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对称课件

时间:2022-04-13 10:34:26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通用2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对称课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通用23篇)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1

  一、课前三分钟

  同学们,上课,首先进行我们的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二、新授

  1、第一组图片,初步感受对称美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作为奖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想看吗?!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2幅蝴蝶的图片)

  师:两只蝴蝶,哪只更美呢?为什么?(第一只,两边翅膀大小完全一样,第二只一边翅膀大,一边翅膀小,不好看)

  师:你同意吗?

  师:嗯,看来大家都感觉翅膀完全一样,看起来更美,更舒服,是吧?

  2、展示民俗节的图片,进一步感受对称

  师:这个暑假出去玩了吗?老师也出去旅游了,还参加了一次民俗节,民俗节上有好多漂亮的东西,想不想去看看?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跟大家一起分享。(课件配乐展示图片)

  师:有雄伟壮丽的建筑物,神秘的国粹京剧脸谱,精美的民间工艺品、技艺高超的杂技表演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感觉?(美吗?美在哪儿?)

  师: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看看每一幅图片的左右两边,你发现了什么?

  生: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师:嗯,这个词用得很专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对称相关的知识。那么根据你的理解,你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的?你来比划一下。(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师:是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这些图片上物体的外形都是对称的呢?接下来我们可以怎么做?(动手操作一下)

  3、从实物图抽象出轮廓图

  师:我们从展示的图片中挑几幅研究一下,刚才大家看到的都是实物照片,研究时,我们可以沿着这些物体的轮廓画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得到一组这样的图片(课件演示)

  师:你有什么方法知道它们左右两边是不是完全一样呢?(对折或剪下来,再对折看看)

  看,老师把风筝的图形剪下来了,哪位同学愿意当老师的小帮手,给大家对折看看?

  师: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两边完全一样)哦,两侧对得非常齐,两侧完全重合,对吧?(板书:两侧完全重合)

  师:我们再来验证其他几幅图片。(学生对折老师发下的学具图片)

  师:其实老师就是通过对折后剪出的两边大小和形状都完全一样的风筝。

  4、认识轴对称图形(为学生准备对折用的图形,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份

  (1)学生拿出学具图片,对折观察

  师:这个风筝图片正如大家所想,左右两侧完全重合,是对称的,来,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图片,验证一下,其他的图形是不是对称的?

  学生操作

  师:是吗?为什么?

  (2)教学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意义

  师:请看大屏幕,刚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图形对折之后能够完全重合,在数学上,这种图形有一个名称_____

  学生猜——对称

  师:这是我们的猜想。它的名字叫——轴对称图形(板书)看我们的猜想跟结论多么接近啊!大家一起喊出它的名字。

  师:好了,打开我们刚才折过的图形,中间有条线,用手摸一摸中间的折痕,你知道这个折痕所在的直线也有个名字叫_____

  学生猜——轴

  师:就叫轴吗?好有没有别的?其实同学们猜的`也很接近,它就叫——对称轴。现在用小手指指你对折后的图形中间的折痕——对称轴(教师板书:对称轴),在数上,我们用点划线来表示它,画对称轴的时候要注意适当长一些。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图形,折痕在这里,它是不是对称轴?(斜的)为什么?

  生:不在中间,是斜的。

  师:好了,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下面我们来快速的判断下那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比划一下他们的对称轴在哪里。

  (3)巩固练习1

  请同学们看屏幕

  (课件出现判断练习)

  5、剪一剪(给学生准备一张大算草纸,一把小剪刀)

  (1)师:学习到现在,能很快判断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让你用纸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呢?行吗?

  师:听清要求:①用一张纸,一把剪刀,剪一个轴对称图形;②完成的同学快速放好剪刀,收拾好纸屑。看哪个同学最快,开始。

  (学生创作的同时,课件显示任务及要求)

  (2)展示作品

  学生操作时,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作品。

  师:来,同学们,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同学的作品。这是谁的作品,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做成的?

  师:大家有没有问题想问问他?(为什么要先把纸对折一下?)

  师:现在谁愿意来当小老师点评一下他们的作品,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手指指剪的图形的对称轴。

  生当小老师点评。

  师:小老师的点评真是有理有据,非常精采。

  (3)剪得不错,考考你的眼力:出示练习2,连一连

  6、找一找,做一做(让学生做一个对称的动作)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充分地了解了对称,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中存在对称的现象?(国旗、桌子、凳子黑板、窗户(忽略一些小的零件))。

  师:了不起,看来大家对对称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刚才同学们都找的身边的物体,现在同桌俩个人互相看一下,眨眨眼睛,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的身体呢?你还会做个动态的对称么?谁先来?

  那么我们的学习中有没有对称呢?有没有轴对称图形呢?

  引导学生说图形中有,汉字、字母、数字、图形等(课件设置超联接,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操作。)

  7、判一判,折一折。(为学生准备几种形状的纸片,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份。)

  (1)你都认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他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吗?

  (2)运用老师发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3)交流

  8、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对称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资料,请看屏幕:(课件)原来对称不仅给人以美的感觉,而且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能长着一双发现对称的眼睛,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

  9、作业(课件)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2

  设计说明

  在轴对称再认识(一)的学习过程中,要联系以前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1、创设有效情境,激活已有经验。

  通过教材情境图的复习,找出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唤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的认识,通过“问题串”步步展开学习,深化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

  2、在操作中探究新知。

  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运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通过折一折、找一找、议一议、数一数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观察、交流,深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数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并会画对称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剪刀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游戏“猜一猜”:(课件依次出示图形“剪刀、扫帚、飞机、梳子”的一半)请同学们根据课件出示的图形,猜一猜完整的图形应该是什么样的。

  2、说一说:为什么能猜得又快又准呢?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结: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以前就认识,它们是轴对称的物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轴对称的知识。

  [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一)]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析原因加深对轴对称物体特点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21页上面的情境图,请学生找一找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再和同伴说一说。

  (2)折一折。

  请学生将教材附页1中的图1剪下来,看一看,折一折,验证前面的判断是否正确,然后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判断结果和理由。

