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时间:2023-10-18 08:55:07 毅霖 金融/投资/银行/保险/财会 我要投稿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的入门课程。要学习会计学科,首先要学习基础会计。那么会计基础的知识重点是什么?如何应对考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欢迎阅读参考。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1

  会计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2

  会计基础知识: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一)财务状况等式

  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二)经营成果等式

  经营成果等式,亦称动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恒等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者事项。

  企业经济业务按其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九种基本类型: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上述九类基本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影响财务状况等式的平衡关系,具体分为三种情形:基本经济业务(1)、(6)、(7)、(8)、(9)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保持不变;基本经济业务(2)、(3)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增加;基本经济业务(4)、(5)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减少。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3

  会计基础知识:预算会计

  一、预算会计的概念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反映和监督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体系。

  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在办理国库业务过程中设立的国库会计、税务部门在办理税款征解过程中设立的收入征解会计以及建设单位会计等,在执行总预算会计过程中,均承担一定的预算会计业务,也属于预算会计的范畴。预算会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行政单位及各类事业单位。

  2、预算会计的客体是财政性资金运动、单位预算资金运动以及有关经营活动收支过程和结果。

  3、预算会计是一种独立、系统的专业会计。但是与企业会计采用相同的会计理论基础、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报告方法,它与企业会计共同组成了我国完整的会计体系。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概念

  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核算、反映监督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专业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其执行机构是各级政府的财政机关。其核算对象是各级政府总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结余·以及在资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组成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组成是由国家预算体制和预算执行内容所决定的。我国预算分为中央预算,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五级预算。与此相适应,每一级政府预算都要设立财政总预算会计。

  (三)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

  财政总预算会计主要包括以下核算内容:

  1、核算预算收入。各级总预算会计对本级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和报解进行全面核算和监督,对于预算收入的退库要严格把关,保证国家预算的执行。

  2、核算预算支出。预算支出是指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用预算收入安排的支出。各级政府预算支出是维护本级预算所辖用款单位各项活动正常开展的财力保证,各级总预算会计必须严格履行拨款、支出的各项手续,认真核算拨款、支出的列报支出情况,加强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核算预算资金的调拨。预算资金调拨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地方上下级财政不同级次调拨资金、平衡各级预算收支、落实预算体制的一种手段。

  4、核算专用基金。专用基金是各级政府的财政机关管理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总预算会计要按时核算财政机关按规定设置或取得的专用基金,正确反映专用基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

  5、核算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货币资金是一级财政掌管或控制的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主要包括财政性存款、有价证券等。财政机关往来款项是指各级总预算执行过程申发生的结算资金,包括在途资金、暂存暂付款项、上下级往来款项等。各级总预算会计应当加强对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的核算和监督,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

  6、年终清理结算。各级总预算会计在会计年度结束之前,应当全面进行年终清理结算,具体包括:核对年度预算收支数字、清理本年预算应收应支、清理往来款项、组织征收机关和国库进行年度对账、清理核对当年拨款支出、进行年终财政结算。总预算会进行年终清理结算之后,即可办理年终结账,年终结账工作一般包括年终转账、结清旧账和记入新账三个环节。

  7、编制会计报表。各级总预算会计应按规定定期编制财政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预算收支表、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及其他附表等。其他附表有基本数字表、预算收入明细表、预算支出明细表、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汇总表以及所附会计报表。

  (四)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特点

  总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相比,有以下特点:

  1、总预算会计为国家预算执行服务,对财政性资金进行核算和监督,为合理调度预算资金提供会计信息,并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信息。

  2、总预算会计核算国家的预算收支情况,不进行成本核算和计算损益。但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应逐步开展对预算执行进行绩效评价工作。

  3、总预算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要符合一般的会计原则,还要符合《预算法》的要求以满足人民代表大会、上级财政部门及本级政府对预算管理和财政决策方面的需要,总预算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一般为本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

  4、总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收支确认原则。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对因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而形成的年终预算结余资金,各级总预算会计按规定对个别事项实行权责发生制账务处理。

  三、行政单位会计

  行政单位会计是国家各级行政单位对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连续地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

  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根据机构编制和经费领拨关系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以上三级会计单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本单位全部会计工作;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实行“报账制”,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四、事业单位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类事业单位对其预算资金以及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连续地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事业单位不分预算级次。

  国家根据事业单位收支情况采取三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即全额拨款、差额补助和自收自支。从国家对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情况看,具有行政辅助职能的事业单位、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将采用全额拨款管理方式;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将逐步转为企业化管理方式。

  五、预算会计的特点

  作为两大会计体系之一的预算会计,其特点是指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主要区别。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在核算对象、任务和业务性质等方面存有不同特点。

  1、适用范围不同。预算会计适用于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适用对象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所以又称为非营利性组织会计。企业以盈利为目标,企业会计又称为营利性组织会计。

  2、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作为记账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记账基础,不进行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作为记账基础;进行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会计对非营利活动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作为记账基础,对营利活动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企业会计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

