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男人教学实录

时间:2020-12-23 12:02:16 语文 我要投稿

植树的男人教学实录

  结合关键语句品析人物形象是本课灵魂。重点抓住对叠词的品读,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行。读出叠词的音韵美和丰富悠远的韵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植树的男人教学实录,欢迎阅读参考。

植树的男人教学实录

  植树的男人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静心默读及通过圈点勾画关键句理清思路的能力。

  2、通过品读叠词引导学生体会牧羊人慷慨无私、为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

  【选点理据】

  1、这篇文章2000多字,篇幅长,时间跨度大,但思路清晰。适合进行默读训练,也适合教学生抓关键句理清思路,契合单元教学目标。

  2、文中叠词较多,有20多个,是本文一大语言特色。再者,叠词较好表现了牧羊人安静、闲适、沉默、淡泊的生活和默默奉献的美德。

  【策略说明】

  1、默读训练贯穿始终,即默读有速度、默读要动笔、默读需过滤、默读求深度。前两者属于复习巩固,后两者偏重深化提高,符合三、四单元目标层级侧重。

  2、结合关键语句品析人物形象是本课灵魂。重点抓住对叠词的品读,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行。读出叠词的音韵美和丰富悠远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1、默读方法的指导。

  2、抓住关键句中的“叠词”,品析牧羊人形象。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法国高高的阿尔卑斯山,有一片茫茫的不毛之地。这里曾经有一些泉眼,可是早就干涸了;这里只留下了一些倒塌的房屋和几乎没有生命迹象的废墟。然而有一位老人却默默地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植树的牧羊人。

  二、初次默读,废墟求生,发现奇迹。

  (师)这篇文章比较长,有2000多字,我们继续用默读的方法阅读这篇文章。关于默读,于漪说:“不出声地读书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宁静方能致远。”叶圣陶也说:“ 默读才有时间咀嚼,才能辨出真滋味来。”前一个单元在速度上应该已经有所训练,现在让我们来巩固一下。

  (师)默读有速度: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每分钟进入视野的文字不少于400字,一气呵成读完全文。

  (生)(默读)。

  (师)读完了,大家能否用一句话告诉我,牧羊人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

  (生)老人在一片废墟上种树,把这里变成了一片沃土。

  (师)种了多少年?

  (生)35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文章第(15)段中说“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19)段说“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师)是啊!牧羊人35年如一日在这片废墟上默默种树,终于把那片荒漠变成了绿洲。35年的悠悠岁月,多么漫长,文章却只在2000余字中就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了这样一个奇迹。作者重点叙写了几次遇见牧羊人的经历?

  (师)默读要动笔

  动笔圈点勾画,圈出关键词语,画出重点语句,弄清文章的来龙去脉。请同学们找到“我”三次见到牧羊人的时间、牧羊人的情况和高原的情况。

  (生1)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是在1913年,牧羊人孤独、安静地生活。周围是光秃秃的废墟。

  (生2)第二次见到牧羊人是1919年,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当年种的一万颗橡树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

  (生3)第三次见到牧羊人是1945年,牧羊人已经87岁。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师)“我”为什么要多次去见牧羊人呢?牧羊人在这里创造了什么样的生活吸引了我?请大家默读文章(3)到(6)段。

  (生1)“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是自由的。

  (生2)“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是恬静的。

  (生3)“餐具洗得干干净净,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是精致的。

  (生4)“他刚刚刮过胡子。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是闲适的。

  (师)我发现有一类词特别适合表现牧羊人的这样幸福、舒适的生活方式。哪一类词?

  (生)叠词。

  (师)叠词:读起来有音乐的韵律美,具有悠远绵长的韵味。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对叠词的'品读,确实能感受到牧羊人为自己经营了一个如此幸福、舒适的小天地,那么这个小天地之外真实的环境是怎样的呢?第二段中有没有叠词也能表现这一点。

  (生)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师)能否用第(2)段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他所处的环境?

