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案例

时间:2022-04-25 17:25:06 中小学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作文教学案例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作文教学案例,欢迎阅读与借鉴!

中学作文教学案例

  中学作文教学案例1

  说实话,在小学任教十多年了,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今年才第三年,最初不想教语文也就是怕作文教学无办法。这次听了袁智勇老师语段教学也颇受启发。袁老师的“走与跑”的描述也极为生动。根据我这三年的教学观察与实践,发现目前农村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生缺乏素材,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也过于宽泛。其次,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其三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形成对抗、应付、依赖等不良心理。通过研究交流我认识到,学生缺少的是写作能力及写作品质,他们把写作文看成是一种任务,是为老师及家长完成任务而作。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促进学生了解自己,改进写作方法,同时让学生想说,想写。

  评价还可以为创设更好的教学服务,即通过教学评价推动写作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我们班李某某同学是独生子,家庭比较娇惯,加之母亲文化程度较低,父亲经常外出打工,该生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形成自由散漫、任性蛮横、污言秽语等不良行为。与此同时,经常与其他同学闹矛盾,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在班的影响也很大。每到班会时间,就成了大家的“诉苦”会,李晓阳同学的“批判”会,你一言,他一语。开始他默不作声,后来便和同学们争吵起来,这时,我就能深深地感到在他骨子里的娇横劲儿。我听腻了,也不愿多说,咋办?我在思索着......

  在前不久,学校按上级要求每班组织写《某某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征文》活动,由于文体不限,我便拟定了十多个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挂起来,并用一节课进行了讲解。让同学们自选题目写。并告诉同学们:“最优秀作文要拿到市里评奖,较优秀的要在班里展览。”李晓阳便选定《我梦中的城市》写了一篇想象作文,梦见自己架飞机,在高空看城市的景象,自西向东描写的比较有顺序,想象的也比较合理。这是我出乎意料。经过读完后,我给他下这样的评语:你的进步很大,这是你的骄傲,也让老师自豪!”讲评时我在班里宣读,表扬。告诉他,他进步很大,他的作文要在班里展览。下课后,他的行为举动让人刮目相看,他主动地去帮别人扫地,洒水,主动捡掉在地上的纸屑、作业干净了,也按时完成了......

  近一段时间,只要他取得点滴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使他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们心灵交流,这样使他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在班里也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对他的错我也绝不姑息,我不大声喝斥,我会用严厉的目光提醒他。更可喜的是在近两周的周测中成绩他全部合格。三月份的两个习惯评分最高,获得同学们的信任。

  二、广泛阅读,善于积累提高小学生书面写作水平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就道破了阅读对写作的作用。阅读和写作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环节。好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好的素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写作水平的提高;写作则是对阅读中体会到的知识的运用,从一定程度上促进阅读的数量的增加和阅读水平的提高。生活经历还不够丰富和学习的经验值也不高制约着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我们尽我们所能去课外广泛阅读,去积累有关词句。这样不仅可让他们了解作文,还让他们乐于写作.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在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渐渐用于写作中。人在青少年学习的知识,获得的经验,养成好的习惯让我们受益终生。要求学生每星期写一篇周记,每一单元做一次课内阅读积累,每两周写一篇读书体会或积累一段名段。另外课外活动中的阅读对于自主还不强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可以使他们学会做人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练习片段,难度相对较低,小学生容易下笔;多记日记,内容相对自由,小学生能从中积累材料。但这两种形式都只能鼓励多写,不能定量定得过于死,要鼓励创新,又不能放任自流,得把握好一个度。比如记日记,只要求他们把当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就行,在字数和思想上均不作要求,哪怕只有平平淡淡的一两行文字。时间长了,他们因为经验的增加会有所改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课外小小的练笔,有利于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并为小学生语言表达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袁志勇老师启发下,试做一种套路作文,先按袁老师语段练习的'方法,先写记叙文的开头,在写记叙文的结尾,最后练习写记叙文主要事件。循序渐进,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再由段到篇。

  经验交流,相互促进。好的经验要推广,才会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在小学的写作教学也一样,这些看来对小学生来说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我们开始可以从最简单的哪怕只有一两句话的交流开始。时间长了,我们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由的交流,互相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增强学生写作成就感

  我首先是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常常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在给成绩时,我不以一个标准量全体,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其次,我认为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习作实践,教师写出“下水文”,做到与学生同写,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同时让学生评改教师“下水文”,做到与学生共评。我想:“下水文”水平可能是高于学生,但这可以给学生一次跳起来摘桃子的机会,我会把往届优秀作文浏览一遍,这样学生的思路会启发我的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理解作文命题要求,把握写作主旨第三,我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放入“我的风采”里展示,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倍增,许多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并经常主动交自己的习作请老师修改。

  中学作文教学案例2

  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独到的看法、新颖的见解及标新立异的愿望。然而多年的应试教育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识发展要求的整齐划一,使学生的思维拘泥于同一方向,习惯于在教师圈定的思路模式和规定范围内进行思维。这让本该丰富多彩充满灵性的作文变成了僵硬、呆板的应试之作。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打破墨守成规的做法,放下包袱,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在作文教学上大胆创新。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作文认知的创新

