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认识》的教学案例

时间:2021-01-06 10:13:53 语文 我要投稿

《梯形的认识》的教学案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梯形的认识》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梯形的认识》教学案例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的,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发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具有主导作用的主导性主体,学生具有发展作用的发展性主体,课堂教学就是要通过师生双方主体互动,开展一系列学教活动,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象科学家一样发现知识,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并将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一条重要标准。

《梯形的认识》的教学案例

  我们都知道,数学教材编排都有由一个个的知识点按一定的知识结构编排的,但对于这一编排,学生能否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呢?这已引起许多教师的关注。注重对一个个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而忽视对完整知识结构的建立,殊不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因此现代教育理念的主导下,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如五年级第二学期梯形的认识,教材的安排是先认识梯形的概念,再学习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最后学习梯形的分类。如何针对这些知识,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呢?新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会达到怎样不同的教学效果呢?下面就以梯形的认识为例两种教法的对比进行反思。

  一、 模块组合,联想建构

  当前我们的教学中以一问一答式的打乒乓球式的提问居多,整个教学过程呈线型状态,学生被教师的问牵着走,学生的思维狭窄,毫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言。而采用模块组合,即将几个知识点组成一个模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在这个空间内充分的、自由的思维。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形成百花齐放的状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各自的水平上有所发展。 数学片断一:梯形的认识 师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再出示一个梯形,问: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教学片断二:梯形的认识

  讨论题:(1)这些分别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征。

  (2)如果要给它们分类,你分几类?为什么?

  教学片断一属于线型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提问中,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只有一只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仅此而已。而教学片断二采用了模块组合,学生通过观察、辨析,不仅可以获得梯形的概念,而且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即: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一种数量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学生在这一模块的讨论辨析中,对原有的四边形的认知结构进行的重新建构,而不仅仅是只增加了知识的量。同时,由于模块组合扩大了思维空间和容量,使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了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挖掘梳理知识的生长点,并据此组织材料,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有效的沟通知道间的联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扩大、丰富,更加科学化。

  二、 合作交流、拓展创新

  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任务,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大家在比较中反省自己的不足,吸收别人的长处,获得深入的启发,发挥自己的潜能,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都要为此作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个体学习是合作有效开展的前提。石本无光,相击而发出光,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个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但是在独立基础上合作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相互启发,启迪智慧,不断开拓创新。据国外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结果得到:通过讲授法教学,若干年后还保留的知识占5%,而通过合作交流学习获得的知识,若干年后还保留50%。与讲授法相比,整整提高了10倍,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在上面的两个案例的对比教学中,我们看到,合作交流的优势不仅仅停留在知识量的保留上。

  教学片断一:梯形的分类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将长方形纸对折,并剪一刀,剪出什么图形?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很容易得到,轴对称图形,腰相等等特征,从而获得等腰图形的概念。

  师:如果沿着对称轴把梯形剪开,又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征?

  生操作后认识直角梯形。

  教学片断二:梯形的分类

  师:出示一组梯形 先判断上面图形是不是梯形,再分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类。

  生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在说理中逐步建立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并完成建构。

  师:给你2张长方形的纸,请分别剪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先独立操作,再小组交流)。

  学生很容易剪出一个直角梯形,在剪等腰梯形时,每人方法各不相同,很多先量再剪,有的在思考一个动作快的学生拿着剪好的等腰梯形看,自言自语:这好像还是个对称图形。另一个学生灵机一动对称图形?!突然一拍大腿,是对称图形就好办了,看我的。他把纸对折,沿一条边剪一刀,就形成了一个等腰梯形了。

  从这两个数学片断中看到,教学片断一中,老师结合教材知识结构开展教学,条理清楚,学生能掌握各种知识点,增加什么叫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知识,但不能有条理地将它归纳到梯形分类这一结构中,需要老师去完成板书。

  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团体成员间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大纲中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的开放题,给学生提供探索契机,这里教学片断二,教师就设计了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剪一个等腰梯形,将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外部操作过程中,对知识加以内化,由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思维。同时又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在share idea中突法灵感,产生创新,这就出现了对折剪一刀的壮举。虽然教法一也让学生进行了操作,但学生是无意识的操作,增加的只是技能。而教法二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发现的乐趣这种体验来自个体探究对好奇心的满足,操作对动手欲的满足,发现对求知欲的满足。

【《梯形的认识》的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键盘认识教学案例模板05-21

《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09-04

0的认识教学设计10-18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08-30

梯形的面积评课稿11-07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09-21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09-05

《认识机器人》的教学设计07-23

案例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12-18

梯形评课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