  预设生:这些图形中图①、②、④、⑤、⑦、⑧都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们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3)讨论图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淘气和笑笑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大家来看一看,谁的观点正确呢?(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的说法,请学生独立阅读,先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预设生1:我同意淘气的说法,因为虚线左右两边的图形大小和形状都一样,它是轴对称图形。

  生2:我同意笑笑的说法,因为图③无论沿哪条直线对折,两边的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图形折一折,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操作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在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我们不能只关注图形两边是否大小和形状都一样,还要关注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不能完全重合。所以笑笑的'观点是正确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看一看,数一数。

  课件出示教材21页下面的情境图,找一找它们的对称轴并画一画。

  (1)自己找一找,看一看能找到几条对称轴,在表格中的图形里画一画,填出对称轴的数量。

  (2)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汇报。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通过画对称轴,我发现有的轴对称图形只有1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2条或2条以上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有一条对称轴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能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根据对称轴判断已知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够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中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飞机图、蝴蝶图和奖杯图。

  提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指着蝴蝶图问: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

  指名学生到讲台前折纸演示。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取出课前从教材第113页剪下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折一折,说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汇报交流。

  (3)指名演示并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追问: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经过对折,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平行四边形经过对折后,折痕两边不能完全重合。

  2、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提出问题:把长方形纸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法?

  (2)指名汇报不同的折纸方法,并说说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

  (3)小结:像这样对折,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画对称轴。

  请学生在长方形纸上画出它的对称轴。

  引导: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那么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能对折吗?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学生说怎样画对称轴,教师指出: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

  (5)完成教材第5页“试一试”。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课本上画出正方形的各条对称轴。

  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展示只画出两条对称轴的正方形,提问:这两条对称轴画得对不对?还有其他对称轴吗?

  小结: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3、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1)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题5。

  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图上画一画。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①交流作图思路。

  ②交流作图方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用描点的方法。先数格子,找出对应的顶点,再连接这些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方法二:用涂色的方法。左边是个什么图形就在右边涂一个什么图形。

  提问:你觉得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用哪种方法比较好?

  (4)小结。

  我们在方格图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画出方格图中几何图形的对称轴,第一个图形有1条对称轴,第二个图形又1条对称轴,第三个图形又2条对称轴。

  练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方格图来帮助判断。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与例5一样的练习,是要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6~6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熟练判断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世界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体会对称现象

  1、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猜猜谁来了?(三蜻蜓按八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出示)

  老师没有出示完整的图你怎么猜到的?

  指出:仔细观察一半想象另一半,所以猜到了。(板书:观察、想象)打开看看猜的对吗?

  2、指出:像这样两边一样的物体,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图片)李老师还带来了三样物体,把这些物体画下来,看这三个图形对称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

  2、拿出这些图形,同桌合作,把这三个图形对折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1)你愿意把你的发现说一说吗?

  预设:①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哪里看出两边一样?

  ②两边重叠在一起。李老师这也有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也重合了。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指出:象这样不多不少全部重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说成是完全重合。

  (2)飞机、奖杯是不是完全重合?为什么?

  李老师也把奖杯对折了一下(上下)你觉得呢?

  指出:奖杯不能上下对折,只能左右对折才会完全重合。看来要完全重合,

  怎样折也是很重要的。

  3、指出: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边说边电脑演示3个图形分别对折完全重合的过程,板书:轴对称图形)

  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天安门是轴对称图形吗?

  奖杯、飞机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4、中间折痕所在直线,我们称它是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自己指一指其它两张图的对称轴。(课件演示)

  三、识别轴对称图形

  1、试一试。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与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轴对称图形。这儿有几个平面图形,猜猜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

  (2)要想知道对不对有什么办法验证?

  (3)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①追问:几号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②追问:5号是不是?同样都是三角形为什么不是了?折一折给大家看看?指出:看来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具有怎样特点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来研究。

  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如有提到剪,则剪出来看看,旋转看看,而轴对称是对折后完全重合)

  2、第1题。

  (1)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轴对称图形。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打开课本自己先找一找。

  (2)找一个你最喜欢的跟大家说一说

  竖琴:这是什么?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钥匙:钥匙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汽车:它是不是?

  五角星:这个呢?

  铁锚:铁锚是轴对称图形吗?

  科技:这个标志你认识吗?那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农行:这又是什么标志?是不是?

  紫荆花:这个标志你知道吗?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外面的圆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里面的花纹是不是也完全重合呢?为了看得清楚我们单独把花瓣来对折一下)

  指出:判断轴对称图形不但看形状,还要考虑里面的图案呢。

  3、第3题。

  轴对称图形大家已经能很准确地判断了,那你会不会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呢?

  (1)你能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变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2)想象一下第一幅图右边应该是什么形状?第二个幅图的另一半呢?

  (3)那就根据你的想象画一画吧

  (4)校对:

  第一个:你是怎么画的?在画时你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什么?(如回答中提到:他觉得画时最重要的是找到这个点。)

  指出:这个点就是那个点的对称点。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收获?李老师还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善于观察,勇于想象,发现了许多数学中的生活的数学奥秘。

  四、拓展

  1、判断。

  (1)除了图形,有很多字母也是轴对称的。只看一半,想象一下这些是什么字母呢?(电脑出示:M、E、I、H、A、O)

  (2)拼一拼这些字母组成了什么词语?

  谈话:是啊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各种各样的对称现象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如此精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欣赏。

  (课件播放:动物、植物、建筑、窗花)

  3、作用。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对称还有很大的作用呢!人们把闹钟制造成对称形状保证了走时的均匀性;飞机的对称使飞机能在空中保持平衡;眼睛的对称使人观看物体能够更加准确;双耳的对称能使所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确定声源的位置;双手、双脚的对称能保持人体的平衡。除此之外人们还利用对称现象来装饰、美化环境呢!

  4、创作。

  (1)原来对称有这么多的作用,还有装修作用的。你看这些漂亮的窗花就是人们创造出来装饰用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设计师?想想怎样剪才能保证两边完全对称呢?