  作文就是写文章。写作的目的无非就是生活、工作、休闲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是随意、随机的,工作的需要要求精准、规范,而休闲的需要则要求精巧、优雅。这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就是写话。”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就是用最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写作,即是用休闲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作文质量的好坏。我们应当认识到,作者写作文的过程就是要借助文章这一交际媒介,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给读者,即:思想感情(文章交际媒介)→读者。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只见文章而不见读者的现象。在生活中我们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影响读者而写作的,没有读者,我们就没有了写作的动机。学生的写作是出自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说是随意的、随机的。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认识到:学生的文章只要“通”即生活的,不要“好”即休闲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好文章,是思想观点好,并非形式上的矫揉造作”,“文章不是工艺品”。

  二、作文教学操作的创新

  1.增加命题的透明度

  “命题必如学生所自发,彼本无所为,示之以题,彼而觉有所为,欲罢不能,非倾吐不可。如是可使练习与作文一致,见题作文与自发作文无殊。”(叶圣陶)我们过去的作文训练是一种为了作文而作文,学生处在一种被动的心态,因此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普遍存在着失真状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转变这种状态,要把学生那种“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而变学生的那种被动心态为主动心态,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发写作,这样一来,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成了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了。教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的写作活动变成一种现实的交际行为,从而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那具体的做法就要求教师在命题的时候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教师的文题最忌陈腐老旧和假、大、空,而应具有启发性、发散性、新颖性、趣味性。只有这样的文题,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创作愿望,写他们心中所想,做他们心中所愿,才能使之投入到忘我的创作之中,而丝毫不感到作文的枯燥与乏味。

  2.加大批改的参与度

  作文批阅在作文教学中是一种反馈性指导,它在作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在作文批阅中,师生缺乏应有的沟通,教师关着门改,学生盲目地看。这是一种典型的“背靠背”式的批改。我们要将其变成“面对面”(轮流)+互相改的模式。

  欧阳黛娜认为: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是写作教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必须教会学生自己动手来批改自己或同学的文章,从中提高认识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我十分赞同她的观点,所以在文章批改方面,我大胆放手,指导学生批改。

  3.讲评扬长,激趣励志

  讲评属于作文教学的再指导,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每次作文后的评讲要实行教师评与学生评相结合,追根溯源。可以采取教师组织、参与,学生自评自读和小组互评的方法,从中吸取别人长处,补己短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己。这样,既可以改变传统作文评讲的教师说了算包揽一切,又可以消除教师改得苦、讲得累、学生听得烦的低效毛病,达到省时省力,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其次,学生参与评析。在作文评讲中,可以让学生参与,以集体评析、分组讨论、同学互评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当众诵读或借助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评点:优点有哪些,哪里还需要改进,怎么改。讨论达成共识,异中求同,鼓励学生存在不同意见。教师指导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不合适的地方也要用建议、商讨的语气,保护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三、作文评价标准的创新

  过去的评价标准只注重文本本身,而不去考虑作者、读者。现在我们的标准应该是“全面考虑,综合评价”。这是一种既注重内容又兼顾形式的评价。

  我认为,其中的“内容”包括:想说的、已说的、说的程度(清晰度、准确度、明了度),只要合理就行;其中的“形式”主要考虑可接受性,包括:构思――不注重“巧妙”,应考虑“逻辑条理”;技法――不应刻意追求,可以忽略。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针对性、适应性(适应自己,适应读者)。

  总之,作文教学上的创新途径是多方面的,也是作文教学中的崭新课题。虽然我从作文本身的认知、作文教学操作、作文评价标准三个方面的创新进行了探讨,但还需要不断追求,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日臻完善,以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把作文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学作文教学案例3

  一、指导思想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研讨下,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作文教学同样如此。我们教学生作文是为了达到将来即使没人教,他们自己也能写文章。几年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让学生在多种题材的写作过程中锻炼写作兴趣,发展写作的创造力。结合教改的新思路,扩大好作文的范围,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工作要点

  1、深入学习新课标、学习本课题有关方面的理论,在其指导下,通过研究,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作文教学新观点、新理念及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目标体系和模式。

  2、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密切结合,更新观念,形成新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张扬,不断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三、研究内容

  本年度我们着力于习作课堂的教学研究:

  1、着力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养成习作习惯。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增加作文的素材,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在课堂作文训练中,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有趣部分。作文内容要让学生想表达,要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让学生渐渐喜欢习作。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习作评价方式,如取消不及格分,作文实在不行的.暂不打分等方式,实行自批互批,家长批,社会批,面批,重批等。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这是我们的习作教学所要追求的。

  (2)在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上下功夫。良好的习惯有赖于长时间的培养,但一旦习惯养成就会接响一生。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着想,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要把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着重培养下列习惯:独立主动地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的习惯;重谈、跳读、精读、猜读的习惯;将观察到的情况用一句话记录,作素材笔记的习惯;做资料卡式剪报等词句段积累的习惯;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限时作文、快速作文的习惯;让耳朵做“老师”,自己当堂修改,请别人修改的习惯;保存作文本重读整理的习惯;主动应用语言实践的习惯。

