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重阳节的风俗

时间:2022-06-27 16:58:57 重阳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代重阳节的风俗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节日内容,一起来看看!

现代重阳节的风俗

  重阳节的习俗

  对于重阳节,我们的记忆就是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也包含了许多重阳节的习俗。

  赏秋

  重阳节前后是最好的赏秋时期,每日走在路上,有没有发觉路旁的大树已经渐渐变红,有些甚至已经开始飘零着落叶了呢~

  登高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机。何不在周末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登山旅行,抓住重阳节气氛的小尾巴,出点汗,来解除国庆假期的疲劳。

  赏菊、喝菊花酒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菊花象征着长寿,而菊花酒则象征着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但是现在赏菊和喝菊花酒的气氛好像没有那么浓烈了。(小编都没有喝过菊花酒是什么)

  佩茱萸

  相信很多人都是只闻茱萸名,而未见茱萸身吧~ 茱萸就是上图这个红红的果子。

  重阳节之所以有佩茱萸的习俗,是因为茱萸有辟邪的效果。相传在重阳这一天,采摘茱萸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佩带在身上,可辟除邪恶之气,在古代也常用作民间的防疫药。

  吃重阳糕

  之所以会有吃“重阳糕”的习俗,是由于有些民众在没有山的地方,无高可登。所以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代表步步升高。而重阳糕因为专门在重阳的时候才吃,就被命名为“重阳糕”!

  孝顺父母、关爱老人

  百善孝为先,如果说我们是一颗种子,那父母就是培育我们的土壤。我们这颗种子扎根扎得越深,枝叶才会越茂盛,父母是我们生命成长的根。

  重阳吃什么

  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成是重阳必饮的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被古人视为长寿之草,是汉方医学重要的入药植物。据说古时菊花酒是重阳节这天采下菊花和枝叶酿酒,放至第二年重阳节饮用。

  茱萸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本草纲目》说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茱萸还常被人们佩带身上,被认为可以辟邪去灾、除虫防蛀。

  重阳糕

  “糕”与高谐音,吃糕是取其百事俱高之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有的还用小红纸旗插在糕上,表示登高(糕)之意。

  螃蟹

  农历九月是吃螃蟹的大好时节,这时的螃蟹膏黄味美、肉质细嫩。许多文人墨客在重阳之日啖蟹、品蟹、画蟹,为后人留下许多轶闻雅事。

  节日起源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承,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