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历史典故

时间:2023-12-15 13:07:27 历史 我要投稿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锦集[7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典故吧,典故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你还记得哪些典故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秋时期历史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锦集[7篇]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1

  司马昭之心

  魏少帝曹芳恨透了司马家族,结果被废黜,司马师立曹丕的孙子曹髦(mao)为帝。但是,曹髦空有帝王的虚名,手中却没有实权,只是个傀儡(kuilei),蝉联命一个朝廷官员都做不了主。朝中的`全部权威都集中在司马师和他弟弟司马昭手中。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哥哥司马师死后,他接替做了上将军。司马昭同父亲、哥哥一样,工于心计,计谋过人。司马昭方才坐上上将军的宝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2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季,曹操带领队伍去伐罪张绣,气候热得出奇,烈日似火,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队伍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忧贻误战机,心里非常着急。但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速速度呢?他立即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另有很远的旅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措施。”他知道现在纵然下下令要求队伍加速速度也无济于事。脑子一转,措施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部队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边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调禁不住加速了很多。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梦想慰藉自己或他人。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3

  春秋时期战争双方的守则,有意思!

  (一)春秋时代的战争不允许平民和奴隶上战场,他们参战但不作战,主要担任扛行李、喂马、做饭这些后勤工作。担任作战任务的是士,也就是最低一等的成年贵族男子,称为“战士”。

  (二)战争必须在两国交界处进行,约好的.地点在边疆,即野外,因此称为“疆场”和“野战”。

  (三)春秋时期的战争需要先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并且战书的用词谦虚恭敬。双方都会优待敌军使者,要举办宴会迎接,宴会上一定有奏乐和赋诗,使者作为客人也会答谢。

  (四)春秋时代的战争全部都是车战,没有马战或士兵站在地上作战,而是每个战士驾驶一辆战车。战车按一字排开。

  (五)两军战车数量均等,即敌军出动10辆战车,我方也出动10辆战车。作战时双方战车捉对厮杀,也就是我驾驶的战车只与对面的那辆敌军战车作战,不和其他敌军战车交锋。

  (六)春秋时代战争的规矩是:敌军战车没有摆好,我方不得击鼓进军。必须双方的战车都排列好了,双发才会打招呼“你摆好了没有?”“好啦……”“我开始打啦~”“好的~~~”

  (七)双方战车交错的一瞬间,车上的战士用戈互相敲击。战车在这个过程中不停。交错之后,第一个回合结束。双方战车掉头回来,再交错,战士再用戈敲击,这是第二个回合……以此类推……通常几个回合以后战斗就会结束,因为这种来回掉头会让战车轮子或者其他部件坏掉…

  (八)春秋时代战争的另一个法则是:如果敌军战士在战斗中受伤,必须马上停止战斗,让伤员回营疗伤。而我方战士则就地观战,不得参与其他“配对”战斗当中。

  (九)不能俘虏有白头发的战士,有白头发说明年纪已老,必须把他放回去养老。

  (十)敌军如果战败选择撤退,一般情况下不追击。追击也可以,但只许追50步。《孟子》说“五十步笑百步”的原意就是:跑50步是逃兵,跑100步也是逃兵,你有什么资格笑话人家呢?但这句话放在春秋时代,50步是可以笑话100步的,因为跑50步就已经安全了,敌军不会再追,还多跑出去100步不是傻么……

  (十一)一次晋国与楚国交战,晋军失败逃跑。所有战车都怕了,战场上只有一辆晋军战车停着不动。跟他“配对”的那辆楚国战车追上来,在他旁边停下,那个楚军战士下车,问晋国战士“哥们儿你咋了,你咋不跑呢?”晋国战士回答“我车坏了,它不动。”楚国战士说“哦,我看看……应该是这个地方有问题,我帮你弄一弄还能动。”于是楚国战士帮晋国战士修好战车,自己又跑回自己的战车上,晋国战士继续跑,楚国战士继续追。跑了没几步,晋国战车又不动了。楚国战士又把车停下来,下车问:“哥们你咋又不动了?”晋国战士回答:“它又不动了。”楚国战士又帮忙把晋国战车修好,晋国战士驾车继续跑,楚国战士回到自己车上继续追。追到第50步,楚国战士停下不追了,晋国战士也停下车,对着楚国战士招手说:“楚国的兄弟谢谢啊!”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4

