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的风俗

时间:2023-12-18 15:57:00 寒衣节 我要投稿

寒衣节的风俗

寒衣节的风俗1

  寒衣节的习俗风俗

寒衣节的风俗

  寒衣节,俗称“十月一”、又叫“腊冥阴节”、“烧衣节”等,这一天,是合葬、迁坟、烧纸等祭奠的节日,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中国民俗节日中的三大鬼节。寒衣节里,人们要为亡人烧寒衣,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家人试穿;男人们则在这一天整理火炉。寒衣节吃什么?人们吃饺子、面条等食物来度过寒衣节。

  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平时应酬较多的人,喝酒后最宜吃碗阳春面,不仅解酒,还能起到养胃补身的功效。

  冬天是吃兰州拉面最好的季节。炸酱面是几种风味面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刀削面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别,面较硬且不易消化,所以青年人可以多尝试,而老年人就不该多吃了。吃面条应该多搭配一些蔬菜、蛋类食品。

  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大意为: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尚有童谣为证:“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

  红豆的表皮致密而坚实,需要提前浸泡处理一下,否则蒸出来会很硬。传统的`红豆饭做法是将红豆事先泡水数小时,让其喝饱水后,有时候还需要提前煮一下红豆,然后再与大米一起蒸煮。现在可以稍微提前泡一下红豆(也可不泡),然后用高压锅直接蒸煮,半个小时,软糯香甜的红豆饭就可以出锅了。

  逆糍

  在惠州传统的风俗中,“十月朝”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牛的生日,也是惠州传统的祭牛节。在这一天,惠州人要吃一种叫“逆糍”的传统食品。惠州人认为,牛为人类辛勤劳动了一年,要慰劳慰劳牛。

  除了做些逆糍供奉牛神外,还有一些农户将菜叶包裹着逆糍来喂牛,祈求它身强体健。剩下的逆糍除了自己吃外,还会送给亲朋好友。久而久之,这逆糍就成了惠州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食品之一。

  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是一句客家俗语,说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十月初一恰逢秋收完毕,勤劳的客家人会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后,以糯米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做成应节食物糍粑,以慰劳一家老少,庆贺丰收。

  吃糍粑最过瘾的吃法就是吃烤糍粑,冬日的山区阴寒潮湿,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会燃起火炉,大伙围坐一团。将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炭火中渐渐鼓胀,叽叽作响,表皮微微隆起后像个大包子。此时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腾出,用口撕咬外酥内软外黄里白,似一个“金包银”的糍粑拿在手里软乎乎的,但千万要注意避免烫了口舌。

  饺子

  洛阳有话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

  民间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通常饺子馅料有荤有素,这种合理营养搭配,能起到进补养生的作用。除了必须的肉类和蔬菜,大蒜等调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体抵抗力的作用。

  寒衣节的禁忌有哪些

  一、寒衣节禁谈婚嫁

  寒衣节是民间传统祭祀的节日,即民间流传的鬼节,这天是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日子,是个伤悲沉痛的日子,不适宜婚嫁喜庆的气氛,同时,寒衣节婚嫁给新人姻缘会蒙上不长久的阴影。

  二、寒衣节忌乔迁

  寒衣节是民间传统祭奠亡亲的重要日子,十一寒衣节,路人忙祭拜,据老一辈人讲,寒衣节在道路两旁有亡亲收寒衣的阴魂,如果在寒衣节乔迁,会有亡魂跟随乔迁路人到家,对乔迁新宅不利。

