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题泥人张教案设计

时间:2020-08-22 14:46:44 语文 我要投稿

语文课题泥人张教案设计

导语: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传统民间艺术品,泥人张张明山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泥人张教案可以怎样去写?以下为品才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教学方案,欢迎阅读

语文课题泥人张教案设计

语文课题泥人张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叙述了一件张明山捏泥人戏弄取笑海张五的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表现了泥有张洁身自好、不畏强权和技艺高超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1、让学生对民族文化能有所了解,并能在思想上引起重视。2、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动作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了解人物的描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了解民间艺人的高故事,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

四、教学设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到语文课堂不再枯燥无味;在人物的对比中让学生能在享受乐趣,并能领会本课的知识。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明代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能把一枚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妙!奇绝!《口技》中口技艺人逼真的火景表演,能使在座的宾客“奋袖出臂,两股战张,几欲先走。”奇妙!奇绝!而泥塑艺人胡新民也是凭借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将我们凤翔的泥塑工艺推向世界各地。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具有非凡高超技艺的民间艺人,他就是冯骥才作品中的 “泥人张”。

2、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

①、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初步感知课文。

②、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泥人张捏泥人戏弄海张五的故事,也可以说是泥人张智斗海张五的故事。

④你觉得泥人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出示问题,小组讨论后回答:

①、自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看看泥人张到底奇在哪里?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要求读出语气语调。 ②、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明确:“差”字加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夸张用法的好处。]

③、那么海张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结:当然泥人张也不会示弱,让我们看这次他是怎么做的吧,读课文最后几个自然段。同学们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技艺高呢,重音该落在哪个词或字上呢?[找出表示泥人张动作的句子,突出泥人张的艺高胆大。]

4、总结全文

小组讨论一下, 泥人张和海张五各是什么样的人。

5、拓展延伸作业

收集一些民间故事,班级组织一次故事会。

语文课题泥人张教案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文塑造了一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通过对泥人张“奇”的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人物的形象。再通过对精彩句子的赏析,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领大智慧,感受到文中浓浓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几个字词:阔绰 撂 怵 抠 戳 (蛮)横

2、感受曲折有致的故事和个性独特的人物。(奇人奇物)

3、赏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形态各异的泥人图片

现在展现在各位同学们面前的人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然而我们很难想象出他们的原材料居然是黑黑的泥巴,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手艺人的'技术精湛。提到捏泥人,必提天津泥人张,这已经成了我国极富于地方特色的文化。当地的作家冯骥才先生一直对这类文化的保留与发展甚是关注,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作品——俗世奇人:泥人张。

首先老师把文章中容易读错的词语展示给大家,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预习是否有疏漏。

课件展示:阔绰 撂 怵 抠 戳 (蛮)横

齐读词语两遍。

(二)一品“奇” 之究竟(整体感知)

泥人张无疑是本文刻画的主人公,作为一个“俗世奇人”,那么他究竟“奇”在何处,同学们一定很想一探究竟。

1.听故事,勾画让你感到“奇”的句子。先听老师把课文朗读给你听,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文中勾画出能体现出泥人张“奇”的句子或者片段。(老师表情朗读)

2.读句子,体会这其中的“奇”。把你刚才找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注意语气、语调、语音。关键要把“奇”的感觉读出来。(鼓励同学积极发言,并在学生发言中引导学生体会泥人张的独特个性和曲折有致的情节)

3.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泥人张“奇”的地方,并对原文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参考:

(1)“奇”在手艺高超。文章第1段就说他手艺无与伦比。第6段、第8段、第9段

(2)“奇”在行事奇特,有智慧、有个性。表现在智斗海张五这件事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自作自受、自取其辱。应付从容、自尊沉稳、内敛干练。

这里特别要注意海张五这个形象:狂妄、嚣张、骄横、飞扬跋扈的暴发户。外形、别人对他的称呼(又恨又怕)、语言、神态等看出。

那么泥人张为什么敢和他斗?——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

还有就是面对“海张五”的骄横和侮辱时,一般人会怎样呢?大部分人是怕他,或者是发怒“用泥巴扔过去”。——只见他从鞋底抠出一块泥巴,飞快的捏出“满脸狂气”的海张五,但海张五并不服,道一句“贱卖都没人要”。故事并没有结束,“泥人张”又会怎样呢?没想到第二天街市上一排排地摆着泥人“海张五”,还旁批“贱卖”,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泥人张”的智慧。

(三)二品“妙”之语言(精彩赏析)

泥人张智斗海张五,奇人奇事,情节简单却悬念迭生,曲折引人。人物形象逼真,这些都不能不说是作者下笔有神、奇语描摹的功效。一探“奇”之究竟后,让我们在对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从语言的角度品味这其中的妙处。

先请同学来说说品析语言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1. 修辞的角度

2. 具有表现力的(传神)的词语

3. 地方色彩(方言的运用)

就让我们从这些方面入手,开始我们的的品析之旅,要求:

1. 勾画出你觉得值得品析的句子

2. 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理解

3. 结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把握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举例: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的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上全找回来了。你怎样理解这句中“不停的找乐子”中的“找”?试着将它换成“寻”字,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找”写出海张五的嚣张气焰。第二个“找”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泥人张就找到他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泥人。一个“找”看出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海张五自取其辱的可笑。如换成其他的词语,则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不够形象生动。 参考答案:

A、修辞手法

1.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仁中人,如果换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就过于平淡,缺乏表现力,运用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B、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抓住“戳”字,可引导学生从泥人张此刻心情去思考,即可明确:这“戳”字表明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

(2)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抓住“抠”、瞅“来分

析)

C、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风味),幽默传神。

架式挺牛、撂高的、怵、赛、砍过去等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还有嘛样、砍过去、牛等。

(四)课堂小结

《俗世奇人》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泥人张的从容自若,后发制人;海张五的狂妄、跋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本领更让我们拍案称奇:那天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值得深思的是像泥人张这样的“民间奇人”越来越少,民间手工艺品也日渐稀少,该如何保护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我们,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心中一定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请同学们整理今天的笔记,并在作业本上写下阅读的感受,以及读完文章后仍存有的问题。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准备:

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仔细揣摩这句话,讨论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能行得通吗?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主张”自食其力“求生存的人生态度,钦佩、赞赏之情溢于言表。手艺人不搞歪们邪道,靠劳动吃饭行道正,站得直。但是,在如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这个观点未必都行得通,“适者生存,不进则退”,就生存而言还是要讲究技巧性,当然要在不丧

失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如今的社会,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真才实学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沟通。

(五)作业(任选一题)

1、课外阅读《俗世奇人》其他篇目。如:《酒婆》、《张大力》、《苏七块》、《青云楼主》等经典作品。并试比较与《泥人张》有何异同。(初级)

2、写一篇人物速写。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中级)

3、从课堂走向社会,学以致用,从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角度,给有关部门提些建议。


【语文课题泥人张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泥人张评课稿02-08

《隆中对》语文教案设计07-24

《称象》公开课语文教案设计01-07

教育研究课题报告01-25

中学作文教学课题10-24

《咕咚》教案设计01-06

鲁迅《风筝》教案设计10-19

散步优秀教案设计01-11

《海思》教案设计01-0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