  (2)自己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5

  一、谈话导入,引发思考

  谈话: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尤其使苏州小乔流水和园林里别具风味的门亭、花窗、亭台常常为世人所赞叹。(边介绍边投影相应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片)这些建筑、工艺品之所以有独特的美,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要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的内容。

  二、操作感悟、认识新知

  1、认识物体对称

  出示:上面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我们经常看到。现在请大家看这里几个物体,(出示例3主题图)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找找这些物体的特点,再同桌互相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交流: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能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吗?

  指出:我们观察这些物体的两边,经过比较,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这样的物体是对称的。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引导:我们把蝴蝶、天坛、和飞机沿着轮廓画下来,可以得到这样的3个图形。(出示)

  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准备的这几个图形对折一下,比一比,看一看,像像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提问:图中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是以什么为界线的?

  揭示:像这样的'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操作深化出示例4,明确要求。

  (1)让学生用一张纸对折,再照样子画一画、剪一剪。

  (2)让学生按上面的方法再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先想好准备剪什么,再剪一剪。4、判断轴对称

  三、观察判断、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讨论、确认,再交流,并且要求说明理由。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上面一行图案都是怎样剪出来的?那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呢,能用线练一练吗?

  4、猜汉字游戏

  5、做“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讨论确定,再派代表交流、说明。

  四、总结欣赏,动手实践

  1、总结欣赏观察生活里轴对称物体和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感受?

  2、完成“动手做”3、布置课后活动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轴对称的标志、图案或对称物体的图片,和同学一起欣赏,交流感受。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中心对称是旋转变换的特殊形式,所以已经学过的轴对称变换和旋转的概念及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扫清了学习障碍,本节课的知识也为即将研究的中心对称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以及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对称点等概念;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应用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发现中心对称性质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体验猜想、类比等数学思想。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准确理解概念及性质,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旋转的基础上,从旋转变换引入中心对称的,学生在学习旋转的过程中,已经充分体验了观察、测量、旋转画图等活动,经历了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性质的过程,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方法: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和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导学生观察、探索、抽象、分析中心对称的概念,揭示刻画中心对称的性质。

  (三)学习方法: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参入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辅助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来配合教学,就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培养学生数学直觉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探究问题,形成概念

  第一步:为了使学生关注到概念的实际背景,首先利用多媒体演示2组图片的运动过程,并提出如下问题,力图在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

  问题1:观察下面的2组图形,看一看各组中2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怎样将一个图形旋转得到另一个图形?

  很自然的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引入本节课题:中心对称。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心对称实际上是旋转变换的一种特殊形式,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步:教师再次展示一组图片,演示旋转的过程,进一步提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接下来从具体图案中抽象出两个三角形,提问:

  问题2:(1)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2)线段AC,BD相交于点O,OA=OC,OB=OD。把△OCD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把以下三点逐一击破:1、两个图形;2、(选定)一个点;3、两个图形,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二)探索研究,归纳性质

  第一步:为了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探索发现中心对称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63页探究:旋转三角板,画关于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然后利用画好的学具,分别连接对应点AA’、BB’、CC’。提问:

  (1)点O在线段AA’上吗?如果在,在什么位置?

  (2)△ABC与△A’B’C’有什么关系?

  (3)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第二步:为了更好的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下来让学生对比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提出问题: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事先准备好的图表。老师利用投影仪进行展示,并让小组选代表进行说明。对于没有归纳完整的,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对于完成较好的小组,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三)问题探索,解释应用

  为加深学生对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设计了如下例题:求作已知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学生大都能作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然后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线段的中心对称线段的作图,并写出作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规范作图步骤。待学生完成作图后,进一步提问:

  1、一个点绕对称中心旋转180?,得到的是一个平角,这表示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的?

  3、怎样作出△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呢?

  问题提出后,适当等待,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畅谈如何作△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

  这道题是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进行作图,使学生能熟练画出两个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巩固学生的'作图能力,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观念。

  (四)巩固深化,形成技能

  为确保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设计了3道反馈练习。

  1、如图,已知等边△ABC和点O,画△A′B′C′,使△A′B′C′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2、画一个与已知四边形ABCD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1)以顶点A为对称中心;(2)以BC边的中点为对称中心。

  3、如图,已知△ABC与△A′B′C′中心对称,求出它们的对称中心O。

  本环节采用学生间互查的方式,增大反馈范围及信息量,以达到教师调控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思维的变式、发散、求异等优秀的思维品质,在这个开放式的训练中落到了实处。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示范性的演示作图步骤,规范学生的作图和表述能力。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让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谈本节课的得失,经历回顾和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以及反思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心对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新知识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本环节,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六)分层作业,巩固创新

  1、基础性作业:教材第67页第1题,68页第6题。

  2、小小设计师:自己动手设计图案

  3、拓展:如图,是一个6×6的棋盘,两人各持若干张1×2的卡片轮流在棋盘上盖卡片,每人每次用一张卡片盖住相邻的两个空格谁找不出相邻的两个空格放卡片就算谁输,你用什么办法战胜对手呢?

  布置适当的、具有代表性的课外作业,注重双基的同时补充适当的立意新颖、渗透发散思想的思考题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力求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四、对称文化

  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如果使青年们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秀的作品,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得爱好,并且培养其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对称是一个十分宽广的概念,这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就有体现。它出现在数学教材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广告设计、室内装潢、绘画艺术、日常生活用品等,都有对称的踪迹。文学中的对仗也是一种对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既有自然意境之美,也有文字对仗工整之美。

  美是无处不在的,中心对称的美是公认的,从古到今以中心对称设计的图形不胜枚举,中国古代的太极图也是中心对称美的充分体现,六角形亮晶晶的雪花,不正是大自然对中心对称的美的概括吗?

