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融合效度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03 10:07:02 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融合效度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力度不断加大,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并发挥优势作用。教育信息化将给教育带来重大变革,德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分析提升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融合效度面临的问题困惑的基础上,提出主要解决策略。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融合效度分析论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改革;融合效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推进和蓬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持久和深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不仅能拓展教育资源,优化技术支撑,变革教育模式,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新方向,引领新理念,激活新动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更要体现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如何在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提升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效度,构建内蕴网络道德的信息技术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于德育网络背景,分析影响融合效度的问题困惑

  1.方法内容生硬断裂

  现在的学校德育还存在着习惯于课堂讲授的倾向,并借助记忆、测试等方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的头脑中被挤压进大量的道德知识。德育教育内容更多依靠于专属学科的设置而片面实施,脱离其他课程、教育整体环境乃至现实生活而孤立存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德育教育方式和内容,违背了德育本义。

  2.主体观念存在偏差

  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中,学生有时还会处于被动地位,只是一味地遵照人为设定的模式和线路执行,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时代特点,脱离学生的时空观。虽然“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在教育舆论界得到强烈呼吁,但在实践中,道德发展的主体性还没有得到强化,德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学生逆反,产生负面影响。

  3.网络环境带来挑战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势不可挡。获取信息渠道畅通、来源宽广,获取信息方式自由便捷,使传统德育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受到巨大冲击。信息传播的开放随意性,使学校德育很容易失去可行的监控和管理。个别商业利益的驱使、媒体素养的缺失、监管整治的缺位,造成一些不良信息见缝插针,极易混乱成长中学生的价值判断,形成精神垃圾,误导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危害其身心健康。

  4.融合不当降低实效

  优质共享德育资源较为短缺,教师理论知识、实战技能不足,不能熟练恰当运用网络媒体技术等问题已成为影响融合效度的明显障碍。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盲目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误以为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可以实现融合。过度注重融合形式,弱化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人灌变为机灌。信息技术手段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淹没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超量信息的引入堆砌,淡化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乱用、滥用技术手段,在呈现低效劣质状况的同时,造成了时间与资源的严重浪费,对正常教学秩序带来不同程度的干扰。

  二、基于生本理念视角,阐释提升融合效度的应对策略

  1.确立多向渗透的现代德育观念

  德育要加速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必须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凸显德育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各学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建立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结构。在品德和其他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本学科特点,改变传统模式,优化教学手段。整合加工网络德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德育的渗透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促进以生为本的全面个性发展

  在德育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尊严,唤醒学生道德主体意识,鼓励和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反思评判。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是有一定的阶段和层次的,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了解掌握他们的觉悟程度和理解能力,分段实施,分层要求,分类指导。要确立恰如其分的德育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搞漫无目的的“一刀切”。基于“云计算”环境,融入微课元素,对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学生电子德育成长记录系统,能够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助力。

  3.构建科学多元的网络德育阵地

  发挥网络技术和资源的优势,构建科学立体的网络德育阵地。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道德,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和网络监督,创造绿色网络环境。设立德育主页,宣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针对学生特点需求,开展网络主题教育、专题德育网络辅导讲座等活动。建立主题站,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开辟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师生共同参与建设个性德育资源中心和互动协作空间,进行教学、咨询答疑、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等。通过“校讯通”、微信、微博、QQ、E-mail、家长社区空间等媒体手段加强家校社联系。

  4.打造完善优质的融合应用环境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及软硬件建设,着重建立完善德育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精心规划设计、增强开发实力,拓宽选择空间,为教育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教师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德育教育的研究者和践行者、学生协作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只有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提升融合效度,才能成功开启新型德育模式。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列培训一定要常抓不懈;通过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增强自信;支持教师进行融合研究的实践探索、反思交流;追求适度有效、自然无痕的融合境界。信息化环境下,网络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给德育带来诸多挑战。课程实施中的德育渗透,更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复杂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沿,树立崭新现代德育观,拓展德育工作的领域和空间,积极研究应对策略,提升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效度,切实增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德育工作成效,促进德育改革和创新。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融合效度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团体面试效度如何?07-11

陶艺与绘画的融合论文07-04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分析论文07-04

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论文01-22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分析论文07-04

心理契约与当代人力资源管理融合的效应分析论文07-03

人工智能与会计行业融合现况分析论文07-04

基于乘用车消费中的股票财富效论文07-03

英语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培训心得06-19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