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第二卷读书笔记

时间:2020-08-29 14:52:3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爱弥儿第二卷读书笔记

在《爱弥儿》第二卷中提到很多关于儿童的教育方法,我都赞同,但也有部分不敢苟同。本文是品才网pincai.com小编精心收集的爱弥儿读书笔记,仅供参考!

爱弥儿第二卷读书笔记

爱弥儿第二卷读书笔记

《爱弥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关于人类天性的哲学论文,致力于探讨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政治和哲学问题;特别是个人如何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卢梭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影响深远,其他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忏悔录》等,都在社会上激起了巨大反响。

18世纪中叶,在法国兴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教育运动,奏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曲。在这一运动中,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犾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并抨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黑暗,提倡以理性的思想取代迷信盲从,以编纂百科全书为武器,宣扬新知识、新思想,探索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方法和途径,这种思想启蒙运动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卢梭的《爱弥儿》的问世,标志着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

卢梭曾经当任过短暂的教师职务,这简短的教育实践引起了卢梭对教育问题的浓厚兴趣,从此他观察思考,遂于1762年完成了他构思20年、撰写3年的教育名著《爱弥儿》。

有人将卢梭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久闻《爱弥儿》文笔异常优美,感染力极大,对其充满了期待。在翻开这本书籍之前,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撰写的巨著应该需要意志来啃,甚至还需要翻阅一些文献来辅助才能读得懂,不想,从第一页起,从字里行间之中,从始至终都好像是与一位睿智的、崇尚自然的,极其随和而对待儿童生命的成长又极其严谨的老者交谈,他是那么深情地讲解,犹如山峦叠翠的森林中潺潺流淌的清泉在浸润你的心田,给了深深的启迪。

爱弥儿是谁?

“爱弥儿”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所“孕育”的一个集“哲学、教育、文学”三位于一体的天才“孩子”。

爱弥尔是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培养出来的“自然人”——一个理想的孩子, 爱弥儿身上,闪耀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光芒。

遵循自然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

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爱弥儿第二卷读书笔记

卢梭的《爱弥儿》要求打破教育要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传统,在教育史上掀起饿一场影响巨大的革命。卢梭从他的哲学观出发,主张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王国的“新人”,即自然人——爱弥儿。他主张儿童接受自然教育、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教育。因此,她塑造的爱弥儿,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和判断力,又有劳动者的体格和手艺,而且还有高尚的品德和博爱仁慈的胸怀。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学生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学生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独立成长。

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在白纸上留下烙印,这一笔下去,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涂鸦一片,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因此,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自然的锤炼。

最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应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著名教育学博士李镇西教授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也不会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因此,我们要深刻地理解儿童、尊敬儿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实施不同阶段的教育,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动、活泼和主动地发展。

爱弥儿第二卷读书笔记

摘要:“为了不追逐幻想,我们就不能忘记怎样才能使我们适合于自己的环境。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分配每个人的地位,并且使他固定于那个地位,按照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念,为了人的幸福,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这些。”

关键词:儿童教育、自由幸福、教师职责、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看了《爱弥儿》。它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讲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长大进入社会的过程。看完全本书,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二卷,不知道是由于它讲的是儿童阶段,还是其他原因。儿童,是个很特别的群体,天真烂漫。卢梭说,“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有人说,儿童是个危险的群体,既有行动力,又有破坏力,并且还拥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我看来其不然,我喜欢且羡慕儿童。在《爱弥儿》第二卷中提到很多关于儿童的教育方法,我都赞同,但也有部分不敢苟同。

卢梭在第二卷中提出许多关于儿童教育的观点。“只有自己实现自己意志的人,才不需要借用他人之手来实现自己的意志;由此可见,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的法则。”

首先,“自然教育法”是卢梭教育理念的一个核心观点。“自然教育”的观点,就是让我们按照儿童的自然天性进行教育。这在当下也是很流行,如现在的专家都呼吁要重视孩子的特长,发扬孩子的特长。现在的艺术院校都很热门,他们所招的就是有特长的孩子。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形势也有违背卢梭的“自然教育法”的。我们发现了孩子的特长,有些可能是强加的特长,然后把孩子天天送到各种培训班。这已经是在抹杀孩子的天性了,真正的“自然”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1】卢梭在当时就看到了现行教育的弊端,孩子没有了真正的童年。现在的孩子只是在完成父母的心愿,为读书而读书。

