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的饮食风俗

时间:2024-02-04 13:10:35 小寅 职场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年初二的饮食风俗

  相信大家对大年初二习俗都不陌生了,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其实,除此之外,大年初二习俗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习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年初二的饮食风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年初二的饮食风俗

  1、面

  民间谚语说了: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有的地方把这种说法解释为迎女儿回门。

  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2、发糕

  大年初二,恩平人用一种独特有趣的习俗“开年”:用一种叫作“发糕”的年糕,连同其他祭品拜祭祖先,拜完祖先全家吃发糕,还边吃边大喊:“开年吃发糕,财旺福又到!”

  据介绍,恩平人年初二吃发糕开年的习俗源于明朝,相传当时恩平有一孤苦零丁的乞丐新年来临仍在街行乞。年初二那天,一个好心的点心铺老板收留了他,并教他做点心的技术,学成后又资助他回老家开点心铺。后来乞丐独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食品,挑到圩上去卖,人们第一次看到这种食品,甚觉新奇,问是什么东西,乞丐说是新年“发糕”,人们纷纷买来品尝。后来乞丐卖发糕发了财,资助穷家子女上学读书,一时传为佳话。此后,恩平人吃“发糕”拜祖开年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3、馄饨

  初二早上,天没有亮的时候就要起床,煮馄饨吃,因为馄饨长得象元宝。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4、饵块

  凤羽人的习俗,大年初一包元霄,大年初二吃饵块,雷打不动。当然了,这饵块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甜味的,一种是咸味的。

  吃甜味是无可奈何,因为这一年家里没有杀年猪,没有什么可以用来煮饵块的好肉食,加上头天早上就吃的是元霄了,再吃甜的就重了。吃咸味的才最正宗,年猪杀翻后,在大年初一下午开始在灶窝里炖的那一大土锅肉食,就是为第二天一大早的煮饵块准备的。

  5、开年饭

  大年初二又称为开年,这一天要吃一顿丰盛的开年饭,寓意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广东人初二要吃开年饭,尤其是做生意的人。一般人相信开年与新一年的运情,有很大关系,因此,开年饭除了包括年夜饭必吃的好意头菜肴之外,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喻意“生财”及“金钱满地”等。

  还有大年初二是女儿(皆女婿)回娘家给父母拜年。一般必吃年三十留下的东西,比如鸡,年夜饭是要把头,翅,脚,尾留着的,但初二就可以吃了。还有年夜的饭要多煮,留下年饭初二开吃。必有腊肉香肠,鱼和面。

  新年大年初二的习俗

  一、正月初二又有什么传统呢?

  1、正月初二,回娘家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汉族岁时风俗。这一天中国各地的汉族都有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的习俗。

  所以,许多已经嫁人的,到了大年初二,都会带着孩子和老公,去拜丈母娘和丈人的年。

  2、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人们要赶到财神庙去烧"头炷香"。

  不论拜哪路神仙,有的信奉的人,都会在家供一尊佛像,每到初一十五,都会一早起来上香,保佑自己生意或者家庭都能平安顺利。

  3、四川、福建等地有大年初二上坟的习俗,长辈们带着晚辈找到祖先的墓地,供奉祭品、怀念先祖,继承家族的传统。

  二、大年初二吃什么呢?

  民间谚语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大年初二当然是要吃面的。南方一些地区也会吃一种叫做“发糕”的年糕。不过,云南则有些特别,大年初一包元宵,大年初二吃饵块,是雷打不动的习俗。但是,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极好吃的。

  三、大年初二禁忌

  大年初一、二忌洗衣,传说这两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回门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家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祭财神忌语。旧时有登门售财神像者。不欲购者,只能回答已有,忌讳说不要。以避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