  三、寒衣节忌病人出院

  寒衣节这天阴气重,这些阴气会着附在阳气不足的人身上,而住院病人刚刚恢复身体健康,阳刚之气不足,如果在寒衣节出院,在归途中可能会有浊气附身对身体健康不利。

  四、寒衣节忌开业庆典

  寒衣节是民间祭祀的节日,不适宜开业庆典,因为开业庆典可能会有鸣乐燃放鞭炮的习俗,这样情况会惊扰前来取寒衣的魂灵,另外,开业庆典喜庆的气氛不适宜寒衣节思亲的基调。

  五、寒衣节忌晾晒衣被

  寒衣节午后不要晾晒衣物,被子,因为午后阳气慢慢衰减,阴气加重,民间认为,午后晾晒衣被会有邪气附着,会给人带来不好的流年。

  六、寒衣节妇女体弱者忌逗留野外

  寒衣节忌讳身体羸弱者和妇女长时间在野外逗留,因为寒衣节当天阴气重,在野外长时间逗留会引发邪气附身,给人的身体和运势带来不利。

  七、寒衣节祭拜忌饿肚子

  寒衣节是祭拜先祖,缅怀亲人的日子,在祭拜之前,要吃饱饭喝好水才能前往祭拜,因为饿肚子会造成身体空虚,体力匮乏,容易引发邪气上身,再者过度伤悲容易引发各种不测。

  八、寒衣节祭奠结束忌回头

  寒衣节祭拜结束后不要回头看,特别是晚上在路上遇到声音不要应声,不要长时间在野外停留,否则会引发邪气跟随。

  寒衣节传说古诗

  蔡伦刚发明造纸时,买卖很好。

  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寒衣节的风俗2

  山东淄博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日,是人们上坟祭祖的传统日子,多供以秋季丰收之物,意在报告祖先全面收成完毕。这天上坟除了烧纸以外,还用彩纸剪做衣帽,焚于墓前,有“十月一,上坟烧寒衣”之说,意为祖先捎去过冬衣服。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淄川除了上坟祭祖以外,还于傍晚到野外路口,为没有后人的死者祭祀,添“御寒衣”。

  老北京人的习俗:

  过去北京有句谚语叫“十月一,送寒衣”。这种风俗早在明代就有了。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写的很详细,所谓“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等等。意思是天气冷了,一家都穿新衣了,也应该给死去的亲人寄点寒衣去。每年到十月初一,人们总是预先糊好“寒衣包”、“金银包袱”,在包袱外面写上地址,某某人收,然后再焚化了。十月初,送了寒衣之后,据说在清代,还要颁发历书,各处书局刻印出售。旧时的北京,大小胡同中,常看到有人背一个布包,手中拿一叠子历书,一边走一边叫卖:“卖皇历,卖皇历。”这也算是旧京的一景吧。

  老南京的“寒衣节”:

  是日,人们把各色彩纸糊成的冥衣,装在一红纸袋里,上写亡者的身份和姓名。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然后拿到门外焚化,以示对亡人的记挂,祈求赐福保佑,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尝新。

  山西寒衣节习俗: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注意事项与禁忌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因为阴历十月一是阴间的节日,鬼门敞开,精灵活跃,所以人们有很多的忌讳。尽量少出远门,尤其是妇女忌出行,就是那些胆小的男人们出远门的时候,也要带上桃木符或朱砂包之类的避鬼驱邪之物,仿佛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才真正感觉到百分百的“安全感”。

寒衣节的风俗3

  寒衣节的风俗

  吃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

  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

  金银包袱

  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对逝世故人想说的话。

  烧寒衣

  也就是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传统活动

  烧寒衣

  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禁忌事项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各地寒衣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北京

  “十月一,送寒衣”这句老话最早就来源于老北京,大概在明朝的时候,老百姓们就有送寒衣的习俗了,每年天气逐渐变冷的时候,人们都会穿上保暖的衣服,而这个时候也应该为死去的亲人们送去寒衣了。因此,每年的十月初一,人们都会用纸糊制成寒衣,在寒衣包袱上写上名字和地址,为死去的亲人焚烧。

  南京

  南京的人们在十月初一这一天,将各种颜色的纸糊成衣服、鞋帽等,并且装在一个红色的纸袋里,写上死去的亲人的名字和身份,晚上把红色的纸袋供上祭奠一番,然后再焚烧,以此来表示对亲人的记挂,保佑亲人。有的人们还会用收获的粮食做一些羹来让亲人们尝新。