  对称图形是美的,对称观念是美的,对称理论更是美的。大自然的结构是用对称语言写成的。数学和人类文明同步发展,密不可分。“对称”乃是纷繁世界文化中的一个部分。通过让学生阅读对称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7

  一、函数自身的对称性探究

  定理1、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点A(a,b)对称的充要条件是

  f(x)+f(2a-x)=2b

  证明:(必要性)设点P(x,y)是y=f(x)图像上任一点,∵点P(x,y)关于点A(a,b)的对称点P(2a-x,2b-y)也在y=f(x)图像上,2b-y=f(2a-x)

  即y+f(2a-x)=2b故f(x)+f(2a-x)=2b,必要性得证。

  (充分性)设点P(x0,y0)是y=f(x)图像上任一点,则y0=f(x0)

  ∵f(x)+f(2a-x)=2bf(x0)+f(2a-x0)=2b,即2b-y0=f(2a-x0)。

  故点P(2a-x0,2b-y0)也在y=f(x)图像上,而点P与点P关于点A(a,b)对称,充分性得征。

  推论:函数y=f(x)的图像关于原点O对称的充要条件是f(x)+f(-x)=0

  定理2、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的充要条件是

  f(a+x)=f(a-x)即f(x)=f(2a-x)(证明留给读者)

  推论:函数y=f(x)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的充要条件是f(x)=f(-x)

  定理3、①若函数y=f(x)图像同时关于点A(a,c)和点B(b,c)成中心对称(ab),则y=f(x)是周期函数,且2|a-b|是其一个周期。

  ②若函数y=f(x)图像同时关于直线x=a和直线x=b成轴对称(ab),则y=f(x)是周期函数,且2|a-b|是其一个周期。

  ③若函数y=f(x)图像既关于点A(a,c)成中心对称又关于直线x=b成轴对称(ab),则y=f(x)是周期函数,且4|a-b|是其一个周期。

  ①②的证明留给读者,以下给出③的证明:

  ∵函数y=f(x)图像既关于点A(a,c)成中心对称,

  f(x)+f(2a-x)=2c,用2b-x代x得:

  f(2b-x)+f[2a-(2b-x)]=2c(x)

  又∵函数y=f(x)图像直线x=b成轴对称,

  f(2b-x)=f(x)代入(x)得:

  f(x)=2c-f[2(a-b)+x],用2(a-b)-x代x得

  f[2(a-b)+x]=2c-f[4(a-b)+x]代入(x)得:

  f(x)=f[4(a-b)+x],故y=f(x)是周期函数,且4|a-b|是其一个周期。

  二、不同函数对称性的探究

  定理4、函数y=f(x)与y=2b-f(2a-x)的图像关于点A(a,b)成中心对称。

  定理5、①函数y=f(x)与y=f(2a-x)的图像关于直线x=a成轴对称。

  ②函数y=f(x)与a-x=f(a-y)的图像关于直线x+y=a成轴对称。

  ③函数y=f(x)与x-a=f(y+a)的图像关于直线x-y=a成轴对称。

  定理4与定理5中的①②证明留给读者,现证定理5中的③

  设点P(x0,y0)是y=f(x)图像上任一点,则y0=f(x0)。记点P(x,y)关于直线x-y=a的轴对称点为P(x1,y1),则x1=a+y0,y1=x0-a,x0=a+y1,y0=x1-a代入y0=f(x0)之中得x1-a=f(a+y1)点P(x1,y1)在函数x-a=f(

  (y+a)的图像上。

  同理可证:函数x-a=f(y+a)的图像上任一点关于直线x-y=a的轴对称点也在函数y=f(x)的图像上。故定理5中的③成立。

  推论:函数y=f(x)的图像与x=f(y)的图像关于直线x=y成轴对称。

  三、三角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列表

  函数

  对称中心坐标

  对称轴方程

  y=sinx

  (k,0)

  x=k/2

  y=cosx

  (k/2,0)

  x=k

  y=tanx

  (k/2,0)

  无

  注:①上表中kZ

  ②y=tanx的所有对称中心坐标应该是(k/2,0),而在岑申、王而冶主编的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高中数学精编第一册(下)及陈兆镇主编的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高一数学新教案(修订版)中都认为y=tanx的所有对称中心坐标是(k,0),这明显是错的。

  四、函数对称性应用举例

  例1:定义在R上的非常数函数满足:f(10+x)为偶函数,且f(5-x)=f(5+x),则f(x)一定是()(第十二届希望杯高二第二试题)

  (A)是偶函数,也是周期函数(B)是偶函数,但不是周期函数

  (C)是奇函数,也是周期函数(D)是奇函数,但不是周期函数

  解:∵f(10+x)为偶函数,f(10+x)=f(10-x)。

  f(x)有两条对称轴x=5与x=10,因此f(x)是以10为其一个周期的周期函数,x=0即y轴也是f(x)的对称轴,因此f(x)还是一个偶函数。

  故选(A)

  例2:设定义域为R的函数y=f(x)、y=g(x)都有反函数,并且f(x-1)和g-1(x-2)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若g(5)=1999,那么f(4)=()。

  (A)1999;(B)2000;(C)2001;(D)2002。

  解:∵y=f(x-1)和y=g-1(x-2)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

  y=g-1(x-2)反函数是y=f(x-1),而y=g-1(x-2)的反函数是:y=2+g(x),f(x-1)=2+g(x),有f(5-1)=2+g(5)=2001

  故f(4)=2001,应选(C)

  例3: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f(1+x)=f(1-x),当-10时,

  f(x)=-x,则f(8、6)=_________(第八届希望杯高二第一试题)

  解:∵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x=0是y=f(x)对称轴;

  又∵f(1+x)=f(1-x)x=1也是y=f(x)对称轴。故y=f(x)是以2为周期的周期函数,f(8、6)=f(8+0、6)=f(0、6)=f(-0、6)=0、3

  例4:函数y=sin(2x+)的图像的一条对称轴的方程是()(92全国高考理)(A)x=-(B)x=-(C)x=(D)x=

  解:函数y=sin(2x+)的图像的所有对称轴的方程是2x+=k+

  x=-,显然取k=1时的对称轴方程是x=-故选(A)

  例5: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f(x+2)=-f(x),当01时,

  f(x)=x,则f(7、5)=()

