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4 16:27:35 设计 我要投稿

【热门】《说勤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勤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说勤奋》教学设计

《说勤奋》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议论文。本文采用议论文常用的举例子的方法,借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说理的文章对于高段的小学生来说,往往是单一而又枯燥的,学生很难直接从感官上去理解文中的道理,但是教师可从议论文的特点入手,通过梳理论点、论据和论证的经过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设计理念

  (1)立足新课程标准,增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本,创设自主,探究,开放的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说勤奋”。

  (2)走进文本,回归生活。抓住“勤奋”的特征,解读具体的事例,感受勤奋是通往理想桥梁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以一种勤奋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通过多种方式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难点: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掌握常用的议论文写作方法。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课时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使学生初步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二)教学步骤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语: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有了理想,我们又怎样才能实现它呢?(学生讨论)只要我们有了勤奋的法宝,就可以搭起通往理想的桥梁。(2)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圈画出不明白的地方。(2)生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教师出示词串

  滚瓜烂熟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名列前茅有所作为远渡重洋A.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B.开火车读C.齐读

  D.请生交流,反馈已理解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a.利用查工具书,课前预习:滚瓜烂熟b.出示多媒体图片,理解:远渡重洋c.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名列前茅d.联系上下文理解:毫不气馁

  E.请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并相机指导,书写:渡a.教师范写b.学生描红临写

  c.上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互评。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过渡语:相信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已经很清楚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究竟说了些什么?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指名回答,请同学相互评价、补充,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2)请生快速浏览全文,小组讨论:为了把这个道理说清楚,全文写了几个事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A.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B.小组汇报,全班交流。C.教师相机板书:司马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童第周——青蛙卵剥离手术D.师生共同归纳列小标题的方法。

  先了解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再将意思相近的自然段合并归纳大意,就是文章的小标题。

  (3)请生再读课文,找找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不同点。师生归纳总结:司马光(天资聪颖);童第周(基础较差)。4.精读课文,感受勤奋成才的道理

  (1)请生小声读课文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勤奋的背后需要付出许多努力?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请生总结:“警木”、“天刚亮”……(2)请生交流读书收获。A.片断一

  a.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请生交流读后的感受,结合实际理解成功离不开汗水和心血。c.请生带着读,同学之间互评。B.片断二

  a.联系上下文,理解“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b.通过交流理解“勤能补拙”。c.请学生用“勤能补拙”说句话。d.请生带着感受读,相机指导。(3)指导感情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4)教师小结: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5、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语: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掌握了一些关于勤奋的词句,感受到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下节课我们将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进一步理解勤奋成才的道理。(2)布置作业:A.抄写生字词B.熟读课文

《说勤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让学生懂得成功= 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2、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二、细读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师:听你们整齐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不过,老师想学齐泯王,不听你们齐“奏”,想听你们一个个“吹”,见识你们各人的真功夫。谁敢出来?

  2、指名读。

  师:有勇气,你百分之百不是南郭先生。

  (1)、正音。滚瓜烂熟(shu)、剥(bo)离;远渡重洋(chong)

  (2)、生字形近字辨别:期末(己、由)稍微(悄、俏)、社会(杜)、基础(拙)

  (3)、理解词语并造句:滚瓜烂熟、名列前茅(首屈一指)、急起直追(换奋发向上的词)、毫不气馁。

  3、默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把课文读两遍了,我告诉大家,学语文一定要靠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就读准了,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就读顺了,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就读明白了。当然,学语文不能光是读,都让你们读去了,读完下课,各走各的,读了以后各人有什么感受、体会、发现、疑问、联想,大家彼此都不知道,那又何必要几十人拥挤在这一间屋子里干什么呢?是吧!那你们说,不光要读,还要干什么?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好了,现在我还想请大家读课文,不过要求高了,读完要谈想法。建议大家默读,这样便于思考,可以在你认为有想法的地方勾勾画画,做个批注。会批注吗?

  4、师生交流。第二自然段涉及以下话题:

  (1)、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2)、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

  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

  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他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是什么?(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交流:

  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文中“警枕”的“警”是什么意思?

  (3)、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 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5、师生交流。第三自然段涉及以下话题: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可看出来?(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勤奋)

  抓住“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你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他学习勤奋吗?(起早贪黑、夜以继日、披星戴月等)。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 ”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和故事?(交流、推荐、出示投影)齐读这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经典事例?(囊萤照读、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

  6、请你用简短的一句话对他们做一个评价。可以是赞美的语气。

  教师小结: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成功者的成功无一

  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2、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

  3、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归纳说理性文章的篇章结构特点:提出观点、举例说明、总结观点。说理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4、质疑后学生共同探究:(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课后在去找资料解决,好吗?)

