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公开课教学实录

时间:2023-01-28 00:03:25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余映潮公开课教学实录

  导语:对于名师的教学,各位教师可以进行了解、学习和借鉴哦。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余映潮公开课教学实录,供大家参考。

余映潮公开课教学实录

  余映潮《故乡》公开课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学习《故乡》。我们的课叫学读课。什么叫学读课呢?就是学习阅读的方法,通过一课的学习,掌握一种方法。

  《故乡》的练习一有这样一句话:作者所写的故乡其实有两个故乡,一个是记忆中的故乡,一个是现实目睹的故乡。如果我们把“故乡” 两个字换成“人物” 来看的话,大家说一说,作者在小说里面写的是什么呢?一个是现实中的(稍停) 闰土,一个是回忆中的(生齐答:闰土);一个是回忆中的(生齐答:杨二嫂),一个是现实目睹的(稍停) (生齐答:杨二嫂)。我们今天重点研读“现实目睹的闰土” 这一部分。请大家翻开课文,从“这来的便是闰土” 一直到“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近况”,这是我们今天研读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当一篇小说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去阅读50

  它?有没有一种自己觉得可行的方法。好,请你说———

  生:我觉得是一开始要把它浏览一遍,然后看看这个小说写的是什么内容,重点是哪一些?画出来。

  师:挺好的,这是第一步。这第一步是了解内容。(板书:了解内容) 那么,怎么了解内容呢?我们还是先读课文。先朗读“这来的便是闰土” 到“他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一段。读这一段,要注意重音。比如说:“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注意“紫色”、“灰黄”、“很深” 读重音。整个语段的阅读,语气要稍微沉重一点,读出叙述的那种语感。好,我来起头。“这来的便是闰土”,读———

  生:(齐读) 这来的便是闰土他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师:继续读。读“我这时很兴奋” 到“隔了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读这一部分,要注意抑扬,“我这时很兴奋” 要扬一点;“他站住了,脸上现出了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读抑一点;“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又稍微要扬一点,表示“我” 内心的那种惊讶。请同学们各读各的,体会朗读中抑扬的转化。

  (生各自揣摩、朗读)

  师:好,我们接着往下读。读“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到“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 这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朗读要讲究语速,不能读快,中年的闰土,内心充满苦难,这一段是他内心苦难的表白。你们看,“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 要读出稍慢的语速来,好,大家一起来,试一试。“我问问他的近况”,读———

  生:(齐读) 我问问他的景况

  师:还是读快了,你看——— (非常缓慢地读)“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那种凄惨的情形要读出来。好,再读———

  生:(齐读) 非常难

  师:好,接着来,“他只是摇头” 读———

  生:(齐读) 他只是摇头

  师:再读“这时,他出去了” 这一段。这一段要读出叹息的语气。“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近况” 要把“叹息” 的语气读出来。好,再来。“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读———

  生:(齐读)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

  师:这一段读得最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开始进入了小说的情境。好了,咱们刚才了解了内容。这一部分的内容很容易概括,它是写中年闰土的,写了中年闰土的什么呢?一起说———

  生:(齐) 外貌。

  师:外貌,形象,还有呢?

  生:心理,语言。

  师:表现了什么?用一个字概括。

  生:苦。

  师:苦!你看,“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再来说说写了他哪几个方面的苦。

  生:有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这几个方面。

  师:苦难的原因在这儿,很好。但我们最好从这一部分开始的地方说起。如“这来的便是闰土” 这一段写的是什么苦啊?

  生:最开始写了闰土的外貌,还有他从前和现在外貌的对比,还有他的神态。

  师:是,外形穷苦。接着往下看,“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写的什么内容呢?

  生:这是他内心的苦,从精神上写他的苦。

  师:神情凄苦。再看他的语言呢?“非常难”,表现了什么苦?

