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作文

时间:2024-02-12 14:38:52 中秋节 我要投稿

中秋的作文实用(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秋的作文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的作文实用(6篇)

中秋的作文 篇1

  中秋之夜

  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俗话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是今年我们可没有这么幸运了,从早上起天空中就飘洒着蒙蒙细雨,天阴沉沉的。看来我们今天晚上无法看到那皎洁的明月了。

  到了夜晚,我们一家人围成一桌吃着团圆饭,开开心心地聊着天,我和姐姐吃着圆圆的'月饼,不时地望着夜空,不禁想起了去年的中秋之夜。

  “出来了,出来了”我兴奋地叫起来。月亮从云层中露出头半张脸,害羞得像个小姑娘。慢慢地,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大玉盘,月亮犹如一个穿着白色纱裙的仙女,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明月嵌在天幕上,从月光中我仿佛看见了嫦娥姐姐在孤单地哭泣,她双手抱着玉免想念着自己的亲人看到此景,我忍不住作诗一首:中秋赏月月儿圆,湖水映色月极鲜。悠悠长河似画卷,我们一家共婵娟。众人一听,连夸我说“不错嘛,兴致蛮高,还能作诗了。”我得意地笑了……多么难忘的中秋夜啊!

  这个中秋节虽说有些遗憾,没有见到嫦娥姐姐,但我过得同样愉快,一家人其乐融融过节,团团圆圆吃饭才最重要。

中秋的作文 篇2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到了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中秋节,相传远古时代,后羿娶了一位美丽的妻子——嫦娥。因为三太子太嚣张,后羿迫不得已才将其杀死,东海龙王知道后大发雷霆,要发大水淹死后羿,一位老神仙给了后羿一颗仙丹,嫦娥想让后羿吃,不料,后羿吃的仙丹是假的,自己却吃了真正的仙丹,她不想离开自己亲爱的丈夫,于是飞到了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从此,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上会出现两个人拥抱的身影。

  到了晚上,我们搬着椅子拿着月饼,兴致勃勃地跑到楼下,一边吃月饼,一边观赏皎洁的明月。瞧!月亮姐姐旁边有一只可爱小白兔,不远处站着一个人,他手持斧子在砍一棵桂花树,他应该就是吴刚。这时,妈妈端来一大盒月饼,有蛋黄的.,有豆沙的,还有鲜肉的,品种可多啦!我拿起一个蛋黄味月饼,咬了一口,蛋黄在嘴里滚动着,真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品种多样的月饼,看着皎洁的明月,一起度过了既幸福又团圆的中秋节。

中秋的作文 篇3

  中秋节是我国一年一度节日,是我们最快乐的节日,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中秋节这一天。

  中秋节到了,我们可以吃月饼,放烟花、孔明灯等等,早上起床,我想:“我不吃早餐,我吃月饼,我家有四盒月饼,有水果,花生,沙拉等等。”我喜欢吃沙拉味的月饼,中午和晚上妈妈给我们做了一个丰富的午餐和晚餐,我们全家快乐幸福的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到了晚上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我和三个朋友相约在金桔广场,一起花了5元钱买了一盏孔明灯,我们一人拿一个角,把孔明灯拉开,我们在卖孔明灯叔叔的指导下,把孔明灯拿好,我用打火机把棉花灯芯点燃,小小的火慢慢就变成了口杯一样大的火,孔明灯罩渐渐的变大,就慢慢的产生浮力,我们三人轻轻的松开它,它渐渐飞向天空,好看极了,广场上很多小朋友在放孔明灯,一盏盏孔明灯在天空中飘浮,星星点点站满了天空,它们在天空闪烁着,好像在跟星星比美,它一闪一闪的,像是在跟我们说:“小伙伴们,快快长大,天上有很多的秘密等着你们去寻找,去探索”。 放完孔明灯,我们又买烟花玩,烟花长长的就像跟蜡烛一样,烟花向天上散开,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好看极了,非常灿烂,五颜六色,一朵朵烟花在空中散开,散发出美丽的花朵,在空中舞蹈,在空中歌唱,就像一个个穿着五彩衣的春姑娘,又像天女散花。美丽极了,漂亮极了,广场上的人们都非常开心。

  到了晚上九点半,小伙伴们个个回家,跟家人开始赏月了,一轮明月挂在天空,它是那么的圆,那么的亮,我们也赏月,一边吃月饼,爸爸跟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妈妈出些谜语给我猜,猜对了有奖,我拿着一个个小奖品,奖品有一元,有上网时间卡,卡通片等等,我渡过快乐的中秋节!我真希望天天过中秋节!

