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人员如何管理

时间:2022-12-02 10:14:40 欧敏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海尔集团人员如何管理

  海尔集团是怎么管理员工的呢?海尔在管理人员上具体有什么方法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海尔集团人员如何管理,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海尔集团人员如何管理

  一、以人为本——海尔的创新用人机制

  1、海尔的用人理念

  企业管理一般主要管四样:管人、管财、管物、管信息。后三者都由人去管理和操作,人是行为的主体,可以说,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现代的企业总是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用人理念,海尔当然也不例外。

  在海尔领导看来,企业不缺人才,人人都是人才,关键是将每一个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这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为此,海尔人“变相马为赛马”,在全体员工高度认同的情况下,不断提升、完善这一竞争机制

  海尔的赛马机制具体而言,包含3条原则:一是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二是职适其能,人尽其才;三是合理流动,动态管理。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要义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让每个人每天都能感到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争压力,又能够将压力转换成竞争的动力,这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秘诀。即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事业,谁拥有的高素质人才多,谁就可以在竞争中取胜。

  2、三工并存、动态转换

  海尔集团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三工,即在全员合同制基础上把员工的身份分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临时工)他们分别享受不同的三工待遇(包括工龄补贴、工种补贴、分房加分等),并且根据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进行动态转换。

  3、升迁机制——海豚式升迁

  “海豚式升迁”,是海尔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特色。有的经理职位已经很高了,但是他如果缺乏某方面的经验,也要派他下基层;有的管理者各方面经验都有了,但综合协调能力较低,也要派他到相关部门去锻炼。

  二、海尔员工的培训策略

  海尔集团从一开始至今一直贯穿“以人为本”提高人员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了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活力,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从而使企业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发展势头。

  1、海尔的价值观念培训

  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此前提下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声明的内容,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对于企业文化的培训,除了通过海尔的新闻机构《海尔人》进行大力宣传以及通过上下灌输、上级的表率作用之外,重要的是由员工互动培训。

  2、海尔的实战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是海尔培训工作的重点。海尔在进行技能培训时重点是通过案例、到现场进行的“即时培训”模式来进行。

  3、海尔的个人职业生涯培训

  海尔集团自创业以来一直将培训工作放在首位,上至集团高层领导,下至车间一线操作工人,集团根据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为每个人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搭建了个性化发展的平台,提供了充分的培训机会,并实行培训与上岗资格相结合。

  三、“斜坡球体理论”和激励机制

  “斜坡球体理论”是海尔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海尔认为,员工和企业好比斜坡上的球体。由于自身的惰性和外部的压力,向下滑落是它的本性 要想处它住上移动,就需要来自内外两种力量的支撑和推动。内在动力来自于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和自觉的努力,这是根本;外在动力来自于分业的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的影响。当支撑力和推动力大于下滑力时,才能使员工不断提高,使企业不断发展。

  1、多种形式的与绩效挂钩的工资制度和物质激励手段

  海尔的工资改革的原则就是将工资与员工的劳动效果、工作业绩挂钩,真正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的目标,彻底打破平均主义。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海尔集团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管理层采取多种上资形式。

  2、注重精神激励

  1)鼓励员工创造发明。海尔规定,凡是员工发明、改革的工具明显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可由所在部门逐级上报厂职代会讨论通过,并以发明或改革者的名字命名该项创新与发明,公开表彰宣传,并给予现金奖励。

  2)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员工参与管理的程度,既反映了员工融于企业的程度,又反映了企业文化被认同的程度。海尔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意见、建议,规定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逐一落实,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并设置了海尔希望奖,合理化奖等。

  3)“职工生涯设计”。海尔为员工设定了三种“职业生涯设计”: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工人。这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作的,其中每个工作目标都和本人协商确定,每一种工作都有升迁的方向。如果需要提高,马上可以进行有针对的培训。

  4)创立“三心”工程,增强职工向心力:在海尔执行制度一丝不苟,是无情的,但为职工排忧解唯是有情的。海尔开展。“三心”工程——“解决疾苦要热心、批评错误要诚心、做思想工作要知心”,为员工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浅析海尔集团如何“管人”

