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几点入伏

时间:2022-07-03 00:07:12 传统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年7月17日几点入伏

2016年7月17日几点入伏

7月17日;因此2016年伏天从7月17日时候开始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延伸阅读:

相关习俗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三伏贴”

就是指中医针灸疗法里的“天灸” 。三伏贴其实是中医针灸疗法里的“天灸”。将药物研磨成粉,用酒、醋、生姜汁等加工后,调制成糊状,药物成分通过皮肤角质层及毛囊、汗腺等吸收入血,随血液循环而发挥作用。

哪些人可以贴“三伏贴”?

怕冷、体质差和痛经的妇女等,很多病都可以通过三伏贴来进行防治。比如,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咽炎;风湿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病、膝关节炎等。还有阳虚怕冷、体质差、颈肩腰腿痛、免疫功能低下、体虚易外感的儿童和痛经、四肢冰冷的妇女都可以使用。

三伏贴,都是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等温补作用的药物,通过穴位进行敷贴,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三伏贴”不是神药,需要长期坚持。一般都要连续贴敷三年以上,病症大多能明显减轻,或减少发病次数。

哮喘

敷贴部位: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

做法: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末,麝香另研末备用。使用时将药末加入鲜姜汁调匀,做成6个药饼。用前将麝香末0.3克放于每个药饼的中间,然后将药饼放于肺俞、百劳、膏肓六穴,外加胶布或绷带固定。约两小时后,局部皮肤灼辣,发红而未起水泡时除去。

时间:每伏贴一次,成人每次4--6小时,儿童1--2小时,三年为一个疗程。

虚寒性便秘

敷贴部位: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做法:前三味混合研成细末,与姜汁调和如泥膏,制成小圆饼3个。将药饼放于火上烘热。分别敷贴于穴上,用绷布固定。药饼冷后再烘再贴。

时间:一般贴12--24小时。

每年的“三伏天”

是最佳贴药时间 :每年的“三伏”当天贴药最佳,也可在初伏、中伏、末伏期间各贴一次。


【7月17日几点入伏】相关文章:

2021年几号入伏05-09

入伏祝福语08-08

今日入伏祝福语12-05

入伏是什么意思07-19

深圳布吉邮政快递几点上班几点上班07-12

顺丰快递工作时间是几点到几点07-12

今年几点打春07-10

今天几点打春07-03

2017年立春是几点几分开始?立春是几点几分07-12

2021年哪一天入伏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