其次,卢梭是典型的西方教育学者,他也提出要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他举例说到,如果一个孩子哭,只要他在哭,我就不到他那里去;他不哭了,我马上就跑到他的身边。不久以后,他呼唤我的时候就将采用停止啼哭的办法,或者,要哭也至多只哭一声。这是西方大多数父母的做法,但在中国就很少了。现在中国的国情是独生子女很精贵,是全家人的宝。所以,在现在的中国更应该提倡这种教育方法,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当我们受伤的时候,使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所受的伤,而是恐惧的心情。”【2】的确,我们成人都是这样的,更何况是孩子。“他正该在这样的年龄开始学习勇敢的精神,在毫不畏惧地忍受轻微痛苦的过程中,他就会渐渐学到如何忍受更大的痛苦了。”【3】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应该让他在大自然的规律中成长,用小伤却换取以后的成熟与幸福。“从自由中得到的益处可以补偿许多的小伤。”【4】

然后,“有些人是过分严格,有些人是过分放任,这两种情况都同样是要避免的。”【5】适度的惩罚制度对孩子的发展史至关重要的。对一个犯了小错误的孩子,我们应该冷静,语气温和的指出他的错误,有必要时,也让他接受些小小的惩罚,如,帮同学打扫卫生。对有进步的孩子,或做好事的孩子,我们要提出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何来确定自己的措施是否适度,那要看你当时的具体情况。每个孩子都是纯真的,有错现在纠正还来得及。古话说,“从小偷针,长大偷牛。”一定的惩罚措施,可以使小孩得到教训,以不再犯。

最后,卢梭的“性本善”论,“本性的最初的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

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6】他认为世界一切都是和谐自然的,人性都是善良的。我们都羡慕孩子的天真,羡慕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成人也是性本善的,只是由于要在现行的社会中保护自己,所以才用虚伪来掩盖内心的善良。这才出现了生活中,老人晕倒在街上而众人只是围观却不去搀扶的现象。我国最近在题公民教育,其目的也是要发扬人本善的精神。儿童是进入成人的一个前提阶段,是有思想的人,在这懵懂的阶段,一定要加强性本善的教育。

这本书第二卷中也提出了许多对教师的.建议。我本来也是师范专业,以后也想从事教师工作,所以对卢梭的建议进行了总结。

一、“为人要仁慈,这是你们的头一个天职”。【7】作为教师,肯定要心胸宽广,和蔼可亲。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儿童最崇拜的人,除父母以外就是老师了。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老师仁慈,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到。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不应该毁掉孩子纯真的童年,而是应该使其绚烂。

二、“你要特别注意,切勿教孩子学会一套虚假的客气话,因为这种话可以让他在需要的时候当作咒语,使他周围的一切都听从他的意志的指挥,使他可以立刻得到他想要的东西。”【8】儿童记忆很好,当他采用一种方法得到想要的东西后,他以后也会采取相同的方式。要尽量用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去影响他,则他所有一切的观念就会停留于感觉;使他从各方面都只看到他周围的物质世界;不这样做,他准是一句话都不听你的,或者对你所讲的精神世界就会产生一些荒谬的概念,使你一生也没有办法替他们消除。

