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03 11:23:56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论文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在饮食结构和习惯上发生了改变,因此慢性胃炎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目前,证候的客观化研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果能够找到证候形成的客观化依据,尤其是生物学指标,对证候就会有更直观和深入的理解,也能使治疗更具针对性。近年来,学者们运用多种生物学方法对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的本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论文

  病理学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原因、机制、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形态结构、功能变化的一门学科。许多学者运用病理学方法对慢性胃炎中医证候进行研究。胡玲等从炎症的角度研究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机制,发现核因子-κB和热休克蛋白70这两种因子的相互作用可形成脾胃湿热证。肖政华等认为慢性胃炎证候的发生与各种炎性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造成胃黏膜损伤有关。高碧珍等探讨了慢性胃炎不同证候胃黏膜病理变化及其与细胞增殖指数的关系,从细胞增殖的角度阐明本病“同病异治”的基础和依据。

  微生态学

  研 究 显 示,慢 性胃炎证 候 的 形成 与幽门螺 旋 杆 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有一定关系。熊哲锟发现湿热是HP生长、繁殖的病理基础。姜力也认为HP感染与脾胃湿热证密切相关。冯春霞发现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损伤程度比脾虚证患者严重,而且脾胃湿热证伴HP感染患者的胃黏膜炎症情况更加严重,但认为HP只是加重湿热程度的因素。柯晓等则提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认为慢性胃炎的证候虚实变化与HP感染无关。

  免疫学

  中医理论认为“脾为之卫”,说明脾具有协助机体抵抗外邪的生理功能,这点与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十分相似,故脾虚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紊乱。罗云坚等发现慢性胃炎脾虚证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CD9、CD164、PF4、RARB基因表达下调,IGKC、DEFA1、GNLY基因表达上调,说明脾虚证的发生与免疫相关。陈晴清认为HP感染可能启动了胃黏膜局部免疫反应,导致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失调,这或许是脾胃湿热证缠绵难愈的病理机制之一。

  生物化学

  张声生发现在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脾虚痰湿证→脾胃湿热证的演变过程中,胃泌素(gastrin,Gas)逐渐升高,脾胃湿热证组升高明显,认为此时发生了质的变化,提示Gas可能与痰湿有关,并且与湿热关系更为密切,Gas可能是证从热化的一项指标,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能与证从寒化较为密切。另外,刘卫红等的实验结果显示慢性胃炎不同证候患者的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前列腺素E2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刘晓秋等发现慢性胃炎脾虚证患者总唾液糖蛋白及唾液淀粉酶N-聚糖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提示这可能与脾虚证患者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低下及脾功能低下有关。

  分子生物学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较为迅速,该学科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此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目前,众多学者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慢性胃炎证候的形成机制。任健等认为Bcl-2和Bax的改变可能是慢性胃炎肝郁证的生物学基础。徐珊等的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细胞增殖调控基因蛋白(PCNA、EGFR及C-myc)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另外,还有学者探讨了水通道蛋白、三叶因子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环氧合酶-2、TFF1-MUC5AC-EGRFR及MEK/ERK相关通路等与慢性胃炎证候形成的关系。

  基因组学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热点转移到了基因组学。目前对于证候的研究也已经达到了基因水平。陈蔚文等研究发现脾气虚证在营养物质代谢及免疫调节相关基因表达上明显呈下调趋势。杨泽民指出B3GNT1、ST、RAB等15个基因可能与脾虚证密切相关。陈晴清推测HLA-DQA1*0103基因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易感基因,而HLA-DQA1*0601基因可能是该证的保护性基因,进一步说明脾胃湿热证存在着一定的免疫遗传学基础。

  蛋白组学

  蛋白组学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在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组成与调控的活动规律。王忆勤等对慢性胃炎湿证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进行分析,发现湿证患者的蛋白质表达谱质荷比为3.2、6.4和8.1κD,出现高表达趋势。徐珊等欲通过蛋白表达调控的变化及其规律建立微观辨证指标体系,为证候的动物基因模型复制提供思路。王济国对患者唾液的蛋白质谱进行检测,初步筛选出了可用于临床病证结合诊断的特异性生物标记物,并探索建立了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型。

  代谢组学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之后的第三大组学,它通过代谢物中所隐含的信息揭示生物学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因为其倾向于一系列事件的最终结果,因而更能够准确反映机体的状态,这点与强调整体性的中医学之间有明显的相似性。童宁宁对受试者的唾液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发现湿热蕴脾证组患者的白氨酸、苯丙氨酸、丙酸盐等10种物质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郑丽红也认为脾气虚证和湿热蕴脾证患者唾液中的代谢网络与正常组存在明显差异:脾气虚证患者唾液中的钙、镁、磷、尿素氮、乳酸、乙醇含量明显增高,而钠明显降低;湿热蕴脾证患者唾液中的镁、磷、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醋酸盐和丙酸盐含量明显增高等。

  评价与建议

  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有关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亦在不断进步和深入,但从目前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辨证标准不具有统一性,临床上单一的证型或者典型的证型不易获得;指标检测重复,无法达成统一的结论;证候模型的造模方法缺乏标准;仅靠一种生物学方法解释证候的本质,缺乏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根据这些问题,今后的研究首先一定要规范化辨证标准,着重对某一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索,而不仅仅关注于检测几个指标。另外,对于证候的完整阐述应该要基于多学科的研究结果,通过系统的、规范化的整理,最后得出结论。

  证候的客观化研究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中医诊治水平的重要途径。生物学技术,尤其是三大组学技术的诞生,可谓意义非凡。其中代谢组学因为其具有能够反映人体整体特性的优势,运用于中医证候研究的意义更大,应该值得推广和深入的探讨。相信我们的工作必将不断靠近中医证候的实质,也为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慢性胃炎的人该如何养胃07-12

生物学研究论文03-03

水生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07-04

生物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论文07-04

饲养小菜蛾与种群生物学比较研究论文07-04

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分析论文07-04

急性胃炎喝什么粥较好04-12

中医美容专业课程设置建设探讨论文03-24

冬至的传统民间习俗_冬至三候06-07

2022冬至节气三候有哪些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