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思想解读《庄子》的内涵

时间:2020-09-28 11:46:24 哲学 我要投稿

从哲学思想解读《庄子》的内涵

  导语:庄子,道教祖师,道家四大真人之一,战国时期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的主要创始人,他与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其著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南华真经》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从哲学思想解读《庄子》的内涵,欢迎阅读参考。

  有关于庄子的哲学,大家多少都有涉猎,他的核心是“庄学”思想,他提出要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层面超越出来,以达到庄子人生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逍遥。

  一、 庄子生活的道隐时代

  庄子虽然是春秋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与当时儒、墨两家等主流学派格格不入。其他家学派主张入世治国,然而道家学说却主张出世修身,庄子本人更是其志不在治国这一方面,而是追求个人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要求过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庄子出生在平民阶层,也因此战国乱世平民的不幸他都遭遇过,平民的痛苦他也感受过,平民的水深火热的生活情况他也目睹过,于是他的作品是站在平民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人生的话题。他目睹了平民阶层对于改善生活环境、改变周围世界的一种无助与无奈,因而悟出了世事无常,人在自然中是何等的渺小与脆弱,人本身的遭遇有时是上天冥冥中注定的,是无法改变的,是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一种无力与孤独。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自己的功名和政治抱负竞相游走于各国诸侯之间,阐述自己的思想学说,为诸侯富国强兵而出谋划策。甚至在诸子学说中也没有所谓的是与非之别,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诸子百家都是攻击其他学说主张来证明自己学说主张的正确性。特别是儒墨之间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各家学说互相诋毁,甚至出现了重大的理论矛盾。生活这样一个大道消隐、正义无存的世界环境当中,诸子百家争相为自己诸侯君王提供统治服务,甚至不惜依靠压迫平民来获取诸侯君主的信任与支持。人身自由间接地被诸侯君主所掌控和摆布,失去了相对的人身自由,逐渐变得身不由己而言不由衷。这是庄子等崇尚自由的知识分子所不堪入眼的,因此他选择了消极避世,注重自己内心,顺从自然的生存法则,进而寻求自由洒脱、无所羁绊的精神世界。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他从物质存在的形式,物质的.运动、发展、变化去阐述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二、 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

  “道”是庄子哲学思的精髓和思想核心,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占据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庄子看来,世界万物的起源来自于“道”。庄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却又无迹可寻,可以意会却不可言传,可以心悟却无法看见,不可捉摸。道本身就是根本,是万物产生发展的源头,由它产生了天地、鬼神等,它是先于天地、鬼神而存在的。伏羲悟道它便产生了太极阴阳八卦,日月星辰悟道它便沿着它发展运行而不错乱,它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及,它能成就一切并支配一切。关于“道”的论述,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学说,把“道”描述成真实存在的客观物质,但又不同于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因此在庄子看来,“道”是事物的本质,也因此“道”是事物的本质形态才会演化出事物的外部形态。

  庄子接着又将所谓的“道”分成天道与人道,但究竟何为“天道”何为“人道”呢?庄子说道,所谓的天道,是指自然运转的规律;所谓的人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道从属于天道,无为而治才是天道,有为劳累就是人道,因此庄子认为社会的某些规律也要服从于大自然运转的规律。庄子认为君王用道观言论,可以辨忠奸,用道察职分,君臣之间可以正名分,用道察才能,天下士人可以尽才能。道是君王治理好国家依据的根本法则,依靠道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官吏可以尽其所能,君王可以无为而治,使得社会上下各安其分,各尽其力,畅行无阻。庄子又将他的哲学理论思想运用到纲常伦理道德中,他认为天道尚有先后尊卑的顺序,正如大自然中日月星辰之先后有序,正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季节替换的顺序,何况人所处在的人类社会呢?人类社会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间都有其尊卑长幼之序,人类社会应当效应大自然法则、天地运行规律制定秩序。在庄子看来,宗庙尚亲,君王为尊,乡党唯崇长者,大道之序演化出的人道之序,大道不可违背,人道更是必为遵守,只有这样,社会与自然才能相安无事,各是其事,各色人等各安其分,这样才能政事太平,天下大治。所以说庄子的道并非是抽象不可捉摸的,他将道运用到政治治国与纲常伦理中,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说,庄子的某些哲学思想与儒家所提倡的政治秩序、人伦纲常的某些主张相似,庄子所谓的“出世”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入世”做准备的。

  庄子的哲学思想具有辩证法思想,庄子认为抽象的道蕴涵于具体的事物之间,并为具体事物所体现,自然的一般规律蕴涵于个别事物之中,这就是辩证法中的一般与个别、普通与特殊、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存在,也就是辩证法中认为的一般存在于个别当中,抽象寓于具体当中,没有离开具体的抽象,也没有离开个体的一般。相对于老子的道家学说,庄子对事物本质和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作了更为深刻、全面的揭示,更为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思想。