  (A)0、5(B)-0、5(C)1、5(D)-1、5

  解:∵y=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点(0,0)是其对称中心;

  又∵f(x+2)=-f(x)=f(-x),即f(1+x)=f(1-x),直线x=1是y=f(x)对称轴,故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f(7、5)

  =f(8-0、5)=f(-0、5)=-f(0、5)=-0、5故选(B)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8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轴对称图形。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感知。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轴对称图形是图形运动教学的进一步深入。轴对称主要是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从而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教学设计主要是联系学生亲身体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此节内容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画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学生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体验过“图形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轴对称和平移。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和平移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又在前面研究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上内容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本单元将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平移,教学时要重视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通过动手操作,与同桌探讨交流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对称物体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认识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五、重点难点:

  1、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六、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展示课件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降低了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一个图形有多个对称轴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找出所有的对称轴,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轴对称图形纸片。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轴对称图形纸片。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许多有趣的图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这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吧。(出示课件)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图片,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么?

  生: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烘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抽学生进行表达。

  师:同学们发现了他们的.可以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共同的特征,但它们还有一些别的特征,同学们发现没有?我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发现这一特征。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探究新知

  1、系统认识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师:那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老师这准备了一个小实验,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实验。课件展示小实验。(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指导学生用双手体会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归纳出轴对称图形,指出对称轴。

  板书: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同学们,现在给你们一个图形,你们会不会对折?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对折一下,看能不能完全重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是怎么对折的。

  生:学生分组实践、讨论和交流。

  师:走近学生,观察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将本小组实践的结果向全班汇报。通过对折我们发现长方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我发现同学们非常聪明,很快就得出了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正方形呢?怎么对折,你有几种方法?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片对折,同桌相互说说,你是怎样对折的。

  (三)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四)1、展示课件,给出方格纸上的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请用刚才的方法判断,这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展示教材82页例1情景图)

  师:观察方格中的松树图,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话找出对称轴。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它是轴对称图形,DG就是它的对称轴。师:通过对称轴对折能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从这幅图我们知道A和A'是一组对应点,B和B'也是一组对应点。那么请同学们观察,图中A和A'有怎样的关系?

  生:点A和点A'分别在对称轴的两旁,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3,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也是3、

  师:那么请同学们看看点B和点B'。

  生:点B和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

  师:对应点A和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么?对应点B和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么?

  生:学生观察,并回答

  板书:轴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师:链接图中点A和点A',你看对称轴和对应点的连线怎样?连接B和点B',他们的连线和对称轴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点A和点A'的连线于对称轴垂直。

  师:链接图中点B和点B',点E和点E'也是这样么?

  生:(小结)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

  2、巩固新知

  师:练习下面各题。

  观察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的画出对称轴。找出图形中的对应点(三组),分别说说,他们到对称轴的距离。(学生练习巩固新知)

  (四)知识小结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什么是平移以及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增强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难点】

  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老师做关窗、拉黑板的动作。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移现象。

  追问:你还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平移的现象?学生答:升旗,缆车,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等。

  2、生成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题1图。

  先让学生说出虚线部分和实线部分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感受平移,并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并数一数。(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纠错。之后组织全班交流。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怎样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4)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5)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3、应用新知

  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4、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平移的现象?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10

  一、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一)坐标轴对称

  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二)原点对称

  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三)坐标轴夹角平分线对称

  点P(x,y)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

  点P(x,y)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

  (四)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对称

  点P(x,y)关于直线x=m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m-x,y);

  点P(x,y)关于直线y=n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2n-y);

  二、特殊的轴对称图形

  (一)I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①定义:垂直并且平分已知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中垂线

  ②性质:

  a、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b、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c、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一条对称轴,另一条是线段所在的直线。

  (二)II角平分线的性质

  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已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到已知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已知角的角平分线上

  ③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该角的对称轴。

  三、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1、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2、轴对称:

  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其中一个图形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轴对称图形讨论的是"一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轴对称讨论的是"两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2)联系。把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作两个图形"便是轴对称;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便是轴对称图形。

  四、轴对称的性质

  ①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轴对称图形的两个部分也是全等图形。

  ②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③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⑤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在对称轴上。

  通过上面对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知识的讲解,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11

  教学分析:

  本章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图形与变换中重要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和(二)基础上来探索、研究、认识轴对称,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圆满地完成上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

  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预习作业:

  1、欣赏P1的图片,你发现了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3、仔细观察例1中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怎么画对称图形吗?

  4、试着在例2的格子图片上画一画

  5、你能用预习到的知识用纸来折、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二、例题1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四、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2、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五、练习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1)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1、课内练习:第1、2题。

  2、课外作业:通过丰富的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更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

  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学会且应用新知。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已知点关于x轴或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

  2、能作出与一个形关于x轴或轴对称的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现实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培养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贴近生活的素材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2、在作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用坐标表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难点:找对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规律。

  【自主学习】

  一、复习:

  1、如果一个平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_____,那么这个形叫轴对称形,这条直线叫____。

  2、经过线段的___并且___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又叫做线段的中垂线。一条__的中垂线是它的对称轴。

  3、如果两个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_____;反过来,如果两个形各对对应点的连线被同一条直线____,那么这两个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1)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点P1(1,2)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

  二、思考:

  分别写出下列各点关于x轴、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一般地,已知点P(a,b):

  ⑴点P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1(__,__),

  ⑵点P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2(__,__)。

  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_______,纵坐标_______,关于轴对称的点,横坐标_______,纵坐标_______。

  四、例题:

  ⑴如上,写出四边形ABCD的4个顶点的坐标;

  ⑵画出四边形ABCD关于轴的对称形A1B1C1D1;

  ⑶写出点A1,B1,C1,D1的坐标。

  五、巩固练习:

  1、分别写出下列各点关于x轴、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A(-2,4),B(3,-2),

  C(-1,-2),D(4,0)。

  2、作出中多边形ABCD关于x轴、轴的对称形。(上“五-2”)

