步,它们还无法完全避免过去的艺术阶段,又同时具有法则性。这篇短文里,我试着概要、重点式地谈论整个发展和今天的处境。其中恐怕有很多漏洞,也没有顾及每个发展里都会旁生的枝节和裂缝。就如同一棵树旁生的枝条,虽然它也是向上生长。此外,绘画的继续发展,还要经历许多所谓的冲突或迷失,正如音乐曾经历的。而音乐,今天我们已视它为纯粹的艺术。过去告诉我们,人性的发展在于价值观的提升,这些价值观,又以艺术居首位。绘画在众多的艺术里,走在一条从实际目的性前往精神目的的路上;从物象的走向构成的。

  参考文献:

  [1]慕尼黑.《艺术中的精神》.piper出版社出版,1911年.

  [2]慕尼黑.《点线面》.albertlangen出版社出版,1955年.

【绘画艺术实践理论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架上绘画艺术语言的当代性转化探索论文07-03

对劳特累克绘画创作中速写性的艺术理论论文06-23

浅谈绘画艺术论文06-25

数字绘画艺术论文06-25

绘画艺术创作论文07-03

艺术家的绘画艺术论文07-03

雕塑艺术与诗意人生探索论文07-03

传统绘画影响现代绘画艺术论文07-03

高校艺术理论课程中“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论文07-02

音乐艺术异同于绘画艺术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