  怎么理解“勤奋”?是不是“废寝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奋”?(出示投影)

  五、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一定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我们还可以说:勤奋是 ( 阶梯 );是( 铺路石或成功之母 )。xc

《说勤奋》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刻感悟文章内涵,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一、板书导入,初步感知勤奋的意思

  1、板书课题。

  板书“勤”字。认识它吗?为什么右边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齐读。给他找个兄弟。(勤劳、努力、刻苦、奋发)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

  二、交流观点,树起正确的勤奋观点

  过度: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怎么说的?

  2、你认为我们要不要或该不该勤奋?为什么?(自由阐发观点,指导用上关联词,如:因为只有勤奋,我们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做有用的人。)

  3、你认为我们可不可以不勤奋?为什么?

  师述:我认为人必须勤奋,没有什么要不要、该不该、可不可以,谁让你是人的呢?要想一生懒惰,那么来世就去做猪。

  4、虽然,勤奋对一个人这么重要,但老师还是发现生活中有不少人并不勤奋,那是为什么?(怕吃苦,图享受)谁不想快快活活、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过日子,你们怕不怕吃苦?

  投影1:我们要勤奋,我们不怕吃苦!齐读。(读得有决心)

  5、好了,现在我们的观点和课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找一找课文中的观点。指名说。

  投影2: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自由读。

  (2)指名读第一句。谁能把这句话说明白点?(换一种说法)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你能说明白吗?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3)老师读第二句:先强调“只有”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再强调“一生”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齐读。

  三、以理服人,感悟文中勤奋成才的例子

  6、作者就说这两句话,说一百遍你相信吗?说一千遍呢?那要怎样你才相信?(举例)

  师:对了,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7、作者举了谁的例子?(司马光,童第周)怎么不举老师我的例子的?

  师:我们又学到一点: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8、司马光和童第周实现理想(成功)了吗?书上怎么说的?

  9、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勤奋)从书中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

  a、司马光的事例

  (1)读课文。

  投影3: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2)感悟第一句: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是两遍吗?(不知多少遍)这就是“勤奋”!

  比较他和哥哥、弟弟的不同,从中能比较出什么?(仅仅比较出司马光很勤奋吗?从而知道勤奋是件吃苦的事,许多人都吃不了这个苦)

  (3)感悟第二句: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这就是“勤奋”!

  b、童第周的事例

  指名读课文。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是什么?(起早贪黑)同样这也是“勤奋”!

  c、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比较

  投影4:抓紧时间睡觉时

  天刚亮睡觉前

  从这几个词里,你又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珍惜时间)

  投影5: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比较这两句话,能比出什么来?有以下三点:

  (1)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3)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要想获得成功,都要靠勤奋。

  投影6:名人名言: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学家爱因斯坦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

  暂时还没有“家”颜老师

  10、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11、还是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大屏幕上的几句话:

  投影7: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2、总结:

  是啊,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古来就有勤劳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像头悬梁、锥刺骨,像凿壁偷光,像闻鸡起舞,像囊萤映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奋会拉长我们的生命,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有价值、有光彩!

《说勤奋》教学设计4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二、新授

  1、整体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说勤奋》一课,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对勤奋的观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直奔课文中心,突出主题,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课文,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

  指名说。

  2、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理解第一句:生读,将这两句话合并为一句,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对这句话的理解很重要,只有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才能真正领悟作者的观点。)

  (2)理解第二句。师读第一遍(强调“只有”一词):听出什么来了?(引导学生体会:要想有所作为,只能靠勤奋)生齐读。

  师读第二遍(强调“一生”一词):听出什么了?(引导学生体会:要坚持不懈的勤奋,才能成功)

  生齐读以上两句话。(教给学生读悟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

  3、学习事例

  (1)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呢?说一千遍呢?这样说有说服力吗?那要怎么样才有?(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事例才有说服力。)

  师:作者举了谁的例子?为什么举他们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更具有说服力。)

  (2)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句子。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

  司马光取得成就的句子: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指名读。司马光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板书:编成《资治通鉴》)

  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字词中读懂了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9年”、“终于”、“巨著”

  (时间很长,非常的不容易、成就大)

  童第周取得成就的句子: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板书: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4)师: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划出能体现出他们“勤奋”的句子。(打破了常规的“程序”,采用了“倒叙”,有三方面好处:先在学生心中树起成功的典型,为下面的'“说勤奋”蓄势;接下来的教学不必在这上面纠缠,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简洁,更加突出文章的中心和教学重点;承接上一个环节,使得整个教学环环相扣,一脉相通。)