  洛阳

  在洛阳有一句古话:“十月一,油唧唧”,这句话是说,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人们会炸一些食物,包饺子,用这些食品来供奉祖先,由于这些食物比较肥腻,因此会弄得“油唧唧”。在洛阳,部分地区的人们不去坟头烧寒衣,而是在家门口或者十字路口的地方烧寒衣。在十月初一这天的'傍晚,在天快黑的时候,人们会抓一把土,在家门口撒成一个圆圈状,然后焚烧寒衣来祭奠祖先。一些热心的人们还会到十字路口,为没有后人的死者焚烧送去寒衣。

  山东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山东人为死去的亲人上坟的日子,他们会将自己秋收的物品为死去的亲人供上,向祖先报告一年的丰收成果。除了这些之外,他们也会用彩纸剪成衣服,为祖先焚烧,表示“十月一,上坟烧寒衣”的意思,为死去的亲人送去过冬的衣服。在山东的淄川地区,他们除了上坟祭祖之外,在傍晚还会到野外的路口,为那些没有后人的死者添送寒衣。

  山西

  在晋南地区,人们习惯用五色纸做成衣服,然后在纸里加上棉花,意思是说为去世的亲人做一些棉衣、棉被,也好让他们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而在晋北地区,人们讲究用五色纸做成衣、帽、鞋、被等各种御寒物品,有的人们还会用纸做一套房屋,有门有窗,为死者焚烧,非常精致美观。

寒衣节的风俗4

  寒衣节的风俗

  烧寒衣

  也就是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吃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

  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

  金银包袱

  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对逝世故人想说的话。

  逆糍

  在惠州传统的风俗中,“十月朝”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牛的生日,也是惠州传统的祭牛节。在这一天,惠州人要吃一种叫“逆糍”的传统食品。惠州人认为,牛为人类辛勤劳动了一年,要慰劳慰劳牛。

  除了做些逆糍供奉牛神外,还有一些农户将菜叶包裹着逆糍来喂牛,祈求它身强体健。剩下的逆糍除了自己吃外,还会送给亲朋好友。久而久之,这逆糍就成了惠州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食品之一。

  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是一句客家俗语,说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十月初一恰逢秋收完毕,勤劳的客家人会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后,以糯米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做成应节食物糍粑,以慰劳一家老少,庆贺丰收。

  吃糍粑最过瘾的吃法就是吃烤糍粑,冬日的山区阴寒潮湿,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会燃起火炉,大伙围坐一团。将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炭火中渐渐鼓胀,叽叽作响,表皮微微隆起后像个大包子。此时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腾出,用口撕咬外酥内软外黄里白,似一个“金包银”的糍粑拿在手里软乎乎的,但千万要注意避免烫了口舌。

  饺子

  洛阳有话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

  民间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通常饺子馅料有荤有素,这种合理营养搭配,能起到进补养生的作用。除了必须的肉类和蔬菜,大蒜等调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体抵抗力的作用。

  各地寒衣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北京

  “十月一,送寒衣”这句老话最早就来源于老北京,大概在明朝的时候,老百姓们就有送寒衣的习俗了,每年天气逐渐变冷的时候,人们都会穿上保暖的'衣服,而这个时候也应该为死去的亲人们送去寒衣了。因此,每年的十月初一,人们都会用纸糊制成寒衣,在寒衣包袱上写上名字和地址,为死去的亲人焚烧。

  南京

  南京的人们在十月初一这一天,将各种颜色的纸糊成衣服、鞋帽等,并且装在一个红色的纸袋里,写上死去的亲人的名字和身份,晚上把红色的纸袋供上祭奠一番,然后再焚烧,以此来表示对亲人的记挂,保佑亲人。有的人们还会用收获的粮食做一些羹来让亲人们尝新。

