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原文

时间:2022-08-01 07:02:26 其他 我要投稿

观沧海原文(精选5篇)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观沧海原文(精选5篇)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观沧海原文1

  观沧海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观沧海原文2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观沧海原文3

  「原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⑴,以观沧海⑵。

  水何澹澹⑶,山岛竦峙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⑸。

  「注释」

  ⑴碣(jié)石:原渤海边的一座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大约在6世纪中叶以后,碣石山前的近岸成为陆地而离渤海较远,使碣石山不再成为观海的胜地。

  ⑵沧海:大海。海水苍青色,因此称沧海。

  ⑶澹澹(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⑷竦(sǒng)峙:挺立。“竦”和“耸”相同。

  ⑸“幸甚”两句:这是为配合音乐的节律而附加的,每一章后面都有,跟正文没有什么关系。

  「白话译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出自大海里。(互文)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赏析」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 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观沧海原文4

  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象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曹操东征管承,史书中还称这次战事为“东略”、“东伐”、“东讨”,等等。曹操登上冀州渤海郡碣石,面对苍色的大海、波涛中的小岛、秋风中的草木,怀着“挟天子以令诸候”和统一青、冀、幽、并北方“四州”后的霸气,吟唱出了流传千古的诗篇《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渡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康熙字典》载:“沧,又州名”,《广韵》:“后魏所置,盖取沧海为名。”

  晋朝张华著《博物志》曰:“渤海亦称沧海”。《十州记》:“沧海岛在北海中…水皆苍色,仙人谓沧海。”古时渤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辽东湾、莱州湾、渤海湾和渤海海峡;狭义仅指渤海湾,黄河挟大量泥沙于渤海湾迁徙人海,不但在此形成了广袤的泥质淤积海岸,而且使得海水“水皆苍色”,故又谓之沧海。渤海,初名“勃海”;渤海郡名“勃海郡”,境内碣石,称“勃碣”。勃海郡,设立于汉高帝五年,属幽州;东汉,改冀州管辖。颜师古注:“在勃海之滨,因以为名。”勃,有一解:乖戾不驯。勃海可能来自大海脾气不济,海啸、海溢时有发生的缘南。同样,勃海郡也不安宁。汉宣帝继位初,因勃海郡及邻郡年成不好,民众饥饿,勃海沿海一带盗贼并起,引起“勃海废乱”,朝廷派出能干循吏龚遂,临危受命任太守,才以安抚之策平息。也许勃海郡“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始终带有“勃海”的秉性,统治者对此耿耿于怀,北魏登国元年(公元386年)改“勃海郡”为“渤海郡”;后又从郡中分章武、浮阳二郡属瀛州,把渤海郡分拆变小。北魏后期,“大乘贼乱”之后,王室后裔元洪超经实地调查,在《绥慰冀部还上言》中说:“冀土宽广,界去六七百里,负海险远,宜分置一州,镇遏海曲。”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元),朝廷采纳其意见,分冀州渤海郡,又从毗邻的瀛州东部划出一部,置沧州,领浮阳、安德、乐陵三郡。渤海郡、沧州的名称正是由渤海、沧海而来。

  从诗的对仗来讲,“东临碣石”的“碣石”实指山,“以观沧海”的“沧海”,在此处不是泛指大海,而是指登上“渤碣”看到的“水皆苍色的渤海湾”。

  首二句,交待了观海的地点。次六句,描写登山观海时所见到的自然景物。在浩淼的海面上,映入眼帘的是突兀耸立的山岛,曹操在碣石山上看到的是被海水包围的贝壳堤岛。历史资料记载,西汉晚期,渤海湾沿岸发生了海侵事件,海面上升,岸线后退,海水将碣石山外的贝壳堤冲刷、分割成零散、孤立的海中小岛,“苞沦于洪波”之中。现在,碣石山外的一些村庄还以李家山子、邢家山子、马山子命名。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汹涌大海,耸立山岛、繁茂草木,没有丝毫感伤情调,反而抓住大海平静时和起风时的状态、海边山岛巍巍耸峙的雄姿及草木繁茂的景象,大笔勾勒了一幅色调苍茫、气象雄伟的图画,展示了诗人热爱壮阔河山的情怀。“日月之行”四句,通过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壮阔气势,寄寓了诗人的胸襟、抱负和豪情。“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无关。

  “观沧海”这首诗,通篇写景,是我国诗史上现存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为开启后世山水诗、写景诗的繁盛局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观沧海原文5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作者介绍:

  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县)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观沧海原文】相关文章: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08-24

《观沧海》教学设计05-30

观沧海改写作文02-05

关于改写观沧海作文锦集十篇03-02

有关改写观沧海作文集锦5篇05-07

关于改写观沧海作文集锦8篇05-10

《社戏》的原文08-02

有感原文10-12

《公输》原文及翻译01-09

中秋原文翻译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