  4、学习司马光的例子

  出示投影: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1)教师要抓住“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稍微”、“警枕”等词,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2)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你能想象一下用这种枕头会舒服吗?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

  (3)这里的警枕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师: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读书写作,这就是----勤奋!(根据时间上的不同,让学生体会:一生勤奋)是勤奋使他完成了《资治通鉴》。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从小板书:天资聪明,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他的成功向我们证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5、学习童第周的事例

  (1)引读: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理解:“毫不气馁”表现了他在学习上有一种怎样的精神?(不服输的精神)

  他为什么而“急”?(17岁进中学,成绩差)

  (2)后来童第周成功了,他不仅在国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国外更是勤奋好学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出示句子)

  (3)他又是如何勤奋的呢?生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4)引读: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5)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童第周的成功背后与别人有一点不同的是什么?

  (板书:基础差)

  (6)齐读第三自然段。他的成功也向我们证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三.拓展升华,产生效应

  1、师:下面我们来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老师从课文二、三自然段里找出了四个词——

  出示:抓紧时间睡觉时天刚亮睡觉前

  师:从这几个词里,你有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指名说)

  小结:(深情地)对于时间,有人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对于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对于时间,老师想说: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短,懒惰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长。(先单独学习童第周和司马光勤奋事例,再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引领学生逐层感悟)

  2、师: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是他们取得成功的相同做法。比较这两个人的事例,你能看出什么不同之处来?(引导学生体会:不管你有多聪明,也不管你基础有多差,都要靠努力,才会成功。)

  (1)学生自由读,思考。

  (2)交流:

  一个是天资聪明的人仍然继续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3)你又明白了什么?也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练习说话:由此可见,即使(),也()。

  3、想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看板书说:1、天资聪明的人,通过勤奋,可以成功。

  基础比较差的人,通过勤奋也一样可以成功。

  2、基础差的人需要勤奋,天资聪明的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可以成才。)

  (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延续和提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里得到一次升华。)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请看几句名人名言。

  出示、齐读名言: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 ——四(2)班全体学生

  5、小结:但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四.作业:

  1、有感请情地朗读课文。

  2、拓展阅读:《闻鸡起舞》。

《说勤奋》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4、积累与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的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二、学习事例

  1、整体感悟

  ①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呢?说一千遍呢?这样说有说服力吗?那要怎么样才有?(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事例才有说服力。)

  ②师:作者举了谁的例子?为什么举他们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更具有说服力。)

  ③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读课文,从中找出描述他们成功的句子。

  ――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④师: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划出能体现出他们“勤奋”的句子。

  2、学习司马光的例子

  ①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天资聪明)

  ②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他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③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

  出示句子:

  △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理解第一句,“滚瓜烂熟”是什么意思?“一遍又一遍”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二句,“警枕”是怎样的枕头?他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枕头?(根据时间上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司马光一生勤奋)

  师:读这两句话,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生自由读、齐读)

  ④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⑤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3、学习童第周的事例

  ①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2)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自读,展开小组讨论。

  ②指名回答问题1和2,提出问题“课文中那些词语体现了童第周的勤奋努力?”

  ——释“毫不气馁”“奋起直追”

  △小练习

  “直”的意思有:A挺直,使笔直;B公正的,正义的;C直爽,爽快;D一个劲儿,不断地。

  理直气壮()急起直追()心直口快()

  ——“天刚亮、睡觉前、习惯”

  师:从这几个词里,你有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指名说)

  小结:(深情地)对于时间,有人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对于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对于时间,老师想说: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短,懒惰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长。

  ③回答问题3,引导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

  ④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⑤让学生根据板书小结,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三、拓展积累

  1、出示名人名言,读记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学家爱因斯坦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学家华罗庚

  我所完成的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的考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英)达尔文

  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前苏联)巴甫洛夫

  2、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勤奋”的格言?

  3、学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4、再读中心句: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板书:

  15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说勤奋》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说勤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课。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果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把这类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说理性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从小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了解议论文文体特点,领悟议论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并练习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了解议论文文体特点,领悟议论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并练习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链接资料,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读过许多成语故事,你知道这些故事吗?(出示: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这四个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板书课题:说勤奋

  师:同学们常在一起说班级的事、家庭的事、国家的事。你知道“说”是什么意思吗?可以换一个字吗?(谈、议、论)

  师:作者是怎样议论“勤奋”这个话题的呢?