  洛阳

  在洛阳有一句古话:“十月一,油唧唧”,这句话是说,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人们会炸一些食物,包饺子,用这些食品来供奉祖先,由于这些食物比较肥腻,因此会弄得“油唧唧”。在洛阳,部分地区的人们不去坟头烧寒衣,而是在家门口或者十字路口的地方烧寒衣。在十月初一这天的傍晚,在天快黑的时候,人们会抓一把土,在家门口撒成一个圆圈状,然后焚烧寒衣来祭奠祖先。一些热心的人们还会到十字路口,为没有后人的死者焚烧送去寒衣。

  山东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山东人为死去的亲人上坟的日子,他们会将自己秋收的物品为死去的亲人供上,向祖先报告一年的丰收成果。除了这些之外,他们也会用彩纸剪成衣服,为祖先焚烧,表示“十月一,上坟烧寒衣”的意思,为死去的亲人送去过冬的衣服。在山东的淄川地区,他们除了上坟祭祖之外,在傍晚还会到野外的路口,为那些没有后人的死者添送寒衣。

  山西

  在晋南地区,人们习惯用五色纸做成衣服,然后在纸里加上棉花,意思是说为去世的亲人做一些棉衣、棉被,也好让他们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而在晋北地区,人们讲究用五色纸做成衣、帽、鞋、被等各种御寒物品,有的人们还会用纸做一套房屋,有门有窗,为死者焚烧,非常精致美观。

  寒衣节的四大禁忌

  1、不要在床头挂风铃,即便是从前就挂着的也要在寒衣节这一天摘下来。因为风铃是容易招来鬼怪的器物,人们在睡觉的时候又往往是最容易招来鬼怪入侵的时刻。

  2、不要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自古以来就是烧给好兄弟的,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容易招来更多的好兄弟。(这里的好兄弟指的是鬼怪)

  3、不要在晚上将衣服晒在外面,因为如果晚上你将衣服晒出去,鬼怪觉得你的衣服好看,就会借去穿,这样子衣服上就会留下他的味道,导致你的流年不利。

  4、不要在夜晚轻易的回头,因为当你走在路上的时候,尤其是荒郊野外,很容易就招引来鬼魂,而这时候四下就你一个人,如果出现有人叫你而你又毫无戒备的回头了,那么叫唤你的人毫无疑问就是鬼魂。毕竟,寒衣节是鬼节之一,是鬼魂在人间活动最为频繁的日子。

寒衣节的风俗5

  寒衣节的风俗习惯你知道吗?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节由来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寒衣节习俗变迁

  古时,在十月初一的前一天,由家长率领儿孙们到祖坟添土。添土不用筐篓,要用衣服兜着,兜的土越多,族里人丁越兴旺。节日当天,则由族长带领家族中的`男姓,抬着食盒、大方桌和丰盛的供品(20至30个大碗),逐个到坟前祭拜,叫“上大坟”。

  现已改为一家一户携带少量供品(一般是饺子)“上小坟”了。如今,十月初一上坟烧纸、烧寒衣的习俗已淡化,许多人特别是城里人,只是到坟前默哀或献上一束鲜花,来怀念逝去的亲人。

  各地寒衣节的风俗

  山东

  农历十月初一日,是人们上坟祭祖的传统日子,多供以秋季丰收之物,意在报告祖先全面收成完毕。这天上坟除了烧纸以外,还用彩纸剪做衣帽,焚于墓前,有“十月一,上坟烧寒衣”之说,意为祖先捎去过冬衣服。

  山东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淄川除了上坟祭祖以外,还于傍晚到野外路口,为没有后人的死者祭祀,添“御寒衣”。

  老北京

  过去北京有句谚语叫“十月一,送寒衣”。这种风俗早在明代就有了。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写的很详细,所谓“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等等。意思是天气冷了,一家都穿新衣了,也应该给死去的亲人寄点寒衣去。每年到十月初一,人们总是预先糊好“寒衣包”、“金银包袱”,在包袱外面写上地址,某某人收,然后再焚化了。

  十月初,送了寒衣之后,据说在清代,还要颁发历书,各处书局刻印出售。旧时的北京,大小胡同中,常看到有人背一个布包,手中拿一叠子历书,一边走一边叫卖:“卖皇历,卖皇历。”这也算是旧京的一景吧。