  3、会计要素构成不同。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除会计要素数量不同外,即使会计要素名称相同,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内容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4、会计等式不同。预算会计的会计恒等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企业会计的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5、会计核算原则、内容及方法具有特殊性。在预算会计中,执行专款专用的原则。专款专用原则是指对国家预算拨款和其他指定用途的资金,必须按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挪作他用。预算会计在核算内容和方法上不仅与企业会计有很大差异,而且政府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之间也有很大差别。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4

  一、会计的概念

  (一)定义(属于新大纲中修改的内容,重点掌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要点: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多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4、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不是一般的管理活动。

  〔例1〕下列关于会计的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会计是以货币为惟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B、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C、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D、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工作

  答案:ABCD

  解析: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货币是会计计量的主要单位,但并不是惟一单位。例如:对于库存商品的核算,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数量。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重点掌握)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一)进行会计核算

  1、定义: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其它会计工作的基础。

  具体说明如下:

  (1)会计核算的环节:

  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其中:

  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者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计量:是指以货币为单位对已确认为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

  记录:通过一定会计专业方法按上述确定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登记的工作。

  报告:是指以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和人员提供会计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环节。

  (2)会计核算的工作:

  会计核算的工作始终离不开账簿,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共计三项工作。

  〔例2〕会计的职能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基本职能)两个方面。

  (X)

  答案:×

  解析: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除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济业绩等功能。

  〔例3〕下列属于会计核算的环节的是(BC)。

  A、记账B、记录C、报告D、报账

  答案:BC

  解析: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记账和报账属于会计核算的工作。

  (二)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

  计监督职能也被称为控制职能。

  (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例4〕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保障,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基础。(X)

  答案:×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单位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都是会计的对象,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

  对于工业企业而言,资金指的是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存在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构成了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也称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

  资金的投入指的是资金的取得,是资金运动的起点,投入企业的资金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提供资金,前者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债权人权益(形成企业的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在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同时形成企业的资产,一部分形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是资金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供应过程是生产的准备过程,在供应过程中,随着采购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制造过程,又是资产的耗费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在产品完工之前,企业的资金从储备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在产品完工后又由生产资金形态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销售过程是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产品取得收入,企业的资金从成品资金形态又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由此可见,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等不同的存在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种运动过程称为资金的循环。资金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称为资金的周转。资金循环说明:资金的退出指的是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上述资金运动的三部分内容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具体而言: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交和利润的分配等;没有这类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资金的投入,也就不会有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例5〕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X)答案:×

  解析:只有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核算的内容,不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都是会计核算的对象。

  〔例6〕资金的退出指的是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包括提取盈余公积、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X)答案:×

  解析:提取盈余公积并不会导致资金离开本企业,不属于资金的退出。

  〔例7〕下列关于会计的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A、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B、凡是特定单位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都是会计的对象

  C、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

  D、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答案:ABCD

  解析: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单位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5

  本章是今年考试大纲中新增加的内容,考试时一定会涉及,但由于内容非常少,所以,分值不会太多,估计在2分左右,本章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二是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七个方面: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1、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各种备用金等。其中,外埠存款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银行汇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银行本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证存款是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的简称,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证按规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备用金是企业财会部门为了便于日常零星开支(如差旅费、零星采购等)的需要,预付给企业内部各单位或职工个人备用的款项。

  2、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例1〕下列属于款项的是()。

  A、银行存款

  B、外埠存款

  C、信用卡存款

  D、信用证存款

  答案:ABCD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例2〕下列属于财物的是()。

  A、应收账款

  B、应收票据

  C、库存商品

  D、运输工具答案:CD

  解析:财物是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选项AB没有实物形态。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

  债务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时义务,即负债。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例3〕下列属于债务的是()。

  A、应收账款

  B、应收票据

  C、预收账款

  D、预付账款

  答案:C

  (四)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例4〕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指的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和债权人投入的资本。()

  答案:×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和费用的概念我们已经学过,这里不再重复。

  支出指的是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的费用。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成本指的是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提供劳务的企业而言,成本指的是劳务成本。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具体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一)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二)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例如:不许为了私设小金库、隐瞒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偷逃税款等,设置账外账。

  (四)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五)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六)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本章内容总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两部分的内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大致总结如下: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七个方面: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包括六项: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考试大:

  本章的分值及内容简介:

  本章内容较少。主要讲述了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相关内容,包括: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账户的概念、账户的分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要求掌握)

  (一)定义: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说明: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个会计要素又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这六个会计要素对于纷繁复杂的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又显得过于粗略。因此,为满足经营管理及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必须对会计要素进行细化。即采用一定的形式,对每个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门别类的划分,设置会计科目。

  (三)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复式记账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会计凭证是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应计入何种科目以及分门别类登记账簿的凭据。