  【设计意图:对于首次学习议论文的小学生,以熟知的成语故事和日常生活经验解题引入,能消除学生对此类文体的陌生感,拉近他们与议论文的距离,唤起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知,理清思路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

  作者议论“勤奋”,提出的观点是,然后用和这两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2.全班交流,理清思路。

  【设计意图: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对于初次接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填空练习不仅降低了概括主要内容的难度,也有利于学生理清文路,初步把握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三、细读事例,感悟勤奋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简单介绍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司马光为什么能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呢?默读第2自然段,想想你从哪里可以读出司马光的勤奋。请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预设一:小时候勤奋学习

  (课件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方法指导:抓住“躲”、“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关键词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预设二:长大后勤奋写作

  (课件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方法指导:①看“警枕”视频。②对比感悟:你睡觉用的是什么枕头,感觉怎样?想一想,如果头枕着一个圆圆的木头睡觉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议论文教学也应如此。对比想象头枕“警枕”睡觉的感觉,有助于学生深切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取得了什么成就?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引导学生明确:作者正是用两个典型事例证明了: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6.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的是“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习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学会阅读,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合作探究,深化中心

  1.话题一:天资聪明的同学也许稍微认真一些就能取得好成绩,难道一定要很勤奋吗?(师适时补充伤仲永的故事。)

  2.话题二:怎么理解“勤奋”?是不是“废寝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奋”吗?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作本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讨论话题,深化对“勤奋”的认识和理解。】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读一读关于勤奋的故事,背一背关于勤奋的名言。

  【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后反思】

  《说勤奋》是一篇阐明道理的议论文,课文列举了司马光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这两个典型事例,说明了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学习这篇课文,对指导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勤奋”的美好品质,有着积极意义。

  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奋”这两个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到“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表达出来的,并通过第一个例子悟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从第二个例子悟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由于课文的两个例子结构很相似,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学习司马光那部分内容时引导多一些,学习描写童第周的那一部分则放手让学生自读。学习完事例后,我让学生谈感受,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勤奋的故事或名言。

  教学结束后,自我感觉相当不好,课堂上学生表现也不尽如意,回答问题的寥寥无几。到底问题出在哪里,静下心来我仔细分析:

  1.教学观念陈旧,舍不得放手学生。我总感觉学生不会,没有自学的能力,总爱讲呀讲,平时如此,公开课上又怎可能一下改变呢?

  2.备课方向不对,只备自己,不顾学生。备课时,我的出发点是自己,尽管教学设计改了一遍又一遍,但考虑最多的还是自己怎么教好,怎么讲顺。而学生到底哪儿已经会了,哪儿不会,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点拨指导,自己全然不知。只知己,不知彼,肯定会打败仗了。

  3.钻研处理教材不够深入,仍是就教材教教材,不会取舍。字词句段篇,读书与理解,哪一点也舍不得放弃,结果是哪一点也没有抓住,永远也跳不出教材的框框。本来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学习关系紧密,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自身谈“勤奋”,谈聪明的人需不需要勤奋,谈今天怎样做才算勤奋……,还可以对照自身来说“勤奋”,请几个比较勤奋的同学说说自己平时是如何学习的;然后找两个学习上懒惰的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尤其是回家后的时间都做些什么?最后讨论,比对两种方式的优劣,从而得出成绩的优秀来自于平时的勤奋。说实话,这些内容在备课时,我已想到,但只担心讲不完课文,就都删除了。如今想想,真是愚蠢之举呀!

  4.调控课堂的能力不强,自信心不够。总感觉在自己的课堂上,时间过得特快,课堂容量特小,没学个什么东西就下课了。站在讲台上,没有自信,紧张严肃得要命,只顾想自己的思路,哪顾得上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呀!屈指算来自己上班的年限已不算短,但这点毛病总改不掉,教学水平停滞不前,原因到底何在,自己也很迷茫。

  总的来说,这节课给了自己很大触动。它向我发出了警示:必须改变自己。真的,不改不行了。自己照此下去,会原地踏步;学生照此下去,会越来越懒。决心有了,但方法还需自己探索研究。不管怎样,动起来总是对的,动起来就会有变化,抓紧改变吧!

《说勤奋》教学设计7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全文共4节。第一节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第二节列举了司马光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第三节写的是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第四节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9个生字。能够用六个成语造句。

  3、学会抓住重要句子和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4、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事例,体会司马光、童第周之所以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勤奋,懂得勤奋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设计理念:

  以“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司马光、童第周”勤奋成才这两大块内容进行逐层研读。以“怎样勤奋学习”为教学的讨论点。串读、思、悟、说……营造开放课堂。让学生明白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抓住“古今中外”、“每一个”、“都”谈体会)

  3、齐读第一段。

  4、教师引领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说勤奋》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复习回顾,把握论点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五课《说勤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开门见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幻灯出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3、齐读观点。

  4、古今中外,涌现了许多手捧鲜花、有所作为的人,文中选取的是哪两个人?(板书有所作为)

  二、细读文本,明白道理

  1、细细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想想司马光和童第周手中的`鲜花分别是什么呢?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勤奋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司马光: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的?