  生:他内心的痛苦。

  师:他内心的痛苦,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悲苦。然后就是刚才你说的,七个苦因的点示。

  闰土这个人,他的苦,具体来说,外形是穷苦的,神情是凄苦的,语言是悲苦的,精神是困苦的。苦难,笼罩着他。这就是我们了解课文之后进行的概括,这个概括,首先用了一个“苦” 字,然后再细节化,这样的概括方法,叫做“总分式概括”,记下来。(板书:总分式概括)(生记录)) 先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分段地概括。这样,对这个小说的情节、人物有比较粗略的了解。

  下面,我们对这篇小说进行妙点揣摩。(板书:妙点揣摩))

  什么叫妙点揣摩?就是你觉得在这篇小说里面,哪个字用得好,哪个词用得好,哪种修辞手法用得好,哪种构思方法用得好,哪个地方描写得好,它表现的是什么,你都可以说。我先把方法告诉大家。它叫多角度品析。(板书:多角度评析) 什么地方你都可以找,都可以去揣摩。怎么揣摩呢?有这样四句话:妙在写出了什么,妙在表现了什么,妙在说明了什么,妙在点明了什么。(板书:写出了、表现了、说明了、点出了) 不是这四句话都要你说,只需要你说一句话。下面读课文,在里面找妙点,揣摩。老师告诉你们,还有一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 笔拿在手上,你觉得这个地方要发言的,就写在旁边,开始———

  (学生找妙点,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我想多少有一点体会了,咱们先这样来进行一下热身,每个人先自由自在地对自己讲你所揣摩的妙点,好不好?我说“开始” 就开始讲,自己给自己讲。开始———

  (学生小声自己讲)

  师:行了,同桌之间,两人商量一下,看能不能这样说。好,下面开始妙点揣摩,愿意发言的同学请举手。

  生:我揣摩的妙点是: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一件极薄的棉衣。“破”和“薄” 可以看出生活对他的压迫,使他万分愁苦。

  师:“破毡帽”,“极薄的棉衣”,写他非常冷。“极薄”,衣服不能御寒,多么的苦啊,妙在写出了他的衣着。

  生:我觉得外貌描写把以前的闰土和现实中的闰土进行了对比,通过这么多年的变化可以看出闰土的生活有多么的苦,生活使他由一个聪明活泼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很呆的人。

  师:妙在对比,我觉得你还可以说细一点。

  生:我觉得第?自然段写得特别的好,文中水生的松松爽爽与闰土的迟疑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两代人之间的对比,突出了“我” 与闰土之间的隔膜。还有宏儿与水生之间非常亲密无间的关系。

  师:我觉得你的观点非常深刻。你发现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个地方我要讲一下,闰土和“我” 现在已经是这个样子了,“我们” 的后一代怎么样呢?水生和宏儿的出场就暗示着作者的这种希望,课文最后把它点出来了,“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但是我们要走下去,后代也许不会像我们这一代,再产生隔膜了。你的发现非常深刻。好,接着来。

  生:我觉得有一句话写得很好,就是“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中的闰土了”,“我” 的记忆中有一个闰土的形象,但是看到的却不是记忆中的闰土了,说明闰土变了,这为下文作了铺垫。

  师:很好,“虽然我一见” 就表示“我” 对童年闰土的印象之深,说明他们的友谊之深。但又不是“我” 记忆中的闰土了,感觉很沉重。

  生:我觉得这个地方写得很好,就是“我想到希望,我突然害怕起来”,这个地方就是说他对未来有一种希望,有一种迫切的希望,并且相信得很深,但是这个时候就有一点质疑了,就是说感到非常茫然,对希望不是充满坚定的信心了,他看到这种变化了,对自己和闰土的路,以及他们后代的生活非常的茫然了。

  师:这个“茫然” 要谈深一点就谈到作者当时的思想。我们现在品析妙点还是应该到我们刚刚读的那几段去品析。好,接着来。

  生:我觉得第?自然段“石像” 那个地方写得很好,因为小时候的闰土在“我” 心目中是一个小英雄,很活泼很开朗,而现在的闰土,因为他受了很多的苦,所以他就显得很麻木了,对生活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的向往和追求了。