  老南京

  是日,人们把各色彩纸糊成的冥衣,装在一红纸袋里,上写亡者的身份和姓名。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然后拿到门外焚化,以示对亡人的记挂,祈求赐福保佑,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尝新。

  山西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洛阳

  洛阳话有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这些东西油膏肥腻,操作间不免弄得满手、满脸皆是。

  部分地区也有人不去老坟烧寒衣,而在家门口及十字路口烧。待到十月初一这天,瞅着天快黑了,人们抓把土灰,在家门前撒一个灰圈,然后焚香上供,燃烧纸衣、纸锭,祭奠先人。讲究的人家,会特意跑到离家不远的十字路口,为“游魂路鬼”送寒衣,为的是“鬼有所归,乃不为厉”,贿赂那些流浪鬼,使它们能与自家的亡人和平共处。

  山东

  山东一带流行傍晚在野外路口烧寒衣,为无后人的死者或孤魂野鬼祭祀的作法。寒衣节上除了准备寒衣外,还以亡者生前喜爱的戏曲或神话故事为题材制作纸扎供阴间娱乐。

寒衣节的风俗6

  寒衣节的来历

  有关寒衣节的来历,版本有多种,最早的是来源于周朝的腊祭日,这天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时间恰好在农历十月一日,而在之后的《诗经》、《唐大诏令集》、宋代的《岁时杂记》、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春场》中都有记载十月一日祭祀祖先的内容,清朝的《帝京岁时纪胜》有具体提到“寒衣节”时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商人促销伎俩

  还有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据不完全可靠消息,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乃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蔡莫是个急性子,工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

  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鬼哭声冲出了蔡家大院。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上前打开了棺盖。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可不是慧娘是谁?那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蔡莫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

  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纷纷掏钱买纸去烧。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他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时,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曰:“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在加衣避寒的同时,还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寒衣节的传统习俗

  烧寒衣

  也就是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吃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

  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

  金银包袱

  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对逝世故人想说的话。

  寒衣节的民间习俗

  北京

  “十月一,送寒衣”这句老话最早就来源于老北京,大概在明朝的时候,老百姓们就有送寒衣的习俗了,每年天气逐渐变冷的时候,人们都会穿上保暖的衣服,而这个时候也应该为死去的亲人们送去寒衣了。因此,每年的十月初一,人们都会用纸糊制成寒衣,在寒衣包袱上写上名字和地址,为死去的亲人焚烧。

  南京

  南京的人们在十月初一这一天,将各种颜色的纸糊成衣服、鞋帽等,并且装在一个红色的纸袋里,写上死去的亲人的名字和身份,晚上把红色的纸袋供上祭奠一番,然后再焚烧,以此来表示对亲人的记挂,保佑亲人。有的人们还会用收获的粮食做一些羹来让亲人们尝新。

  洛阳

  在洛阳有一句古话:“十月一,油唧唧”,这句话是说,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人们会炸一些食物,包饺子,用这些食品来供奉祖先,由于这些食物比较肥腻,因此会弄得“油唧唧”。在洛阳,部分地区的人们不去坟头烧寒衣,而是在家门口或者十字路口的地方烧寒衣。在十月初一这天的傍晚,在天快黑的时候,人们会抓一把土,在家门口撒成一个圆圈状,然后焚烧寒衣来祭奠祖先。一些热心的人们还会到十字路口,为没有后人的死者焚烧送去寒衣。

  山东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山东人为死去的亲人上坟的日子,他们会将自己秋收的物品为死去的亲人供上,向祖先报告一年的丰收成果。除了这些之外,他们也会用彩纸剪成衣服,为祖先焚烧,表示“十月一,上坟烧寒衣”的意思,为死去的亲人送去过冬的衣服。在山东的淄川地区,他们除了上坟祭祖之外,在傍晚还会到野外的路口,为那些没有后人的死者添送寒衣。