  交流一: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

  (1)、出示: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①、我们先来看看《资治通鉴》是怎样的一部书。

  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部书是按历史年代编写的,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目的是让建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它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已被人们称为史学瑰宝,其地位堪比《史记》。

  ②、这正是一部有价值的著作,司马光写成这部著作很不容易,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19年:时间长;持之以恒。

  终于:说明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很不容易,付出了很多汗水、心血。

  ③、补充说明:在整整19年时间里,司马光把全部精力放在这部著作上面,每天工作到深夜,到完成《资治通鉴》的时候,他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齿大多脱落了。

  (2)、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①、什么叫“滚瓜烂熟”?(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

  ②、为什么能够“滚瓜烂熟”

  “却”看出比别人努力。

  “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

  “一遍又一遍”朗读次数多,朗读时间长。

  ③、老师请大家注意这个字“躲”,透过这“躲”,我们仿佛能看到这样一幅幅画面:

  3)、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①、“警枕”是什么意思?(警示自己,提醒自己的枕头。)

  ②、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点出:稍微)

  ③、司马光为什么要用这种枕头?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读书和写作)

  ④、司马光争分夺秒地学习、写作,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挤出来,这就是——勤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童第周: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你又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

  交流:

  (2)、出示: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①过渡:在上中学时,童第周的基础比别人差多了,他的考试成绩平均分才40多,学校建议他退学吧,但他同样——“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理解:毫不气馁——气馁,失掉勇气,失掉信心。

  急起直追——马上行动,迅速赶上基础好、学习成绩优秀的人。

  ②出示:天刚亮,睡觉前

  从这两句话里,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四字词语——起早摸黑、起早贪黑。说明司马光学习时间长,比一般人勤奋。

  ③他起早贪黑地学习是一天吗?不是——“每天”、“总是”,能够坚持,天天勤奋,时时勤奋。

  ④小结:面对落后,童第周毫不气馁,急起直追,起早贪黑的学习,每天如此,这同样是——勤奋。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读完了课文的两个事例,我不禁有个疑问,作者为什么要举两个事例呢?这两个事例有什么异同?

  同:都是通过勤奋,取得了成功。

  2、小结:看样子,不论天资,不论基础,只有勤奋,才能有所作为。勤奋是成功的唯一法宝。

《说勤奋》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说勤奋》是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司马光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先具体写司马光小时侯勤奋学习,后写司马光长大后勤奋写作,终于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重在说明“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第四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要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的意思。

  四、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本课,我们准备以匡衡的“凿壁借光”的故事引入新课,通过学生对“勤奋”的理解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回顾具体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对勤奋的含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使说理的文章更感性化,学生对学习文章的兴趣也会更浓。

  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学生自读结束后,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在学习第一段中,重点是引导学生先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的字面意思,“桥梁”指什么?第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什么意思?再结合二、三自然段的学习,回过来具体说说“鲜花”又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什么意思?再反复地朗读这些句子,加以强调,深化认识。这样,教学的重点得以强化,难点得以层层的突破。

  对于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成就?这个成就是怎么取得的?引导学生用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圈圈、点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研读后,组织全班交流。在交流司马光取得成就的过程中,对《资治通鉴》作些介绍。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从童第周的故事中领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

  给学生适度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两个故事中感悟到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再回顾全文,进行总结,初步了解说理文章的“总—分—总”的写法。最后进一步展开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说勤奋》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说理的方法,能找出作者的观点。

  3.感悟文中有关词句,体会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实现理想,有所作为。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词句,能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感知说理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想和你们谈谈理想(板书),你有什么理想呢?

  生:……

  师:是啊,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生:是勤奋!

  师:对!(板书:勤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勤奋》。板书:说。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说”字的。

  生:(谈论……说一说……说道理……)

  师:对,“说勤奋”就是谈论关于勤奋的道理。那么,关于勤奋,作者有怎样的观点,又是如何去证明的呢?读完课文,你自然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们就来展示一下预习的收获。

  1.读生字

  读屏幕上的生字,一生全部读完,一生再读,开火车。

  2.读生字,说生词

  读一个生字,说出它在课文中的生词,小组读。

  3.读生词,读句子。

  读屏幕上的生词,找出含有生词的句子,读一读。

  (相机与生交流:预习时读了几遍书?……鼓励学生:你真勤奋!难怪你的书已经读得这么流利了。)

  三.初读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用“——”画出。

  2.大屏幕显示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朗读句子。

  3.理解“鲜花”、“汗水和心血”