  2、着力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语言。

  (1)教师的习作指导课要研究一些新训练:如口语交际的训练、大胆的想象创作训练、序列作文的训练、实践应用的训练等。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多层次训练。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文,是作文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要求,也只有训练和发展自己的语言,作文教学才有价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才有可能。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生活和情感是顺畅的、自然的、优美的。

  四、工作安排

  1、加强理论学习,每月召开一次课题例会,定期进行集体理论学习。同时抓好个人学习,随时将学习心得体会、教学随笔记载下来。把握教改动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组织教师向书本学习。发动教师查阅、收集、印发各种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丰富作文教学的经验。

  2、搜集作文素材。从学校到社会,从课内到课外,以学生的生活、情感为出发点,选取作文素材。

  3、请进来,交流信息。邀请专家、学者上门指导,并作专题报告。

  4、走出去,吸收信息。每学期提供每位语文老师外出学习、听课、培训回校后汇报、交流。

  5、鼓励教师上作文研讨课,对取得研究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

  6、重视课题过程资料的积累工作,包括实施计划、活动记录、理论学习材料、阶段性情况汇报、研讨课教案、专题总结等内容,使课题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料。

  中学作文教学案例4

  据我市今年中考各大题得分统计,城区初中作文比农村初中作文平均每生高10.2分。“提起作文直摇头,见到题目皱眉头,写起作文咬笔头,老师催交才开头”,这是目前许多农村初中生怕作文的生动写照。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状分析:

  (一)以应试教学为目的

  近几年来,在我接触的许多语文老师中,当谈及目前我们初中作文教学之目的时,回答几乎全是为了应付考试。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地启迪和训练,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标准化试题上,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对写作的热情。笔者对初三两个班93名学生作了一次答卷调查:答“为升学毕业考试”者占85%;答“为将来当包工头订合同协议用”者占8.5%;答“为自己用,为当作家,为农业服务”者共占6.5%。教师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生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作文教学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转,临考复习猜题、压题、撞题、难题已成为初中作文教学司空见惯的事实。许多教师慨叹:要是作文不考该多好啊!有个学生说得更干脆:如果作文不考,我一辈子也不会去写作文。

  (二)指导、评改不力

  目前有些语文教师往往是黑板上写个题目捡几条要求了事。当然,有的教师能进行一些“指导”,但也无非是“选材一定要得当,中心一定要突出,布局一定要合理,语言一定要流畅”等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而已。至于如何行文才能使文章达到上述要求,就是说教者本人,其实也未必能解个中之味,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有的教师唾液横飞地讲着所谓的“写作技巧”指导,有那么一段顺口溜:“任何体裁三段好,开头结尾要花炮,成语格言多用点,80没有70不会少。”……有的教师临考前选择一些范文,就是叫学生背,教的是如何套题,如何改头换面,如何移花接木。忽视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辩证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有些学生的作文结构虽基本完整,但内容普遍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有的还闹出笑话。作文后的讲评也跟不上,“中心突出,用词不当”等失之笼统的语言随手可见,有的就是打一个钩记一个分,连里面的错别字也没有圈出,至于如何评改无从谈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先生不惑,学生无以解惑。

  (三)脱离生活实际

  学生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生活单调。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里学生相比,眼界狭小,可供阅读书籍匾乏,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狭小。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读物,受到文学熏陶的东西太少。一天除了吃饭就是上课、自习,学生的活动范围自然窄小,久而久之,他们的作文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孤儿”。试想一个没有生活感知的中学生,怎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学生生活在农村,其实农村天地广阔,生活内容千姿百态,新人新事俯拾皆是。按理来说写作材料多的是,然而学生作文难就难在缺乏材料上。笔者对初三128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认为没有材料可写的占63.3%,这主要是由于我们没有致力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捕捉农村生活及周围生活中的材料。材源枯竭怎么能不感到难呢?在一次“我爱家乡”的征文中,48篇作文、写不清家乡位置的占21%,胡编乱凑,写的不是自己家乡的占15%,作文字数不到500字的占74%。据了解,大多数学校都在猛赶教学进度,集中精力上新课,集中精力抓复习,初三尤为突出,冷落了作文的具体指导和训练,有的把作文一律放在课外去完成,认为作文多一篇少一篇没关系,抓作文不能立竿见影,再说,由于作文批改主观因素大,感情色彩浓,且随意性大,没有具体规范的指导,没有教学生如何捕捉生活的材料,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生活,作文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焉能不难?