  山西

  在晋南地区,人们习惯用五色纸做成衣服,然后在纸里加上棉花,意思是说为去世的亲人做一些棉衣、棉被,也好让他们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而在晋北地区,人们讲究用五色纸做成衣、帽、鞋、被等各种御寒物品,有的人们还会用纸做一套房屋,有门有窗,为死者焚烧,非常精致美观。

寒衣节的风俗7

  2023寒衣节时间是哪一天

  2023年寒衣节时间:11月13日,当天是星期一。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的到来。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送寒衣送真衣服吗

  寒衣节送寒衣送的不是真衣服,而是纸衣服。

  寒衣节是中国四大鬼节之一,而自古以来就有“十月一送寒衣”的说法,在冬季来临的时候,我们活着的人都会倒腾一下衣柜,添加一些衣服,准备好棉衣过冬。那么也不要忘记了逝去的亲人,在十月一这一天为他们烧去一些用纸叠成的御寒的衣物,免得在阴间挨冷受冻。

  寒衣节烧纸有什么讲究

  时间上可以提前不推迟

  寒衣节当天送寒衣是最合适的。但并不是说一定要在当天进行,如果节日当天有事不方便的话,也可以提前送寒衣。提前会显得比较周到,如果推迟就是错过了寒衣节的日子。所以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拖后!

  烧焚要干净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在特定的地方烧冥纸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但不要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自古以来就是烧给好兄弟的,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容易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心怀缅怀之情

  祭拜送寒衣之时,大家要心怀感恩与缅怀之情,不要睹物伤情,忧伤悲痛,因为这个时间正是阴气旺盛的时间,你的伤心难过,容易招来阴邪之气上身,影响身心健康,不得不防。反而应开开心心,让冥界先人也感受到你生活的很开心快乐,这种和谐的气氛是最好的。

寒衣节的风俗8

  2023寒衣节的风俗活动

  吃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

  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

  金银包袱

  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对逝世故人想说的话。

  烧寒衣

  也就是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寒衣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红豆饭

  谚语云:“十月,看牛娃儿回家跑;如果你拒绝离开,地主会扇你三把犁和一把薄刀。”古人一直以10月初一为悼亡节,以红豆饭为基础。因此,寒衣节有吃红豆饭的传统。江苏大丰一带有寒衣节传说:曾经有一个放牛娃,因为和地主打架,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红了。这一天是十月的第一天。从那以后,穷人在十月的第一天吃红豆饭来纪念他。

  2、糍粑

  俗话说:“十月,糯米糕烧了。”寒衣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糯米糕。寒衣节糯米糕的做法材料:糯米、花生、芝麻、糖等。

  做法:

  (1)将新收获的糯米打成粉末,揉搓蒸熟。

  (2)以糯米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馅料。

  (3)制作适当的食物糯米糕,以慰老少少,庆祝丰收。

  3、饺子

  洛阳有句话说:“十月一日,油唧唧。”这意味着在10月1日,人们必须烹饪油炸食品,切肉,做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物。桓台居民大多使用“油炸馅料”来祭祖。

  民间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来自医生张仲景。他看到人们的耳朵在寒冷中被冻坏了,于是用面包做了驱寒药材,煮成了“娇耳汤”,治好了人们的耳朵。通常饺子馅有肉有素,这种合理的营养搭配可以起到滋补养生的作用。除了必要的肉类和蔬菜,大蒜等调味料也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寒衣节的风俗9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风俗习惯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历史沿革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代《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 ……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教,感游衣于汉纪,成献报于礼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 ”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汉族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 ……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诸军将校皆赐锦袍。 ” (←授衣)(祭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 《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 ”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有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民俗由来

  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汉族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江苏“红豆饭”传说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大意为: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尚有童谣为证:"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

  典故传说

  关于祭祖节还有这样一个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的故事。

  汉族民间传说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祭拜活动

  烧寒衣

  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禁忌事项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汉族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汉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其他风俗

