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变故起源

时间:2022-06-23 08:31:02 七夕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夕节的变故起源

  今天是2013年8月13日,农历7月初7日,又是七夕节,原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乞巧节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七姐”。 乞巧节是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针乞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蛛丝乞巧则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得巧多少;明清时代流行的投针验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缝衣针,以盆底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

七夕节的变故起源

  再说, 由于封建迷信,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

  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生产能力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中西文化交流,人们在精神上也需要得到满足,西方情人节也顺利进入中国,年青人向往着西方人的文化生活,西方情人节也就被当代年青人的崇尚和追捧,一下子成为年青人的主要节日。中国历史的其他节日也慢慢落落寡合。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大批的中国传统民族人士,急中生智,大力宣传中国的七夕节。我小时候听说的七夕节故事:就是牛郎和织女于农历七月初七在天河桥相会。他们跨过天河喜鹊桥,担着一双儿女相会于天河喜鹊桥。我那时想不通:为什么只有那么一会儿?为何不能久一点?原来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将他们拆散,不准他们成为夫妻。所以,对这俩位大神仙不通情达理,也产生不满的敌意。几十年来也没有放松过。后来,通过学习历史,才得知那只是一个传说。通过宣传,中国的七夕节,慢慢演变成为中国情人节。与西方情人节抗衡。而且,在南方已经早将七夕节与七月半接老客(供祖)有机地结合起来,充满着神秘感。目前,七夕节热遍大江南北,比西方的情人节更加热闹,送花的,喝酒的,狂欢的,一派欢天喜地。

  2012年,乌丙安、叶舒宪等专家共同倡议将七夕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成为合法的节日。

【七夕节的变故起源】相关文章:

七夕节的起源及传说故事06-28

关于七夕节的起源介绍06-28

中秋起源07-03

冬至的起源03-16

音乐的起源12-15

世界无车日的起源07-04

历史:楷书的起源06-28

瑜伽的起源历史03-31

茶的历史起源03-27

食醋的历史起源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