三、“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9】儿童就是儿童,成人就是成人。我们不能拿对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一个小孩子所接受的这种简单的观念,是可能使他产生种种天真烂漫的想法的,所以,千万不要当着他的面谈论他的天真的言行,即使要谈,也不要让他发觉。如果孩子们还不懂得你所讲的字眼,就不宜于拿你的功课去教他们。如果他们没有获得真正的观念,他们就不会有真正的记忆,因为我认为仅仅保留一些感觉是不能叫做记忆的。千万不要对他采取命令的方式,不论什么事情,都绝对不能以命令从事。也不要使他想象你企图对他行使什么权威。因材施教,才是正确的教法。“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也不要对他们施加任何种类的惩罚,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错究竟是错在什么地方;也不要叫他们请求你的宽恕,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冒犯了你。由于他们的行为中没有任何善恶的观念,所以他们也就不可能做出从道德上看来是一件很坏的、而且是值得惩罚和斥责的事情。”孩子是无邪的,不要吓到他们幼小的心灵。真心交流,换位思考,可以使你的教育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四、“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10】儿童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教师就应该是学生模范,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做事方式以及各个方面都对学生有着耳濡目染的作用。我们都要做一名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也不要把你自己的过失推诿给别人:孩子们固然要受到他们耳濡目染的坏事的败坏,但同他们受你的教育不善的败坏相比,在程度上还是要轻一些的。“热情的老师,你要保持纯朴,谨言慎行。只有在防止别人对你的学生施加影响的时候,你才能采取行动,我以后还要不断地重复这一点;如果可能的话,就连有益的教育也加以抛弃,以免把有害的教育授予他们。”这是卢梭反复叮嘱的。

五、“我们只主张我们的学生从实践中去学习,我们宁可让他们为人忠厚而不愿他们有一肚子的学问;我们并不勉强他们老老实实,以免他们弄虚作假;我们并不硬要他们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诺言,以免他们不打算遵守他们的诺言。”【11】谎言有两种:一种是就过去所做的事情撒谎,一种是就将来承担的义务撒谎。孩子们所做的一切许诺,其本身就是无效的,因为他们的见解有限,只能看到眼前的情形,所以当他许下诺言的时候,他们是理解不到他们所许诺的事情的。他们一会撒谎,他们也就会做这样或那样的诺言,因为他们心里所想到的只是怎样摆脱现时的困难,所以凡是在眼前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的手段都是可以采用的:他答应在将来做什么的时候,实际上是空话,他的想象力还处在懵懵懂懂的状态,还想象不到他这个人在两个不同的时候的情景。

六、“年轻的老师,我劝你采取的方法,在你看来是难以实施的,那就是:不按照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我承认,这个办法不适合于你的年龄,而且在开始的时候既不能显示你的才华,也不能提高你在他们父亲的心目中的身价,但这是唯一能够取得成功的方法。如果你不首先培养活泼的儿童,你就绝不能教出聪明的人来。”【12】我们不能强迫孩子,要让他们的思维尽量发散,,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能。天才一般都是有自主学习的权利的,甚至有的是没进学校学习。再此,我不是要学生不上学,而是要教师开明些,不要死板,顽固不化。

七、“要从事一门职业,首先就要有从事那门职业的工具;为了有效地使用这些工具,就必须把它们作得坚固耐用。为了要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觉和各种器官,因为它们就是我们的智慧的工具;为了尽量地利用这些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强健。所以,人类真正的理解力不仅不是脱离身体而独立形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体格才能使人的思想敏锐和正确。”【13】卢梭十分重视体育锻炼,在他看来身体很重要。是的,我也这么认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我们都是依托身体而存在的。儿童的抵抗力不及成人,这就更需要加强锻炼。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锻炼的时间,不能让过多的作业挤压了锻炼时间。

八、“教他说话的时候要声调匀称而清楚,要咬清音节,要吐字准确而不故意做作,要懂得和按照语法规定的重音和韵律发音,要有足够的音量,让人家听得清楚,但是绝不要把声音提高到超过需要的程度。”【14】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还是存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方言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只是的传授,也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所以,现在的师范生都必须有普通话等级考试二甲的证书。

“童年的美之所以比成年的圆熟更能引起我们的沉思,就是因为它有这种迷人的魅力。”【15】我们也都看到了童年时期的美好,但我敢苟同卢梭对孩子的一些教育理念。

卢梭说过,“在童年时候这种自由会受到体力柔弱的限制、、、、、、如果一个人的需要超过了他的力量,这个人即使爱怎样做就怎样做,他也是得不到快乐的;生活在自然状态中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16】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快乐不一定是肉体上的,精神上也可以很快乐。如果一个孩子身强体壮的,然而自尊心遭受很大的打击,你还会认为他是快乐的吗?再有卢梭提到,“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17】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积极的,用积极的精神去影响学生,从而使之更加乐观对待人生。“不论什么季节,孩子头上戴的东西要少,甚至不戴任何东西。”【18】我很不能理解他的这句话,如果说是锻炼孩子,那也不至于拿健康来开玩笑啊?夏天穿短袖,冬天带帽子,这是遵循自然规律的。我认为,衣食要遵循生理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