  3、已知长方形ABCD的顶点坐标为A(2,4),B(6,4),C(6,2),D(2,2)。

  ⑴在⑴中画出长方形ABCD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的长方形A1B1C1D1,写出点A1,B1,C1,D1的.坐标;

  ⑵在⑵中画出长方形ABCD关于x轴对称的长方形A2B2C2D2,写出A2,B2,C2,D2的坐标;

  ⑶你认为上述两题变换所得的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所示。

  ⑴作出△ABC关于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A1,B1,C1,的坐标;

  ⑵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2B2C2,写出点A2,B2,C2,的坐标;

  ⑶观察△A1B1C1和△A2B2C2,它们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若是,请在上画出这条对称轴。

  六、习题:

  1、若点P在第三象限,则点P关于轴的对称点在第__象限,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__象限。

  2、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______。

  3、已知点P(3,-1)关于轴的对称点Q的坐标是(a+b,1-b),则ab=__。

  4、已知点A(2,a)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B(b,-3),则ab=__。

  5、若点(10-a,5+b)与点(2,-5)关于轴对称,则a+b=___。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3,a)和点Q(b,-4)关于x轴对称,则a+b=__。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13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够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学习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

  学习方法:探索、归纳、交流、练习

  三、合作探究(同学合作,教师引导)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相等

  (2)等腰三角形、、互相重合

  2、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即叫等边三角形。

  3、思考:

  (1)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用到等边三角形,能得到什么结论?

  (2)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就是等边三角形?

  (3)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

  归纳: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四、精讲精练

  精讲:

  例1、△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交AB,AC于D,E。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例2、探究:等边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画出图形,找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并证明它们全等。

  精练:

  教材P54练习第1、2题(完成于书上)

  五、课堂小结: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

  六、作业

  1、△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BE=DC

  2、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N交AC于D,求∠DBC的度数。

  教后反思:在新知识学习时,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是什么和等腰三角形对称轴的条数这两个问题,通过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或不成熟的看法的争论得到强化。

  利用几何画板展示问题,能够更好地进行题目的变化,在图形的变化过程中感受研究方法的不变,几何量关系的不变;更好地揭示了图形中的旋转变化,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14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剪刀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收集的各种轴对称图形剪刀方格纸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漂亮的图片(课件出示教材82页的图片),认真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图片中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寻找图片中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学生对漂亮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欣赏轴对称图形,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课件出示教材82页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

  (2)你能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3)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1)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出示课堂活动卡)

  ①出示教材82页例1。

  ②观察并提问: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

  预设:

  生1:这幅图是轴对称图形。

  生2:这幅图沿着中间的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生3:我分别数了数点A与点A′这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发现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说明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生4:我也数了一下其他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发现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相等。

  ③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不仅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部分,而且在同一个图形中,任何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从而得出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3.运用性质画轴对称图形。

  (1)出示教材83页例2,引导学生思考:

  ①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每条线段应该分别画多长?

  (2)在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总结画法。

  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板书关键字)

  ①定:确定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②数(或量):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找: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

  ④连:按照所给图形的形状连接各对应点,就画出了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15

  授课内容: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

  2.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的过程中,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作图中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

  教具准备:课件、平面图形、自学练习纸、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教材82页选6种)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是轴对称图形)

  对,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二年级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直观演示,揭示概念

  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看这是什么?(蝴蝶)我沿着中间对折,你们看两侧的部分怎样?(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板书:对折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课件:出示概念(读一读,记一记)

  2、验证学过的平面图形

  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的轴对称图形,那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谁是轴对称图形呢?课下老师发给你们每人一个平面图形,你打算怎样验证?(对折)如果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有几种折法就画几条。

  把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逐一分析对称轴。不是的说出理由。以平行四边形为重点。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16

  这是什么?(松树)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现在把它放在方格纸中,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完成作业纸习题。(作业纸另附)

  展示自学成果,总结: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板书)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17

  只给了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用找对称点的方法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展示,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课件演示一遍。先找出图形上每条线段的端点,然后确定每个端点的.对称点,最后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

  概括三步:1、找端点2、确定对称点3、顺次连线

  及时巩固:做一做2题

  4、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验证了学过的平面图形中这些是轴对称图形,知道了它们对称轴的条数,又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且能根据它补全轴对称图形,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三、巩固新知,提升知识

  1、判断

  (1)、有的轴对称图形不只一条对称轴。

  (2)、平行四边形有四条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一定相等。

  2、欣赏(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

  3、用剪刀、彩纸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剪完贴在黑板上)

  四、总结提高,延伸感受

  今天学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轴对称是美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对称美去装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对折完全重合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18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会用动手或观察等方法辨别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身边的工具制作轴对称图形,并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3、在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并能准确辨别较为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美丽的朋友,大家看!

  (出示只有一个触角的蝴蝶的图片。)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还应该怎么做才好看?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和这只美丽的蝴蝶也有一定的关系。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同时引导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学生提出自己赶兴趣的问题)

  二、识轴对称图形

  1、课件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同学们请拿出你们自己手中的这些平面图形,折一折、比一比,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对折后的两边,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得出结论:这些图形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

  介绍:我们把这些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定义)。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谈话: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物体的平面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呢?

  (学生交流并回答)

  2、试一试

  谈话:同学们你们的学具袋中有几种不同的多边形,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

  引导学生参照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看这些常见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汇报时引导学生用“完全重合”等词语来描述和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判断轴对称图形

  谈话:下面我们一起到“轴对称图形博物馆”去看看。

  小组派代表汇报合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及判断的结果及理由。

  4、摆对称的姿势

  谈话:同学们有些累了吧。下面跟老师一起来做个身体对称的游戏吧。指名学生上台摆一个有轴对称性质的姿势。

  (注意强调要左右两边的动作幅度要相同,否则就不对称了)

  三、制作轴对称图形

  1、谈话:刚才同学们学会了用身体做轴对称图形的游戏了,你们还想用别的工具做轴对称图形吗?