  三、 庄子的“逍遥”一说

  庄子的《逍遥游》是庄子内篇七文之一,文章主要揭示了一种追求人心灵本身不为世俗所累、自由自在的理想境界,以超然的心态去感悟和理解自然和社会,达到一种自由自在、无所羁绊的洒脱境界,即为逍遥。庄子的逍遥一说,庄子本身并未加以解释,到了魏晋时期同样追求精神自由的郭象这样解释,世间万物本是同一的,没有大小之分,优劣之等,事物都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去产生、发展、演变乃至灭亡,都遵循着自己的一套规律,世间万物并不是优劣胜负的结果,因此没有大小之分,人也是如此,按照自己的本性去顺应自然,这就是所谓的逍遥。在汉语词典中,逍代表着遗忘,遥代表着超越,遗忘了所经历的快乐与不幸,也就超越了人类自己本身,达到一种悠然自得、气定心闲的精神境界。

  庄子的《逍遥游》篇阐述了这样一个三个层次的境界,即为物质、精神与灵魂,芸芸众生中,很多人只是注重前两者,而忽略了后者,毕竟第三层境界是大智者所为,凡夫俗子岂能轻易领悟。《逍遥游》一篇中论述了一个人从生到死只不过是从灵气转化为躯体、躯体上升为灵魂的过程,万事万物都有因果轮回,自然界中固守能量守恒,并借“鲲鹏”之说指代物有所依托,鲲有海才能遨游,鹏有云才能翱翔,自然界之物必定要有所依托,需要靠他物的支持才能生存和发展。而人却不同,人可以做到无所依而自足,这就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超越,生在尘世中的人们经常为世事所绊,只能被动地按照社会设定的规律行事,甚至有时是违背自己内心而无法达到心灵的一种超脱,只有处天地之间放纵自身,随性而定,才能超越自我从而达到某种自在的状态。庄子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超自然的,人唯有超越自我本身,才能更显价值所在。

  《逍遥游》一书中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命题,一个蕴涵辩证法思想的科学命题,那就是何为大?何为小?鲲鹏之大之为大吗?尘埃之末之为小吗?《逍遥游》其实大大地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告诉我们当前所处在的空间大于我们所能想象的,世间中的小也是远于我们所能想象的,其实真正的大与小是在人们的心中,远非我们所能看见的,所谓的大与小,其实蕴涵了很高的哲理含义,它绝不只是单纯的文学意境的描写,而是更多地表现在生活中的实用法则中,人的一生有生之年运用大小之境方式不同,也会带来不同效果的人生和结果。

  比如在教育孩子这一事件上,总是会对孩子强调别总把时光花费在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没用的事情”上面,应当把时间花费在做一些我们自以为“有用的事情”上面,殊不知我们在不知觉中已经给孩子限定了活动的范围,为他的思想套上了枷锁,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运用了很多寓言故事去告诉我们,面对一件东西或事物怎样去判断有用没用的时候,可以运用境界大小的法则去加以判断,同时这种法则也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现实中,人们通常以世俗的眼光去判断事物时,往往被周遭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而无法抉择,此时就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位置上面,懂得以你想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周围,才能豁然开朗。庄子《逍遥游》的很多寓言都对那些急功近利的人进行了讽刺和批判,所谓的一时的输赢和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毫无意义的,当你对人生和生活有了大境界的一种感悟时,你才能获得一个快乐的人生。古话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见红尘俗世中名利二字皆是世人难以割舍的永恒追求,而庄子的哲学则是主张淡泊无为、顺应自然,只有当一个人超越了所有功名利禄之心,超越了自己时,才能到达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

  四、结语

  从庄子的观点来看,人的本性上是必须超越自然、超越万物的,这就是庄子所强调的逍遥状态,万物之中也只有人可以超越自然和万物而达到怡然自得的精神境界。一方面他提出了人妖超越自然,同时又强调人要顺应自然。庄子的哲学思想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思想,关于庄子哲学思想的研究对于如今的哲学研究是有极大的进步意义的,对庄子的思想的研究也是对于古人哲学思想的探究,庄子的“逍遥”思想在现代对人们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虽然有利有弊,但是我们面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时,是要抱有敬意的,古人在哲学上的造诣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从哲学思想解读《庄子》的内涵】相关文章:

广告的内涵08-10

《庄子故事》教学设计03-03

祭灶节的文化内涵02-02

经典广告词的内涵12-18

庄子哲学讲记读后感07-21

庄子养生相关内容10-28

内涵说说心情短语10-13

通知函内涵12-12

解读显卡的HDTV12-10

有内涵人生励志签名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