  (四)父母方面的原因

  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一个较好的成绩,至于对孩子的语文水平,尤其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许多家长把课外阅读当作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计地严令禁止。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们何必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总之,在只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语文成了最大的牺牲品,特别是作文。然而《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意味着语文教学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尤其是高考和中考话题作文的不断推出为作文教学的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作为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

  针对以上现状和原因,我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结合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就如何搞好作文教学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心得。

  二、对策:

  首先,必须把升学考试为目的的作文教学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

  以升学为目的的作文教学是没有出路的。语文学科的性质有工具性、知识性、文学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等。而处于主要矛盾地位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张志公先生说:“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也就是着眼于掌握字、词、句和篇章的运用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从升学教育中解脱出来,重视语言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平时在“遣词用句、语法规范、句序逻辑、语句衔接、表达方式”诸方面多加强训练。语言素质也是民族素质,以提高公民语言素质为目的农村作文教学,应该成为当前作文教学的共识,否则,观念不转变,农村作文教学之路会越走越窄,作文素质越来越差。

  其次,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

  曾有行家指出:“要扭转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的局面,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端正教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改进作文教学方法。这固然必要,但最根本的还是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高他们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指导水平。目前,农村初中有不少语文教师素质偏低,业务上过不了关,说话不流畅,学期总结写得不像样,更别说论文了。这样的语文教师怎能指导好学生写作?”师资素质问题,在农村初中尤甚。

  打铁者要自身硬,据《金华教学科研》载:近两年,东阳市语文教研室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两篇以上的下水作文,每学期确定其次,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曾有行家指出:“要扭转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的局面,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端正教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改进作文教学方法。这固然必要,但最根本的还是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高他们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指导水平。目前,农村初中有不少语文教师素质偏低,业务上过不了关,说话不流畅,学期总结写得不像样,更别说论文了。这样的语文教师怎能指导好学生写作?”师资素质问题,在农村初中尤甚。打铁者要自身硬,据《金华教学科研》载:近两年,东阳市语文教研室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两篇以上的下水作文,每学期确定一个教研课题撰写教学经验、体会这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很好的方法。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通过“下水”即可让教师体会写作的甘苦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起来哪里“曲”哪里“直”那里“深”那里“浅”也就胸有成竹得起要领具体实在会促使学生认识写作的价值从而引起写作的冲动这远比站在岸上指手画脚实在得多。倘若“下水文”能有刊诸报端学生便视你为作家就会产生一种“敬佩效应”。方法二是教研室或者教育处可以开展一些可以提高教师素质的活动。坚持每一年都要举行“下水作文”和教学论文评比并把下水作文和优秀教学作文混编成册平时还可以进行背诵精彩语段演讲论文比赛开展各种形式的作文研讨活动,让教师们处于作文竞技状态中,并且把作文教学的效果列入语文教师的考绩范围,形成制度,促使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再次,拓宽作文教学环境。

  由于客观条件制约农村中绝大多数缺乏应有的作文训练环境,再加上近乎空白的课外活动,使学生长期处于贫血的文化氛围中,写作源泉枯竭,写作热情窒息,“无米下锅”现象严重,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法,创设一种宽松、开放的作文环境,帮助他们解除作文兴趣不浓,把写作当成负担这个包袱。比如,作文课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向农民学习,去观摩农村生活,描写田园风光,去观察农贸市场,叙述老百姓的故事。其次,可开放一、二年级的作文。一、二年级布置每次作文,可先让学生搜集整理借鉴各种有关的写作材料,其间,也可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参加德育基地、开展班队活动、观看爱国影片。一周后再叫学生交作文本,不要死限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或两节课全完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往往会乱煮“夹生饭”。再次之,可以开辟第二课堂,尽可能提供学生发表习作的园地,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一)与学生一起快乐体验

  (1)把扩大阅读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语文老师应当教育学生了解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和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老师再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同时,老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图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写作时才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2)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把加大写作总量作为提离写作水平的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学生会乐于去写。我们农村有许多活动,像清明节上坟,钓龙虾等,城镇孩子就比不上农村孩子感受深刻,老师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

  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动笔头,多动脑筋。至于怎么写,那就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老师既要利用每周作文课时间让学生写一些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作文,更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随笔,还可以通过指导写日记,办手抄报,黑板报,向校刊和校外投稿等形式来练习写作,培养其写作兴趣。同时,对学生作文不可求全责备,要多鼓励,以免挫伤其写作积极性。

  (3)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源泉。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每到养蚕季节,可以叫学生去帮父母采桑叶,喂蚕宝宝什么的!到农忙季节,老师要建议家长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的性状,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象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的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二)与学生一起快乐作文

  (1)教人游泳者先下水。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可是有的农村语文教师真的做到了“不湿鞋”,这可实在不妙。如果游泳教练是只“旱鸭子”,那他还如何教别人游泳#有很多语文教师确实是从不写文章的。虽然学生在课内或课外都能接触到古今中外许多名家妙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欣赏模仿,可对农村中学生来说,那终究有点遥不可及,有时它的作用甚至比不上周围人的一篇好文章,特别是老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因此,老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还要“以身作则”动手写作。给学生最直接的东西是自己的“下水作文”,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如能写好“下水作文”,让学生听了、看了,既是垂范,又是激励。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我认为!首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再者是在教学中要抓住文章的一些特点来培养

  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学习或工作情况身边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特别要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浅人深,由易到难,持之以恒,以培养起敏锐的观察力,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名篇佳作,有其广泛的代表性,所蕴涵的作家想象力也是极其丰富的,因此,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与学生一起快乐品尝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经过他们的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当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任何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让学生尽快品尝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使其作文兴趣和水平有所提高。