  引导学生小组自主合作,选择钉子板、剪纸、方格纸等工具和材料制作轴对称图形。(展示学生的作品)

  学生画好后,请画得快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介绍:为了快速的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可以先找出对称点,在连接对称点就好了。

  四、感受轴对称美

  谈话:生活中有那么多轴对称图形和具有轴对称性质的物体,是因为轴对称图形本身就是一种美。

  电脑播放一组世界著名的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建筑物。

  谈话:类似的建筑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你们想看吗?。

  电脑播放一组合肥市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建筑物。

  五、小结

  谈话:同学们看你们今天学的那么带劲,谁能说说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谁今天表现的最有进步呢?(学生之间评价推选)

  谈话:现在老师要送他一件小礼物,可是老师还没来得及完工,谁能帮我把它修剪好呢?出示一张边缘不齐的贺卡。请学生说说修剪的办法和依据并修剪。打开贺卡,出示其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的剪纸图案,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广泛,轴对称图形的美、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19

  第14课剪对称鱼形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了解对称形的特征,掌握基本的剪纸方法。

  3.体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折剪纸的方法。

  教学难点:鱼形能抓住形态特征,纹样清晰细致。

  教学程序:

  一、欣赏导入

  1、激趣:欣赏各种形态鱼的图片,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看变成了什么?课件呈现鱼儿变成剪纸鱼。

  2、认知对称鱼形:演示将剪纸鱼“对折—展开”,设问:你发现了这条剪纸鱼的什么特点?(剪纸,对称)

  3、小结:对称剪纸是将纸对折剪制的。(对折、对称)

  4、导出课题:剪对称鱼形。

  二、方法探讨

  1、学习剪对称鱼形的基本方法

  观察教材上步骤图,哪位小朋友说一说剪对称鱼形的过程是什么?小结:先将纸反折,在反面画出鱼形后再剪。(折—画—剪)

  2、引导学生设计画出独特的鱼形

  (1)设问解疑: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帮帮忙,一是对折后是把整条鱼都画下来呢,还是只画半条鱼?二是画在对折纸的什么位置好?小结:我们应该把鱼形的一半画在靠折痕一边,而不是靠开口那边。

  (2)根据鱼的结构特点,引导画出独特鱼形的思路

  老师这里画了热带鱼、剑鱼、飞鱼鱼形的一半的示意图,请小朋友们根据鱼的头、身、尾、鳍各组成部分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小结:大自然中的鱼多种多样,有的鱼瘦瘦的长长的、有的鱼胖胖的圆圆的、有的`鱼像三角形。鱼鳍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像半圆形、有的像齿轮、有的像长了翅膀一样……鱼尾有长有短、有的像剪刀、有的像水滴……如果想剪出一条独特的鱼,画的时候可以突出和夸张它一个有趣的特征。

  3、学习与指导剪鱼外形

  老师将其中一示意图快速剪出外形。强调沿鱼形边缘来剪,两手配合,转动纸张配合剪刀鱼形。并慢速剪鱼嘴和鱼眼。展开后指出对称鱼形就剪出来了。

  4、学习与指导剪内外花纹。

  (1)互动:A、比较刚剪的外形与相似的鱼形剪纸范作,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在鱼形哪些地方剪了花纹?B、观察这4幅作品,你能找出打扮鱼儿时运用了哪些花纹吗?

  小结:剪条纹、波浪纹、牙牙纹、月牙纹、花瓣纹……进行装饰。

  (2)师生合作尝试剪内外花纹。(提示:有把握的同学就直接剪花纹,可以不用画花纹)。

  (3)及时发现学生尝试的问题并指导。

  小结:花纹要剪得窄小一点,不要过于宽大,留下来的要相连,不能剪断。

  5、回顾总结剪纸步骤:折——画——剪外形——剪内外花纹,补充板书并贴出每个步骤的示意图。

  三、自由创作

  1、提出活动要求:剪一件外形独特、花纹与众不同的鱼形剪纸作品,全班集体组拼成鱼的海洋。学生作业,教师行间巡视与个别辅导。

  2、集体组拼海洋鱼群图。

  四、作业展评

  1、自评:谁愿意来介绍你邀请来的鱼儿?(从外形和花纹两方面引导学生回答)

  2、他评:你认为谁是被邀请来的鱼儿中最美的?

  3、教师总评与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欣赏鱼的民间剪纸作品,认知“鱼”与“余”的谐音,了解民间剪纸作品的象征寓意的表达方式。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20

  教学目标:

  1、了解对称形的特点,并能运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不同的鱼形。

  2、通过剪对称鱼形、剪内外花纹的体验过程,能获得对称形剪纸的基本方法。

  3、在创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对我国民间艺术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磁铁、彩纸、剪刀、胶棒、示范剪纸、作业展示背景图。

  学生准备: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孩子们,一起来猜谜语:摇头摇尾不离水,有翅吐泡不能飞。打一水生动物。

  我们今天学习剪对称鱼形

  二、探讨方法步骤

  1、欣赏鱼的剪纸图片:在剪纸中,鱼是人们非常喜爱的题材,鱼经常和年年有余结合在一起,有余的余是多余的意思。

  2、既然要剪鱼,就得先了解鱼的结构,鱼由几部分组成?

  生:鱼身、鱼头、鱼尾、鱼鳍。(第一次播放flash位置是,你知道鱼的身体分为那几个部分吗?点击4次)师用flash展示鱼结构图:在剪纸过程中,我们可以把鱼头看成鱼身的一部分。所以鱼分成鱼身、鱼尾、鱼鳍三部分。

  3、看了这么多鱼形,大家已经在思考自己要剪得鱼形了。我们的目标是剪对称鱼形,对称是什么意思?生:对折。

  师:好!小组讨论,剪对称鱼的步骤,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小组讨论)生:折——画——剪

  4、画的时候还可以有很多的改变,如花纹,形状,看看欧老师的(第二次flash动画展示步骤,在画这一步时,把画好了的展示在黑板上,适当介绍牙牙纹,线纹,花瓣纹)

  5、那检验一下你们是否真的明白了,来当小裁判,这三个小朋友,谁的方法步骤是正确的?(判断正误)

