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的读后感

时间:2020-09-29 09:14: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城市意象的读后感

  城市意象,讲述有关城市的面貌,结合城市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充分展示了城市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前来查阅。

城市意象的读后感

  范文一:城市意象的读后感

  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在检查这个新问题的过程中,本书着眼于三个美国城市: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提出了一种我们由此可以开始在城市尺度处理视觉形态的方法,以及一些城市设计中的首要原则。

  这项研究背后的工作,由Gyorgy Kepes教授和我本人进行指导,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城市和区域研究中心完成。几年来,这项工作一直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慷慨资助。本书还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联合城市研究中心出版的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这个中心是由这两所学院组成的一个城市研究活动机构。

  任何智力工作,其内容的.来源都多种多样,很难描绘。有几位同行的相关研究对本书的形成有直接均关系。他们是,戴维克兰,伯纳德弗雷顿,威廉阿伦索,弗兰克霍奇基斯,理查德多博,玛丽艾伦彼得斯 (现在是阿伦索夫人)。对他们所有人,我都万分感激。

  还有一个名字应该和我的名字一起放在标题页上,只是他不必为本书的不足之处负责,他就是Gyorgy Kepes。本书细节的发展和具体的研究是由我完成的,但作为基础的概念是与Kepes教授交换多次后产生的。如果没有他,就不可能有我的观点。对我来说,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范文二:城市意象的读后感

  初读书名,我便疑惑什么是所谓的“城市意象”?带着这个问题,读完了全书,却发现仅用只言片语还是很难讲明。

  “意象是观察者和被观察事物之间双向过程作用的结果。”(P90),“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微缩后的一个模型,而是有目的的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汇变通,将各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有目的地将其重新排列,变性也许不合逻辑,但这可能会更充分,更好地形成需要的意象。”(P66)

  虽然作者给出了意象的特性,组成元素等等,从以上两段引文中易发现:1,意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包含了观察者的相当大的主观因素,(关于这一点,书中也有相应的提及。[P5有关于分类的论述:“如果以观察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情,或熟悉程度进行分类,那么分组越细致,意象相似的可能性越大。每个人创造并形成自己的意象,但在同一组人群中,成员之间的意象似乎能基本保持一致。”作者也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城市规划师渴望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因此他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正是由于这种存在着的不可避免的主观的因素,要研究城市意象的形成就必须从一个研究地区中寻找尽可能多的研究对象,这里的多不仅仅指数量,要尽可能有整体代表性。研究的对象也不仅仅是人,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人与城市的关系。书中强调的是群体的意象。2,意象的抽象,重组和排列方式也十分重要,要我创造一套合理的方式,就目前而言,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基本沿着作者分析的脉络走,收获也不小。作者在许多地方点化了我几乎僵化了的理科脑袋,比如,允许超乎逻辑的事发生,又比如,1+1≠2。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上的,另一个是关于如何得出这个理论的方法上的。

  我想以读书笔记的方式结合书中内容和自己的整理总结重点谈谈,关于理论上的一些收获。


【城市意象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运用意象组合的学作技巧08-05

走进意象艺术说课设计11-18

关于多个城市的通知公告07-25

我们的城市评课稿11-03

有关城市管理的广告标语08-26

城市房屋拆迁如何管理01-25

城市停电通知范文11-28

城市规划专业实习报告01-22

城市实习报告模板五篇07-08

《城市雕塑》评课稿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