  “尽目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探索既符合现代教学原理,切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实际,又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发展学生可持续作文能力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途径和方法,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只要我们潜心研究,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发展之路,勇于开拓,推陈出新,那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乡土之花必将艳开。

  中学作文教学案例5

  思路就是人们思考某一问题时思维活动进展的线路或轨迹。从写作学上来讲,即作者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认识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中学作文教学,就应该训练学生不断地开拓思路,学会有条理的思维。

  一、开拓思路,需要打破束缚,坚持写“放胆文”

  青少年学生爱说好动,想象丰富,思想活跃。但为什么有人写起作文来竞思路闭塞?这恐怕主要是思想上有束缚。要开拓学生思路,首先必须坚持写“放胆文”。南宋谢枋得编选的集宋人评点学之大成的《文章规范》把文章分为“放胆文”和“小心文”两种,并说:“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胆小——由粗人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抒其急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

  这种观点,在历代文人中是很普遍的。“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初学作文,必促之使放,放之如野马踢跳咆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柬矣。”以上这些,都是提倡习作之初大胆放手的。如何鼓励并训练学生敢想、敢写呢?

  1、思想上鼓励“放胆”

  对于学生的习作,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宜限制过多。写好人好事固然很好,写点阴面也无妨;写典型当然不错,记琐事未尝不可;慷慨激昂应当肯定,哀怨低徊不宜厚非:朴实值得提倡,华丽未必不好。不管是指导、批改、讲评,教师的责任是鼓励为主,正面引导,具体指点,来不得半点简单轻率、言词偏激,并且,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经常进行作文教学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比如,出《作文选优》《范文选读》等刊物,搞作文比赛、习作传观之类,从根本上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2,训练上有利于“放胆”

  要彻底改变单一的课堂命题形式,方式要多样化,除了课堂作文,还应注重课外习作,诸如日记、周记、观察笔记之类:方法也要多样化,除了命题作文,还应该大量地采用指定范围、自由选题和不定范围等方法。有的学校的作文叫“札记”,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每周两篇,定期查阅,这也是一法。是否坚持让学生“放胆”写作,反映了作文教学领域里思想是否解放,关系到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只要打破种种清规戒律,摆脱各种束缚,使学生能够自由思想、自由写作,而不是让他们感到作文是件“苦差事”,敢写、想写,他们思路的开阔就有了重要的保证。

  二、开拓思路,需要积累生活素材,必须发展观寨能力

  生活贫乏、头脑空虚的人是如何也想不开的。要想得开,就要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能够从看到的、听到的现象中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里面却感到无话可写,是因为没有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无意注意强,有意注意弱,不善于观察。因此,他们也就不会想,或者不大会想。要真正会想须做到:

  1,训练有意注意,培养观察习惯具备了观察能力,就能随时随地捕捉生活的浪花,充实头脑,写起作文来也就想得开了。因此,观察对于作文极为重要,它是记人叙事的基础。观察要细致周密,抓住特点。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百草园里的各种景物之所以写得栩栩如生,是与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分不开的。

  观察要注意角度。观察角度不同,对事物所获印象也不同,诚如古人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选取观察角度由观察点决定,而选择观察点主要有两种方法:定点观察:移位观察。所谓定点观察,即以作者立定地点作为观察点,对周围的事物作仔细的观察。所谓移位观察,也叫移步换景观察,即随作者足迹的移动,空间位置的转换,写所见的事物。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是以瞻仰路线的移动,依次记叙纪念碑各部分的情形的。而在实际生活中两种方法可以结合起来运用。

  2,指导并帮助学生整理生活素材

  课堂作文应在观察的基础上,指导并帮助学生整理生活素材。写入,根据观察所得,整理外貌、神态、语言、动作、个性等方面的材料,并注意抓住有关方面的特征;记事,则可回顾事物经历或查阅观察笔记,并抓住重点(主要情节、精彩场面、典型环境、特殊心理),若写夏游荷塘,可以抓住划船这个重点,以及当时的景象,如愿以偿的心情和跃跃欲试的情态。方法上,可以由教师做启发性谈话,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样整理生活素材,可以重现观察情景,有助于开拓思路;而通过整理观察材料,又可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观察意义,改进观察方法。有时,为了便于观察和写作,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情节,来开阔学生的思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情节简单、无话可写或呆板重述的毛病。

  三、开拓思路,需要丰富的语言,就必须发展语言能力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写文章也是一种言语活动。如果词汇贫乏、语言干瘪,写作时就会思维不活跃,思路不开阔。发展语言能力,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说话训练

  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更多的是通过说。一般来说,会说也就能写,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实践也证明,不少思路闭塞的学生,往往是不善于说话的。因此,开拓思路必须抓好说话训练。说话训练是多方面的:可以训练课堂答问;可以开展专题辩论;可以举行口头作文;甚至可以配合讲读课、作文课相应地开设说话课。训练系统也有序可循:或是按表达方式安排——记叙性说话,描写性、说明性、抒情性、议论性说话:或是按表达内容安排——叙事、记人、状物、论理;或是按认识规律安排——由模仿到创造,由单项到综合:或是各种方法交错运用。在说话训练的基础上,应指导学生把自己或别人说的话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并逐步训练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样,就不愁写不出东西来了。

