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的范围教学反思

时间:2021-01-14 10:34:37 语文 我要投稿

观察的范围教学反思5篇

  篇一:《观察的范围》教学反思

  《观察的范围》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材通过创设猴子爬上树张望墙内桃子的情景,引导学生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成数学中的点、线、区域,并认识盲区,进而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而这也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

观察的范围教学反思5篇

  课堂伊始,我创设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坐正后将数学课本竖着立在课桌上,观察前面同学校服背后所写的内容。在看不见的问题下,让学生提出在不撤走课本的情况,如何才能看见前面同学校服背后所写的内容,初步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有关,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情景图,引导学生学习猴子爬上树张望墙内桃子和客车行驶中观察前方建筑物,经历眼睛抽象成“点”,视线抽象成“线”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夜路下杆子的影子的变化情况,让学生从探究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而在巩固练习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通过这样练习收放结合,既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画图不够规范,个别学生还没能掌握该节课的知识等,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水平,并在学习中充分地展示自我。

  篇二:六年级《观察范围》教学反思

  游戏导入,让学生感受观察点的远近变化,观察的范围也会有相应的变化,然后解释课题,并且让学生感受生活当中有数学,其次,借助猴子爬上树张望墙内桃子的情景,引导学生将眼睛、视线与观察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猜想、画一画、试一试环节,其中证明:站得高,望的远,看到的范围大,东西多。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夜路下杆子的影子的变化情况,让学生从探究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而在巩固练习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通过这样练习收放结合,既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画图不够规范,个别学生还没能掌握该节课的知识等,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水平,并在学习中充分地展示自我.

  篇三:六年级数学《观察的范围》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观察的范围》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观察的范围》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材通过创设猴子爬上树张望墙内桃子的情景,引导学生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成数学中的点、线、区域,并认识盲区,进而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而这也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 课堂伊始,我创设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坐正后将数学课本竖着立在课桌上,观察前面同学校服背后所写的内容。在看不见的问题下,让学生提出在不撤走课本的情况,如何才能看见前面同学校服背后所写的内容,初步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有关,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情景图,引导学生学习猴子爬上树张望墙内桃子和客车行驶中观察前方建筑物,经历眼睛抽象成“点”,视线抽象成“线”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夜路下杆子的影子的变化情况,让学生从探究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而在巩固练习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通过这样练习收放结合,既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画图不够规范,个别学生还没能掌握该节课的知识等,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水平,并在学习中充分地展示自我。

  篇四:《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80页~第81页。

  教材分析:《观察的范围》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教材主要从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中感受将眼睛、视线与观察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并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学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体会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多少都不一样,但对于本节课主要经历将眼睛抽象为观察点、视线抽象为直线,并用点、线来确定观察的范围,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不仅仅是简单的画图,更要侧重于将生活与数学对等起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关键: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立在桌面上,请你将你的铅笔盒放到数学书的后面,请你坐直。你能看见你的铅笔盒吗?为什么? 不准移动你的数学书,不准移动你的铅笔盒,也不准变换自己的位置,你能想个办法看见笔袋吗?为什么现在就能看见了呢?

  2、刚才我们坐直的时候,视线受到了数学书的阻挡,所以我们就看不见笔袋了,而当我们站起来的时候,视线没有受到阻挡,我们就能看见笔袋了。看来观察的范围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秋天到了,桃子都成熟了,看!落的满地都是呢!有只小猴子闻到了香味赶来了。可是前面有一堵墙,他什么都看不到,小猴子真着急。没关系,爬树可是小猴子的强项,爬到旁边的树上去看一看吧!

  2.探究交流、质疑问难。

  (1)看,小猴子爬到了这个位置,它要从这一点进行观察,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观察点,我们用字母A表示,那么小猴子在点A处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指一指?

  (2)教师指墙角下一点问:这个位置小猴子在点A处能看到吗?为什么?

  (3)小猴子在点A处到底能看到多大的范围呢?我们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同桌交流,然后画一画。(学生动手在作业纸上操作)

  (4)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3.自主操作、感知发现。

  (1)如果小猴继续往上爬,爬到B处或者更高的C处,能看到的范围是多大?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画法和想法。(学生在自己的书上画出来)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汇报自己是怎么画的?