  师: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把这个妙点品析一下。

  生:这个妙点

  师:好,我来替你说。这个“刻” 字用得好,它表现了闰土脸上的皱纹很深。是不是?就这样说就行了。接着来。

  生:我比较喜欢第?自然段:“他站住,脸上显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我特别喜欢“欢喜” 和“凄凉” 这两个词,这两个词是对比的,写出了闰土当时的心理活动,他非常想见到“迅哥儿” 的,但是因为时代的变迁,他终于恭敬起来。

  师:对,这儿“欢喜” 是因为见到童年时代的朋友,“凄凉” 是为自身的境遇感到内心很凄凉。写出了自己的心情。她说得很好,再来。

  生:我也比较喜欢第?自然段,先为大家读一遍,(很深情地朗读),这里三个词用得非常好,一个是“欢喜”,一个是“凄凉”,还有一个是“分明”。“欢喜” 和“凄凉” 用了对比的写法,既表现了闰土见到“我” 之后的欣喜,又表现了闰土凄苦的心情,也写出了人物的性格。这样凄苦的出场,也预示着一个悲剧的开始,那么后面所用的“分明” 主要在表现“我” 与闰土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感情上的隔阂,一堵无形的高墙,形成了可悲的厚障壁,我觉得这里已经充分地表现了闰土的凄苦心情。

  师:你非常能干。

  (掌声)

  师:流畅的表达,充满情感的表达,比余老师品得要好!我觉得,这个“老爷” 还可以品——— “分明的叫道:‘老爷!’” ———品一下吧?好不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妙点哪!谁说一下?好,你说。

  生:我觉得他们在小的时候都是以兄弟相称的,而现在因为他们的地位不同了,闰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而鲁迅却很有名。正因为地位不同,所以他们之间的称呼也有了改变,

  师:这是闰土内心把自己和别人隔开了。还要注意:这里是迅哥儿,不是鲁迅,是小说中的“我”,是不是?请坐。我觉得这个“老爷” 特别妙!你们看课文,就这一声“老爷” 之后,谈话进行不下去了,这句话就隔开了“我” 对闰土的嘘寒问暖,没有话说了,所以这个表现力是很强的。好,继续说。我建议你们把“非常难” 这一段话品读一下。它每一句话都表现了一个社会的现实,“非常难” 是总说,后面呢?———“第六个孩子都会帮忙了” ———它每一句话都有表现力。品一下,好不好?(稍停) 能不能说几句?好,我来问,你们答。“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 表现了什么?

  生:(纷纷说) 多子。

  师:好,再来。“又不太平” 表现了什么?

  生:(纷纷说)

  师:对,表现了战乱频繁。“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 表现了什么?

  生:(齐) 苛税!

  师:对,苛税,土豪劣绅、军阀什么的,都向农民要钱是不是? “收成又坏” 写出了什么?

  生:(齐) 饥荒。

  师:除了人祸,还有天灾。“东西种出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写出了什么?

  生:(齐) 关卡多。

  师:关卡之多,都向农民要钱。“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现了他没有办法,无路可走。好,下面我再给同学们介绍几个妙点,你们把它记下来,回去品一品,看老师的这个妙点找得怎么样,好不好?一个场景之妙。场景,故事就在“我” 的家里发生,把故事情节放在一个场景之中。还有写水生与宏儿两个孩子之妙,三处写“长烟管” 之妙,四声“老爷” 称呼之妙,写闰土的五次无言之妙。刚刚你们说的妙点都是一点一点的,老师说的这些妙点都是串式的,一串一串的,同学们将来读小说一定要注意,小说里不少地方有伏笔,有照应,有反复,要发现里面的串式妙点。好了,我们这一个环节,就进行到这里。

  师:读小说就要认识里面的人物,因此读小说的第三步是评说人物,就是怎么样认识闰土这个人。(板书:评说人物) 下面我就告诉你们,怎么认识小说中的人物,你们现在说一说闰土的外貌形象、习惯、衣着、年龄等。如闰土是一个戴着破毡帽的人,闰土是一个穿着极薄的棉衣的人,这样就行了,首先,从他的外貌、神态、习惯等内容说起。

  生:闰土是一个在海边种地的人。

  师:一句,还有没有?

