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效性下的地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2-07-03 00:01:17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有效性下的地理教学论文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课堂有效性下的地理教学论文

  从广义上来讲有效教学是一种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从专业角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以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从其内涵上讲,指的是技能、知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在有效教学中,应该注重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当今高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1)部分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及教学策略不够合理。

  教师在地理教学备课时比较注重教学设计,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略单一,不能有效利用相关教学媒体和地理教学教具,不易激发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讲课时仍用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消极、无效的传统教学方式,压抑、挫伤了学生的智慧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过分强调预设教学活动,缺乏教学过程中对生成性问题的考虑及关注,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等。目前,许多教师对此也苦于无处借力,仅靠自己摸索实验、设计教学方法,劳心劳力,还吃力不讨好。

  (2)学生对地理学习态度不积极、兴趣不浓。

  初中阶段对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部分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使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碰到这些方面的知识内容便觉得听课很吃力,有些同学甚至感觉如同听天书,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教学脱节,造成了地理教学现状低效甚至无效,加上缺少实践课,造成学生对地理学习态度不积极、不感兴趣。

  (3)学生课内和课外的地理实践能力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学校资紧金有限,实验室在很多学校都没有配备,部分有实验室的学校以及相关的齐全的实验仪器,限制了实验课的开展,加上地理实验课不受重视,导致学生的课内动手能力差。此外,大多数学校不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学生了解很少,课外地理实践能力弱。

  三、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改变过去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陶行知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应该是:“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活的人才教育呢?笔者以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的教学实际为例,来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贯彻“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思想”,在开展有效教学中体现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的共通和相融。

  1、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并体现和贯穿于教学目标之中,使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和课程目标保持一致。具体可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指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及过程,学会学习,学会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对学生在体验、探索的学习过程及获取技能与知识的过程中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知识与技能” 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技能” 主要指地理观察与调查技能、地理图表技能及地理统计与计算技能,“知识”则指概念、原理、规律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对国家、对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价值判断、态度、情感以及做事具有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具体的新课程内容标准为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规定了学生在具体的每一部分课程学习结束后,所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确定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时,应全面考虑三个领域分目标,知识与能力层面设计为能应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过程与方法要求启发中观察、交流、总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2、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途径即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就是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学生认知及能力发展水平,结合其自身的风格和特长,各教学方式灵活的运用,实现了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可以通过启发,探究式的提问为主导,辅助案例教学和课件演示等方法,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利用图标,让学生明白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热源的结论,对于其中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常见的温室大棚原理、地球温室效应等方面的知识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来激发兴趣,让学生解释生活现象,最后在探究中得到结论,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的迁移能力和锻炼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课堂生成有效的关键是采用合适的教学法。在选用教学法时,教师要认真考虑教法的适用性,特别要注意:针对某个知识点,有时需要多种方法,即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法。作为地理教师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和知识反馈灵活选择教法,在课堂上不仅要注意知识的讲授,而且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按照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3、活化课堂流程、注重学习能力

  3.1开展以问题教学为核心的有效教学活动

  疑惑,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开始或起点,是思维与现有知识之间的矛盾,亦是探究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动力。《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内容问题的设计,应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融入自己的思考、开展合作等激发其问题意识,并从中了解大气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就大气的热状况提出难易适度、新颖有趣、发人深省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教给学生思考线索和方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问题,掌握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2.以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基础,创建起良好学习氛围

  教学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与学生均是有思维、有情感的教学统一体。对于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对话,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充盈、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精神氛围和教育情境。对学生而言,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意味着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心态的开放,创造性的解放。对于教师而言,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意味着上课不但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在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及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尤其是应该努力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学习共同体”。

  3. 3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以“活动”教学为主要方式

  教学过程活动化是指以主题活动为线索展开的教学过程,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活动"的方式进行,主题活动穿插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通过活动,使学生保持长久高涨的学习情绪;通过活动,使教师走到学生之间,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他们对于问题不同的看法,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向课堂内注入新鲜的生活内容,将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使学生在娱乐中便学到了有用的地理,这样自然而然地打开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大门,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

  四、结束语

  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它是提高学生能力、锻炼学生思维及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教学方式的改变,已成为地理教师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的共识,但教学知识是否落实,教学是否有效益,学生的地理能力能否得到提高方面依然值得教师们注意和重视。

【课堂有效性下的地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06-16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及有效性论文07-04

多媒体技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07-03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7-09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11-04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探析论文07-04

多媒体教学对地理教学的作用论文07-04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15篇11-28

新时期背景下提升工商企业管理有效性的方法论文07-04

多媒体对中学地理教学的作用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