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书籍设计的互动性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03 13:13:14 书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儿童书籍设计的互动性分析论文

  摘要:从儿童生理需求、心理需求、认知与审美需求等方面入手,分析儿童书籍设计从整体到局部的互动性特点与互动性设计的构建,分别从儿童书籍形态上、视觉上、触觉上、听觉上、嗅觉上等方面探讨构建互动性设计的方式方法。关注儿童书籍形态设计更加合理化,为孩子带来愉快轻松、寓教于乐的美好童年。

儿童书籍设计的互动性分析论文

  关键词:儿童书籍;互动性;设计;方法

  1书籍设计的互动性

  书籍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被看作是一种载体,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信息。书籍还可被看为一种空间存在形式,既能够与其周围环境和谐相融,又具有独立的、立体化的形态。“将互动性设计科学合理的融入书籍设计中,书籍的传播状态便可完成由静态向动态构造的转变,使读者较容易融入书籍为其所构建的环境中去,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书籍内容,达到人与书之间一种和谐的、理想的、完美的空间状态”[1]。对于儿童书籍更是如此。

  1.1什么是互动性

  “互动”一词在人类生活中非常常见,有语言互动或者非语言的互动,有传统的与现代的互动等,在这里主要是指书籍与读者之间相互发生作用或变化。针对现代社会,那种个体群体性的最直接的、面对面的传统的互动基本上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互动的需求,需要借助网络媒介等手段来搭建一个跨越空间的网络互动。抑或是通过电脑、手机操作界面与人之间的互动。现代科技发展如此迅速,“互动”已逐日显现其特有的超越空间和时间的巨大功能,形成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以现代化传输手段为媒介的、大规模的、非直接的间接性互动。

  1.2书籍设计的互动性

  互动性的种类繁多,主要的概括为传统的互动方式与非传统的互动方式两种。所谓传统的互动是指面对面交流。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问答,或是消费者与销售员之间的语言交流。这种互动方式尽管直接有效,但面对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互动性的方式早已不拘泥于人与社会或者人与人之间的这类简单互动了,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发展起来的非传统的互动模式。互动的媒介在增多,并日渐趋于现代化,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在进行书籍设计时应本着以人为本的信念深入了解读者心理特点,旨在使每个被动接受信息的读者能够参与其中,以此来达到信息传达效果的最佳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交流与优质共享。传统的书籍设计普遍认为书籍是内容的传播者,读者是被动的接受者。所以对书籍的设计也被局限在“装帧”的固化思维模式中,传统的书籍设计通常被归于平面设计的范畴,只注重版式,把图像跟文字进行简单的拼贴。因此才会产生把对书籍的设计视为依照内容进而做出一个冠冕堂皇看似合乎道理的封面而已了。致使书籍吸引不了读者,使其失去阅读兴趣。书籍既是一种静态的静止的文字载体,同时又是动态的运动的传媒方式。能够吸引加深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之与读者产生互动与交流,以书籍作为一种媒介手段便是所指的书籍互动性,亦是未来书籍设计发展的趋势。

  1.3互动性书籍的特点

  互动性书籍共分为参与性、游戏性、益智性、趣味性与人性化五个特点。“其中参与性特点为书籍的本质性特点,儿童读者最终可以顺利完成书籍内容的阅读是通过设计师的指引和循循善诱,因为在具体的书籍设计中,设计师往往会设计出一定的行为模式或规范,来诱导儿童读者参与书籍之中,参与到它的‘使用’中去”[2]。儿童书籍的游戏性是吸引儿童注意力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游戏是符合儿童天性与需求的活动与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儿童参与的积极性。互动性儿童书籍关键的表达表现手法是突出在游戏性上,以游戏的方式存在于书籍内容中,不仅可以增强儿童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加深其记忆。书籍的益智性是儿童在阅读时与书籍的互动中所获得的辨别力、敏捷力与逻辑力。同时还可使儿童的手、眼、脑等得到锻炼。儿童书籍设计注重互动性,使得儿童在轻松玩耍、互动交流与参与的环境下主动去接受良好的教育,寓教于乐。儿童书籍的趣味性是指可以使儿童产生一种微妙的特殊审美感受,能够使其心情愉悦并引起兴趣共鸣。儿童接触到书籍时的随意性使得书籍充满了无限的童趣与童真。市场的调研结果也表明,儿童对于此类书籍常常是爱不释手,并渴望拥有,大幅提高了儿童的阅读兴趣。书籍的人性化是指以人为本,遵循人性化要求,主要表现在追求书籍的个性化、趣味性以及符合人机工程学等方面。儿童书籍互动性设计能够满足儿童追求新奇的心理需求,求异、求趣也能够得到满足,不仅满足了儿童读者阅读的基本需要,也更加丰富了儿童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在保证了书籍安全性的条件下,使儿童的体验与感受更加丰富。