  生:和以前比起来,他的身材加了一倍。

  师:一个中年人。

  生:闰土是一个拿着烟管的人。

  生:闰土是一个将长烟管靠在桌旁的人。

  生:闰土是一个双手开裂而且又粗又笨的人。

  生:他是一个脸上刻着许多皱纹的人。

  师:把皱纹写出来了。

  生:他是一个木偶人。

  师:他像一个木偶人,但他不是一个木偶人。

  生:他是一个眼睛肿得通红的人。

  师:对!

  生:他是一个头上戴着一顶破毡帽的人。

  生:他仿佛是石像一般。

  师:他仿佛石像一般的人。

  生:他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

  师:你点出了他的身份———是一个农民。

  生:他是一个脸上刻着许多皱纹的农民。

  生:他是一个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神情的农民。

  师:对,就是这么简单,首先从他的外貌形态来认识他,他喜欢吸烟,就和前面的拿着钢叉的小英雄形象对比啦,对不对,他脸上有皱纹,就和原来的紫色的圆脸对比啦,他穿的极薄的棉衣,和原来他的衣服对比啦。这是评说的是第一步,就是从外貌神态来认识他。好,第二步,从他的变化、经历、命运来说一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开始了。

  生:他是一个被生活折磨得衰老贫穷的穷苦农民。

  生:他是一个正在受苦受难的人。

  师:他是一个苦海无边的人。从变化来说呢?

  生:他是一个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神像上的人。

  师:对,他要那些东西。———你也试一试吧?

  生:他是一个

  师:想好再说。

  生:他是六个孩子的爸爸。

  师:她说他是六个孩子的爸爸。也可以呀,说明了身份嘛。你说。

  生:他是一个沉默寡言、迟钝麻木的受压迫的农民。

  师:对,说得好。你说。

  生:他是一个勤劳的人。

  师:命运的变化呢?

  生:他是一个被生活折磨得衰弱的人。

  师:对,被生活折磨得衰弱,四十岁脸上就有很深的皱纹。

  生:由活泼到麻木的人。

  师:说得真好,由活泼到麻木的人。我来艺术化一下好不好?他是一个由可爱走向可怜的人。对不对?

  生:他是一个善良、勤劳的人。

  师:对,善良可以从他带干青豆看出来。现在我们进行到第二个层次了。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三步,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呢?———点出人物形象的含义,他的代表性,他的典型意义。

  生:作者以闰土这个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这个地方的农民的生活,就是说兵、匪、官、绅的压迫,以及他们生活所遇到的困难或者一些事情,都通过他一个人来表现。

  师:对,他是一个形象,是千万个闰土的缩影。是那个时代的人。还有三位同学举手。

  生:作者塑造闰土这个形象,来反映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就是以闰土这个人物形象来作为广大受压迫劳动人民的代表。

  师:他点出了他的角度,作者写闰土这个人物,是从农村的角度,从农民的角度,反映了农民日益走向破产这样一个社会现实。

  生:我觉得是由闰土来揭示深刻的主题思想,引起人民对农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激起了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师:说得好,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这篇小说就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那个时候的苦难。还有没有说的?你们看,我们认识人物,又学习到了一种方法,叫做分层次表述。(板书:分层次表述)

  师:好啦,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课,通过《故乡》的学读,学习了小说阅读的一种三步法:了解内容,进行总分式概括;妙点揣摩,进行多角度评析;评说人物,进行分层次表述。同学们活动得比较好,当你们还要继续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候,我们的这一节课已经结束了。谢谢各位同学,下课!

  生:老师再见。

  余映潮《三峡》公开课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下,三峡风光,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

  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有一次三峡之旅。

  师: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就是品读《三峡》。

  (屏幕显示:郦道元《三峡》 执教:余映潮)

  师:看咱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四个任务。

  (屏幕显示:识字、朗读、听记、欣赏)

  师:谈到识字的问题,咱们也应有一些比一般的方法更有乐趣的识字方法。我不知道你们在预习这一课的时候,在认识《三峡》这一课字词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呢?你是怎样认识《三峡》这篇课文的生字难词的?哪位同学来讲一下?

