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图形》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28 08:08:02 图形图像/多媒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正负图形》教学反思

  篇一:《正负图形》教学反思(872字)

关于《正负图形》教学反思

  我对这一课很感兴趣,更因为在老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这个内容,平时少有接触与研究,因此比较陌生,也是自己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借上学科带头人展示课这一契机,正好给自己加压,钻研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通过本课教学与学生一起成长。

  1、选图坚持少而精原则

  因为平时较少接触到正负图形,上网查找图片资料时,看到了很多这样新奇的图片,大开眼界,我激动极了,马上收藏起来,想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后来备课时仔细一想,图片的呈现一定要精选,如果没有重点让学生走马观灯似地去看,是没有实效的。上课时我先精选课本上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再展现世界顶级大师荷兰画家埃舍儿的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最后结合时事,欣赏了两张现代画家运用正负形原理设计的商业广告和宣传招贴画。通过从简到难,由浅入深地欣赏,学生学会了如何欣赏正负形作品,为接下来进入正负形的创作作好了铺垫。

  2、紧抓重点、难点,反复练习强化

  要让学生懂得正负形是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一种线形中隐含两种不同含义的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的是先扶后放的引导方法。在欣赏鲁宾杯时,全班一起分析正形、负形,找隐含在图中的共用线形。在欣赏书中的其他图形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各图中的正形、负形及共用线形,并与同桌互相交流后全班交流反馈。最后理论运用于实践,运用正形与负形的关系创作一张一图双关的正负图形。这儿同样是先扶后放的引导方法,师生以《苹果和虫子》为题,共同练习设计正负图形。再分别展示师生作品进行讲评,表扬共用线形运用地比较巧妙的作品。学生在初次体验成功后再独立设计一张一图双关的正负图形。同时考虑到学生能力不同的实际情况,作业采用分层,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大部分孩子都是首次接触正负形,本课教学的目的主要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正负图形,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有效强化观察的整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使学生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直观想象的空间,了解正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因此对学生稚嫩的创作教师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与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使这种兴趣能在课后继续延伸。

  篇二:《正负图形》教学反思(869字)

  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理解正负图形。“正负图形”对于学生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概念,概念虽是陌生的,但对于正负图形学生有可能在生活已经见到过,只是没有和美术知识联系起来,所以在这节课的最初,我选择了一张色彩艳丽,图形有趣,线条简洁的图片作为导入,而且就图形本身而言,是能具象化呈现在学生眼前的,能迅速抓住学生们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我另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发现图形中的共用轮廓线,发现正负图形的组成要素。我一边用教鞭指着共用的轮廓线让学生们观察,一边提出一串问题“同学们仔细看,这是什么?”“这是谁的轮廓线?”“这根轮廓线其实是哪两个图形的共用轮廓线?”这三个问题学生们基本都能回答出来,他们在思考在回答的过程中已经对正负图形有了初步的理解。

  在本节课中,我的问题引导做的最到位之处,就是对正负图形概念的解读。我认为本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正负图形”的概念问题也就是组成正负的图形的要素:正形、负形、共用关键线形。弄清楚这些概念,学生才能掌握创作正负图形的要领。我设置的问题也是紧紧围绕着这些要素,并且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你们找找图中的正形和负形?”“你为什么认为杯子的部分是正形?”在这些渐渐深入的提问中,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教师再结合学生的理解出示概念,学生们就能弄清楚这些基本的概念。

  本节课的另一个亮点就是“苹果”的创意设计。因为正负图形的创意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个难点,除了拓展他们的思维外还要他们能把创意画出来,所以我设置了一个小的尝试作业,让学生们先体验一下创意的方法,尝试一下正负图形的画法。我的问题是这样的:“这是一个最常见的苹果,我们就已苹果为正形来创意一个正负图形,看到苹果你立刻想到了什么?”“请你们做做‘吃’这个动作。”“张大嘴巴咬一口,咬一口之后苹果会怎么样?”“缺了一口,我们以这缺掉的部分为‘负形’,想想它可能是个什么形状?”学生们在几个问题后,脑中已经有了初步画面,并且知道创作正负图形必须用到正形和负形,把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