中秋的作文 篇4

  临近中秋,街上排满了月饼,商站里码着的还是琳琅满目的月饼。这些月饼情人,熬过了四季的寂寞空无,终于赢了这一个时刻的彼此相守与相拥,怎么不盛装出场,互相争艳斗趣呢。你看,它们有的穿上裙子,有的披上婚纱,有的打上领带,有的着上西服……真可谓是浓装艳抹总相宜。

  我流连于这样的时装秀里,好如置身金碧辉煌中,是那样迫不急待地想褪下它们的外衣,一睹其芳容。拿拿这个,掂掂那个,总有着赏心悦目之感,但无论我如何细细地品味,怎么也没有最初最始的亲切。童年的中秋是单一的,也许正是这单一,给予我的一直是快乐。记得童年快到中秋时,街上就飘着一种很香的味道,那是饼的馨香。我们就在一直盼着中秋佳节的到来,那种渴望的味道真美。

  中秋来了,晚上一家人早早地坐在葡萄藤架下,桌上摆着一盘月饼,月饼数与人数一致,摆着一盘煮花生、一盘煮毛豆、还有一盘生地瓜,切成一块块与饼一样大小,与我看到的月亮一样大小。在我记忆里的月饼都是圆的,饼圆月圆人团圆,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开心快乐并且充满着憧憬。奶奶还会教我们端一盆水,这样子我们就能把月亮装进水里,奶奶还告诉我们,乖的孩子可以在月亮里看到吴刚在砍树;嫦娥在梳头,那头发垂着很长很长,一直垂到人间,我一直吵着问奶奶能摸得到吗?奶奶会对我们说,嫦娥姑娘边梳头边看着人间,她在找寻着最乖的孩子,然后沿着她的头发攀上天宫去体会“天上一日人间七年”;玉兔很安静地端坐在嫦娥身边。

  于是,每年的中秋这一天,我总是早早地帮家里人摆弄好一切,并早早地端盆水,安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吴刚、嫦娥以及玉兔。我总是在那时刻反省着今年到底哪个地方不够乖,总能找到自己不够满意的`地方,比如有回没听妈妈的话,有回逃学,有回骗了弟弟的糖果……我总在对自己保证明年一定不犯这些错误,可小孩子总是不长记性,所以我一回也没有如愿过。虽然没有如愿过,但这么美丽的心愿一直跟随着我,让我的心里一直馨香满怀。端一盆水,在月光溢满的夜晚,端坐于葡萄藤下,聆听着岁月里播放着的歌谣,那么美丽与久远,却分明一直在眼前。轻轻地掬一捧水,月亮就在手心里,那么亲切与真实。轻轻地荡着月亮,少女所有的心事都荡于心间……那时的月饼没有像现在这样注重包装,根本没有包装。

  在我记性里,最好吃的当属“盐酥饼”,一块一毛五分钱,甜中带有一点咸味,咬在嘴里很酥软,吃得不腻,闻着有种很质朴的香味。每回分到我手里的那一块月饼,我总是舍不得吃,对着月亮照着,月圆饼圆年年团圆。为了怕挡不住它的诱惑,我总是先用地瓜、花生、毛豆把肚子填得满满的。怀里揣着月饼,那份富足感是以后的岁月再也不曾有过。月亮落了我也睡了,月饼当然都被哥哥姐姐骗吃了,当然第二天母亲看我哭得那么伤心,总会补给我。如今不管什么时节,商店里都早早地躺着许许多多的月饼,等待着你随时拾捡。它们个个都打扮着花枝招展,如怀春的少女,等待着你的怜惜与钟情。我曾看过一盒月饼,标价8888元,我一直端详着,它穿上很花俏的衣服,所以我无法猜测它的内涵,但我无论如何也猜不着这一盒八小两大的月饼,是用什么吃的原料度上的。只能在想,是不是里面可以吃到金子钻石什么的。这么昂贵的价格,当然它留给我的只能是个谜。

  如今的我,一到中秋采购月饼是件最头疼的事,对着五花八门的月饼,每回把它请回家,试一口,总是甜腻甜腻,怎么也找不到童年里的“盐酥”味。于是,我总在想,适合我的也许惟有家乡的山水。可我只能遥望着,那一份美丽的情丝一直在记忆里搁浅着。去年临近中秋。父亲一直身体不太好,我急忙请了假回家看望他老人家。快过节时,我一直念叨着要吃“盐酥月饼”,嫂子跑了好多个地方买了好几种品牌的“盐酥月饼”,现在它们都已经穿上衣服,虽然不如上海月饼的衣服华丽,但至少免受风寒的袭击,而且也有其响亮的身价。换上衣服的它们,已经变得矫情了,早已经没有当时的质朴味,因为油水足,它们都把自己充塞得甜腻丰满。我一直在追寻着童年的那份质朴,嫂子乘着出差的间隙,几乎跑遍了县城和所有乡镇为我找寻我那梦中情人。结果得来的都是一次次的失望。我知道是我早已经丢失了岁月里最初最真的东西。它只能成为我记忆里永远的梦。

  什么时候起,我总嫌家乡蚊子苍蝇多;什么时候起,我总嫌家乡杂乱无序;什么时候起,我嫌家里大鱼大肉,不是说菜油腻了就是说菜太咸了;什么时候起,我睡不了家里的硬板床;什么时候起我出门习惯了以车代步……望着满街的月饼时装秀,我知道褪下它们的外衣,它一如最初的底子。望着此刻的我,即使把自己的脸涂抹着惨白的,即使穿着跟城里人无异。我何曾不知道我的根在哪里,那么,我又去找寻什么呢?