  生: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师:你怎样认识它的,用什么方法认识它的?

  生:这两个词写出了三峡的特点。

  师:现在不是分析句子,这个字你怎么认它?用什么方法没有?好,老师今天告诉你们一种特别的方法。让我们结合课文来“识字”。

  (屏幕显示:识字)

  师:看老师的建议。试一试趣味识字的方法。

  (屏幕显示,生读)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师:这就是结合课文来认字,找一找吧。带“山”旁的字,带“氵”旁的字,对比较难的,要把它们圈下来。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把老师圈的和你自己圈的对一下,一起读一读,我读标题,你们读下面内容。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

  巴东三峡 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重岩叠嶂 嶂:zhàng,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绝怪柏 :yǎn,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 峻:jùn,高而陡峭。

  师:注意“岩”字,这里指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一般说山上的大石头叫岩,这里指山峰。带“山”旁的字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三峡景物方面的魅力,继续来: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

  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溯:sù 逆流而上。

  素湍绿潭 湍:tuān,急流的水。

  悬泉瀑布 瀑:从河床陡坡或悬崖倾泻而下的水流。

  飞漱其间 漱:shù,冲荡。

  林寒涧肃 涧:此指峡谷。

  猿鸣三声泪沾裳 沾:浸湿。

  师:同学们读的是“猿鸣三声泪沾裳(shāng)”,“裳”这个字我建议大家读cháng,这个shāng字你们如果查新华字典,是没有这个音的。衣裳的“裳”读轻声,不读yīshāng。cháng是古人穿的一种裙子,古人的裙子和我们现在的裙子不一样,就用一块布在腰下面围一下,男女都穿这样的裙子。所以这个字读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好,带“氵”的字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三峡景物方面的魅力。好,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屏幕显示:朗读)

  (生朗读课文)

  师:好,我听了。朗读有什么要求?起码来讲要读出文章的`音乐之美。《三峡》的语句是很漂亮的,我们要读出文言课文的味道。怎么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呢?怎么使我们朗读具有音乐之美?老师教给你们三种方法:第一,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第二,读出四字词语的节拍,你看,你们刚才四字词语的节拍没有读出来;第三,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节奏、拖音、节拍、顿音都是音乐术语,把这个问题处理好我们朗读就有音乐之美了。

  (屏幕显示)

  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

  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师:先看第一个提示: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这个拖音能读出来,文言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听一下。

  (屏幕显示)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生根据教师范读内容的停顿做笔记)

  师:好,一起来试一下,注意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读起来。

  (生齐读课文)

  师:这一次就有味道了,继续来,既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又要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节拍主要就是二二节拍。你们听。

  (屏幕显示)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师:四个字两两一个节奏,你们再来朗读一遍。注意刚才领起词的拖音的长度还不够,如果稍微夸张一点,你就能感受到它的魅力了。这一遍朗读既要读好拖音,又要读好四个词语的节拍。读起来。

  (生齐读课文)

  师:这一遍味道也读出来了,继续来。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你们看: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清荣峻茂” 四个字要读开,顿一顿,为什么呢?因为写的是四种事物,水清,树荣,山峻,草茂。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最后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情感要读出来,“泪―沾―裳”三个字之间要顿一下。好,我们把三、四段两段一起读一下。

  学生齐读课文三、四段。

  师:有点意味了,再把第四段来一遍。

  (生齐读第四段)   师:这个“泪沾裳”意味还没出来,再试。

  生读: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味道读出来了。好。我们的朗读训练就进行到这里,请注意朗读这篇课文的三种技巧。

  师:下面就动笔听记。

  (屏幕显示:听记)