  篇三:《正负图形》教学反思(842字)

  本课是属于应用设计范畴,全课为一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我认为本课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正负图形、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开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学会设计正负图形的基本方法,并会设计正负图形。正负图形的种类繁多,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需要都能掌握,所以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我把突破点放在正负图形的组成形式和正负图形的内在联系中,并把教学环节做了以下设计:了解正负图形——设计正负图形——正负图形的运用。 《正负图形》是一节设计应用范畴的课,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我希望能通过问题的设置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

  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理解正负图形。“正负图形”对于学生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概念,概念虽是陌生的,但对于正负图形学生有可能在生活已经见到过,只是没有和美术知识联系起来,所以在这节课的最初,我选择了一张色彩艳丽,图形有趣,线条简洁的图片作为导入,而且就图形本身而言,是能具象化呈现在学生眼前的,能迅速抓住学生们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我另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发现图形中的共用轮廓线,发现正负图形的组成要素。我一边用教鞭指着共用的轮廓线让学生们观察,一边提出一串问题“同学们仔细看,这是什么?”“这是谁的轮廓线?”“这根轮廓线其实是哪两个图形的共用轮廓线?”这三个问题学生们基本都能回答出来,他们在思考在回答的过程中已经对正负图形有了初步的理解。

  在本节课中,我的问题引导做的最到位之处,就是对正负图形概念的解读。我认为本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正负图形”的概念问题也就是组成正负的图形的要素:正形、负形、共用关键线形。弄清楚这些概念,学生才能掌握创作正负图形的要领。我设置的问题也是紧紧围绕着这些要素,并且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你们找找图中的正形和负形?”“你为什么认为杯子的部分是正形?”在这些渐渐深入的提问中,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教师再结合学生的理解出示概念,学生们就能弄清楚这些基本的概念。

  篇四:《正负图形》教学反思(754字)

  11月21日 在塔山小学六(2)班上了这节课,课堂效果与教学设计有一定差距。

  在备教案上:本课应该以欣赏为主,让学生了解正负形的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设计尝试,但考虑到大师作品虽然美,但却太难,让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因此我采用由简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最易理解的环节进行尝试体验。

  1、我通过形底关系的导入引出正负形,这个环节应该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并且对接下来正负形的欣赏理解很有帮助,是有效的。

  2、接下来分析最熟悉的太极图的形成与变化,体验正负形互换的奇妙效果,再让学生拓展思维运用这种方法设计一个不同的太极图。这一环节主要是理解与尝试体验,让学生尝试最简单的设计原理设计出有趣的图案,这一环节是亮点。

  3、以较有趣味的正负形图案(鲁宾杯等)欣赏启发学生的灵感,尝试用正负形之间的联系设计有趣味的图案。这一环节可以采用手撕或记号笔涂色的方式完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考虑到时间关系二三两个环节并作一个,这样从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尝试,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设计。

  4、有了观察和体验后,再来欣赏大师作品,丰富学生视野,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达到了解激趣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失败之处应该是在备学生上,因为新六年级没有教过,学生的知识水平不了解,借班教学,学生也不熟悉,在教学中时间的掌控成了比较大的问题。

  修改了两个环节后,减少一个设计环节,学生作品的呈现还是较好的。从课后学生都来让我签名并将自己的作品送给我等热情的举动来看,仅仅四十分钟里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也是较好的,只是有这么多老师听课对学生有一些影响。

  改进方案:

  1、可以将两个环节合并,以太极图的设计为主,设计一个较成功的作品,其它都作为欣赏。

  2、教学语言仍有待提炼。

【《正负图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反思06-29

《图形的联想》教学反思06-28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06-28

《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反思06-28

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例文3篇06-29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7篇)08-04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精选10篇)09-08

《图形的移动与复制》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7-02

《插入自选图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7-03

《认识平面图形》课堂教学反思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