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学后记

时间:2022-07-03 12:45:47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夹竹桃教学后记

  导语:教学后记是下课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夹竹桃教学后记,欢迎参考!

夹竹桃教学后记

  【篇一:夹竹桃教学后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有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夹竹桃》,这是文学泰斗季老的作品,淡淡文字,娓娓道来,这是季老文章的一种境界。面对这种名家名篇,我们如何教,教什么,则变得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总指出:“阅读时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将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进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让学生真正习得语言,感悟品行。

  一、质疑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课堂中,学生首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总起段和总结段作质疑性阅读,去发现问题:“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的花?教师抓住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认准目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或独立地思考和感悟,或合作探究和讨论,最终得到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二、品味文字,感受夹竹桃品性

  夹竹桃的韧性是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呢?“我”为什么爱夹竹桃,到底爱它什么?要指导学生感悟“韧性”的内涵比较难,因此我采用“从文本自身入手,紧扣关键语句设计回环朗读文中的那句双重否定句:“……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地方,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白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开出一嘟噜。”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在反复品味朗读中,体悟夹竹桃的坚强和花期之长,从而领悟作者对夹竹桃可贵韧性的那种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

  由于学生经历了真实的阅读实践,他们通过触摸语言,加深了对季老先生所要表达的夹竹桃的形象美与精神美的理解和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情趣。

  三、弄懂写法,学会运用语言

  到了高年级,不仅要看课文时怎么写的,更要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在理解夹竹桃的韧性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双重否定句,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怎样才能更好地理清文章的脉络”等,就是在引导学生研究语言表达、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学习运用语言。

  “读”的过程是输入,“写”的过程是输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并非仅仅局限于课堂,应该贯彻在日常的生活中,增加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因课制宜,为学生创造迁移文本语言的机会。因此在教学完这篇文章之后,我让学生也仔细观察身边的一种植物,模仿季老的写作方法,可以用上对比,可以运上双重否定句等,通过对植物外形和习性的描写,体现出植物的某种精神、或人物的某种志向,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习得语言。

  【篇二:夹竹桃教学后记】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抓住了课文四字短语特多的特点,让学生找出来,为了理解课文表达准确、精练、而又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特点,我让学生直接去读它,悟它,还让学生学会将它译成散文句式,对比着读,从而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语感来体会到这种语言形式的妙处。同时,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这一显得非常可贵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让学生朗读、谈感受、说体会,结果学生谈得面面俱到,过于细化,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虽也能产生以上认识,但印象一定不及对比朗读的`方式来得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他们通过触摸语言,加深了对季羡林先生所要表达的夹竹桃的形象美与精神美的理解与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亦即使人文性突显出来。而学生通过触摸语言,这种人文的东西,也都具体化了,它的教育方式也不再是灌输注入,而是一种自然的熏陶感染了。

   可见语言文字的赏析课并不是单纯的工具性教育,而是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自然地结合起来。

【夹竹桃教学后记】相关文章:

《夹竹桃》教学设计08-01

雾凇教学后记07-03

《争论的故事》教学后记09-27

司马光教学后记03-22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教学后记10-13

落花生语文教学后记07-04

<离职邮件及祝福精选>后记07-12

考试后记作文08-10

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后记07-03

考试后记叙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