  如今,海尔集团在国内外享誉盛名,知名度非常之高,然而溯历史,却是从一个初期亏损近150万元的小厂发展起来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海尔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前其全球营额已近千亿元,成为特大型的跨国经营企业集团,在市场占有率和世界白色家电销量上名列前茅。的确,对于尚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界来讲,海尔集团的发展速度和取得的巨大成功无疑是一个奇迹,让无数西方人看到见证了黄种人的智慧看到了发展的力量。在赞许与掌声背后,更多的好奇——是什么因素成就了现在海尔集团?探求其奥秘,一个最为基本的因素就是其现代战略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其实质是一种人本管理模式,就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创造性。对于此,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有着深刻的理解企业的发展需要创造性,而维持创造性的关键就是于一个人才不断涌现的机制。对于海尔集团来讲,其成功并不在于重要岗位上的年轻人,而是其有着不断催生新鲜血液的良好机制。这一机制下,将人的能力、贡献放在了首位,作为人员升降岗位轮转的重要参考标准。从而使得居于前位的人,存在危机感,通过不断的习,更为努力的工作来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而落后的人为实现超越,则会加倍的力。因于此,海尔集团的人才储备十分的丰富,人才多元化,岗位专业化,加之人员积 极主动的技能提升,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有效地保障了企业人员及其创造性的良性循环,给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强劲的动力。 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的管理体系

  尊重人是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第一要素,其人本管理模式体现中国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人才库制度和因人制宜的分配体系上。人才库制度吸引了人才,给企业发展融人新鲜血液,因人制宜的分配体系激发人员积极性,产生情感效应,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人才的积累;海尔集团的培训模式有岗前培训、提高再培训、适应性培训集中形式,其培训具体内容结合岗位性质开展员工进厂时需进行入场培训,且在三个月的考核期过后,绩效合格者方可正式持证上岗。人厂两年的人员亦可通过中级工培训,来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样的人才培训模式严把入场关,且技能培训层层递进,在保证员工总体水平的基础上,为员工深造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夯实了企业基础;海尔集团根据员工业绩将其分为适用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管理干部则被分为不合格经理、合格经理、优秀经理,并通过动态的转换手段,来实现人才的良性流动。这一激励机制下讲求竞争与淘汰并举,让每一位员工都感觉到压力,从而激励其不断进步。这种兼顾了尊重、培养、激励的管理体系,形成了员工的归属感,给予了员工不断

  提升自我的机会,并使员工通过不断进步,来寻求岗位上的更高定位。可以说,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保证了这一企业航母各个环节的人才应用,技术先进,专业过硬,人才充实,最终成就了海尔集团的发展神话。

  海尔集团如何管人呢?最著名的要数“赛马不如相马原则” 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指出:“企业成败靠的是人,谁有高素质人才,谁就可以在竞争中获胜。但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你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对一个大型企业来说,这种机制的建立,要比老板具有敏锐鉴别人才的眼光更为重要。”为此,海尔设立了一种动态的人才选拔机制,即“赛马”而非“相马”。海尔不搞“伯乐相马”,而是提供赛马场,在企业内部创造竞争机制来选拔人才,实行优胜劣汰。海尔的赛马是全方位开放式的,所有的岗位都可参赛,岗岗是擂台,人人可升迁,而且向社会开放。为了经常保持干部队伍的勃勃生机,公司经常根据员工的“赛马”业绩选拔、吸收和提拔有相应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领导能力的干部,不断调整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具体包含三方面:

  一、是能者上。

  借鉴日本的“年功序列”和美国的“能力待遇”,海尔公司按“阶梯晋升”与“破格提拔”相结合的原则,如果员工的工作绩效突出,素质能力结构能胜任较高职位要求,个人就可以对照条件申报,部门考核,劳人保处复审,部长批准后全厂公布。员工进入人才库,竞争上岗聘任后享有相应待遇。二是庸者下。海尔独具特色的三工转换中,分为三工上转和三工下转。如果在考核期间未能完成生产任务或有较严重的违纪行为,则进行三工下转,情节严重者退到劳务市场甚至被公司淘汰。三是平者让。对年龄偏大、知识能力结构已不能胜任职位要求的员工,海尔集团鼓励他们转到公司兴办的第三产业中去,担任管理职务。在海尔,任何人,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只有不断进取,不断创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公平、公正、公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尔利用近代激励理论中的公平理论制定了“三公”原则,对人才的考核任免讲究公平、公正、公开(简称“三公”),丝毫不搞“黑箱操作”。员工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它的主要功能在于为付酬、奖惩、升迁等重大人事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而且通过考核,对于员工发现自身优缺点并及时加以发扬和改正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海尔的员工绩效考核实行的是全方位考评制度。通过上级、下级、本人、同事的客观评价,力求使员工绩效考核完全符合“三公”原则。

  三、竞争上岗。

  末位淘汰海尔制定了“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换,末位要淘汰”的用人制度,为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展示舞台。升迁靠竞争,即对干部的选拔实行公开招聘。海尔集团每月由干部处公布一次空岗情况和招聘条件,鼓励厂内外有志者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选择岗位,参加竞聘,经严格的笔试、面试,挑选出好学上进和有实践经验的人员走上管理岗位。在位要受控。海尔集团建立了控制体系,控制员工工作方向、工作目标,避免犯方向性错误。集团对在职干部进行严格的考评,无论是从集团公司到各职能部门,还是从各事业部到各车间,都在最明显处设有考评栏,下分表扬栏和批评栏。考评办法规定,表扬和批评都要有具体人名和主要事实,对受到表扬和批评的干部分别给予加分(加薪)和减分(减薪),使工作不利而受批评的干部在经济也同样遭受损失。对于那些在工作中不思进取,受到批评不及时改正,或一年受到3次书面批评的干部,将免去其行政职务。届满要轮换。对于任期届满的中层干部,企业有计划地组织岗位轮换。