  【闻鸡起舞的典故出处】《晋书·祖逖传》。

  【闻鸡起舞的典故释义】闻:听到;舞:舞剑。听到鸡叫声,就起来舞剑。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时奋发。

  【闻鸡起舞的历史典故】

  祖逖和刘琨是晋代著名的两个将领。24岁那年,祖逖担任司州主簿,主管文书簿籍。刘琨是汉朝宗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是一个很有志向的青年。他们志同道合,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一番事业。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很是焦虑。他们白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回家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谈如何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谈就是大半夜,累了才合盖一床被子睡下。

  有一,他们谈得很晚,刚入睡,刘琨就鼾声如雷。刚睡了一会儿,祖逖猛然听到鸡的叫声,于是叫醒刘琨说:“你听,你听,这不是荒鸡的叫声吗?恐怕下要大乱了,我们还能安稳地睡觉吗?”刘琨揉揉眼,想想说:“对!应该居安思危!”于是两人穿衣起床来到院中,拔剑对舞起来,直到曙光初露才去歇后来,祖逖和刘琨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贡献。而他们早年闻鸡起舞的`故事更是成为美谈,家喻户晓。

  【成长心语】

  富兰克林说:“勤奋是好运之母。”正是勤奋与坚持不懈,使平凡的祖逖和刘琨成为威名远扬的将军。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好运降临到自己身上。事实上,成功的大门也永远为勤奋者敞开着,幸运女神也总是垂青于坚持不懈的人。不要抱怨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在机会来临之前,先问自己:我足够勤奋吗?有时候,牺牲一点安逸的享受,换之以奋发向上,人生便会多一分积极与动力,成功的曙光便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5

  【子产放生的典故出处】《孟子·万章上》。

  【子产放生的典故释义】子产:春秋时,郑国人,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形容人心地善良。

  【子产放生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个贤大夫公孙侨,字子产,心地仁厚。他常济贫并救人于危难,喜欢行善,特别是从不杀生。

  一,一个朋友送给子产几条活鱼。这些鱼很肥,做成菜肯定是一道美味。子产非常感激朋友的好意,高高兴兴地收下了礼物,然后吩咐仆人:“把这些鱼放到院子里的鱼池里。”他的仆人说:“老爷,这种鱼是鲜有的美味,如果将它们放到鱼池中,池里的水又不像山间小溪那样清澈,鱼肉就会变得松软,味道也就不会那么好了。您应该马上吃掉它们。”子产笑了:“这里我说了算,照我说的做。我怎么会因为贪图美味就杀掉这些可怜无辜的鱼呢?我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仆人只得遵照命令。当仆人把鱼倒回池中时,眼见鱼儿悠游水中,浮沉其间,子产不禁感叹说:“你们真幸运啊!如果你们被送给别人,那么你们现在已经在锅中受煎熬了!”

  【成长心语】

  孔子称赞子产:“有仁爱之德古遗风,敬事长上,体恤百姓。”子产因其聪明和善良,而被人们传诵至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因为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善事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是一件很小的坏事就去做。因为生活其实就是由这些小事堆积形成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小善和小恶会成为日后那些大善和大恶的基础。人人都应该存有善念,心中有善就会觉得生活很充实。人的行为都要符合道德的准则,要对的起自己的良知,这是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前提条件,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哲理。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6

  【安步当车的典故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

  【安步当车的典故释义】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人能安于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

  【安步当车的历史典故】

  战国时齐国有位贤者,名叫颜蜀。齐宣王十分仰慕他,便把他召进宫来。颜蜀走进宫内,来到殿前,就停住了脚步,不再前进。齐宣王叫他上前,颜蜀不仅一步不动,还叫齐宣王下来迎接他,说:“如果是我走到大王面前,说明我羡慕大王的权势;如果是大王走过来,说明大王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齐宣王生气地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蜀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脑袋的,就封为万户侯,赏金千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脑袋还不如一个死了的士人的坟墓呢!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多,是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不务实事而成名于下的,所以君王要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齐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于是对颜蜀说:“听了您的一番高论,茅塞顿开,希望您接受我拜您为师,今后您就住在这里,有肉吃,有车乘,您的家人个个衣着华丽。”颜蜀拒绝道:“玉,产于山中,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仍宝贵,但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享有利禄,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我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到点吃饭,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做乘车。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净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颜蜀说罢,向齐宣王拜了两拜便离开了。