  (“鲜花”就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取得了成功,“汗水和心血”就是勤奋。)

  读第一句话,这是个什么句子?(设问句)换成肯定的说法。

  过渡: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的2、3自然段。

  四.精读感悟

  1. 同座两人合作学习其中的一个例子,思考:他们成功了吗?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词句,读一读。

  大屏幕映示:

  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师简介《资治通鉴》)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

  同座再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他们勤奋的句子。

  司马光:

  小时侯……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叫“警枕”。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勤奋?(扣住: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稍微、继续、警枕)(相机用“滚瓜烂熟”说一句话)

  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出“小时侯”、“长大以后”,这就是——一生勤奋。

  再读句子:只有一生勤奋,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童第周:

  第一学期末……急起直追。

  每天天刚亮……改进学习方法。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勤奋?(扣住:“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总是”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童第周的成功不就告诉我们(出示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生读。

  3.再读课文,小结。

  五.课外延伸

  1.搜集关于勤奋的名言、俗语、成语、诗词等。

  2.为文章再添一个因勤奋而成功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说勤奋》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

  二、细读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读后交流,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看出司马光小时候就聪明过人)

  ⑵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可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进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

  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

  ⑶自读课文讨论: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交流:

  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

  ⑷出示: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你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

  ⑸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⑹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⑺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细读第3自然段。

  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

  ⑴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童第周与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可看出来?(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⑵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⑶“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

  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⑸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

  交流: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⑹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多搜集)

  ⑺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

  ⑻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

  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算暴自弃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推荐读课外书)

  4、细读第三段。

  ⑴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⑵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

  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司马光只有( ),才能( )。童第周只有( ),才能( )。

  ⑶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⑷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5、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作业: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滚瓜烂熟,史学巨著,毫不气馁,名列前茅,勤能补拙。

  2、背诵课文。

  3、区别形近字组词。

《说勤奋》教学设计12

  一、朗读“勤奋”、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读题)

  2、现在我们把“勤奋”放在句中读,谁来读?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你读的时候,突出了勤奋,为什么这样读?

  指读,这句话告诉我们?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理想境界 桥梁(图)

  齐读(朗读就要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3、现在把“勤奋”放在这句话中,该怎么读?

  出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指读,你强调的是哪一个词语?为什么强调这个词语?

  (分别强调勤奋、一生、只有)读书时就要通过强调词语,表达自己对读书的感受。

  二、引导对话,感悟“勤奋”

  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在第二小节中去读,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a、司马光的事例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用“ ——” 画出有关句子

  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编写《资治通鉴》)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谁来读一读你找的.句子

  1、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谁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

  (提示:你强调了“滚瓜烂熟”,读出了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你强调了“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

  你强调了“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你强调了“却”,为什么?

  句中“却”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这里把司马光和哥哥、弟弟进行比较,哥哥、弟弟读书只读“一会儿”,司马光读了“一遍又一遍”,这句话前后意思发生了(转折), “却”表示前后句的意思发生了转折。

  哥哥、弟弟和许多孩子一样以“玩”为乐,司马光想到的读书,以“读书”为乐。(勤奋就是以读书为乐)

  齐读

  还从什么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读时,他强调了“警枕”

  点拨:我们平时睡觉时用什么枕头?司马光什么做的枕头?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勤奋”!就是珍惜时间。

  3、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你强调“19年”,为什么?(时间长,19年中有没有休息?勤奋不仅在小时侯、长大后,还要持之以恒。强调“终于”,说编写《资治通鉴》不容易。

  所以引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b、童第周的事例

  刚才我们读了司马光的故事,知道了他勤奋表现在从小以读书为乐、长大后珍惜时间,而且19年如一日,那么,童第周勤奋又表现在哪里?

  指读课文第三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讨论:从什么句子,你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先读句子,再说你的理解。

  (1)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不怕困难、奋发努力)

《说勤奋》教学设计13

  一、导入新课,谈观点:

  1、看过张家港电视台的《伴你成长》吗?(谈话类节目,每期都会聊一个话题)如《实话实说》等……

  2、今天,有位作者作为佳宾也来和我们聊一个话题,读今日话题

  3、学习课文第一段

  1)谈话、聊天必须有个观点。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呢?自由读第一段,找出作者的观点,也就是中心句

  2)显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3)比较句子: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这两句话,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怎样读好它?熟读成诵。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艰辛的劳动)这句话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学习课文,谈例子

  一)作者认为勤奋成才为古今中外无数个事例所证明,让我们来看看他举了谁的例子?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研读司马光和童弟周的故事,说一说他们的`“鲜花”和“汗水与心血”分别指什么?

