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课文教学案例

时间:2020-12-09 09:27:56 语文 我要投稿

顶碗少年课文教学案例

  一般常态教学目标:

顶碗少年课文教学案例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及文章的主旨。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

  掌握萦绕、惊羡、颓丧、歉疚等词语的读音及书写。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

  少年两次失误后的表现有何不同,反映了少年怎样的心情?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

  学习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课文提供的具体语境来为人物设计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美国费城的小男孩。这位体弱多病的男孩在父亲的鼓励下终于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勇敢地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故事感人,又发人深省,让我们获益非浅。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个男孩。不过,他不是外国小孩,而是一位英俊的中国少年。

  明确要求:认真倾听,听完故事后,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备注:对课文内容作一些处理,选择文中主要情节讲述故事)

  二、倾听故事,概括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要求: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说明:不让学生接触文本,采用听故事这种形式,是为了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节上。为概括打基础。

  三、引入新课,介绍作者

  故事中的这位英俊少年是散文《顶碗少年》中的主人公,作者是赵丽宏。赵丽宏,上海市崇明人,与我班的两位同学是同乡;他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与老师是校友。

  板书:顶碗少年

  赵丽宏

  四、沉浸文本,理解课文

  1、思考:结合课文内容,请谈谈你对这位少年的印象。

  ①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有关内容,并简记自己的观点。

  ②朗读感悟,交流。

  说明:引导学生抓住少年三次表演的动作、神态进行分析

  2、训练:根据上下文,揣摩少年在两次失败以及在老者的鼓励后,可能会产生的心理活动

  ①学生根据上下文揣摩少年的心理活动,任选一处形成文字

  ②组织交流活动

  3、小结:探究少年成功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老者的鼓励

  ②主观原因:自身的努力

  五、拓展思维,提升感悟

  1、本文主要写了顶碗少年,为何文中多处提到观众的反映?

  2、读完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迪?

  六:作业:(2、3选做)

  1、抄写词语:优雅

  惊羡

  颓废

  迷惘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2、选择以上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3、第五段中有一处省略号,请试着补出其省略的内容

  课后感想:

  今天,区教学指导团的4位专家来听课。我们三个学员都上《顶碗少年》,安排在上午第二至四节课。之前,我已组织备课组的三位老师进行了集体备课,对课的整个流程已了然于胸。我的课在第四节。课上下来,感觉还不错。虽然结尾有些匆忙,但还是完成了原先设计的教学环节,达到了原定的目标。

  上完课,坐下来讨论,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这样的机会我已等待了很久,这样的场面我也等待了很久。这些,本来是我最熟悉,也经常经历的。可惜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曾经组织过很多次的研讨活动,可那都是在评别人的课;自己也上课,但往往听不到切中要害的点评。久而久之,我对于自己的教学现状越来越不了解,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也越来越没有把握。教学指导团的成立,对我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面对专家,我满怀着虔诚,愿意把自己交给他们剖析。

  评课活动很轻松。导师们的长者风范,让我们如沫春风。此时,他们与我们是那样的近。老师赞扬我们:教学思路完整清晰,重点突出,学生思维活跃,作业布置实在。三堂课虽然有统一的教学思路,但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有自己的亮点和特色。有的导入不错,有的板书不错,有的过渡不错,有的点拨不错,有的小结不错老师建议我们:对学生发言要有点评,要下功夫钻研教材,要善于抓住机会启发学生思维

  时间悄然而过。因为下午有课,我们不得不告别。

  带着导师们的建议,我重新走进了课堂。下午第一节课,我要在另一个班上《顶碗少年》。

  下面让我再现一下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

  一、课堂导入环节

  当我介绍作者赵丽宏是上海崇明人,并问谁是崇明人时,看到陈国君高高地举起了手,班中很多同学脸上充满了羡慕之情。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抓住学生的心,学生的反映印证了导师的话是正确的,也让我明白,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老师作精心的设计。

  二、课堂讨论环节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位少年的印象。这个环节我在上节课的处理上是有欠缺的。没有充分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字、词、句去分析。在下午的课上,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学生对少年高超的顶碗技术啧啧称奇,对他面对失误镇定从容的风采赞赏有加,特别是对于他面对两次失误依然坚持,最终获得成功的勇气欣羡不已。最难能可贵的是,学生注意到了文中的两个词,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句中的急忙,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句中的轻轻,这两个词是我在备课时没注意到的,上午的课,有学生提到后一句,但我没引导他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去思考。下午的课上,巧在学生也提到了后一句,我就引导他联系前一句,学生马上体会到了少年的聪明。因为这一动作上的细微变化,正是少年成功的原因,也许正是老者对少年传授的经验。这个问题的思考,带出了另一个话题。老者到底对少年说了一句什么话。这一处的答案就丰富多了,学生的思维也更活跃了。可以从调节少年的心态上去考虑,可以从鼓励少年的角度去思考,更可以从老者传授经验上去考虑这时我又引导他们把冗长的想法压缩成一句话,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却更浓了。导师要求我们钻研教材,意义就在此处。

