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1 19:56:45 生活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

  引导语: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购物的经历,而有关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通过"超市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调查访问、设计方案、填写发票、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结合相关背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课前调查:

  1.到超市调查三种物品的价格,并完成调查表。

  2.咨询:购物时为什么要索要发票?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数学活动从调查入手,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现实意义,学生也乐意去做。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积累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丰富讨论、交流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调查结果

  1.提问:课前,同学们到超市做了一些调查,谁愿意把调查的结果向大家说一说?请两名同学说说调查结果,并将其调查表投影出来。学生评价带的钱合适不合适。讨论交流:带的钱正好或太多好不好?为什么?

  2.小组内评一评每人带的钱数是不是合适,不合适的改进一下。

  [评析:通过讨论交流,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习知识,又学会做事。]

  二、设计购物方案

  1.讨论:人们在超市购物,最关心的是什么?

  2.播放一个学生购物情景的录像。录像的内容:某学生的一篇数学小论文在报纸上发表了,获得30元稿费。她妈妈让她自己支配这30元钱。这位同学在超市内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挑选东西。她还要为老师买一件礼物,感谢老师的辅导;为妈妈买一件礼物,感谢妈妈每天辛辛苦苦操持家务。她边挑选东西边估算着用了多少钱。

  讨论:你认为这位同学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为什么?

  3.如果给你30元钱,你会买什么?请根据课本第64-65页提供的商品单价设计一个购物方案。小组内互相检查每个人的购物方案合理不合理,还剩多少钱。

  课堂调查:最多的买几种物品?最少的买几种物品?剩钱最多的是多少?最少的是多少?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评析:(1)生活中的购物有两种情形:一是根据要买的东西看一看需要带多少钱;二是根据所带的钱数看一看能买什么东西。显然前者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而后者不常有。情境的创设就使后一种情形显得合情合理。(2)这位同学在购物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购,还不时地进行估算,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为妈妈、老师买礼物,展示了这位同学的美好心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的传统道德教育。(3)设计购物方案,学生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是否需要等各种因素,并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课堂调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消费要合理、做事有主见等思想教育。]

  三、解决实际问题

  1.李小明同学带50元钱想买如下物品(投影出示):

  8包方便面,每包2.30元;

  1包饼干3.60元;

  5瓶什锦莱,每瓶2.90元;

  10枝铅笔,每枝0.60元。

  请你帮他算一算带的钱够不够。

  2.谈话:

  课前,同学们已经了解过有关发票的作用,谁能说说购物时为什么要索要发票吗?(发票有促进商家纳税、维护消费者权益等作用。教学中要表扬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去了解的做法,鼓励学生购物时主动索要发票。)请你帮营业员为李小明开一张购物发票。(每人一张发票复印件)小组内检查发票填得合格不合格。

  [评析:购物与索要发票紧密相联。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的纳税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填写发票,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与作业

  1.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在不同超市购物,以及对不同超市的调查和了解,你对他们的管理、价格等各方面有什么看法或想法?课后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写给超市经理,说不定你的建议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总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本节课设计思路宽阔,内容恰当,体现了这一理念。综观整个活动设计,既有精确的计算,又有合理的估算;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交流、讨论、互动;既有课内的方案设计,又有课外的调查活动;既有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有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较好地促进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课程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