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开题报告

时间:2022-06-28 05:39:01 心理学 我要投稿

有关心理学的开题报告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有关心理学的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心理学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心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1.选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案

  1.1选题来源:

  由导师给定的参考方向受到启发,选定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方向,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和查阅大量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的文献,最终选定了这个题目。

  1.2研究目的:

  (1)在生活事件范围内,研究有关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2)将心境当做一个中介变量引入到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考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积极心境(情感)和消极心境(情感)对心理健康是否有影响

  (3)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心境和身心困扰之间的具体关系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1)说明大学大一新生对于生活事件的应对情况,以及在生活事件应对中的心境状况

  (2)研究主要生活事件和日常琐事、应对方式和心境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

  (3)说明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积极心境和消极心境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关系[1]

  1.3.2实践意义

  (1)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本研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参考依据,调节和改善其自身对于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以及引起他们对自身心境的重视[2-3].

  (2)对于学生家长来说,也可以引起他们对于大一新生的应对方式与心境的重视,在家庭教育中加以注意,在学生离开家上大学之前与其多沟通与交流,对于他们的问题进行开导。

  (3)对于学校来说,为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对于大一新生中大部分处于身心轻度困扰的学生进行教育与疏导,避免其程度加深,以便于更好的开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

  (4)对于社会来说,目前在国内,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已被列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4],本研究可以为促进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个依据。

  1.4基本内容:

  (1)考察某大学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一般状况

  (2)研究某大学大一新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

  (3)加入了心境作为中介变量,考察积极心境和消极心境分别与大一新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4)引入了性别、文理科、城乡等因素,考察大一新生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心境和身心困扰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文理科差异、城乡差异

  (5)对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心境和身心困扰做相关分析

  1.5研究方案:

  1.5.1被试

  随机抽选某大学的200名大一新生

  1.5.2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 (2)问卷调查法 (3)个案访谈法

  1.5.3研究工具

  1.5.3.1大一学生生活事件问卷

  采用常逢锦的大一学生生活事件问卷,该问卷的编制参考了杨德森修订的生活事件量表,刘贤臣修订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Mustafa Baloglu(2001)所编制的量表。共有39个项目,分为两部分:

  A.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和来自城乡。

  B.生活事件,分二部分:主要生活事件和日常琐事。

  问卷采用五等级计分,先是定性选择:是否遇见过该项事件,如果选择“否”,计分为O;如果选择“是”,再定量选择对其身心的影响程度,计分为:1=无影响,2=轻度影响,3=中度影响,4=重度影响。

  经编者常逢锦研究验证,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5].

  1.5.3.2大学生身心困扰调查表

  采用常逢锦根据Bernadette M.Gadzella(1991)编制的大学生生活困扰调查表,依据我国大一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后的,大学生身心困扰调查表。

  问卷共有26个项目分为三类:心理困扰、生理反应和认知评价。

  采用五等级计分评定每个项目,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大多数时间

  经编者常逢锦研究验证,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5.3.3姜乾金修订的特质应付方式问卷[6]

  该问卷为自陈式问卷,共有20个项目,分为两个成分: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采用四等级计分,1=肯定是,2=偶尔是,3=有时是,4=肯定不是。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5.3.4情感平衡量表(Bradburn,1969)

  该问卷共10个项目,分三个维度:消极情感,积极情感和平衡情感。本研究只考察被试对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反应情况。是一系列描述“过去几周”感受的是非题。如对正性情感项目回答“是”得1分;对负性情感项目回答“否”也得1分。问卷的信效度良好。

  1.5.4研究程序

  (1)由主试整理好调查问卷,设定好指导语

  (2)在某大学的大一新生中,随机抽取200人发放问卷,指导语统一,当场回收问卷

  (3)整理所回收问卷,剔除废卷,保留有效问卷

  (4)用SPSS15.0对所回收的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5)抽取个别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一新生进行访谈