中秋的作文 篇5

  拜月的目的,不止于“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在民间,人们还用拜月来为农作物是否丰收占卜,更有女子拜月以求子。

  拜月,古人称之为“拜月祭”。严格地说,“拜月祭”,有两次。

  一次是在“秋分”日,目的是“迎寒”。立秋之后,阴气渐盛,古人在这一天晚上举行祭祀活动“拜月祭”。又月亮属阴,代表的是“寒”,所以谓之“迎寒”。唐人陆德明在为《周礼》“圭璧以祀日月”一句作的释文中说:“祭日月,谓曰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夕月”就是指秋分晚上祭月。

  但古人最重要的一次“拜月祭”,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是日是中秋佳节。此风延续至今。

  因时代、地域不同,“拜月祭”俗,大同而小异。

  一般的家庭是:在庭中陈瓜果、月饼供月,进行祭拜,然后赏月。如嘉靖河南《固始县志》:“中秋列瓜果酒饼,男女望月罗拜,已而欢饮,谓之玩月。”《帝京景物略》又曰:“于月出所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这些,都是家庭祭拜的形式。

  在有的地方,还有众人出外游赏的习俗。南宋《新编醉翁谈录》较为详细地记录了这一拜月风俗:“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这段文字,不仅记述了拜月的盛况,还指出了拜月的目的。其实,拜月的目的,不止于“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在民间,人们还用拜月来为农作物是否丰收占卜,如《琐碎录》就记载了民间“占荞麦”之俗:“中秋无月,则兔不孕,蚌不胎,荞麦不实,盖缘兔蚌望月而孕胎,荞麦得月而实。”这虽然没有科学道理,近于无稽之谈,但却也反映出古人对月的'崇拜和运用。

  因月属阴性,主生育,所以古代更有女子拜月以求子,甚至于“乞子”成为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人家儿女于月下设果饼、环服之类,群望月而拜,致辞,谓之请月姑。”她们希望“月姑”送子。到了清代,“拜月求子”又和“摸秋”联系在了一起。道光安徽《繁昌县志》叙说当地的中秋夜:“妇女联袂出游,遇菜圃辄窃南瓜为宜男兆,名曰摸秋。亦有中年乞嗣者,亲友于是夕亦取南瓜,用鼓吹爆竹饷之,谓之送子。”这些,都体现着人们拜月求子的美好愿望。

  时至今日,中秋拜月,仍然是人们的清赏佳节,只是其文化内涵发生了些许的变化。月圆,人亦要圆,只要明月不息,拜月习俗也就绵延不绝。

中秋的作文 篇6

  想必大家都看过《舌尖上的中国》,我本人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就在这中秋佳节与诸位吃货们谈谈中秋节的传统美食。

  说到中秋节,人们的脑海中最先呈现的肯定是月饼。我个人觉得吧,月饼传统的那种并不好吃。豆沙馅的偏甜,吃多了就腻;五仁的月饼虽然看上去很丰盛,不过口感一般,不够单纯简洁;再久远一点的是萝卜丝馅的,大约在我爷爷的时代比较多,但一点也不符合我们的`口味。随着时代的变迁,月饼又开发出了抹茶味,紫薯味,蛋黄味,水果味等等口味。这些月饼都有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皮上印的馅和里面装的馅不统一,总让人觉得每个月饼的味道都不实在,每个月饼的味道都和豆沙味差不多。常常是看到外面的字后欣喜地拆开吃,咬了一口之后就放到一边再也没有吃第二口的兴趣。

  然而,就在吃货们对月饼快要失去希望之时,一个新品种诞生了,那就是——雪月饼。

  我第一次吃雪月饼是去年这时候,正好是我的生日,爸爸妈妈请来了我的朋友和他们的同事一起吃饭。有一位同事的女儿送我的礼物就是雪月饼。那味道,无法言喻。一口下去,先是香香的脆皮,有点像加脆了的华夫饼,甜甜的却毫不腻人,而在这之后的是入口即化的冰激凌,带着比利时黑巧克力的苦涩与香醇,更多的是丝滑的甜蜜,里面还包着一颗硬硬的巧克力豆,牙齿一击,豆子就发出轻微的碎裂声,咀嚼了几下之后,巧克力豆已融化在口中,令人回味无穷……

  啊,美味的雪月饼,我何时才能与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