  (3)反馈方法:先看观察点,再找阻碍点,连接前两点,确定范围。

  4.交流讨论、总结新知。

  (1)比一比:小猴在A处、B处、C处时,看见的'桃子数量有什么变化?

  (2)议一议: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 多 ;说明小猴看到的区域就越 大 。

  (3)联系古诗:古诗中说“欲穷千里目”,须“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究其中的道理吗?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有趣的影子。(出示课件)

  (1)请画出夜晚路灯下电线杆的影子。

  (2)观察、比较影子的长度,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变化的楼房。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A、B两座楼。

  (1)当客车行驶到位置①时,司机能看到B楼的哪些部分?请在图中标出来。

  (2)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能看到的B楼的哪些部分?

  (3)从位置①到位置②,司机能看到B楼的部分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小猫捉老鼠。一天小花猫出来散步,迎面遇到了一堵残墙,有一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在这堵残墙的后面。

  (1)请你在图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学生在作业纸上操作)

  (2)如果你是小猫,你希望自己的位置怎样变化?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希望小猫的位置怎样变化?

  (3)比一比:小猫的位置改变后,它的观察区域分别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你的发现。

  四、归纳整理,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说一说你的收获。

  篇五:区域观察给我带来的反思

  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活动又要开始了,他们兴高采烈地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区域,很快,孩子们在自己所在的区域范围之内开始了游戏,于是,在各个区域都分布着很多的孩子,他们欢乐地玩耍着,沉浸在一种欢快的气氛之中,这时,我有些奇怪的发现,唯独在美工区空无一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说:“你们怎么的不去美工区玩啊?”可是,孩子们充耳不闻,就像没听到一般,对我毫不理会,我想,幸许是的这些孩子们只顾专心致志的玩自己的游戏,而没有听到我的喊声吧?于是,我再次问:“你们谁来美工区玩报纸啊?”(因为在美工区专门摆放了一些报纸,供孩子们玩耍之用),正在这时,萌举起了自己的手,主动要求,对我说:“老师,我要去美工区玩。”也许是他的带头效应吧,接着又有几个孩子开始逐渐响应起来,都表示想要到美工区区玩耍,就这样,很快,美工区就聚集了不少的孩子们。

  就这样,美工区的孩子们终于兴致勃勃地开始做起了游戏,我悄悄地在旁边细心的观察着,虽然王红和那几个孩子也在玩着“报纸加工厂”的游戏,可看起来兴致并不高,而且只是玩了一小会儿就草草收场了,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就想离开美工区,这时,我大踏步走了过去,开始耐心的为他们讲起了“报纸加工厂”这个游戏的详细过程和具体的玩法,并且为她们又重新进行了角色分配,就这样,在我的精心布置之下,“报纸加工厂”的游戏总算是重打锣鼓另开张,又进行了起来,可是,我刚走到一边,不大的功夫,美工区又成了一团糟,我赶紧跑过去一看,原来,报纸早被她们弃之一旁,她们竟然兴致勃勃的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见我来了,马上就又很不情愿的玩起了报纸,嘴里还不停的嘟哝着,这个戏太没意思了,一副索然无味的无可奈何之色。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对区域活动十分的喜欢,因为它自由自在,孩子们可以自由支配,相互协作,而今天“美工区”出现了这种糟糕的情况,却是我始料不及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本质上来说,孩子们是迫于我的压力才去美工区的,而就他们的本性而言,是不喜欢去美工区游戏的,这就说明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在这次活动结束后,我沉下心来,认真的对整个活动细节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总结出了孩子们对美工区丝毫不感兴趣的原因:

  1. 投放材料过于单一

  2. 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3.教师没有留足空间

  为此,我做了以下调整。 1、增加材料种类 2、 投其所好摆放材料 3、 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4、 要学会换位思考

【观察的范围教学反思5篇】相关文章:

综合的教学反思范文09-18

快乐的舞蹈教学反思04-01

陈嘉庚的故事教学反思06-02

争论的故事教学反思06-01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03-26

《“贝”的故事》教学反思10-22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反思12-13

《日记》教学反思08-19

火车的故事的教学反思10-12

语文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教学反思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