  海尔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有助于构建—个良好的组织氛围和环境。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寻找观念的共同点,不断强化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信任和团结。使之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实现文化的认同和融合,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使组织具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士气、斗志和创造力。

  海尔企业文化的特点

  1战略创新

  2技术创新

  3组织创新

  总的说来,海尔文化离不开海尔,海尔离不开海尔文化。

  价值观念与管理理念培训是海尔培训的核心,在海尔的培训工作中,价值观和管理理念的培训是培训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要明确和掌握的内容,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一个企业能否成功、持续和常盛不衰的关键。海尔文化的灵魂是创新,19年来,海尔的高速稳定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对于企业文化的培训,除了通过《海尔人》进行大力宣传以及倡导上下灌输、上级的以身作则之外,重要的是员工的互动培训。目前海尔在员工文化培训方面已进行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文化氛围建设。学历教育及新知识培训是拓展员工视野的基础。

  培训:

  根据企业发展不断探索创新的培训模式

  1、到现场培养员工务实的精神。

  2、即时的案例培训培养员工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及实效性,培养实战型的员工队伍。

  3、互动培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4、岗位资格认定促进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采用教育培训制度,上岗前培训、适应性培训、提高再培训等一系列培训措施。

  以上是对海尔人力资源分析,海尔正是因为其独特的用人模式、企业文化及培训方法才得以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

  海尔的名牌战略

  品牌是企业产品市场形象的代表,产品形象靠品牌来树立,海尔的品牌战略是:坚持打自己的品牌——出口创牌而不是出口创汇。海尔品牌首先代表着海尔产品的高质量。

  从1984年到1991年,在这一阶段的7年时间里,海尔实施的是名牌战略,通过专心于冰箱一种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探所和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在国内创立了海尔的名牌形象,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这一时期,海尔先后提出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用户永远是对的”、“先买信誉,后卖产品”、“无搬动服务”等理念,并在日常管理中坚持不懈地予以实施。这期间,中国的许多企业都是急功近利地扩大产量,1998年,万宝的产量达到100万台,而海尔的产量却只有10万台,不是海尔没有能力和条件扩大产量,而在于它看到了未来的市场趋势是抓质量。

  等到消费者开始挑剔产品质量的时候,海尔冰箱的高质量就凸显了出来,其他冰箱厂的产品出现了积压,海尔的产品却供不应求。

  海尔认为,企业只有拥有在世界上有知名度的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才能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海尔在产品出口时坚持打自己的品牌,而不仅仅以创汇为目的。

  海尔集团战略管理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在两个或多个行业从事经营活动,以期达到战略目的的总体规划。多元化有以下几个有点,可以分散投资及就业风险;通过多元化经营可取得范围经济的效果;可实现交易内部化,从而减少交易成本。

  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创立了海尔的品牌形象之后,海尔已不满足于单一产品和小规模生产的局面,海尔知道:品牌加规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

  因此,从1992年开始,海尔从一种产品开始向多种产品扩张,全面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手段,迅速由单一的冰箱产品进入冷柜、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1997年,以数字彩电为标准,海尔又从白色家电领域进入黑色家电领域;1998年,海尔又涉足国外称之为米色家电领域的电脑行业。

  在进行扩张是,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坚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即以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海尔特色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盘活被兼并企业的员工,进而盘活企业的闲置资产,既保证了资产运营的成功率,又实现了低成本扩张。达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海尔的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的目的。张瑞敏还提出了新行业选择的两大原则:意识把自己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好、做强、在这个前提下再进入与这个行业相关的产品领域。

  先是发展与相关系数接近的产品,在发展与相关系数较远的产品,再发展与相关系数更远的产品,甚至进入一个新行业的前三名。就这样,海尔一步一步占领了家电市场。

  海尔集团战略管理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企业国际化战略是指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更好的资源,获取更多的利润,突破国家的界限,向国外发展的业务,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实现科技开发,原材料供应,生产过程,市场营销,信息传播,人力资源,组织形态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国际化的过程。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世界经济日益向国际化、区域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一个有着更为广阔意义的全球市场正在形成,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一点前所未有的态势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面临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局面。为了与国际接轨,同时也为了振兴民族工业,海尔提出了创国际名牌的战略,并于1998年全面开始实施。

