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05 20:36:49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篇一: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11月11日至13日, 这三天都在上《古代诗歌四首》。

  基本设计:以“诗”字入手,让学生明白“诗言志”;切入到《观沧海》,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这首诗“言”的是曹操的什么“志”;然后再朗读诗歌,从读准字音到把握情感渐次进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诗中体现的曹操情感包括统一天下、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也包括面对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而产生的渺小之感,当然更要让学生体会到,曹操虽然感受到这种人生的短暂和人的渺小,但正视现实,敢于向超出人力的威压挑战的勇气,感受曹操的昂扬奋发和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在此基础上,用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去自读《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前文用“你如何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之情”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后文则用“作者是如何抓住早春的特征来写钱塘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思考的;第三课时则比较阅读《天净沙?秋思》,先让学生去阅读思考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从文本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再比较两种版本的《秋思》,分析其中的异同和各自的特点。总体上,引导学生理解“诗言志”,学会从文本中寻找理由支撑自己观点,训练学生的语感,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文化。

  课后反思:

  三节课基本上都是按照设计的思路进行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不少亮点可值得借鉴。如在把握《观沧海》情感时,学生在回答“为何你要这样读”时,提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让人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和人的渺小,而这本是我以为需要自己去提示的地方。还有在分析《钱塘湖春行》的“早”体现在哪里时,除了大家容易找到的“早莺”“新燕”“几处”“浅草”等方面,学生还找出了“水面初平”“绿杨阴”,理由也很充分,前者用《春》中的“水涨起来了”来印证,后者则说早春时杨柳最早发芽,容易被人注意。再如在讲《秋思》一诗时,学生也能抓住“枯”“老”“昏”“西风”“瘦”等词语,点出本文最主要的情感是思乡,也有学生指出“小桥流水人家”富有诗情画意,但在这里可以与其他景物联在一起,以家的感觉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确有独到之见。诗歌少不了朗读,学生在充分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后,能够有感情地配乐诵读。

  自己对这几堂课感觉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一是在开始时把这四首诗的阅读放在如何去读古诗的背景下去读,不为教诗而教;二是能够结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学生对曹操在《观沧海》中的豪迈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强调;三是结合刘勰、钟嵘、王夫之等人的评价来引出“苍凉慷慨、建安风骨”的特点;四是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能够进行比较阅读,并引用钱钟书的“盖生离死别,契合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选择黄昏这个时间的原因,有助于对课文更深入地理解;五是学生学习气氛比较浓,课堂思维活跃。

  篇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201*年**月**日下午,我在学校视频教室上公开课《古代诗歌四首》,用的是一年一班的学生。

  这是学校本学期组织的第二次教学活动了。第一次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这一次是初一教师“四环”模式过关课。我对公开课一直没有什么抵触心态。为什么要抵触呢?一个老师,讲好课,不管是不是公开课,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既然觉得自己是称职的和优秀的,就应该像安徒生笔下那位爱美的皇帝一样,穿着衣服,到大家面前展示一下。当然了,前提是真有衣服,而且还是制作精良、穿上相当漂亮的。

  这一次我讲的公开课是《古代诗歌四首》,包括曹操的《观沧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原本打算一节课把四首诗歌都讲完;读一读,解析一下意象,写一写随堂练笔。

  在进行的过程中,我发现,讲完两首诗歌已经很勉强了。所以,最后,我只得讲了《天净沙·秋思》和《次北固山下》两首诗。就算这样,第二首诗也给人一种草草了事的感觉,是不好的。在写的部分,也一直在重复我开学初做的事,没有什么新意,指导也是不够的,让学生的写开始得不轻松、不容易。这些都是下一步应该加强的东西。

  其实,这些因素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完全应该考虑到的。教师不是在给理想的学生授课,对于学生的接受情况应该有切当的估计。

  在前一个阶段的教学中,我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只顾着设计课堂环节,只顾着研读教材,把学生的因素忽略掉了。上梨树六中送课是这样的情景,今天,又是这样的情景。

  同样的错误,同样的失误,犯两次还是可以的。如果我第三次仍旧是在备学生上不好,那可严重了。

  希望我不至于那样。

  什么时候都要保持教学的热情和激情。什么时候也不要变得那么的懒惰懈怠。因为,现在值得的理由太少,只当是为自己、为学生、为看不见的未来做努力吧!

  以上是我此次课堂教学的反思。在随后的语文组教研活动中,同事们也提出了不少很有借鉴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比如,郭晓琳老师建议说朗读的指导应该跟上去,我认为确实是我的欠缺,下一步会加油的。张丽彬老师和邸伟老师认为本节课想要做什么,应该在学习目标中出示一下,这样,听课者就更加明晰教师的意图了。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我的处理方法不同,那么就应该更加清晰地传达出来,不能让教师们听得一头雾水。

  在闲暇时,初一学年组长栾淑杰老师也和我进行了交流。她认为在写的过程中,如果我的指导思路再宽一点,就会更好,学生写起来会更加容易。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在以后的设计中我会意识到这个问题。

  我很高兴,在一节公开课结束后,我能够听到这么多真诚的声音,听到这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全力以赴地做事,坦诚真挚地沟通,这不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工作状态和氛围吗?今天,理想似乎照进了现实。