  2互动性儿童书籍的用户群分析

  儿童时期处于消费依赖期,作为社会上的一类特殊群体,从出生至成长的短短几年却是其行为与心智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他们作为书籍的真正使用者,即便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是书籍的购买者,但常常可以决定书籍的消费。因为他们对事物独特的认知方式及思维特点注定其书籍设计亦应有自身的特殊性。书籍设计要做到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找到其兴趣所在,符合儿童阶段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成长需要,孩子们才能真正被书籍散发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2.1目标用户群体的确定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儿童权利公约》明文规定,所谓“儿童”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然而也有来自不同领域的截然不同的划分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8岁,而医学界则以儿童为儿科来进行研究与划分,年龄段为0—14岁。在此,为方便研究,故将儿童定义为按照儿童心理学所研究对象的年龄划分,即初中以下的儿童。

  2.2目标用户群体的分析

  人人都要经历从无知迈向有知这一过程,对于重要的儿童阶段则更应被高度重视。人类从出生至成年的认知与发展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3岁)、后运算阶段(3—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这是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提出了儿童书籍各个年龄段应具备的特点,分析儿童书籍的目标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用户对书籍的不同需求等。如第一阶段处于肤觉阶段,书籍进行设计时就应注重材料的多样性与安全性。第二阶段是思维与想象力的产生阶段,应当注重儿童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第三阶段的儿童喜欢自己创造一些事物,所以此时的书籍设计应当具有一定挑战性,或是锻炼儿童手与脑并用的能力。第四阶段的儿童思维已具有一定弹性,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此阶段的书籍设计应脱离以图形为主的内容,而是图文并茂。第五阶段的儿童具有一定的审美与社会意识,所以此阶段的书籍设计应具有提高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功能。

  3儿童书籍互动性设计的构建

  儿童书籍设计的互动性具有双重性特点,即精神层面的互动及实质上的互动。精神上的互动是一种充分的感官体验,通过它可以使感官产生愉悦刺激感,能够使人们的阅读体验更加深刻和立体;实质上的互动形态是物质的,所以读者对此类形态的回应通常也是物态的,如读者阅读时将书握在手里,与书籍亲密接触,通过人们的翻阅产生人与书籍的互动。“所以,在儿童书籍设计的互动性构建中,应从其形态、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这五个方面来阐述”[3]。设计的方向应在遵循儿童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借鉴吕敬人先生、松浦康平先生的“书籍五感”理念。

  3.1形态上的互动

  书籍的形态可以决定书的性格,设计师杉浦康平认为书本是一个可以承载许多内容的六面体容器,其内装满了影像、声音、思想、故事,他认为书籍的底层深藏着生命之源的清泉,记录着大地上的若干记忆。而承载书籍相关内容的便是其形态。“形态”一词的字面释义是形状与态势,书籍只有将其外在的形态与内容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使其散发无限艺术魅力。“书籍形态的构建是系统的工程,不是单靠某一位设计师就可以完成的,应由作者、出版商、印刷装订者以及书籍设计师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4]。书籍的形态设计是指其开本的造型以及书籍中立体化的造型。开本上应尽量避免常规的开本,选用类似风琴形、圆形及方胜形等特殊开本,以不同的造型来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理感受。“此类设计手法尤其适合3—4岁儿童阅读,外观的可爱造型可以直接、直观的进入孩子眼帘,增加儿童阅读兴趣与阅读效果”[5]。但此类仿生形式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缺点,如浪费纸张,开切工艺较复杂,而且周期较久。