  【成长心语】

  在大富大贵面前,颜蜀能够安于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做人需要几分淡泊,只有如此才能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淡泊,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有时候追求的目标因能力所限无法达到,并不能代表没有获得或距离成功很远,只要思想达到了,结果必然是一样的。坦然地面对生命中的荣辱、得失、进退,其实是人生命中最为可贵的品格。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渐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7

  春秋时期战争双方的守则,有意思!

  (一)

  春秋时代的战争不允许平民和奴隶上战场,他们参战但不作战,主要担任扛行李、喂马、做饭这些后勤工作。担任作战任务的是士,也就是最低一等的成年贵族男子,称为“战士”。

  (二)

  战争必须在两国交界处进行,约好的地点在边疆,即野外,因此称为“疆场”和“野战”。

  (三)

  春秋时期的战争需要先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并且战书的用词谦虚恭敬。双方都会优待敌军使者,要举办宴会迎接,宴会上一定有奏乐和赋诗,使者作为客人也会答谢。

  (四)

  春秋时代的战争全部都是车战,没有马战或士兵站在地上作战,而是每个战士驾驶一辆战车。战车按一字排开。

  (五)

  两军战车数量均等,即敌军出动10辆战车,我方也出动10辆战车。作战时双方战车捉对厮杀,也就是我驾驶的战车只与对面的那辆敌军战车作战,不和其他敌军战车交锋。

  (六)

  春秋时代战争的规矩是:敌军战车没有摆好,我方不得击鼓进军。必须双方的战车都排列好了,双发才会打招呼“你摆好了没有?”“好啦……”“我开始打啦~”“好的~~~”

  (七)

  双方战车交错的一瞬间,车上的`战士用戈互相敲击。战车在这个过程中不停。交错之后,第一个回合结束。双方战车掉头回来,再交错,战士再用戈敲击,这是第二个回合……以此类推……通常几个回合以后战斗就会结束,因为这种来回掉头会让战车轮子或者其他部件坏掉…

  (八)

  春秋时代战争的另一个法则是:如果敌军战士在战斗中受伤,必须马上停止战斗,让伤员回营疗伤。而我方战士则就地观战,不得参与其他“配对”战斗当中。

  (九)

  还有一个法则:不能俘虏有白头发的战士,有白头发说明年纪已老,必须把他放回去养老。

  (十)

  敌军如果战败选择撤退,一般情况下不追击。追击也可以,但只许追50步。《孟子》说“五十步笑百步”的原意就是:跑50步是逃兵,跑100步也是逃兵,你有什么资格笑话人家呢?但这句话放在春秋时代,50步是可以笑话100步的,因为跑50步就已经安全了,敌军不会再追,还多跑出去100步不是傻么……

  (十一)

  一次晋国与楚国交战,晋军失败逃跑。所有战车都怕了,战场上只有一辆晋军战车停着不动。跟他“配对”的那辆楚国战车追上来,在他旁边停下,那个楚军战士下车,问晋国战士“哥们儿你咋了,你咋不跑呢?”晋国战士回答“我车坏了,它不动。”楚国战士说“哦,我看看……应该是这个地方有问题,我帮你弄一弄还能动。”于是楚国战士帮晋国战士修好战车,自己又跑回自己的战车上,晋国战士继续跑,楚国战士继续追。跑了没几步,晋国战车又不动了。楚国战士又把车停下来,下车问:“哥们你咋又不动了?”晋国战士回答:“它又不动了。”楚国战士又帮忙把晋国战车修好,晋国战士驾车继续跑,楚国战士回到自己车上继续追。追到第50步,楚国战士停下不追了,晋国战士也停下车,对着楚国战士招手说:“楚国的兄弟谢谢啊!”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03-25

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03-14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精选)08-28

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10-11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02-19

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精品)07-05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通用05-06

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热]08-02

【集合】春秋时期历史典故07-24

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必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