  A、谈司马光

  (1)你们最初是从何处了解司马光的?(砸缸救人)板书:聪明人

  (2)指名读课文。

  (3)说一说他收获的的“鲜花”是什么?(板书)

  讨论他付出的“汗水与心血”又是什么?

  (4)投影: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感悟: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一直)一遍又一遍就是两遍吗?(无数遍)——这就是“勤奋”!

  *比较他和哥哥、弟弟的不同,从中能比较出什么?(司马光小小年纪如此勤奋,令人敬佩)指导朗读本句

  (5)投影: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感悟: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播放录像。)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这就是“勤奋”!

  *指导朗读本句

  *朗读第二节

  B、谈童第周

  (1)默读课文。

  (2)他收获的鲜花是什么?板书

  (3)童第周也和司马光一样是个天资聪明的人吗?议论,板书:基础差

  (4)他付出的“汗水与心血”又是什么?补充介绍

  学生议议说说,并理解词语: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名列前茅

  指导读句子:怎样读好这些句子?表现童第周的勤奋呢?抓关键词。

  (5)你读了童第周的故事有何感想?显示: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读句子。

  (6)读读童第周的座右铭

  (7)读读华罗庚的感想:

  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8)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老师再送几条名言给你们。(名人的、自己的)并送学生书签。

  (9)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你能说一条吗?

  (10)从华罗庚的故事里,我们仍然可以读出两个字,——同样这也是“勤奋”!

  (11)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

  C、谈人物对比

  比较这两位名人,你有什么发现?他们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1)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

  (2)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3)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要想获得成功,都要靠勤奋。

  ……

  二、谈课外勤奋的例子:其实勤奋的例子很多,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

  1、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和未学习的课文进行简单讨论

  2、推荐关于名人勤奋成才的书籍。

  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四、总结全文,谈理想: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

  2、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要实现你们的理想,仍旧离不开“勤奋”二字。读课文的第三段最后一句。

  显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1、司马光只有(),才能()。

  2、童第周只有(),才能()。

  3、我们只有(),才能()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聊了“勤奋”这个话题,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实践活动,谈收获:

  谈完了关于“勤奋”的话题,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不少。既然是课堂聊天,我想同学们一定愿意以作业的形式,和别人分享收获。你们想给自己布置点什么作业呢?

  (相互赠送自制勤奋名言的书签。相互勉励。

  分组采访调查一些名人成功的经历,举行一个“名人成功故事”报告会。

  出份勤奋专刊手抄报。……)

《说勤奋》教学设计14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师板书“勤”字,请生读。

  问: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学生齐读“勤奋”一词,并为它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学生读课题)

  2、解题: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是怎么说的?

  二、检查预习,解决字词。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相信你能读好。

  课件出示词语(警枕、习惯、青蛙卵、剥离、基础、浇灌、著名

  回顾、贡献、稍微)

  A.指名读 纠正 小老师领读多音字

  B.这几个词语里面还藏着两个一类字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指导书写枕、惯。

  请同学们按正确的笔顺描红这两个字,并各临写一个。正坐姿。

  2、过渡: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词语,你能读正确吗。

  (课件出示四字词语:滚瓜烂熟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有所作为 远渡重洋 资治通鉴、勤能补拙)

  A、指名读正音。齐读。

  B.大家看这个词语,有谁知道它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指名。你说得很好,你来分享一下你是怎么知道它的意思的?这是你理解词语的方法。懂得查阅工具书是一种学习的好习惯。我们再来看馁在字典中的解释。馁。点红 。它有这样几种解释:(饥饿、没有勇气和信心、古称鱼腐烂为馁)大家看看在毫不气馁这个词中,馁是第几种解释。指名。总结:瞧,我们知道一个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就知道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这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C.词语不仅要读正确,能理解,我们还要学会运用。我们试着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指名。选词填空。出示:开始,她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他希望自己今后成为一个对社会()的人。完全正确。 或者还有不同的意见吗?谁来纠正一下。

  D.离开了老师的提示,你会运用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看来同学们真正明白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并且学会了运用。

  三、整体感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过渡:同学们字词预习的不错,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标画出作者在开头和结尾对勤奋谈了自己的什么看法?

  交流,指名回答。

  谁先来说一说作者开头对勤奋又什么看法?

  课件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换个说法)

  A.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作者在开篇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也叫观点。(板书:观点)让我们一起读。

  作者在开篇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说理性文章的一大特点。我们再来看看结尾处有关勤奋的观点是什么?