  汉族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汉族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寒衣节的风俗10

  第一、红豆饭

  在北方,寒衣节这一天,几乎都会煲一锅红豆饭,做法也简单,就是红豆和大米洗干净,一起煲饭。做出来的饭粉糯有营养,好多人都喜欢吃。由于晒干的红豆很硬,不易煮烂,一定要隔天晚上洗净泡好,第二天才和大米一起煲饭,这样才煲的绵,粉糯软烂,好吃。

  第二、糍粑

  做糍粑的方法也多样,各个地方也许会有所不同。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糯米和红糖水揉成团,然后拿盘子摊开放锅里蒸熟,切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加上自己喜欢的调料就可以了。

  第三、面条

  在寒冷的大冬天,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简直是幸福感爆棚,从脚暖到头。又有养胃暖身的实际效果。面条的煮法也多样,可以加鸡蛋,也可以放上几个云吞一起煮,煮出来汤鲜味美。

  第四、饺子

  在北方,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逢年过节包很多花样也多,在寒衣节这一天也会包上暖心的饺子,包饺子也很简单,懒得自己做饺子皮的,直接在超市买三块钱的皮就可以做很多了,馅料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比如,三鲜,猪肉白菜,韭菜,猪肉香菇,素菜的。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立马全身暖和了。感觉除了饺子没有什么需要的.了。

  寒衣纸什么时候开始烧

  寒衣节当天也就是农历十月初一烧寒衣纸,具体时间最好在早上6:00左右,可以根据日出时间调整。

  按照习俗,是在寒衣节这一天给逝去的亲人朋友送寒衣,是最合适不过的日子。如果因为有事情,寒衣节当天不能前往送寒衣,提前几天其实也是可以的。

  寒衣节烧寒衣的步骤

  首先要提前准备好供品。一般在会在当天上午去准备。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接下来就是进行拜祭。人们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寒衣等置于圈内,点火焚烧。

  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寒衣,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xx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送寒衣节讲究

  1、寒衣以自己亲手叠的最好。

  2、烧化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先人,免得到不了先人手中。

  3、凡焚化的衣物、冥钞等物,一定要焚烧充分,都化成纸灰。相传,只有充分燃烧,都变成纸灰,这些纸钞、衣物,才能在阴曹地府使用。不烧尽的话,亡人拿着也没用。

  4、如果不能回家上坟,可在十字路口,冲着家乡方向烧化纸钱、孤魂野鬼也需要救济为亲人送寒衣的同时,另外再焚烧一些五色纸,以打发那些祭奠的孤魂,免得去抢先人们的。

  关于寒衣节的诗词

  《七绝·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冥途冷远念家尊。

  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五言·寒衣节》

  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慿谁问老衢?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

寒衣节的风俗11

  1、晋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2、洛阳

  洛阳话有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这些东西油膏肥腻,操作间不免弄得满手、满脸皆是。

  市区、偃师、宜阳等地,也有人不去老坟烧寒衣,而在家门口及十字路口烧。待到十月初一这天,瞅着天快黑了,人们抓把土灰,在家门前撒一个灰圈,然后焚香上供,燃烧纸衣、纸锭,祭奠先人。讲究的人家,会特意跑到离家不远的十字路口,为“游魂路鬼”送寒衣,为的是“鬼有所归,乃不为厉”,贿赂那些流浪鬼,使它们能与自家的亡人和平共处。

  新安县另有讲究:新出嫁的媳妇逢十月初一,得为夫家新故的老人添土;到家庙祭祖者,还得奏起鼓乐助兴。

  3、北京

  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它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则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则印上红色图案(一般均为牡丹、菊花、蝴蝶的连续图案)。也有用素色纸的。总之,只是象征性的东西。有的把这些寒衣纸剪成衣裤状,有的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化。还有的更为讲究的富人,则是请冥衣铺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袄、皮裤等高级冬装。不论用什么样的寒衣,都要以纸钱、纸锭为主,一并装在包裹内,供罢焚化。

