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要注意什么

时间:2022-08-18 10:55:57 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处暑要注意什么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处暑要注意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处暑要注意什么

  处暑节气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3日是处暑节气的开始,“处”有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这个节气里,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穿着提示: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时,必有寒气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睡觉提示: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室内提示: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要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

  防病提示:在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风寒或风热感冒。发病初期应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饮食提示: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的人,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的人,早晨可吃几颗。

  另外,处暑节气里尽量不要吃萝卜(胡萝卜除外)。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处暑节气的养生之道

  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时,就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第14个节气处暑。在处暑将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所以在处暑会特别干燥。那么在处暑有何养生之道?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衣:秋来到注意保暖

  刚刚转凉时,适当“秋冻”可激发人体防御机能,为应对秋冬季寒冷做足准备。民间有“二八月乱穿衣”说法,说初秋气温不稳定,要随温度变化增减衣服。一般着装以感到凉爽,不觉寒冷为准。由于脐部是人体最易受凉的部位,着凉会影响脾胃功能,出现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因此“秋冻”同时要注意脐部保暖,女性不穿或少穿露脐装。

  食:每天一杯蜂蜜水

  秋天气候干燥,少食辛辣、煎炒、烧烤类食品。烹饪时,辣椒、花椒、大料、桂皮之类的热性食材不宜过多使用,避免火上浇油。秋季饮食一方面注意滋阴润肺,宜吃蜂蜜、芝麻、百合、莲子等;一方面注意健脾益气,多吃粗粮、豆类、菌类、山药、红枣等开胃消食的食物。吃生冷瓜果、冰镇饮料避免腹泻。防止秋燥,应及时补充水分。晚上喝一杯蜂蜜水,或吃一个梨或柿子,有助于缓解干燥。

  住:晚上10点前睡觉

  处暑以后,夜间气温较低,甚至有凉意,应在晚上10点前入睡。“早卧”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如果白天觉得困倦,中午仍可延续夏季的午睡习惯,以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睡觉应关好门窗,用薄被覆盖腹部,防止夜间凉气使脾胃受凉。但不宜盖太厚的被子,也不必全身覆盖,避免汗伤津液。

  行:适度锻炼微汗为宜

  处暑以后,早晚可进行适当运动锻炼,中午气温偏高,仍要避免室外运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不宜晨练一直到太阳当空。锻炼的项目以慢跑、做操、打拳、散步为宜,避免锻炼强度过大,伤到阳气。

  拓展:

  处暑的意思解释

  处暑来临,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但也可能会有“秋老虎”的出现,也就是短期的回热天气,如处暑过后感受到天气从炎热转变为闷热。

  处暑的到来,是在提醒人们秋天就要来了,要注意调节身体,让身体预防“秋燥”。但是不代表处暑来临天气就会凉爽起来,真正的凉爽一般会在白露前后到来。

  处暑的前一个节气是立秋,后一个节气是白露,而处暑大约是在每年公历的8月22日-8月24日之间。此时的气候特点除了秋老虎和闷热以外,还会伴随着雷暴。

  处暑古籍渊源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将过去,到此为止了。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天气特点

  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南方“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走出三伏(2006年三伏在7月20日到8月20日),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但9月份,仍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多的月份之一,该月热带气旋平均生成5.3个,仅次于8月份;而本月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有1.8个,与8月份相等。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暴雨,对华南和东南沿海影响较大,降水强度一般呈现从沿海向内陆迅速减小的特点。疾风暴雨带来洪水地质灾害仍需关注。

  何为“秋老虎”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我国许多地区将陆续开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转换。忍受了多日酷暑煎熬的人们,期盼着秋天的到来。许多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秋天总是让人感到姗姗来迟,还会经常有遭受“秋老虎”困扰。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雷暴活动较多

  华南、西南、华西

  进入9月,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进入9月,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立秋处暑正当暑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立秋后出现的高温天气就是“秋老虎”。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1.秋老虎应是夏老虎:立秋之后,也就是8月上中旬的秋老虎应是夏老虎。按照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在≤22℃≥10℃时,首日作为秋季开始的划分标准,处暑(8月22、23日)之前中国华北、江淮、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的许多地区还正处在夏季,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谚语,立秋节气15天内,仍处在二伏和三伏期内,正是炎热之时。此时出现的高温天气实属正常。夏季本来就应该炎热,这时的老虎,应该是夏老虎,提秋老虎太早了。

  2.秋老虎应指先凉后热的天气:大气科学词典上说;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这里的关键含义是天气变凉后再次出现短期的炎热天气,称为秋老虎。的确,每年8月22或23日的处暑之后,往往炎热程度减弱,早晚会感到秋天的信息。提到秋老虎形成的原因,大气科学词典提到:“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流域,气温回升,形成了闷热天气。”可见,南方处暑后,天气也有渐凉的表现,只不过没有北方那么明显。大气科学词典进一步指出: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以后,持续日数约一周至半月,甚至更长时间。有不少年份,立秋热,处暑依然热,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这种夏秋连热的情况出现,“秋老虎”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需更多提醒防暑降温。还没有见到关于秋老虎天气的统一的、定量的标准。据北京气象台的专家说:秋老虎一般最高气温在33℃以上,并且持续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