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

时间:2024-02-21 09:06:20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必备)传统文化作文3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传统文化作文3篇

传统文化作文 篇1

  越过一座座大山,裹着一层层绿荫,我们来到了美丽而富有文化气息的杨守敬书院,寻找传统文化之美。

  礼下德

  书院大门口,矗立着一座杨守敬先生的石像。他身板挺拔,衣袂翩翩,一副沉静笃定的神态,站在岁月的深处回望,俗尘尽洗,潜心做学问,这就是他的真实写照。古人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于是我们穿上了汉服,戴上帽子,先正衣冠。“君子正衣冠,帽子要戴正……”老师庄严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伴随着音乐,我们拜杨守敬先生为师。无论时光如何消逝,人们对礼仪的尊崇,对知识的渴望,永不改变。

  书中线

  线装书,源于五代,盛于清代,是中国传统书艺术的最后一种形态。书,其古朴的外表,深厚的内涵,儒雅的意境,已成了我们中国的代表之一!我们今天又拾起了这古老的艺术。我们捻纸、剪线、穿针、打结……一步一步小心翼翼。针线在书页中不停穿梭,不一会儿,我们亲手制作的第一本线装书书横空出世了!这本书,是我们的骄傲!

  伞上艺

  油纸伞是直杆雨伞的祖先,在中国已“活”几千年,油纸伞的制作工艺也成了我们中国的瑰宝。我们今天就有幸体验了一次油纸伞的绘画过程。我握着画笔,蘸上颜料,随意泼墨。绿色的危机、黑色的.敌意、红色的怒气、黄色的温暖……在我的笔下一一呈现。不一会儿,一个有模有样的天空之神便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就让我们一同去寻觅、去领略这传统文化的千古风情吧!

传统文化作文 篇2

  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正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中国文化之美,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需要用心去感受!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现存独一无二的文字!古时的埃及文字,早已失传成为历史,但同为象形文字的汉文字,却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散发着文明的光辉!

  自仓颉造字以来,文字,开始被用于记事、祭祀等活动。起初,文字比较杂乱,有些字也没有其固定的意义,不过后来在商朝文字收集整理过程中,文字开始逐渐被归为一体——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象形文字。到了西周时期,大篆成为了统一文字,它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书法的特点,而不只是文字工具。秦统一六国后,小篆诞生,中国书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小篆看重的是每一个字的整齐、干净,缺少了大篆自由的神韵。汉隶,正是两汉文字的代表,每一个笔画的一行一势,都充分体现出秀美中的生机。南北朝时期,楷书诞生,同时也创造出了一个书法家的集会,让中华文明真正闻名于世……之后,楷书又演变出了行书、草书,让中华书法艺术体系在历史发展中日臻完善。

  这就是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一部分,它伴随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世人见证了中国的奇迹。

  从学习毛笔字开始,我曾临习过不少名家碑刻、文章字帖。汉隶曹全碑是隶书的`代表,它将隶书的所有特点汇集在一起,把一种饱满的和谐美展示给了临习者。而欧阳询的九成宫碑却有着另一种神韵:每一个字都是精雕细刻、严谨匀称、清秀隽永。颜真卿的《麻姑仙谭记》也同为楷书名作,却有一种浑重之感,暗透出一种身在官场却能怡然不动的敦实。《兰亭序》作为王羲之的代表作品,真正反应出了行书的特点,字字如行云流水,没有正楷的拘束,也没有草书的潦美,豪放而竣丽,让人仿佛置身山水间……这就是书法的魅力!

  习书法,让我受益无穷。因为想做成任何事都需要一颗稳重的心,书法尤甚。带着一颗浮躁的心,永远也写不出好字。一开始的我不明白这个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逐渐沉着后,书法才有了一定的进步,真是欲习字、先做人。现在的我,有时会在习贴时放一些中国古典乐曲,在墨香中享受书写时的乐趣。

  二胡,也是我所感兴趣的。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二胡具有自己独特的音色。轻快的《赛马》在二胡的琴弦下奏出急促的曲风;悠长的《阳光照在塔什库尔干》,奏出了小提琴那种异域风情,二胡,用自己的方式,体现着中国文化之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相信在成长之路上,我会继续汲取、享受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而在这个百花齐放的大千世界中,中国传统文化也会继续用自己的美丽震撼世界!

传统文化作文 篇3

  应该说中国古代曾几度经历过文化的大繁荣,通过文化的繁荣又加速了对外文化的交流,同时又扩大了中国文化的海外影响力。从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学派,从事论辩名的名家学术,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学说以及战国末期主张“兼儒墨、合名法”的杂家综合学派等为代表的传统思想文化,都十分注重思想文化在内化人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而也在这些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奠定并形成了中国文化。

  我们可以从日本与韩国对中国文化的借鉴,并结合国情民情进行的发扬和创新中,清楚地认识到优秀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韩国,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如今韩国已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并且韩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国际竞争力也逐步增强。没有雄厚的军事、经济力量,是什么使韩国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社会的认可?其实正如韩国人所认为的那样,他们最有生产力的领域就是“文化领域”。

  一直颇具争议的韩国“端午申遗”事件之余,其实不得不承认在严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衡量与申报程序面前,韩国的端午文化一定也是传承已久、独具特色、参与广泛并且能够经得住考验的,而我们缺少的.是审视自己的过去,审视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忽略了应该以某种形式正确地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运动,借鉴、吸收和发扬一切中外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通过文化凝聚改革的力量和智慧、汇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最终实现了综合国力的快速超越。

  如果撇开那些郁闷情怀不论,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有多深,传承得有多虔诚,发扬得有多彻底,对民族进步和经济社会推动的力度和意义是不可小觑的。为什么我们发现越是历史悠久的文化越有深义与魅力,越是民族的越能吸引世界的目光?为什么此次G20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中,让人心动的仍然是那些经典的文化曲目?因为,这些都是已然经过漫长岁月考验与保留下来的人类珍贵财富,永不褪色并永远绽放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