  三、设计心理活动环节

  根据上下文,揣摩少年在两次失败以及在老者的鼓励后,可能会产生的心理活动。这个环节我在上午的课上,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对学生的答案作点评,对于学生的一切回答全盘接受,不作否决。其主要原因是我在安排上的一个小小失误。第一个学生在补充第一处心理描写后,我没有抓住机会让同样选择第一处的学生进行交流。于是下面的局面就失控了。学生不去倾听别人的答案,只顾回答自己的答案。东一榔头,西一斧子,我的点评也就无从下手了。下午的课上,我作了一些调整。采取逐个击破的方法。三处心理活动的设计,逐一解决。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比较起来方便。一个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其他的学生都在倾听,他们自己就可以发现不妥之处,进行否决。一个小小的变化,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感悟启示环节

  这个环节上的失误,主要在于我没有考虑到作者。作为文本的创作者,赵丽宏他到底从这位少年身上学到了什么,然后他要传递给读者什么。读者只有领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领悟文本的含义。下午的课,对这个问题我也作了一些微调。提问:作者对这件发生在二十多年的事,为何念念不忘?他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哪些启示,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学生马上注意到了文章最后一句话:我确信,他是一位强者。继而很自然地引到了对强者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了强者的含义。从文本内部,挖掘其自身的含义,不让他有穿靴戴帽的感觉。这时学生的感悟才可能是真实的,才可能是从心灵里面流淌出来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的。

  上完课,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我急于要把我的感受告诉导师们,告诉我的同事们。学生们的表现让我讶异,这个让所有老师头痛的2班,在这堂课上的表现实在太精彩了。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很想知道,老者到底对少年说了什么;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不知道老者对少年到底说了什么,但我认为,他应该向他传授了自己的经验;还有的学生说:老师,同学们给老者设计的话太长了,文中明明写着,他只说了一句话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种智慧的火花,是可以迸发出来的。只要老师给予他们机会,为他们搭建舞台。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考虑学生,为他们留足思维的空间。

  9月27日,是一个很平凡的日子。对于我,却有另一番意义。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找到了迷失了很久的方向,也让我烦躁的心沉静下来。教学的天地很广阔,它有无穷的魅力,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终身。该做的事有很多,该学的东西有很多,我一定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听课有感:

  听了三节语文课,感受颇多。虽然老师们上的是同一篇课文,但在这三堂课的'教学设计上,三位老师根据她们各自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水平的高低差异,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教学。这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且她们各自独特的风格,都令我难以忘怀。王祎的雅、薛花的稳、姜老师的细,都在课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姜老师所教的班级,学生能力相对较差,但姜老师深情并茂的范读,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在那一刹那,我忽然想起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只有老师首先表现出对语文的强烈的热爱,她的这种热情也必定会传达给她的学生们。坐在课堂上的我恍惚间有种重返中学时代的感觉,姜老师上课时奔射出来的那种风采让我想起了一位中学时代为我打下坚实基础的语文老师,他们同样有着深厚扎实的语文功底。细腻却不乏激情的情感教学是每一个老师所不懈努力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能力的有限,一开始学生的表现平平,但姜老师及时恰到的引导和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姜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强烈的启迪性、热切的鼓励性和精当的指导性。同时又落实好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解读文本,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姜老师精心营造的这种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向、学有内容、学有收获。

  王祎的课我听的比较多,也越来越喜欢上她的风格。当你来到她的语文课堂上时,便会发现课堂上的她,言语举止间无不透露着一股只属于语文老师的温温尔雅的典雅之气。而且可以看出她和学生的感情十分融洽,与学生之间已经有了非常默契的配合。相较其余几个班级的学生,该班学生显然基础更好,能力更强,因此很多问题无须老师过多的点拨,学生早已回答得相当到位甚至精彩,因此王老师的教学语言既不缺乏生动形象又相当的精当简练,有启发性。

  薛花的课我是第一次听,她在课堂上的那种沉稳淡定的气度,着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精读课文时她要求学生圈画出顶碗少年前后两次失败的不同表现的语句,从而品味理解。这一设计无疑是降低了学生品读文本的难度,在文中前后两次完全不同的碰撞比较中,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这就好象给学生设定了一个阶梯,让他们循序渐进地走向目的地一样。她的这个教学设计我个人认为十分切合她所任教的这个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这三节课上,学生们都真正成为了语文课堂的主人,课堂里的学生能全员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也很好地落实了听、说、读、写。特别是在口语表达上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的来说,这三节课很实在,不一味地追求课堂的喧闹,不为了热闹而进行七嘴八舌的讨论,没了虚而不实的热闹场面,而是多了一份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宁静的美丽,沉思的美丽。这也更好地诠释了何为以学生为主体。其实学生自主学习时需要一份宁静,倾听时需要一份宁静。

  听了三位老师的语文课,我收获颇多,发现自己还有许多地方要不断地学习、改进。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向更多老师学习。

【顶碗少年课文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顶碗少年》评课稿12-18

《顶碗少年》读书笔记7篇12-02

课文少年闰土的教学档案10-17

中学课文《穷人》教学实录10-22

中学作文教学案例11-16

键盘认识教学案例模板12-16

中学课文《炉中煤》教学设计10-27

案例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12-18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5篇12-13

中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