  海尔认为企业国际化的标致主要有三点:一是市场国际化——企业生产的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二是营销国际化——企业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来为企业的名牌产品服务;三是产品国际化——企业由于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品牌的产品。

  在世纪运作中,海尔坚实打海尔品牌出口,创造性地提出与应用了“先难后易”、“出口创牌而不单纯创汇”、“三个三分之一”的国际化战略,取得了国际化经营的巨大进展。

  海尔集团文化理念

  1、海尔的核心价值观

  是非观:永远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海尔创造用户的动力

  海尔人永远以用户为是,不但要满足用户需求,还要创造用户需求;海尔人永远自以为非,只有自以为非才能不断否定自我,挑战自我,重塑自我——实现以变制变、变中求胜。

  这两者形成海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特征:不因世界改变而改变,顺应时代发展而发展。

  这一基因加上海尔人的“两创”(创业和创新)精神,形成海尔在永远变化的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特征:世界变化愈烈,用户变化愈快,传承愈久。

  发展观:创业创新的两创精神——海尔文化不变的基因

  海尔不变的观念基因既是对员工个人发展观的指引,也是对员工价值观的约束。“永远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的观念基因要求员工个人具备两创精神。

  创业精神即企业家精神,海尔鼓励每个员工都应具有企业家精神,从被经营变为自主经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成为自己的CEO;

  创新精神的本质是创造差异化的价值。差异化价值的创造来源于创造新的用户资源。

  两创精神的核心是强调锁定第一竞争力目标。目标坚持不变,但为实现目标应该以开放的视野,有效整合、运用各方资源。

  利益观:人单合一双赢——海尔永续经营的保障

  海尔是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海尔,主要包括创客、用户、股东以及其他利益攸关方。网络化时代,海尔与全球创客、利益攸关方等共同组成生生不息的生态圈,共赢共享共创价值。只有海尔这个开放的平台生态圈中所有利益相关方持续共赢,海尔才有可能实现永续经营。为实现这一目标,海尔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逐渐形成和完善具有海尔特色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人”即具有两创精神的员工;“单”即用户价值。每个员工为用户创造价值,从而实现自身价值,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自然得到体现,整个创业创新平台才能不断自演进、自优化。

  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为员工提供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的机制平台,为每个员工发挥两创精神提供资源和机制的保障,使每个员工都能以自组织的形式主动创新,以变制变,变中求胜。

  2、企业精神

  创造资源、美誉全球

  3、企业作风

  人单合一、速决速胜

  发展观念

  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海尔的人才观

  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康德说过:“人不是工具,而是目的。”贯穿海尔的发展历程,管理创新的重点始终关注“人”的价值实现,让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在海尔平台创业的小微真正握有“三权”,企业把“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完全让渡给小微,使小微可以灵活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决策,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小微的自演进过程也是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并且按单聚散。

  人人能在海尔平台创业

  海尔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所有创业者都可以成为海尔生态圈的一员,从而形成一个共同创造、共同增值、共同盈利的共创共赢生态圈。海尔员工和小微的驱动力来自用户付薪,也就是能为用户创造多大的价值,就能收获多大的增值分享,不再是传统企业的岗位薪酬。另外,小微也受来自社会化资本的驱动,通过资本社会化不断倒逼小微完善商业模式,全流程驱动小微升级。相应地,海尔文化也从“执行力文化”转型为“创业文化”。

  员工从雇佣者、执行者变成创业者、动态合伙人

  海尔把传统的“选育用留”式人力资源管理颠覆为“动态合伙人”制度,给员工提供的不再是一个工作岗位,而是一个创业机会,员工从被动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甚至是企业的合伙人,通过互联互通全球资源为用户共创价值,实现用户、企业和利益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

  “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互联网为企业利用全球分布式的人才资源创造了条件,海尔从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为互联网的一个节点,不仅仅是企业,每个组织和个人都成为互联网的一个节点,无障碍链接全球一流资源。

  创新文化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家的成熟在于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念体系。一切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艾丰为《张瑞敏如是说》一书写序,题目就是:《不用哲学看不清海尔》。艾丰用哲学恰到好处地评价了张瑞敏。

  张瑞敏是走上哈佛讲坛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以海尔的卓著业绩和精辟经营理念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企业与成功的海尔文化。这一事件在中国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说明,中国企业只要创新,同样也可以在企业管理方面为世界做出贡献。

  海尔企业精神、工作作风诠释

  求变创新,是海尔始终不变的企业语言。

  更高目标,是海尔以一贯之的企业追求。

【海尔集团人员如何管理】相关文章:

青岛海尔待遇如何04-20

浅谈海尔现代模式物流管理08-07

海尔经典广告词03-03

绿谷集团加强财务、物资人员归口管理规定01-12

如何班级管理04-11

集团企业管理制度02-27

如何管理班级卫生03-30

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办法05-06

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办法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