我们作为成年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也许有的很开心,也许有的很模糊,也许有的很黑暗、、、、、、但我们都回不去了,现在要做的就是为别人创造一个美好的童年。等到两年后毕业,我也不知道我将前往何方,有可能是去小学任教。所以,作为师范生的我感到压力很大,担心自己给不了真正美好的童年给孩子。现在的教育倡导德育,但真正实施的有几个学校呢/?“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中国的教育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书目:

【1】、【2】、【3】、【4】、【7】、【16】《爱弥儿》第二卷 第一节

【5】、【6】、【8】、【9】《爱弥儿》第二卷 第二节

【10】、【17】《爱弥儿》第二卷第三节

【11】《爱弥儿》第二卷 第四节

【12】《爱弥儿》第二卷 第六节

【13】、【18】《爱弥儿》第二卷 第七节

【14】《爱弥儿》第二卷 第九节

【15】《爱弥儿》第二卷 第十节

爱弥儿第二卷读书笔记

卢梭认为,“我教给我的学生的,是一项需要在很长的时期中刻苦学习才能学会的艺术,而这种艺术,你们的学生准定是学不到的;这项艺术就是保持其无知的状态,因为任何一个人所有的真实学问归根到底只是那么一点点。可是我,我只是帮他准备能够用来获得学问的工具。”

大多数老师总是充当一个教书匠的角色,他们不懂得变通,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殊不知这种种学问相对于学习这门学问来说,都太浅薄了。一个人即使再博学,他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如果作为一个老师,只知道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话,那么这必将是一个不合格的老师。老师的神圣职责即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教给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方法以及从自我学习中获得新知的能力。对于一个成功的老师来说,学生明白了自我探究的要义,学会了从已知推及未知从而发现新知,那么这将是一个成功的学生了。我赞成卢梭的这种观点,因为他站在科学学习的高度审视了学生和老师的关系问题,也阐明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论老师占主导地位还是学生居主体,一个核心问题是不容质疑的,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这一点卢梭其实在第一章就已经摆出自己的观点了。他一直认为教师更应该称为导师的原因大抵意在此。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但是很多学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或者说,没有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帮他发掘自己的潜能。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一个导师指引着他,相信他会愈加的豁然开朗。由此我想起了孔子在《论语》中说的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逐字逐句解此章,愤者,必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未开其意。发,未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两位中西方哲思者虽各有各的教育思想,但在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等方面却有共通之处。其核心思想都是教师充当一个引导者角色,如卢梭所说,“帮他准备能够用来获得学问的工具”。由此我们可见,只有“授之以渔”,才能使学生获得真知。否则,任何知识一旦不能随着时间发展变化而完善补充,就会变成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知识,而对于学生来说,也就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提升或益处。

卢梭还提到,“艰苦的生活一经变成了习惯,就会使愉快的感觉大为增加。而舒适的生活将来是会带来无限的烦恼的。”他提倡让孩子在最为“自然”的环境中成长,比如强调体育锻炼,“为了使孩子有结实的肌肉,就得养成劳动的习惯,这样才能使他养成忍受痛苦的习惯,为了使他将来受得住关节脱落、腹痛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须使他历尽体育锻炼的种种艰苦。”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一个孩子只有经受得住风霜雨打,才能顽强的成长起来。温室里的花朵是无法接受大自然的考验的,一旦离开了温室的庇护,就会随时面临死亡,病痛的危险。我们所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是要能自信独立,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的。一切的引导和管束,都是为了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一个不用依赖任何事物的人。所以“先苦后甜”这种法则,适用于一切儿童教育乃至成人教育。只有经历了苦,孩子才会珍惜甜的生活,明白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爱弥儿第二卷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苦儿流浪记》读书笔记范文10-15

《苦儿流浪记》读书笔记(15篇)06-29

《苦儿流浪记》读书笔记15篇05-30

《暖爱》读书笔记02-06

简·爱读书笔记09-19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09-29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热门】11-06

【精】《爱的教育》读书笔记09-19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01-08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荐】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