  B.课件出示:只有一生……

  理解第二句。师读第一遍(强调“只有”一词):听出什么来了?(引导学生体会:要想有所作为,只能靠勤奋)生齐读。

  师读第二遍(强调“一生”一词):听出什么了?(引导学生体会:要坚持不懈的勤奋,才能成功)

  生齐读以上两句话。(教给学生读悟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

  这是作者在最后对自己的提出的观点加以总结。那么我们看看中间两段写得什么?为什么不举老师的例子?是的,你真聪明,这也是说理性文章的一大特色,要选取典型事例加以论证才会更有说服力。板书典型事例。

  C.看看老师的提示,谁来按照说理文的特点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填空:作者在开头提出的观点是:勤奋是( )。中间举了( )和()的具体事例来说明要勤奋的道理,最后的总结是:只有一生勤奋,( )。指名说。说给同位听。

  四、学习事例,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我们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走进司马光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通过勤奋走向成功的。

  1、请同学打开课本88页默读第二段,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司马光的勤奋?请你标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预设1、如果是句子,请说说你的体会。 你真会读书,说出了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相信你能把这句话读好。

  2、你真厉害,懂得读书抓关键词理解句子,是呀一个又字又何止一遍两遍呀。小小年纪就理解的这样深刻,你能把这句话读出来吗?

  3、理解“警枕”谁能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警枕是什么意思?指名。

  你很会学习,联系上下文就能理解生词的意思。这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师:司马光何止用了19年,他是用一生的勤奋才最终编成了巨著呀!让我们一起读这两句,再次感受他的勤奋。(齐读)古今中外……只有一生勤奋……

  五、回顾展望,课堂小结。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司马光一样天资聪明,像17岁才上中学的童第周,基础差,起步晚,他又是如何通过勤奋获得了成功呢。我们下节课再细细品读。

  你们看,文章先摆出观点,再举例证明,最后总结,非常有条理。学到这儿,老师很想告诉大家,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一位通过勤奋实现自己理想的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史学界吴晗。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话——只有一生勤奋……

  六、 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课后搜集关于古今中外名人勤奋的故事。

  七、板书

  16、说勤奋

  提出观点 举例证明 总结号召

  (典型事例:司马光、童第周)

《说勤奋》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批注自学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学会本课生字,会用课后练习里的6个成语造句。(重点指导勤、末、惯等字的书写)

  二、教学准备

  幻灯片、写着勤奋名言的小纸片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

  我姓王,来自昌江县叉河镇中心学校。不过老师是你们的老乡,东方四更的。来到东方,多少有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觉。所以想用家乡话问候问候大家。(村话问候)呵呵,这问候太熟悉,太亲切了!

  更难忘的是,昨天在大街上还听到了一句以前奶奶常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本地方言!)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勤劳的人有饭吃)

  2、相机导入课题,了解“勤奋”的意思

  所以,今天老师不是来上课的.,是来和小老乡们聊天的,聊什么呢?(出示课件),没错,我们聊聊勤奋。

  (1)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空“勤”字。是强调笔顺和写法,查字典,了解勤奋的意思,说说勤奋与勤劳的不同点。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要聊天,咱们都得熟悉熟悉我们要聊的内容,请大家打开课文,第16课。

  先问问大家有没有读过这篇课文?老师从昨天到今天共读了5遍。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好好读读这篇课文。希望大家做到(出示课件)

  3、检查初读情况和生字学习情况。

  (1)师生合作读书。(师生合作读第1和最后一段;请班长读第2段,请学习上有最大进步的读第3段。)

  (2)学习课文生字。

  出示课件——学生读——指导难写的生字“末”、“惯”、“基”字的写法。(学生说方法)——学生描红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思考: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简单介绍议论文、说理文知识)

  教师强调动笔墨读书,用我们练习3的批注方式(重要的生字新词用横线、关键句子加实心圆,重要句子加空心圆,有疑问的加?)

  4、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这么分?

  课堂作业:

  (1)你能用上老师给你的这八个词语,用简短的几句话分别说一说司马光、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吗?

  (2)提高难度,你能结合实际生活,结合咱班的实际情况用这几个词造句吗?用得多的有奖励。

  总结:今天跟我的小老乡们聊得很开心,改天我的老乡同事,也就是你们的语文老师还会继续带你们走进勤奋的故事,继续聊勤奋的话题。如果你想继续和我说勤奋,请记下老师的勤奋热线。呵呵。同学们再见!

【《说勤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说勤奋》教学设计06-08

《说勤奋》教学设计08-03

说勤奋教学设计08-12

《说勤奋》教学设计15篇06-08

说勤奋练习设计范本06-22

说勤奋教学实录07-01

《说勤奋》教学实录与点评06-28

关于说勤奋的教学实录06-28

《说勤奋》教学案例分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