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民俗活动

时间:2022-06-25 07:19:01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端午节民俗活动

  今天是端午节,端午民俗你了解多少?包粽子、挂菖蒲、佩香囊、赛龙舟……去哪儿体验这些民俗活动呢?不了解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

端午节民俗活动

  吃粽子

  老底子的上海,遇到端午节吃粽子,基本都是自家包的。早年上海人家包的多数是甜的赤豆粽,或是纯的糯米粽蘸糖吃,老上海有一大批宁波人,他们则更喜欢包碱水粽,家庭富裕的还会放几片肉。不过现在粽子种类繁多,市面上已经可以买到各种口味的粽子了,有些创意粽子则成为“网红”。但是大家最钟爱的依旧是大肉粽、蛋黄肉粽。

  吃粽子七大禁忌

  忌未熟先吃。忌保存太久。忌大量进食。空腹不宜吃粽子。不宜食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粽子。吃粽子时不宜喝冷饮。睡前两小时别吃粽子。

  赛龙舟

  旧时,上海人有时不叫龙舟赛而习惯叫竞渡。有资料记载,旧时端午节,上海黄浦江有龙舟竞渡之戏。有善杂耍者,身束青龙绦,装载各种器械。乘一种“快船”,往来穿梭于各龙舟之中,更番演奏技艺。上海是传统的江南水乡,因此每逢端午,水上活动几乎必不可少。

  佩香囊

  上海人称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它们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多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里所装东西已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

  戴香包也颇有讲究。老年人为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香包,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儿童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香包,如老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几个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恋人。香袋以前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做的,很多小姑娘一下做十多个,还互相赠送。有的还会比较谁做得好看。

  在上海,可以从雷允上等药房中买到各色各样的香囊。另外你也可以去亲自制作一个香囊。

  挂菖蒲、艾草

  上海人在端午有挂菖蒲、艾叶的习俗。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传统上,中国人一直把菖蒲视为辟邪之物。由于其形状似利剑的特点,因而民间视之为驱鬼斩魔的降妖工具。菖蒲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同时,民间多将艾叶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因而挂菖蒲艾叶,有驱鬼辟邪、治病防病的意思。

  写符念咒挂钟馗

  除了用艾、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鬼外,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上海人过去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像于门口,正是这种辟邪风俗的继续与演变。另外,类似于此的祛鬼禳魔的习俗,还有在儿童额上点雄黄酒。节日一早,妇女们便将儿童耳上夹艾蒿,头上戴菖蒲,然后用雄黄酒在额上写一个“王”字。据说,这样可使百鬼畏惧,保命长生。

  吃“五黄”

  五黄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雄黄酒。这是江南一带的习俗,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尊贵的颜色,带有吉祥意味。雄黄之黄,克杀邪毒,也有驱除五月气候中邪气的作用。所以说,吃“五黄”的目的是驱邪毒、求吉祥。

  立蛋、挂彩蛋

  除了香袋,还有许多上海人,儿时都在胸前挂过用玻璃丝带钩织成的小网兜,里边正好装一只鸡蛋,用五彩丝线缠绕,或是涂上彩色,也是驱邪求吉祥的意思。端午立蛋习俗起源于江南一带,寓意着给家人带来一年的好运。端午节当天正午十二点时,民俗认为此时为阳刚正气汇集之极,平日不易竖立的鸡蛋在此时可直竖在地上。

【端午节民俗活动】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来历和民俗活动06-28

端午节民风民俗活动教学计划06-30

端午节.民俗.养生06-26

关于端午节民俗11-17

端午节民俗民风作文07-04

幼儿园开展“端午节传统民俗教育”活动总结06-22

民俗作文600字端午节07-01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民俗汇总06-23

端午节赛龙舟的民风民俗作文06-25

中秋节的民俗活动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