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习俗

时间:2024-02-02 23:55:54 晓丽 传统节日 我要投稿

立春习俗

  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顺应农时,观察天象,知晓一年中物候变化的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春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立春习俗

  立春习俗

  拜太岁

  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拜太岁”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一个内容,也是中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传统习俗。早在元、明时代,拜太岁活动便被列入国家祀典。

  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

  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立春习俗

  立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形成了一套丰富多彩的习俗。这些习俗,不仅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

  在立春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咬春”和“打春”。咬春是指吃春饼、春卷等食物,寓意迎接春天的到来。打春则是用鞭打泥塑的“春牛”,象征着催促春天早日到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此外,人们还会在立春这一天进行一些特殊的活动,如贴春联、放风筝、踏青等。贴春联是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放风筝则是借春天的大好时光,享受自由自在的感觉。踏青则是走出家门,去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气息,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这些立春习俗,虽然看似简单,但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富。它们是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在这个春天开始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美好的习俗,迎接新的一年。

【立春习俗】相关文章:

立春的习俗07-02

各地立春的习俗07-02

立春的饮食习俗03-30

河南立春习俗07-02

立春习俗禁忌02-09

立春习俗作文07-04

北方立春习俗02-10

上海立春的习俗03-30

陕西立春习俗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