  2、加强词汇积累

  词汇是思维和现实的中介,是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没有词汇,人们无法思维,也不能表达。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积累词汇是人的本能,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开始积累词汇。由于生理、心理功能的不同,每个人积累词汇的差异很大。青少年学生中的这种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对于词汇贫乏的学生,要加强第二信息系统的刺激,通过讲读教学、口语活动、课外阅读等多种途径,发展语感,丰富词汇。

  3、加强仿写训练

  词汇本身还不是语言,学习语言还必须在积累词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语法规则和表达方法等。实践证明,儿童学习口语全靠模仿,青少年学习书面语言也得借助模仿。仿写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有词语仿写、段落仿写,这是局部的、片面的模仿,包括写肖像、动作、对话、心理、环境、场面等;还有篇章仿写,或是模仿立意,或是模仿结构,或是模仿手法。上述种种也可交错进行或者综合运用。仿写练习多了,学生的写作技能逐渐熟练,语言能力大大增强,思路也就畅通起来。课堂命题作文,同样可以根据发展语言能力、开拓学生思路的规律来指导。常见的做法有介绍相关资料、借鉴类似范文和提示必要词语。介绍相关资料,就是根据本次作文需要,事前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介绍给学生。这样,可以通过这些资料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借鉴类似范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模仿、类比、联想以开拓思路,人们常把这种范文称为“引路文章”。另外,提示的必要词语,必须具有启发性,并且只能是参考性的。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从提示的词语中产生感触,开拓思路,丰富写作内容:也可以节省学生写作时斟字酌句的时间。这种方法,一般适宜于小学和中学低年级以及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

  四、开拓思路,需要敏捷的文思,必须发展想象能力

  古人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既然凝虑,思接干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诵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可见,为文之思,必须纵横驰骋,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必须发展联想、想象能力。

  1、发展学生联想能力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反映的客观事物往往不是眼前当即发生的,而是凭借记忆保留下来的过去感知的印象。写文章,总是通过回忆把这些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印象重新呈现出来。所以联想属于记忆性的.范畴。通俗地说,联想就是由此及彼联系起来想。联想使人思想活跃、敏捷。要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展开联想,发展他们的联想能力。比如:郭凤《厦门抒情》,由时空上的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杨朔《香山红叶》,是对比联想。经过长期的训练,就能使学生接触或看到一个命题,便由此及彼,就会回想起与此事相关的其它事物。想得多,想得远,思路也就打开了。

  2、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写作是创造性的劳动,需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在这创造性的思维中,想象是重要的一项。它属于思维的范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它是根据别人口头或文字的描述在自己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通俗地说,想象就是思想中的形象。想象比联想更能使入思想活跃,文思敏捷。青少年学生最富于想象,不过大多数是无意想象。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必须努力训练有意想象。

  (1)训练再造想象

  所谓再造想象就是根据词的表述或条件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这一事物的形象。训练再造想象,方式多样:可以是即兴式,就是随时随地根据具体事物命题,引导学生想象:可以是模仿式,就是模仿别人的想象而展开想象;可以是伸展式,就是根据别人已有的描述延伸下来,扩展开去,展开想象,方法上包括扩写、补写和续写等。

  (2)训练创造想象

  所谓创造想象就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创造想象需要比较坚实的知识基础、比较深刻的生活体验。训练创造想象,也可多样:或者写理想:或者写幻想,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去开展;或者是搞创作,对于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当允许并且适当指导他们搞点文学创作。

  中学作文教学案例6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中心”方面的具体要求。

  2.掌握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3.引导学生分析作文“中心”失分的原因。

  4.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重点:

  1.掌握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2.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中心”失分的原因。

  2.能把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运用于实际的写作之中。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训练了中考作文的第一个专题——切题。从同学们的作文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掌握了在切题方面的得分要诀“审准题目,切合题意”及具体的方法。但大家在写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开头很冗长,拟题未扣话题,还有的同学结尾未扣话题点题,这些方面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注意克服,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今天我们进行第二个专题训练——中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把“立意明确,中心突出”作为其重要的评判标准,立意鲜明、新颖、深刻,乃是考场作文成功的关键。

  二、引导学生掌握得分点的方法和技巧。

  1.明题依体凸中心。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其次依据文体明了中心。以写记叙文为例,可抓住记叙的线索,诸如景、物、人、事、思想感情等,这是做到立意明确的先决条件:二要精心选择能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如果材料与文章的中心联系不紧,就影响中心的明确;三是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两句话进行议论或抒情,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整篇文章宛如画龙点睛般活脱起来。

  2.化大为小炼主旨。仅以话题作文为例,我们可在析题的基础上,化大为小,把思维引向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口拟题立意。如对话题“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一位考生从茶壶泡茶久了,里面长了“垢”,可泡出的茶却一天比一天香的现象入手,进行深度思考,最后明白了“只有积年累月长出茶垢的壶,才能泡出清香爽口的好茶来”的道理。在具体而生动的记叙中,突出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话题要旨。经过这样的“炼旨”,立意就自然高人一等了。

