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4-01-05 10:55: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5篇(荐)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5篇(荐)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

  《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精心挑选了六十八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德故事,它们体现了爱国、正直、勤学、仁爱、诚信、机智、重孝等中华传统美德。

  其中,《学痴王冕》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冕家里贫穷,没有钱读书。他就在放牛时跑去学堂外听先生讲课,并默默记住;到庙里打杂时,夜里就借长明灯读书到天亮。正是由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甚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最终成为了著名的画家、诗人。

  我们小学生现在有这么优越的学习条件,就更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以后才能报效祖国。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中华美德故事》的书,里面介绍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

  其中有一篇讲的是汉帝刘恒的.母亲生病三年,刘恒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尽心服侍母亲。母亲喝的汤药,不是自己亲口尝过,就不给母亲喝。

  传承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美德——仁义,忠孝,诚信。到今天仍然在发扬光大,从我们的好战士雷锋叔叔身上就能体现出了,他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从他那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句名言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那颗金子般的心是多么的善良。这就是美德,中华民族永远传承的美德。我也要向雷锋叔叔那样,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发挥出每一分光和热。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帮助别人。

  我决定从今天开始多帮父母做些家务,听父母的话,认真学习,让父母少为我操心。多关心老师和同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觉得其中的《孔子好学不倦》的故事对我启发特别深。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好学精神,孔子60多岁了,还要拜师学琴。他学琴与别人不同,别人总是迫不及待的要求学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练两三天。可是孔子学习一首曲子埋头一练就是十天。明明已经弹熟了还是不肯换新曲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练熟,还要根据通过曲子的`旋律来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个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好学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他的老师。

  想想自己,感到非常惭愧。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难题,怎么也想不出该怎么做,突然想起一本参考书上有答案,就不懂装懂的抄下来了,交给了老师。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我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就更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新的贡献!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4

  主要内容:今天我读了一个叫“一枚钱的罪恶”的'故事。在北宋有一个叫张乖崖的清官。一个夏天的中午,人们都睡午觉了。张乖崖在书房里看了一会儿书,也有些睡意,他便走到院子里散步。这时,他看见了一个小吏从库房里走出来。张乖崖问他:“怎么这时候了,还在库房里呢?”小吏一愣,说:“我在整理东西。”张乖崖看见他头巾下有一枚铜钱,追问小吏。小吏没办法只好说出了真相。张乖崖听了很是生气,让人打小吏三十大板子。张乖崖说:“一天偷一枚,一千天就是一千枚。”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教育。这个小吏就象我们生活中有的人小时候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如不加以改正,长大了小成了大毛病。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5

  寒假里,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其中的《曾子杀猪》一文令我感触很深。

  文章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上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回来我就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的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我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以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6

  《中华美德故事》记载着我们中国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其中有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伟说”,“昭君出塞”,“中华医圣”等等……,最让我深刻认识的是“妈妈的言传身教。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关于***爷爷的故事,以前毛爷爷的小名叫”石伢子“,有一天在饭堂吃饭的时候,他看见黑伢子没饭吃,就问:”黑伢子你为什么不吃饭啊?“”我……我家断粮了。“石伢子看见他很伤心的样子,就决定把每天的午饭分他一半,这样大家都有饭吃了,两个小朋友都很高兴。但是一回家就跟妈妈说”我饿了!“于是就一天一天的瞒过了妈妈,可是,有一天被妈妈发现了,就问:石伢子这是什么回事,快解释为什么回家就饿了,难道中午没吃好饭吗?”石伢子解释后,妈妈决定给他两份午饭,一份石伢子,一份黑伢子。

  这个故事让我学会“分享”!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7

  今年2月至3月,我读了一本有知识性的书,名叫《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有八部份,共六十八个有趣的精美的中华历史故事。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了:浩然正气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认罪的董宣、互相友爱的孔融,还认识了聪明善良的曹冲。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特别是浩然正气的文天祥,文天祥他生活在我国南宋时期,他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仍然忠贞不渝,宁死不屈,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天祥以他自身壮举谱写的“正气歌”永垂不朽。

  读完这本书,我的收获特别多,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爱国、正直、勤学、仁爱、机智、诚信、重孝等很多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应当继承这些精神财富,并使之发扬光大。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8

  今天,我读完了《中华美德》这本书,其中《孔子好学不倦》的故事,对我启发和教育特别深。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好学精神。孔子60岁了,还要拜师学琴。他学琴的方式跟别从不同,别人总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学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天,而孔子不同,他对同一首曲子至少要理头练上十天,他明明已经弹熟了,还是不肯换新曲子。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练熟,而且还要通过曲子的`旋律来揣摩出曲子的精髓。

  想想自己,感到非常惭愧。有一次,我碰上了一道难题,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想起来,我忽然想到有参考答案,就直接把答案抄下来,并交给了老师,因为全班只有我一个人答对,所以还受到老师的表扬呢!虽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我一直没忘记。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人要诚实,不能不懂装懂。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9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是一个反应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书籍。故事中的人物有的机智、有的好学、有的.勇敢、有的正直,让我感受到人生中应具有真善美。

  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孟母断机》,讲的是:孟子小时候不爱学习,孟母为了激励他,便把纺织到一半的布给剪断了。孟子不解,问母亲。母亲说道:“剪断的布就没有用了,就像你学习半途而废,长大了,啥也做不成。”

