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二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0 12:49:32 哲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哲学与人生第二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该课题共4个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案例1:(多媒体展示)李宁广告——《一切皆有可能》

  案例2: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提问:请问你从“一切皆有可能”、“心动不如行动”的广告语和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人生是运动变化的,只要我们积极行动,我们的未来具有无限可能性。

  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1.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

  案例1:(多媒体展示)《Time scapes时间的风景》

  提问:为什么会有天天日来月往?为什么年年岁岁寒暑相推?

  教师:地球自转产生昼夜循环,地球公转四季更替。

  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日往月则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提问教师: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如果物质不是运动的,世界将会如何?譬如:地球停止自转将会如何?

  教师:如果地球不动了,世界将是死寂一片,毫无生命力。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从物体位置的移动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

  2.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谈到运动,自然要说到时什么在动呢?即运动的主体是什么?

  案例2:填填看:到底是什么在运动?

  生物运动的载体——();

  机械运动的载体——();

  热运动的载体——();

  电运动的载体——();

  思维运动的载体——()。

  案例3:(多媒体展示)《天使与魔鬼》视频剪辑——反物质运动

  教师:生物运动的载体是生命有机体;机械运动的载体是宏观物体;热运动的载体是分子;电运动的载体是电子;思维运动的载体是人的大脑。

  运动时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案例4:“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经》,和尚们都在寺门内坐着静心听讲。忽然一阵风,把悬挂在佛像前面的幡吹动了,飘过来,飘过去。有两个和尚看见了,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你看,风在动。”

  另一个说:“不对,那不是风在动,而是幡在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休。慧能听到了,便插嘴说,“那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提问:慧能和尚的话对不对?错误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教师: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脱离了物质的所谓“纯粹”运动是不存在的。

  慧能和尚认为,“心”,即人的主观意识就是一切,我的心是怎样的,外界事物就是怎样的。由于我的心在动,所以才有风动、幡动。推而广之,整个世界的运动也是由我的心动决定的。慧能和尚离开物质谈运动,把意识当做是运动的主体,否认物质(风、幡)是运动的主体,最终走向唯心主义。在实践中,我们只有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理解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运动观。

  3.静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事物的空间位置、某一方面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案例5:(多媒体展示)《刻舟求剑》

  提问:客官在运动与静止关系方面犯了什么错误?

  教师: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4.物质在运动中发展

  案例6:(教材p13——人生感悟)贺知章的《回家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案例7:(多媒体展示)《星梦奇缘》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二)人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

  案例1:(多媒体展示)《女娲补天》

  提问:人是女娲创造的么?

  案例2:(多媒体展示)《人类起源》

  案例3:(图片展示)各朝代衣饰、建筑的演变

  教师:人既不是女娲创造的,也不是神创造的,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1.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3.人的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三)行动成就人是运动

  案例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他因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吕蒙道“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提问:“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略)

  教师: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局面。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劳动创造了人,人的运动是有意识的。即人生重在行动,行动成就人生。

  案例2:(教材p16——人生感悟)“马上行动”

  教师:“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光总向上腾、石头总往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就等于他并不存在。”——伏尔泰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行动是至于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最终在惶惶不可终日中虚度一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4.右图是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

  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在学习

  中,我们应该()。

  A.按照规律办事

  B.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

  D.创造记忆遗忘规律

  【教学反思】

  本次课为新授课。根据学生的兴趣,使用了大量案例和生动的图像资料,增加哲学课的趣味性,每个案例后都精心安排了提问或讨论环节,启发学生思考。在讨论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尽可能让每位同学参与到课堂上来。通过动静结合,理论知识讲解与讨论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令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就整节课的效果而言,打破了哲学课“讲大道理”的模式,利用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对辩证的哲学命题进行讨论,多媒体教学的灵活应用是课堂的亮点。

  不足之处:

  1.使用多媒体教学,在选取视频、图片材料时应尽可能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

  在准备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搜索了大量案例、图像资料,进行筛选,课堂上这些材料都非常受学生欢迎,引起热烈反响。然而太过丰富的材料使学生转移了注意力,大家讨论的话题也偏离了课程主题。因为选取多媒体材料要注意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

  2.注意课堂进度、时间的把握。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较占用教师的授课时间,影响授课进度。在课前准备可以先将材料下载好,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应用,如果时间紧凑点到即止便可,也无需每个案例都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先准备好素材,若课堂气氛沉闷或时间宽裕,可适当使用多媒体。

  3.进行讨论时,注意维持纪律。

  学生进行讨论时易跑题,特别是全女生班,话题一聊开容易兴奋,且收不住心。教师应注意维持纪律,或利用多选题、分话题讨论PK等形式限制讨论范围,以更好的控制讨

  论时间。

  4.除了讨论外,可增加小组竞赛或成果展示等环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事实证明,只要授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对于哲学问题的讨论还是积极性很高的,除了案例讨论或一问一答的讲授外,可以尝试更多教学策略的探究。如根据幼师专业学生的特点可以设定主题进行故事创编,可以让学生表演情景剧等。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活动的尝试。

  5.授课条理清晰,但重点不够突出。

  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案例,但是因课堂偏重小组讨论,在知识点讲解分析是重点不够突出。就课堂练习反馈的情况来看,虽然这节课同学们上得很投入、很开心,但对知识点把握得并不十分好。在理论、重难点详解部分要加大力度。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哲学与人生教学设计06-27

《懒惰哲学趣话》教学设计07-03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03-25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03-14

高中《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03-28

树的哲学人生哲学12-15

人生哲学是过程哲学阅读及答案参考07-03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的教学设计12-17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2-17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的教学设计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