  3.平中见奇出新意。常见的方法有:

  ⑴“旧瓶装新酒”。针对人们习惯了的事物、理念,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见解。

  ⑵“反弹琵琶”。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提出自己与传统和世俗相悖的观点,以新眼光、新观念来分析事物,评价事物。

  ⑶聚焦时代。针对社会现实,关注时代热点,比如对救助弱势群体的看法,对环境污染的看法等,把自己对材料的独特体验、见解、评价等纳入文中。

  4.三思而行求深透。立意求深要求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在表面上,要努力发掘出事物内在的思想内容,要把有关材料放在一定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挖掘它的社会意义,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深刻的主题。

  (在引导中要举学生熟悉的文章来分析,文章略。)

  三、小组学习,结合病例文和自己作文实际分析在“中心”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病例文略,教师重点选取本班学生的'病例文来分析其失误的原因)。

  1、由于不用心审题,或对中心与材料的关系把握不准,致使少数文章脱离标靶,不着边际,或虽不完全脱题,但只与话题打了个“擦边球”,过于平淡。

  2、因为不会炼“旨”,导致有些文章中心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全文基本观点不明朗、不集中;后者笔墨不集中,行文过散;或思路不明晰,内容前后不衔接不紧密。

  3、符合题意要求,有立意,但缺少点睛之笔,使立意缺少应有的高度。

  4、在思想境界不高,明显表现出一些不适合的观点。或看法偏激,或情绪偏激,体现在作文中,便是观点错误或态度消极或思想悲观。这些问题反映了考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有了这些问题,作文自然不能得高分。

  三、结合例文,分析“中心”“提升要诀”。

  1、学生自学“提升要诀”。

  秘诀一:抓住“正确”不放。考场立意,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

  秘诀二:纵向深入开掘。学会纵向思考,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使中心思想更突出,更渗透。

  秘诀三:融旨于物托志。适用于散文、记叙文的写作,是指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现文章的主旨,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来显示深远的寓意。

  2、小组学习,分析优秀作文的秘诀。(一类文略)

  考题回放

  以“掌声又想起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文体不限;

  ⑵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⑷不少于600字;

  ⑸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

  掌声又响起来

  我脸红,我羞愧,我将头低了下去。虽然耳边正响着“赞许”我的掌声,。因为我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

  一星期前,省里要举行化学竞赛,我的成绩还算好,于是抱着一拼的心态报了名。在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之后,我参加了初赛的考试,题目并不算难,我做起来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兴奋地等着成绩的公布,等着自豪地走上讲台去拿获奖证书。果然不出我所料,几天后,我得到了“内部消息”——我考了第一名,天啊!怎一个“乐”字了得!

  我得回家请功,让爸妈好好奖励他们的宝贝女儿。可是,当我正准备推门而入的一刹那,我立刻呆住了——

  “唉,老师,我家丫头这回竞赛多亏您帮忙啊,成绩下来,第一名,真不错,这次得好好感谢您啊……”这分明是爸爸的声音。难道……我的成绩……,我不愿往下想。可是他们怎么可以瞒着我哦这样做呢?我无法接受这样的虚荣,我情愿不拥有。

  我讨厌他们的虚伪,我下决心要努力,要让他们看到,下一轮的复赛,没有他们的帮忙,我一样可以考得很好。

  在这样坚定的信念下,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力量,一样可以打败对手,取得预期的成功。

  这段时间里,我宁愿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宁愿放弃满心喜欢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宁愿为那本限量出版的资料顶着烈日跑遍大街小巷……

  我又一次坐在考场上,更加充满信心地应战,最终取得了国家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我又一次站在讲台上,捧着鲜红的获奖证书,昂着头,自豪地接受那又一次响起的掌声。

  3.引导学生分析满分秘诀。

  满分点:主题鲜明、深刻,小作者紧扣题意,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加以发觉,视角很独特。另外,本文的构思布局也很别致。小作者运用类似舞台说明的形式,通过两个时间段,将前后两次竞赛的叙述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浑然一体。

  四、指导学生写作

  健康,是人们的追求。健康的身体,健康的思想,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爱好……

  请以“——健康”或“健康的——”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五.学生互改。

  六.教师和学生一起点评。

  七.教师或学生总结。这次作文训练,我们掌握了作文中心得分的要诀:立意明确,中心突出。关键要做到:

  1.明确依体凸中心;

  2.化大为小炼主旨;

  3.平中见奇出新意;

  4.三思而行求深透。还要做到:抓住“正确”不放;纵向深入开掘;融旨于物托志。只有将理论用于自己的实际写作中,才能写出更新更美的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案例7

  一、创设融入生活的情景

  过去的那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够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惟有在教学中创设有效情景,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们应该不断促进情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而为中学写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我们在要求学生写作《我为妈妈做饭》这一主题时,首先带学生参观学校食堂的厨房,让学生对做饭有一种初步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对厨房有完整的认识,了解厨师是如何进行烹饪的,同时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母亲在煮饭时是什么情景,甚至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通过创设这样的情景,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经验和感受,同时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让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加翔实。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去感受去思考,让他们进行讨论,将感性体会与理性体会相融合,进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利用课本来创设情景