  事在人为。好好做事,做做好事,终是不会错的。人们缺失的太多、怀疑的太多,用虔敬之心做事,反倒会赢得友善的支持。

  正道是沧桑,所言非虚。我已没有理由消极和怀疑。好好修炼自己便了。

  篇三: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这一段时间,在教学上都尽量地使用让学生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看法,然后老师由学生的看法生发开来,这样做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但对老师来说难度增加了不少,学校里像我这样教的老师不多,前次,我听了一节另外一个语文老师的课,他的课也有这样教学模式的痕迹,但我发现,他也不是很到位,这样的做难的地方是放开容易,收束起来难,因为每一节课都有课堂目标,而学生并不是按照老师的课堂目标进行提问。因此,老师在导方面难度不小。

  早上上《诗歌四首》,昨天晚上我想改变一下平常上诗歌的模式,打乱课文诗歌顺序,让学生说说看自己喜欢哪一首诗歌,最不喜欢哪一首诗歌,学生举手,发现,最喜欢的有《天净沙。秋思》、《钱塘湖春行》得票最高,十四票,《次北固山下》得票9票,《观沧海》得票只有4票,然后我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或者不喜欢,发现,学生所谓的喜欢是一种弥散性的喜欢,他们也说不出喜欢的地方在哪里,而对于不喜欢似乎也说不出不喜欢的原因。

  不过,我从喜欢不喜欢的角度来讲解诗歌,学生倒是挺认真地听,在讲解过程中,有的我采用了想象的方法,比如,《天净沙。秋思》,我让学生构筑画面,然后其他学生来判断这个画面是否合理,比如有的学生想象,桥下有一个人在洗衣服,大家讨论这个洗衣服景象是不能入景,原因在于“洗衣服”和本曲的主题“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之情”是不一致的。有的学生说,桥下还有流水,我问:“这流水是洪水还是涓涓细流?”学生就能说出不可能是洪水,具体的原因他们回答不出来,但是老师讲解了,洪水那种力度速度和《天净沙。秋思》忧郁哀婉凄恻的氛围是不合拍的。这些问题一讲学生马上能理解,这也会有益于学生的写作,主题气氛和材料的关系。

  讲到《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我采用了让学生猜谜的方法,让学生猜一猜这诗歌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具体什么时候,让他们找出证据来,学生们纷纷在诗歌里寻找证据,最后学生说出这是早春,有的学生从“水面初平”找出来证据,然后其他学生用其他的证据来印证,比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学生感觉到,但还是说不正确,最后我分析总结说,“争暖树”指的是争暖和的向阳树,那么,说明从大范围来看,这个季节还是比较冷,否则的话不必去争这么一点的热量,初春时节,春寒料峭,这样的天气比较常见,“谁家新燕啄春泥”更给了学生一个很明确的证据,学生很明白,燕子垒窝的具体的时间了。“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一句证据也很明显,学生们讨论出马蹄大概的高度,就得出了草的高度,明白了这个季节应该是早春,至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句,证据不是很明显。从上述我引出了作者描写了早春特有的景致。

  《次北固山下》这一首诗,我主要是联系《天净沙。秋思》的主题来讲,学生也比较容易明白,还讲到现在我们为什么难以产生乡愁,学生对本诗的乡愁是有一定的明白,()一年更替之际,又是披星戴月的赶路,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愁理解,所以接受也没多大的困难。

  《观沧海》一文主要是通过补充许多关于曹操的背景,学生对本诗壮阔宏大的意境和诗人一统四海的胸襟有了一定的理解,理解本文的难度就降低了。关于《观沧海》的难点,我在教学之前预测还是比较准确,我料到了如果不了解曹操的背景,学生用《三国演义》里的曹操负面的形象来理解《观沧海》是有思想上难以接受的,在我对曹操进行了重新解释,学生就爱屋及乌了。

  因此这次诗歌教学的地方比较成功的还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这一点在本学期有了较大的进步,也因为这一学期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进步,所以,上得自以为比较成功的课的次数比以前要多了许多。

  失败的地方,是对诗歌的意境体会,对佳句的赏析,我觉得分析很不到位,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一、由于学生活动增多,老师对学生的问题的阐述占用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导致老师对名句的赏析没能深入。

  二、备课时,对名句的赏析由于阅看了较多的资料,且没把这些赏析的材料融合,导致混乱。

  不过我和学生还是讨论了这些诗歌那些句子是名句,学生还是能很好的指出该是名句的句子,然后我要求学生务必把这些名句背诵下来,以备考试用。这样做,基本上也能应付考试的要求。

  最近一段时间多用这种教学方法,也慢慢地熟悉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地方,收束起来难度也渐渐地降低,这还需要师生慢慢地适应。傅雷家书教学反思枫桥夜泊教学反思风的魅力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诗歌教学设计03-16

《古代诗歌》教学设计08-03

关于诗歌教学设计01-14

诗歌教学设计(15篇)04-18

诗歌教学设计15篇03-17

教学反思案例 教学反思范文07-03

幼儿园诗歌教学设计03-08

摆的教学反思,摆的研究的教学反思11-23

教学反思07-03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