  孟子流着眼泪说:“我错了。”后来,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页,为中国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尊崇的古圣先贤之一。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人们有很大影响。可见,一个家庭中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有多么重要。

  希望,全天下的`妈妈都成为有智慧的家长,全天下的孩子都成为积极进取,蒸蒸日上的好孩子!我们共同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最好的自己!”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0

  暑假期间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其中的《曾子杀猪》让我印象最深刻。

  文中主要介绍了,有一天,妻子要去市场买东西,为了不让儿子跟着,便跟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去市场买东西,回来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便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时发现曾子在杀猪,十分不舍,便请求他不要杀猪,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言而无信,既然答应了儿子,就不要后悔。”于是曾子把猪杀了,给儿子做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办到。以前我常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情也不能及时做到,为这事没少被老师、妈妈责骂。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之后要写一篇日记,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呀,古人曾经说:“言必信,行必果。”我决心要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个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1

  我平时吃饭很随意,一碗饭总会剩下一点,母亲为此常批评我。那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中华美德故事》。书里写的故事都很通俗,有尊老敬贤、诚实守信等道德故事,不过,使我感受最深的应该是节俭了。 读到《俭朴篇》时,那一个个普通的故事使我难以忘却。故事中的季文子“以俭为荣”、左权将军“缝补破鞋”、周总理“神秘的'箱子”等,都表现了前辈们节俭奋斗的精神,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宝物”。

  看看我们身边,很多同学花钱不心疼。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同学们一般都有很多零花钱。花完了要,要到了花。平时买起衣服来,从头到脚都要名牌,生日还要大操大办,有了这些还不满足,甚至今天提出要买iPhone,明天又想买iPad,花钱如流水。他们根本不掂掂这些钱的分量,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呀!

  许多看似不经意的小事,诸如丢一个面包,落几粒饭粒,虽无大碍,却会养成一种不良的习惯,影响你的一生。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2

  我认为中华美德主要包括:诚实守信、善良仁爱、勤俭节约、坚韧勇敢、勤劳实干、谦虚好学、正直真诚、孝敬父母、尊重他人。

  书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孔子遇采桑娘。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孔子到了陈国又冷又饿,陈国的皇帝让孔子拿针线穿过九曲明珠,九曲明珠就是珠子中间的孔弯弯曲曲的拐了九道弯,孔子怎么也穿不过去,最后还是请教的采桑娘。

  孔子是位非常有学问的人,但他不耻下问,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懂得东西,再有博学的人,也有自己不明白的`事。不知道不知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还不向别人请教。

  我特别佩服孔子的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应该学习“孔子拜师——不耻下问”!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3

  大家一定都非常爱自己的祖国吧,我也一样。在我家中有一本《中华美德故事》,其中爱国篇里的《屈原投江》令我印象尤为深刻。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屈原的国家将要灭亡了,于是爱国的屈原便向皇上提请了改革的建议,可皇上不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听信了馋言,将屈原流放。后来,屈原的国家灭亡了,他悲愤不已,不愿做亡国奴,最后投江自尽。这其中屈原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他在投江时说的':“我宁可葬身鱼腹,也不让低俗的尘垢来沾染我洁白的操行!”

  正是屈原的这种精神令我感动。他因为爱国,才向皇上一次次地提请改革,他因为爱国,才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难道他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是祖国培育了我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虽然我们现在不用像屈原那样为国牺牲,但我们一样要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去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4

  中华美德的每一个故事都对我们都有很大的教育,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凿壁借光》这个故事。

  故事里的`匡衡,他很爱读书,但家里很穷,没有钱供他上学,他只好白天干活的时候抽空来读书。到了晚上,他就犯愁了,因为没有灯让他看书,他就想了个办法,他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让邻居家里的亮光透过来,他把书对着亮光,这样晚上就能借着亮光读书了。后来,他终于成了著名的文学家。

  我想,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这么好,家里和教室里都是通明透亮,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好多好看的书籍,可是我们经常不去看,和匡衡比起来我们觉得很惭愧。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长大了才能建设祖国。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5

  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我很喜欢端午节,却从来都没听说过它的来历。

  直到有一天我读了屈原先生的故事,才明白妈妈给我包的好吃的肉粽子也有它深厚的历史故事。屈原先生不愿意同流合污,他认为世界上的人都醉了而只有他还保持着清醒,他很绝望,最后投了汨罗江。

  世人为了感念他的忠烈,害怕他的尸首被过往的鱼儿吃掉而向河里扔粽子。从此包粽子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读完了故事我很难受,在感慨屈原先生对于国家的忠心的同时,也渐渐明白了他的伟大与孤傲不屈的'品质,他那忧国忧民的气度让我很是敬佩。

  赤诚本是我国传统美德。岳飞的精忠报国,范仲淹先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让我感受到了他们那颗坦诚纯真的忠心。

  我希望我长大也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保有一颗坦诚的心看待这个世界。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华传统美德-舜的故事07-08

中华传统美德寓言故事06-24

《中华美德故事》读书体会07-02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初中生传统美德故事推荐06-23

中华美德作文02-07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03-31

中华美德故事的读后感12-15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06-24

读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06-22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