  生:第一个是正确的,第二个小女孩错在,画了一整条鱼,应该只画半条鱼;第三个男孩搞错了方向,鱼应该画在有折痕的边上。

  6、讲解很到位,我们在剪鱼儿的时候尽量多变化鱼的形状和花纹,一起看看吧,(flash动画展示鱼形的变化,可变身子,尾巴,鱼鳍,花纹),是不是很神奇呢?看看欧老师剪的鱼吧,就开始自己的创作了。好,剪一只外形独特,花纹与众不同的'鱼形作品,全班拼贴出鱼的海洋。

  三、自主创作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剪好后贴在背景图上

  四、展评作业,拓展延伸。

  小结:海洋有了鱼儿才不再孤单,鱼儿游到珊瑚丛和海草中,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说说你最喜欢的鱼和喜欢的原因。

  剪纸已经渗人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下课后当个有心的人,看看你能在生活中发现剪纸的图案吗?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2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探索并了解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

  1、角、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2、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难点:

  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准备活动:

  准备一个三角形、一张画好一条线段的纸张

  教学过程:

  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提问:角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是,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答案。

  教师示范:(按以下步骤折纸)

  1、在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个顶点上标好字母;A、B、C把角A对折,使得这个角的两边重合。

  2、在折痕(即平分线)上任意找一点C,

  3、过点C折OA边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CD,其中,点D是折痕与OA的交点,即垂足。

  4、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OB边交点为E。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只是角的一部分,注意角的概念。

  学生通过思考应该大部分都能明白角是轴对称图形这个结论。

  问题2: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相等的线段?说明你的理由,在角平分线上在另找一点试一试,是否也有同样的发现?

  学生应该很快就找到相等的线段。

  下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证明发现:

  如图,已知AO平分∠BAC,OE⊥AB,OD⊥AC求证:OE=OD。

  巩固练习:在Rt△ABC中,BD是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与DC相等吗?为什么?

  (1)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O⊥OA,PE⊥OB,垂足分别是D、E,PD=4cm,则PE=__________cm。

  (2)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点D到AB的距离为5cm,则CD=_____cm。

  内容二: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

  做一做:按下面步骤做:

  1、用准备的线段AB,对折AB,使得点A、B重合,折痕与AB的交点为O。

  2、在折痕上任取一点C,沿CA将纸折叠;

  3、把纸展开,得到折痕CA和CB。

  观察自己手中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CO与AB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AO与OB相等吗?CA与CB呢?能说明你的理由吗?

  在折痕上另取一点,再试一试,你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会得到下面的结论: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2)它的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

  (3)对称轴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

  应用:

  (1)如图,AB是△ABC的一条边,,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并交BC于点D,已知AB=8cm,BD=6cm,那么EA=________,DA=____。

  (2)如图,在△ABC中,AB=AC=16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如果BC=10cm,那么△BCD的周长是_______cm、

  小结:

  (1)角是轴对称图形。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4)垂直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5)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22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的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分类

  第四、五关:拼搭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篇23

  设计意图: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化,它是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日常生活中对称的物体和现象非常的普遍,例如:规则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公共建筑、脸谱、风筝等,他们左右两边的图形、大小、花纹、颜色完全一样,这样的特性能够激发孩子浓厚的探索兴趣。

  活动通过让孩子观察描述、概念熟悉、动手实践、理解延伸这四个环节来掌握对称的科学性的概念。同时秉承了科学活动重在让孩子动手操作、激发浓厚的探索欲望为核心的中心思想,将第三环节作为活动的'重点,让孩子在猜测与验证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对称的实际含义。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感受生活当中对称物的对称美。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对称性,加深对对称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教具:对称的蝴蝶示范图片、活动猜测、记录图

  学具:人手一份对称图形(金鱼、风筝、建筑、京剧脸谱)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初步感知对称

  1、教师出示沿对称轴折叠的半个对称的蝴蝶

  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呢?

  2、教师总结对称的概念、特性。

  蝴蝶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把这种形式叫作对称,这条折痕叫作对称轴。

  (环节分析:用隐藏一半的蝴蝶作为对称的典范,既能很好地诠释对称的概念,又能以折痕明示对称轴;而且一半一半揭示,不仅可以激发幼儿浓厚的好奇心,又能着重比较左右两边的蝴蝶翅膀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并以重叠的方式检验对称。)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对称

  1、教师出示操作的材料,并介绍记录图表。

  那么xx是对称图形吗?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并在这个画有问号的空格里填上你的猜测,认为对称打上勾,认为不对称则打上叉。

  2、介绍操作要求

  试着对折,看看它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是否完全一样。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寻找对称轴,并沿着对称轴对折。

  4、总结

  金鱼和风筝的大小、颜色、形状、花纹完全一样,它们是对称图形,房子的窗户不一样,脸谱眼睛的花纹不一样,它们两个不是对称图形。

  你们都猜测对了吗?很多小朋友用眼睛看和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不一样,说明只用眼睛看是很容易犯错误的,只有动手做过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千万不可胡乱猜测。

  (环节分析:通过先猜测后操作验证的方法,引导幼儿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判断,而非只用观察的盲目判断;在验证对称的操作中难度有简到难,鼓励幼儿细致观察,发现它们在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上的不同,从而进一步巩固对对称的理解。)

  三、找对称,相关经验的延伸

  1、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很多很多的对称图形,请你根据半边图形找出对称的另一半

  2、幼儿找对称,教师引导对称的要点:大小、颜色、形状、花纹都得一样。

  (环节分析:此环节是对对称的概念理解的逆向运用,通过寻找对称的翅膀,加深对称的概念。)

  四、寻找生活当中的对称

  生活当中还藏着许许多多对称的秘密,请小朋友去仔细找一找。

  (环节分析: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将本次活动对称的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美)

【小学数学对称课件】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好课件(精选10篇)08-13

三年级数学下《轴对称图形对称轴》评课稿07-31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中心对称04-18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评课稿11-08

作文课件02-05

小学语文教学课件(通用6篇)07-08

《对称》评课稿10-01

轴对称课后反思10-15

《轴对称》教学设计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