  宅府门第,在祠堂里设奠;一般人家则将包裹当成主位,在堂上设奠,多以三碗水饺为供,富者不拘此限,乾鲜果品、满汉糕点、冷荤热炒,均无定例。焚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次序行四叩首礼(谓“神三鬼四”)。祭罢,或送坟地,或在门口焚之。老丧一律不举哀。

  4、鲁

  鲁中一带流行傍晚在野外路口烧寒衣,为无后人的死者或孤魂野鬼祭祀的`作法。

  鲁西南一带,寒衣节上除了准备寒衣外,还以亡者生前喜爱的戏曲或神话故事为题材制作纸扎供阴间娱乐。

  5、南京

  南京地区送寒衣,要将各种冥衣装一红纸袋里,上面写明亡者的身份及姓名,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而后拿到门外焚化,同时将刚收获的赤豆、糯米等做成美食让祖先尝新。其实,这一系列的祭祀活动都是缅怀祖先,祈求保佑家族兴旺、子孙平安的表现。

寒衣节的风俗12

  寒衣节简介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代《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教,感游衣于汉纪,成献报于礼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中国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诸军将校皆赐锦袍。”(←授衣)(祭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有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节的风俗有哪些

  吃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

  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

  金银包袱

  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对逝世故人想说的话。

  烧寒衣

  也就是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寒衣节的风俗13

  寒衣节的民间风俗

  寒衣节的习俗:烧寒衣

  1、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2、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3、其他风俗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寒衣节是什么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秋季的中元节,还有下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节吃什么风俗食物

  1.面条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平时应酬较多的人,喝酒后最宜吃碗阳春面,不仅解酒,还能起到养胃补身的功效。

  冬天是吃兰州拉面最好的季节。炸酱面是几种风味面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刀削面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别,面较硬且不易消化,所以青年人可以多尝试,而老年人就不该多吃了。吃面条应该多搭配一些蔬菜、蛋类食品。

  2.红豆饭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大意为: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尚有童谣为证:“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

  红豆的表皮致密而坚实,需要提前浸泡处理一下,否则蒸出来会很硬。传统的红豆饭做法是将红豆事先泡水数小时,让其喝饱水后,有时候还需要提前煮一下红豆,然后再与大米一起蒸煮。现在可以稍微提前泡一下红豆(也可不泡),然后用高压锅直接蒸煮,半个小时,软糯香甜的红豆饭就可以出锅了。

  3.逆糍在惠州传统的风俗中,“十月朝”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牛的生日,也是惠州传统的祭牛节。在这一天,惠州人要吃一种叫“逆糍”的传统食品。惠州人认为,牛为人类辛勤劳动了一年,要慰劳慰劳牛。

  除了做些逆糍供奉牛神外,还有一些农户将菜叶包裹着逆糍来喂牛,祈求它身强体健。剩下的逆糍除了自己吃外,还会送给亲朋好友。久而久之,这逆糍就成了惠州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食品之一。

  4.糍粑“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是一句客家俗语,说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十月初一恰逢秋收完毕,勤劳的客家人会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后,以糯米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做成应节食物糍粑,以慰劳一家老少,庆贺丰收。

  吃糍粑最过瘾的吃法就是吃烤糍粑,冬日的山区阴寒潮湿,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会燃起火炉,大伙围坐一团。将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炭火中渐渐鼓胀,叽叽作响,表皮微微隆起后像个大包子。此时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腾出,用口撕咬外酥内软外黄里白,似一个“金包银”的糍粑拿在手里软乎乎的,但千万要注意避免烫了口舌。

  5.饺子洛阳有话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

【寒衣节的风俗】相关文章:

节日寒衣节的风俗07-01

寒衣节的传统风俗05-24

寒衣节的民间风俗10-10

寒衣节的风俗习惯06-24

寒衣节的风俗是什么07-01

有关寒衣节的传统风俗04-07

寒衣节要吃的风俗食物04-08

有关寒衣节的民间风俗04-02

寒衣节的传统民间风俗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