  (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有助于成本核算,使各种成本计算成为可能;而通过账面记录与实际结存的核对,又为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提供了必备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提供的及时性,会计报表中的许多项目与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并根据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填列。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要求掌握)

  (一)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为总账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设置:总分类科目一般按财政部门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为明细科目,是对于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设置:除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以外,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明细分类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概括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明细分类科目详细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二)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具体如下:

  (1)资产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资产增减变化,提供资产类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类科目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帐准备、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物资采购、

  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待摊费用(已取消该科目)、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等。

  (2)负债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负债增减变化,提供负债类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负债类科目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代销商品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提供所有者权益有关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

  (4)成本类科目是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

  (5)损益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收入、费用的发生或归集,提供一定期间损益相关的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损益类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

  归纳总结:上面的内容很多,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记清楚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下面帮助大家归纳总结强调一下,以便于记忆:

  (1)很多科目名称是相对应的:

  1)收付对应:

  例如: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应收股利和应付股利、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

  2)收支对应:

  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3)长短对应:

  例如: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

  (2)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目:例如:现金、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等等。

  (3)有一些根据名字就可以理解其含义的科目:

  例如: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股利、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物资采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待摊费用(已取消该科目)、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生产成本、劳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所得税等等。

  (4)有些科目的最后两个字是“准备”:

  例如: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补充:对常用会计科目的简要解释和说明(只需简单了解):

  资产类:

  (1)库存现金科目核算的是企业的库存现金。

  (2)银行存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存入银行的各种存款。

  (3)短期投资科目核算的是企业购入的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

  包括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

  (4)应收票据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5)应收股利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企业应该收取的其它单位的利润,也在本科目核算。

  (6)应收利息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债券投资而应收取的利息。

  (7)应收账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8)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的是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它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9)坏帐准备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提取的坏帐准备。

  (10)预付账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11)原材料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12)库存商品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

  (13)待摊费用(已取消该科目)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各项费用。

  (14)长期债权投资科目核算的是企业购入的在一年内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和其它债权投资。

  (15)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投出的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它股权投资等。

  (16)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原价。

  (17)累计折旧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18)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的是进行基建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大修理工程等发生的实际支出,包括需要安装的设备的价值。

  (19)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

  (20)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

  (21)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

  负债类:

  (1)短期借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向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借款。

  (2)应付票据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和商业承兑汇票。

  (3)应付账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货单位的款项。

  (4)预收账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

  (5)应付工资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应该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但是注意:退休人员的工资不在本科目核算,而是在实际发放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6)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提取的福利费(按照应付工资的14%计提)。

  (7)应付股利科目核算的是企业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确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配的股票股利,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8)应交税金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应该交纳的各种税金,但是注意: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以及契税不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

  (9)其他应付款核算的是企业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

  (10)应付利息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6

  入门会计基础知识

  1、会计入门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会计入门的基础知识包括:会计结算种类、会计的职能、会计基本六要素、会计恒等式、会计法规体系、借贷记帐法的原则、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等。

  (1)在会计基础知识部分,对会计要素的含义、账户的运用以及怎样记账、对账与查账等会计需掌握的最根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说明,以为入门会计的工作打好基础。

  (2)在很行结算基础知识部分,详细介绍了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和几种银行结算方式,帮助入门会计更好地管理和运用企业的银行账户,为企业看好“宝库”。

  (3)在税务基础知识部分,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等的运用进行了详细说明,读者可兼有税务会计的身份,在普通会计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成为会计多面手。

  (4)在工商管理基础知识部分,介绍了集中企业方式的特点和企业的成立、合并、解散和清算等方面的知识,让新上手的会计对企业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不再陌生,扩大的知识面,使其成为全面全能的优秀会计成为可能。

  2、如何快速掌握会计入门基础知识:

  在不少会计学员看来,会计课程的学习比较单调,整天都在和会计分录以及公式计算打交道,知识点非常琐碎,一般中有特殊,特殊中还有特殊,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去记忆和理解会计核算的规律。应该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会计学习必须依勤学苦练,没有什么“终南捷径”,但是会计学习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需要在学习中借助一些窍门,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最基本的口诀——读书口诀:这主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做题巩固以及总复习迎考都要把读书放在基础性地位。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是这个道理。

  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账户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是需要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我们一般把账户区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资产、成本类账户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二者合并称为权益)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损益类账户则需要区分是费用类还是收入类去分别登记,收入与费用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

  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跨期摊提账户的账务处理:跨期摊提账户主要包括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待摊费用实际是先付费后分摊的费用,主要属于资产性质。预提费用实际是先预计后付费的费用,主要属于负债性质。他们的共同点是收益期是若干个会计期间(月)。他们的核算规律可以结合以下的口诀进行理解记忆。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相关文章:

2015年最新会计基础知识重点07-03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07-02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考试07-02

小编分享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及重点07-09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 至 第五章)07-10

农村会计基础知识08-04

会计职场基础知识07-02

会计基础知识补充练习07-10

会计基础重点:[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