  师:听什么,记什么?课文中所没有的注释的意思,边听边记。第一个字,“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在,从,在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这个“自”是“如果”的意思,如果不是亭午夜分的时候。“至于夏水襄陵”,陵:丘陵,小山头,小山包。“或王命急宣”,或:偶或、有时。“虽乘奔御风”,虽:即使、纵然。御:驾着、驾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一般翻译为“认为”,不认为有这么快,不认为它快。我认为在这里最直接的意思是“如”,不如它快。不以疾也,不如它快。“良多趣味”,很多的趣味,确实有趣味。“林寒涧肃”,肃:寂静。“空谷传响”,响:指回声。

  (屏幕显示)(教师根据屏幕讲解,学生做笔记)

  自:在,从 自非:如果不是

  陵:丘陵 或:偶或

  虽:纵然,即使 御:驾着

  以:觉得,认为 良:甚,很;的确

  肃:寂静 响:指“回声”

  师:下面根据老师给大家介绍的课文中没有注释的字再加上课文注释先把第一段翻译一下,各自做各自的,开始说起来。

  (学生自读、翻译第一段)

  师:说完了看屏幕,看你说的和老师写的大致意思是不是一样,读一下:

  (屏幕显示,生齐读)

  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层层叠叠的高峰,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师:现在埋头读、译第二段,要说出声音来。

  (生自学翻译第二段)

  师:好,再看屏幕,读起来。

  (屏幕显示,生齐读)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偶或皇上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达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多里,即使骑着飞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师:继续读。

  生:(屏幕显示)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师:第四段又要埋头读起来。

  (生自学翻译第四段)

  师:好,看屏幕,读起来。

  生:(屏幕显示)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清凉山涧寂静。常有高处的猿猴在拉长声音鸣叫,连续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好啊,下面的任务就是解决第三段品读的问题。

  (屏幕显示:欣赏)

  师:怎么欣赏?老师指导:用精段品读的方法品味课文的美点。美点是什么呢?就是表达美好的那一个地方。看话题:我们一起来发现第三段文字的表达之美,就是品味它的表达之美在哪里。我们要每个字每一句地去分析。比如说有的字是不是写出了一种动态?有的字是不是写出了一种静态?有的字是不是表现了仰视?有的字是不是表现了俯视?有的是不是写白色?有的是不是写绿色?还有动静之美、色彩之美、高下之美、线条之美,很多很多的美,我们都可以去发现。好,开始在课文旁写上你的批语,欣赏这一段的一点之美,哪个地方你觉得它美把它记下来。

  (生读课文,做旁批)

  师:好,请把你的见解讲给你的同桌听一下。

  (师生交流)

  师:好,让我们一起欣赏你对课文的欣赏,哪位同学先来发言?

  生1:第三段主要写春天和冬天的景色,两处互为对比,写出春天是绿色的,冬天是白色的,写出了三峡的秀丽。

  师:秀美,秀丽。 但是,不是说春天是绿色的,冬天是白色的。这是总说春冬之时景物的特点。

  生2:第三段是景物描写,生动描写三峡风光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师:你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说的。我们说的是“美点”,哪一点写得好呢?

  生3:第三段写“素湍绿潭”,写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潭水,写出了颜色之美。

  师:色彩之美出来了,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除了颜色外,还有形态之美吧,湍是急流,潭是平静的水,四个字写得多美。

  生4:“悬泉瀑布,飞溯其间”,写出三峡的瀑布动态之美。

  师:“悬泉瀑布”,高处的瀑布飞流下来了,还有一个字再品味一下,“飞”字用得美不美?

  生4:美。

  师:怎么美呢?