  (生)废墟

  (师)那么什么是废墟呢?结合第(2)段内容来猜一下?

  (生)曾经有人住过,但是现在却被破坏了。

  (师)老师看过这部原著影片,名字叫《植树的男人》,这里是因为常年遭受自然环境龙卷风的袭击,气候异常干燥,寸草不生。人们经受不住,都带着失落和怨恨纷纷离开了这个地方。但是牧羊人留下来了,而且还在这片废墟上创造了幸福、舒适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那么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三、再次默读,废墟探访,见证奇迹。

  (师)请同学们默读(7)到(18)段,这一部分文字很长,请同学们进行过滤性的默读。

  (师)默读需过滤。

  在研究特定的问题时,要心无旁骛,迅速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内容,找出与阅读目的有关的内容。继续用文中的叠词来品读牧羊人的形象。

  (生)他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

  (师)他用虔诚的态度对待每一颗橡子,对待每一个生命。是一种很负责的态度。

  (生)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

  (师)对生命的呵护,慎重,珍惜,满怀希望。

  (生)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来他并不在意。

  (师)他对这块地是谁的,这个问题根本不感兴趣。正好和文中开头的哪两个词照应?

  (生)慷慨无私,不图回报。

  (师)在十万颗橡子中,只有两万颗能发芽,而在这两万颗树苗中,只有一万颗能成活。老人在这里种树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但是我从没有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他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一做就是35年!这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

  (生)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向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一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充满了绿色的生机和蓬勃的生命力。

  (师)正是这样一个认真、仔细、淡泊、执着的人,才在废墟上创造了奇迹。所以,作者在文中用一句话概括: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

  四、三次默读,废墟重建,品悟奇迹。

  (师)他创造的一切究竟给这世界留下了什么?同学们默读(19)到(21)段。

  (师)默读求深度

  默读时,心要静下来,沉下去,沉潜到文字的底部,理解文字潜在的韵味,才是高质量的阅读。

  (生)昔日的荒地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生)源源不断的泉水:他三十多年一直默默地种树,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情。

  (生)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 ,还有孩子们的笑声。

  (师)他给这世界留下了什么?

  (生)他创造了清新优美的环境,让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

  (师)仅仅是这些吗?为什么说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情?

  (生1)他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生2)上帝是来拯救人类的。老人在这里种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希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

  (师)是啊!牧羊人在这里所做的贡献,不仅是物质废墟的重建,而且是心灵废墟的重建。让我怀着对老人无限的敬佩之情大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当我们带着对牧羊人深深的敬意走出这篇文章,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们将以怎样的生活方式来经营自己的人生,才能创造人生的奇迹呢?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句式仿写一句话:我也要像牧羊人一样 地生活,横线上用叠词。

  (生1)我也要像牧羊人一样稳稳地生活,活在当下,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生2)我也要像牧羊人一样静静地生活,安静的人才有深远的内心世界,才会创造高品质的生活。

  (生3)我也要像牧羊人一样默默地生活,默默地为世界创造财富,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生4)我也要像牧羊人一样仔仔细细地生活,把简单的事做到精致,就可以创造奇迹。

  (生5)我也要像牧羊人一样勤勤恳恳地生活,天道酬勤,勤奋会感动上帝,会创造奇迹。

  (生6)我也要像牧羊人一样堂堂正正地生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在乎旁人说什么,大胆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快乐。

  五、结束语:

  (师)我们要美美地生活,好好地生活,自己有能力创造幸福,也要有能力给予他人幸福。让我们的生命之树常青!

【植树的男人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能源家族”教学实录11-26

元日教学实录范文10-04

爸爸的菜园教学实录范文10-03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范文09-25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实录11-03

“机械效率”教学实录12-06

中学课文《穷人》教学实录10-22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09-17

悯农二教学实录范文10-04

魏书生《人生的境界》教学实录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