  1.5.5研究假设

  (1)某大学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其生活事件的影响

  (2)某大学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对生活事件应对方式有关

  (3)在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中,积极心境和消极心境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积极应对能促进身心健康,而消极应对只能使烦恼增多

  (4)应对方式在性别、文理科、城乡上有差异

  1.5.6研究时间安排

  (1)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 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动态,确定研究内容,完成开题报告。

  (2)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 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3)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 完善研究工作,汇总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取得研究结果。

  (4)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 根据某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5)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 打印定稿论文,根据论文答辩的要求,认真准备论文答辩工作。

  2.国内外研究综述

  2.1国外文献综述

  2.1.1关于应对方式的研究

  2.1.1.1应对的概念

  应对(也叫应付)这一概念源自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模式。在该模式中,应对被视为一种防御机制,即它能使人应付无意识的、性行为的和攻击性的冲突事件[7].

  2.1.1.2应对方式的概念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指个体面对不同的应激源时所采取的认知调节和行为努力的策略和方法。 [8] 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个体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和强度,并进而 调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

  2.1.1.3应对的理论

  (1)应对特质理论[9]

  应对的特质理论认为个体采取的应对策略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稳定性,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会采用自己偏好的应对策略,从而形成自己的应对风格。

  (2)应对过程理论

  虽然Lazarus提出的应对过程理论认为个体的应对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应激事件会引发个体不同的应对行为,但是也强调“应对行为与其所出现的情境是一致的”,并且认为个体的应对策略也具有一定的跨情境稳定性,而且正是这种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对个体的长期心理健康带来了影响[10].

  2.1.1.4已有的关于应对的研究

  将应对从日常生活概念引入科学领域的是Lazarus(理查德。拉扎勒斯)在1966年出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过程》及其随后在1984年与Folkman合作撰写的《压力、评价与应对》书中,明确地将应对从早期的心理动力学的防御机制以及Selye的固有的生物反应和直接关注转向积极的认知评价过程,摒弃了以往着重强调特质的倾向。在Lazarus的理论模型中,应对被视为在特定情境中个体与环境间的一种认知处理,即应对是通过认知评价过程和行为反应来实现的。[11]

  Edler等人(Edler&Parker,1990;Grove&Heard,1997)在提出“回避应对方式”后,被后人完善为:应对方式可分为积极应对和回避应对。积极应对是指积极对待压力,采取办法解决或消除内心不安。回避应对也叫消极应对,是指消极对待压力,没有任何行动去解决问题,逃避压力和自己的情绪思想。目前国内也多采用这种应对分类。

  Andrews发现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则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3%,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2倍以上。[12]

  Vitaliano发现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维持心理平衡,保护心理健康,反之,不良的应对方式不仅不能缓解压力,反而会加重压力的负面影响。[13]

  2.1.2关于心境的研究

  2.1.2.1心境的定义及特点

  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14].心境具有持续而微弱、稳定而弥散的特征。积极的心境使人愉快、振奋、乐观,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维护身心健康。反之,消极的心境使人优闷、消沉、悲观,会明显减弱人的活动能力,降低工作效率,导致种种身心疾病[15].

  2.1.2.2有关心境的研究

  如何评价一个人所处的心境的优劣,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1971年,首先由美国的麦克奈尔(D.M.McNair)等人编制出一种情绪状态评定量表,即心理状态剖面图[16-17].它包括6个分量表,共65个形容词。联邦德国运动心理学家Abele和Brehm于1986年编制了一份德语的心境测量与描述工具BFS[18].

  2.1.2.3关于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研究[19]

  20世纪60年代,Bradbm提出,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并不是同一维度的两个方面,而是彼此独立的维度,并且二者都与主观幸福感有关。随后,有研究表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相对独立,个人在积极情感上的得分并非必然地预示他在消极情感上的得分,反之亦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慢性应激情境中,积极情感发生得很频繁。护理者研究表明,护理者虽然经历很高的应激,并产生有害影响,包括高水平的应激或负担及身心健康问题。但同时,护理者也报告护理给他们带来了积极结果,如满意、支持和积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