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名人小故事

时间:2022-09-10 22:55:08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教育的名人小故事(精选10则)

  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的名人小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教育的名人小故事(精选10则)

  教育的名人小故事 篇1

  陶行知在担任一所学校校长时,一次,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

  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教育的名人小故事 篇2

  蔡元培于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后,无意中读到一个叫胡玉缙的人写的一篇文章。由于内容生动、材料丰富、详实,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他一连读了几遍后,便决定将其聘请到部中任职。于是,他指示下属官员起草了一封信。

  后成为着名国学大师的胡玉缙在当时学术界还是无名小卒,他与蔡元培素昧平生,有蔡元培这样的大人物来举荐他,本应是感激不尽。可出乎预料的是,胡玉缙接到邀请信后,非但没有感激,还给蔡元培写了一封抗议信。

  原来,问题出在蔡元培让下属写的信中的个别字上。信的全文是:“奉总长谕:派胡玉缙接收(教育部)典礼院事务,此谕。”按字面理解,“谕”和“派”两个字是上级对下级的,包含着必须服从的意思。而胡玉缙这时还不是教育部雇员,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因此他感到不是滋味。特别是“谕”字,本来是封建专制时代使用的一个“特定词”,所以,胡玉缙认为无法容忍。

  蔡元培接到胡玉缙的`抗议信后,内心深为不安。他立即给胡玉缙复信表示歉意,称“责任由我来负责”。

  因部属拟稿用字失当,蔡元培主动承担责任,向人道歉,此事看似虽小,但从中折射出的这种律己不苟的高尚精神却是十分可贵的。

  教育的名人小故事 篇3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教育的名人小故事 篇4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像往常一样,前2道题目在2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但青年发现今天导师给他多布置了一道题。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也没有多想,就做了起来。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

  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感到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没有什么帮助。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的声音都颤抖了,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做出来。” 导师让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这道题。青年很快就解开了这道题。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牛顿也没有解出来,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后来,每当这个青年回忆这件事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就无法解开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教育的名人小故事 篇5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从小曾经被认定是一个坏孩子。母牛走失了,树莫名其妙被砍倒了,每个人都认定是他做的。甚至父亲和哥哥都认为他很坏。人们都认为母亲死了,没有人管教是拿破仑·希尔变坏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他也就无所谓了。有一天,父亲说要再婚,大家都担心新妈妈不知道是什么样的.。

  希尔也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妈妈放在眼里。陌生的女人终于走进家门,她走到每个房间,愉快地向每个人打招呼。当走到希尔面前时,希尔像枪杆——样站得笔直,双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着她,一丝欢迎的意思也没有,“这就是拿破仑,”父亲介绍说,“全家最坏的孩子。” 令希尔永生难忘的是继母当时所说的话。她把手放在希尔肩上,看着他,眼里闪烁着光芒。“最坏的孩子?”她说,“一点也不,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本性诱导出来。”继母造就了拿破仑·希尔,她相信他是个好孩子。对一个人有这种信心,他就会成功。

  教育的名人小故事 篇6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各方面均处于劣势地位。一天,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访,他竟顾不得衣服,打着赤脚慌忙出门迎接,对许攸十分尊重。许攸被曹操的诚心感动,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帮了曹操大忙。

  然而,曹操也吃过不讲礼节的亏。当他志得意满、一帆风顺时,西川的张松前来献图,曹操当时态度傲慢,给张松留下了“轻贤慢士”的'坏印象。张松临时改变主意,把本来要献给曹操的西川地图,转而献给了刘备。这对曹操来说,不能不算一大损失。

  教育的名人小故事 篇7

  伊索克拉底(公元前436前338)是古希腊修辞学家。他出身于雅典富裕奴隶主的家庭,是智者派高尔吉和普罗塔哥拉的学生,有时跟苏格拉底学习,以撰写法庭诉讼的演说词为职业。公元前392年,他在雅典吕克系附近创设第一所修辞学校,这是古代最著名的学校之一,学生来自希腊世界的各个部分。在他的教导下,许多学生成为政治家、哲学家,因此他被称为古代最成功的专业教师。

  伊索克拉底认为雄辩是德行和智慧的产物。他自己也不只是一个具有单纯技巧的.修辞学家,他要求把修辞和演说提高到真正艺术的水平,而认为华丽的辞藻对于个人的美德和国家的正义只能起着衬托的作用。为培养演说家,他提出了广泛的课程,特别强调语言和文学在高等学校中的重要意义,他帮助哲学家们使雅典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学中心。

  伊索克拉底现存的著作有多篇,主要是一些政治演说和法庭的辩论。

  教育的名人小故事 篇8

  昆体良出生于公元35年,是世界上较早对教育进行研究的古代罗马教育家。他起家于律师,是少数精通雄辩术的学者。中年时期,他从雄辩术着手,对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昆体良对教育贡献受众人瞩目,也使他自己名垂教育史。

  昆体良在担任教师的同时还兼职律师。尤其是在他退休之后,昆体良对教育贡献出了莫大的力量。昆体良总结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专注于写书。并且他先后出版著作《雄辩术原理》和《演说术原理》。两本书都是教育界特别是昆体良自己的教育之精华浓缩,为后来人的教育事业起到了引导和提示的作用。

  同时,昆体良还提出了许多教育方面有建树的观点。他把教育质量的重点定义为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了近乎苛刻的'高要求。作为最早提出反对体罚制度的教育者,昆体良突破世俗的桎梏,为教育界带来了新鲜空气。昆体良出生于罗马帝国文化最为兴盛的时期,但是当他长大成人作为一个教育者开始工作时,古罗马帝国已经渐显衰落的迹象。这种衰落不仅表现在帝王的统治和国家的经济上,更是鲜活地表现在文化和教育等方面。

  昆体良以其开明睿智的观点,带来新一代的教育者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时至今日,昆体良提出的某些教育观点,依然为大家所接受。

  教育的名人小故事 篇9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

  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教育的名人小故事 篇10

  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教育的名人小故事】相关文章:

珍惜时间名人小故事08-04

孝亲尊师名人小故事(精选16篇)04-27

教育类名言名语12-28

教育教学工作个人小结11-02

教育教学的故事12-07

教育小故事05-12

教育的小故事05-15

我的教育故事04-21

教育教学故事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