  3.2视觉上的互动

  对儿童视觉上进行的诱导行为实际上就是对其心理的暗示和引导,因为儿童仍然处在一个表象认知的阶段,他们的反应均是根据眼睛看到的物象而作出。所以需要正确的引导儿童认知与理解的设计性书籍。正确的视觉传达信息可以使儿童获得正确的认知与知识结构,使他们可以准确地对书籍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色彩是儿童书籍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元素,连接着全部的设计元素,它的融入能够起到表达情感思想,渲染故事氛围的作用”[6]。色彩在远距离空间中的传达度远远高于文字或形态。所以当人与书籍所处位置存在较远距离时,便是最吸引人的一种手段。文字作为另一种比较重要的元素存在于儿童书籍设计中,有两个突出的功能。首先是对信息进行有效传播的功能,如书籍内容、旁注、封面、页码等。其次是它包含的视觉欣赏方面的功能,如文字形态的变化、排版的方式、字体、字号及色彩的搭配等,设计师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从这些方面入手,设计使儿童体验到不同的视觉效果与感受的书籍。

  3.3触觉上的互动

  “触摸是了解一件事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对于儿童书籍材质的运用至关重要。此类具有真实感的触觉体验与电脑等多媒体中的图像有本质区别,触摸能够令读者体验到手感与质感,而且与眼睛是同步感受”[7]。设计师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应重视这一符合儿童心理的重要特点,使书籍能够吸引儿童眼球。触觉的互动体验大致分为两种:材质本身的触摸效果和设计处理过的触摸效果。书籍的材质不应拘泥于纸张上,材质的广泛程度可以扩展为木材、塑料、金属,甚至是动植物的毛或叶,不同纹理、肌理、材质的书籍能够带给儿童直观、新奇、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与体验。

  3.4听觉上的互动

  声音的提示配合书籍的阅读,可以加强儿童的阅读效果,加深记忆和理解。“心理学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听到优雅、抒情、动听的声音响起时,会表现的开心、愉悦,可当聒噪、刺耳、嘈杂的声音出现时,通常会表现的抵触、不安与焦躁”[8]。所以设计师在选择声音时应以悦耳舒缓的声音为主,根据书籍内容融入相适应的音乐会增强儿童的阅读兴趣。如一本介绍动物的书籍,儿童在翻阅书籍时可以听到鸟叫声或其它动物的声音来分辨相对应的动物,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同时,增强孩子的记忆与乐趣,动物图像的旁边还可以配备介绍此动物的详细知识,使得孩子们在手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开发智力及想象力。

  3.5嗅觉上的互动

  在儿童书籍的互动性中,从“闻”的动态角度来感知书籍内容,是一种独特的感官体验,不同的书籍内容运用相适应的气味进行表现。目前市场上运用此方法进行设计的书籍较少。若能够将气味合理运用于儿童书籍中,定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如内容涉及到大海、花卉、自然风景、食物等情景时,可在书页中运用特殊香料进行制作,使儿童在翻阅书本时可以有扑面而来的与内容相贴合的气味,使孩子容易与其产生共鸣,更容易接受与掌握书籍的内容,增强阅读效果。

  4结语

  儿童书籍的互动性是一种较新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从设计手段上讲,它是针对儿童书籍中最典型、最核心、最具感染力的方面,对其材质与结构进行设计创新与改造,研究儿童书籍的实用性、益智性和趣味性。从读者的角度来讲,它具有特别的视知觉感受与体验,能够激发儿童的思维与想象力。互动性儿童书籍与一般儿童书籍不同,其信息传达更加的多样化、多元化。儿童与书籍之间不再是简单机械的“说教”关系,而是能够令儿童愉悦、轻松,甚至是享受的感官体验。拥有互动性特质的儿童书籍集游戏性、参与性、趣味性、益智性、人性化等特点于一身,充分体现出感觉教育和快乐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念。从创新的角度来讲,互动性儿童书籍设计实现了阅读与游戏的结合、实现了阅读与感官体验的结合、实现了阅读与儿童心理的结合以及突破了传统儿童书籍的设计表现形式。

【儿童书籍设计的互动性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案例设计与案例教学分析论文07-03

考试分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论文07-03

控制化工工艺设计风险分析论文07-04

电话营销系统设计要点分析的论文07-04

书籍装帧设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论文07-03

设计书籍07-28

水利工程基础处理设计案例分析论文07-04

[优]设计书籍07-20

绘画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影响分析论文07-0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分析论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