  生4:写出它的快。

  师:写出了速度,还有力度。“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每一个字都值得品味。

  生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影子,写出了它的静态之美。

  师:绿色的深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是不是?这样很恰切。

  生6: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写出了树的怪异景象,还写瀑布很高,飞流直下。

  师:“悬泉瀑布”,写出了山的“高”,“飞漱其间”写出瀑布泻落的动态之美,还有一个“怪柏”的“怪”还可以欣赏。

  生7:“怪柏”的“怪”写出形态比较奇异。

  师:姿态之美,千姿百态而且形状怪异。我体会这个“怪”字,为什么说“绝多生怪柏”呢?为什么用“怪”字?我分析,“绝”是很高很高的山,很高很高的山上风速是很大的,在常年大风的吹袭之下,柏的形状一定很怪。因为不是很正常地生长,所以作者用了“怪”字。   生8:“清荣峻茂”四个字从四个方面写了三峡春冬之时的雄奇风光。

  师:语言非常地精炼。

  生9:回清倒影和悬泉瀑布,一个是回旋的清波,另一个是飞流直下的瀑布,这两个对比写出了线条的美。

  师:都是写水的,但有高下之分,有形态之分,有色彩之分,且作者写这两处景物,观察视角不同,一个往低处看,一个往高处看,八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角度。

  师:好,老师给大家小结一下,这一段文字我们怎么欣赏?

  首先看到的是层次美,美在层次的清晰。先点时令,“春冬之时”是总写时令。然后写江水, 然后写山岩,最后总说一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这其实是对前面景物的总说。总起――分写――总说,层次清晰,情景交融。

  美在景物的摄取。就像摄影师一样摄影景物的一角,有山,有水,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之中还有声音;“回清倒影”中“回清”这里面也有声音,这是暗写声音。

  美在视角的变化。从俯视的角度写的是素湍绿潭,从仰视的角度写了悬泉瀑布。

  美在线条的组合。这个线条需要我们去想象,回旋的清波,是圆的弧线;高山矗立,很峻峭,是直线。怪柏是奇异的曲线,飞瀑跌落是很漂亮的长长的弧线。

  美在景物的映衬。本来写潭水就够了,再写倒影,景物的层次就增加了;写山,写山顶就够了,山顶上还有怪柏;写山就够了,但山上还有瀑布。瀑布和山映衬,绝和怪柏映衬,倒影和绿潭映衬,这所有的景物都互相映衬。

  美在语言的秀丽。“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就很秀丽。

  美在语言的生动。“回清倒影”“飞漱”,还有“怪柏”,都很生动。

  美在语言的精练。特别“清”“荣”“峻”“茂”四个字给我们概括出了不同景物的美点。

  短短的一篇文章,就这么多美点让我们欣赏,让我们品析。

  师:现在我们还要完成一个任务,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显示)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连绵的群山,……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示着三峡的奇美景象。

  师:“连绵的群山”后面,老师在这儿打了省略号,请你们将省略号变成五个字,连绵的群山,什么的什么,什么的什么,其实就是让你们把课文中写的三峡的景点用五个字表现出来。你们可以说“高耸的峭壁”,可以说“回旋的清波”,注意每个人说一处而且不和人家重复。

  (学生思考)

  师:好,现在请坐在中间的一组同学来说,每个同学说五个字出来,准备好了没有?

  生1:飞流的瀑布。

  师:飞流的瀑布。“飞泻的瀑布”好一点。

  生2:白色的急流。

  师:嗯。

  生3:怪异的柏树。

  生4:回旋的清波。

  生5:秀丽的山峰。

  生6:清澈的流水。

  生7:碧绿的深潭。

  生8:倒悬的瀑布。

  生9:良多的趣味。

  师笑:“良多的趣味”它不是写景,它是总说。

  师:还有怪柏没说,还有其它的说法吗?

  师:我把大家的说法加上老师的说法形成一篇短文,我们一起欣赏,读起来。

  (屏幕显示,生齐读)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连绵的群山,雄伟的屏障,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苍翠的怪柏,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示着三峡的奇美景象。

  师:大家是不是有了一次美好的三峡之旅?好吧,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再见,谢谢大家!

【余映潮公开课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余映潮《爱莲说》教学实录07-01

余映潮课堂实录07-02

余映潮《颐和园》课堂教学实录07-04

余映潮散步教学实录(精选15篇)05-23

余映潮《狼》课堂实录07-02

余映潮《狼》的课堂实录07-02

余映潮丰碑课堂实录07-02

余映潮狼课堂实录07-02

余映潮故乡课堂实录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