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端午节习俗

时间:2022-07-02 02:51:42 端午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莱芜端午节习俗

莱芜端午节习俗

莱芜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在中国是传统的纪念节日,它传承着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维系着炎黄儿女深厚的骨肉情谊。端午节有何由来,有何意义?端午期间,记者采访了莱芜市民间文学研究学会会长李胜华,听他讲述莱芜市的端午民俗。

端午节主要为纪念屈原

据介绍,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是开始的意思,所以初五又叫端午。据说因唐玄宗李隆基是八月初五生,为了避“五”字讳,由当时的宰相宋璟提议,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此外,民间还称“重五”、“端阳”,它与中秋节和春节,并称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节日。“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李胜华介绍。他说,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等等。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

插艾草、吃粽子过端午

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在很多早市、菜市场就有人开始卖艾草。“一把五毛钱,插到门口能驱灾辟邪。”卖艾草的老年人向走过路过的人们介绍。很多人顺便捎一把回家,在端午节这天放到门口。

“小时候就听老人说端午节插艾蒿,现在在城里住找不到,买上一把图个吉利。”买艾草的李大姐告诉记者。不一会儿工夫,艾草就销售一空。

插艾草是端午当天的重要活动。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门前插艾草。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分。“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作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但是现在,人们只注重仪式了,对于艾草的保健意义关注度却少了。现在的人都只是插在大门口表示一下,其他位置基本上也不放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但李胜华介绍,莱芜民间还有一个端午节前后吃江米糕的习俗,据调查,粽子和江米糕同源,都是源自纪念屈原的一个习俗活动。

绣荷包、悬挂五角宝保平安

这两天,位于青草河边的一家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给家长和小朋友上起了民俗课,包粽子、缝荷包、看皮影了解端午由来……丰富的课程设置既能吸引小朋友参加,又顺便做好了传统教育,受到大家欢迎。“我们的荷包是改良过的,小朋友自己涂鸦,然后填上艾草做成香囊挂在身上。”一位老师向记者介绍。

当然,在莱芜市有的地方还有缝制“香荷包”、挂五角宝的传统,这样的荷包则相对难度高一些。

李胜华说,荷包是承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莱芜市,荷包的样式丰富多彩,有心形、桃形、葫芦形、酒坛形、花篮形、花瓶形、书卷形等。

李胜华说,送给老年人的多为松鹤长寿荷包,送给中年人的为平安祝福荷包,送给青年人的为友情祝福荷包,送给儿童的为动物荷包。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祝福。

除了绣荷包,有的地方还有挂“五角宝”的习俗。李胜华说,五角宝是由“香包”古称“香囊”演变而来的。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芳香化浊驱瘟的苍术、山奈、白芷、菖蒲、麝香、冰片、辛夷等中草药,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香袋有长方形、正方形,也有三角形、鸡心形、菱形等,上绣有花、草、虫、鸟及罗汉钱等,款式极为精美。

看闺女、送粽子送平安

农历五月初二凌晨3点多,家住高新区鹏泉街道兴隆村的侯敬延夫妇一大早就起来包粽子。“煮熟的时候都七点多了,包了红枣的、花生的、豇豆的,今天去看闺女啊。”粽子稍微晾凉,夫妻俩便装袋赶往闺女家。100个粽子沉甸甸的,包的是父母的挂念和关怀。“现在不缺吃不缺穿,送粽子却不能少,去闺女家看看,和她公婆聊聊天,看到闺女在人家过得好俺也就放心了。”侯敬延的妻子说。

旧时,家家户户过得贫穷,端午节包粽子看闺女,意思是麦收刚过,父母不放心女儿家的日子,亲自或者打发孩子去女儿家看看收成如何,能不能吃饱肚子。后沿革成端午节包粽子看闺女的习俗。

民间还有端午节看闺女,娘家人撑山一说,如果这一天娘家人不去看闺女,婆婆就以为儿媳为人处事不行,降低了儿媳的身份。其实,看闺女的意义远不止这些,亲家相聚增进亲情,兄弟姐妹团聚欢乐聚会,既增进了亲情又显示了和谐,可谓一举多得。


【莱芜端午节习俗】相关文章:

端午节习俗08-11

端午节习俗06-20

端午节的习俗06-02

端午节的习俗07-02

端午节习俗11-12

古代端午节的习俗06-27

端午节的习俗佩饰06-25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06-11

苏州端午节习俗06-25

端午节的各地习俗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