  中学课本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写作素材,我们可以根据课本内容来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课本中的素材,从而解决学生写作时无米下炊的问题。首先可以采取改编的方法,比如《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的情节戏剧性丰富,场面也比较简单,就非常适合改编成剧本。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来自己编写剧本,自己当一次作家和导演,对写得好的剧本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多学生都写出了精彩的剧本,学生对于剧本人物性格的掌握和刻画也比较准确,锻炼了他们的写作技巧;其次可以采取扩写的方式。课本中的很多课文都留下了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借助这些课文,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比如说《乡愁》这首诗的可扩展空间就比较大,诗中“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母亲在里头”,这一段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游子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乡,看到的却是一座长满荒草的坟墓,母子二人阴阳相隔,让学生以“迟到的归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学生可自由发挥,其中可以写母子离别的原因、离别的情景以及母亲在家思念儿子的情景等。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情景教学的应用还必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营造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课堂环境能够消除学生因为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让学生时刻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让他们能够勇于参加课堂活动;其次要创设实景,将教学过程交际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双向交流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在进行写作课堂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使用汉语让学生进行口头总结,通过这些情景创设活动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后要进行跟踪指导,强化课后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让课内课外的情景化学习得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三、结语

  总之,在中学写作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教学方法必须要灵活多变,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要更好的解决中学生写作难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的运用情景教学方法,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进而最大程度的挖掘出中学生的写作天赋,不断提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作文教学案例8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爱上作文

  很多学生反映,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要么枯燥、乏味,要么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完全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这样的作文怎么能燃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呢?这个时候,多媒体教学就成为了帮助学生爱上作文课的良好手段。学生爱上作文的关键是能够从生活到作文,用作文描述生活,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到学生的作文中去。为了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教师应该积极寻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教学手段正适合了这种要求。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思维,而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提供的是形象思维。这就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利用这些先进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靠我们这些耕耘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精通多媒体教学。展示作文教学目标、作文题目等传统的作文教学对学生来说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多媒体就不一样,多媒体课件画面色彩鲜明,还可以带有音乐等,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将某一个作文的题目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

  二、评价参与式

  我们教师总是抱怨,作文批阅的量太大,而且,学生也不好好看评语,所以,教师费了好大的力气批改的作文,学生并不认真看。这看起来,学生太不尊敬教师的劳动成果了,其实,如果我们教师让学生也参与到获取成果中来,他们肯定就不会不珍惜自己的劳动了。教师亲自批改一组学生的作业,那么,班级作文情况基本就了解了,剩下的,就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了。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到评价中。那么,讲评课上,学生动起来了,就更有感觉,更有见解。另外,应特别表扬写出优秀作文的学生,肯定他们,给他们信心,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想在教学中释放自己,激发学生,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而这个兴趣可以通过限时演讲的方式来培养。教者在语文课上安排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口头演讲,这种说的训练既能锻炼口才,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长时间坚持,定会对作文训练产生积极影响。因为这些口头表述的内容日积月累,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除此以外,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写社会调查报告。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社会调查报告让他们学会思考生活中的问题,观察一下社会上的现象,然后去调动他们写作文的一些兴趣和积极性。

  四、课内作文与课外积累相结合

  所谓课内作文是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要求写作文,课内作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在课内作文上主要是完成教师的课程任务,所谓课外积累是指在课下的生活中、大自然中、业余生活中,还有时事政治上积累素材,并及时地练笔,加上自己积极的思考,加上自己的润色把这些素材加工成一篇篇美味的小文章。让学生写出好作文,课内、课外就要同样重视,不能厚此薄彼。既要努力让学生课外积累深厚,使写作内容更充实。又要教会学生课堂作文技巧。

  五、灵活的评价尺度

  评价学生作文时,不要简单地用优秀、及格、差等来评价,而是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来给予评价。对于作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只要他们做到文通自顺,就要及时地给予表扬,肯定他们在作文成绩上的进步,让他们燃起对作文的兴趣;而对作文基础比较好、文采思维比较强的学生,则相对而言要求严格一些,让他们文思更加敏捷。

  六、集思广益,让每个人在“错误”中成长

  有的学生写的作文很差劲,教师在批改回来的时候,只写上个批语然后让学生自己去修改,这样发下来之后,学生只是看过之后就放到一边了。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教师可以发动全班学生来对这篇作文来进行修改,让他们发现作文中的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但是,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公开这一学生的名字,避免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这样通过实际操作情况来提高自己的作文技巧是非常有效的,值得我们一试。总而言之,我觉得作文教学,从课前预设到课后评价都要我们开动脑筋,琢磨方法。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更见成效。

【中学作文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教学案例分析07-14

小班教学案例分析07-17

课堂教学案例03-23

案例:反思教育教学实践10-12

音乐教学案例反思03-31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03-03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05-25

课文《秋天的雨》教学案例07-19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案例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