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14 13:35:26 设计 我要投稿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2篇(通用)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2篇(通用)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来看几幅少数民族服饰图片,请同学说一说都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播放傣族、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图片)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过家,我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老师放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字。(课件播放几个民族的简单介绍)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第一遍欣赏歌曲

  (二)”知识抢答——“动动我们的脑”

  多媒体出示问题:

  1、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

  2、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

  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热情” “奔放”“激昂”“欢快”“奋进”等等)

  (三)作品分析

  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民族大团结的图片,体会民族的和谐相处。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师生合作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引导学生结合齐读时的感受说说“爱我中华”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

  四、跟唱歌曲,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爱我中华

  团结爱国

  [教学反思]

  因为本课是大家很熟悉的歌词,有的学生都会唱了,学习起来相对容易。通过播放歌曲,图片学生能对各族的团结有较清楚的认识,通过学生观看抗震救灾时人们的英勇表现理解我们的民族在灾难面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文章进行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不恰当的地方,需要加强练习。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2

  一、设计理念:

  音乐是积聚灵感、促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本节课。

  二、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这首歌在本单元中起着总结全单元的作用,它体现了“弘扬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爱我中华》是一首集我国南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歌舞音调创作而成歌曲,四四拍,曲式结构为三段式,全曲旋律流畅,变化丰富,有张有弛,一气呵成,营造了热情奔放的情绪。

  三、教学目标:

  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

  1、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能用热情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趣和喜悦心情。

  2、从民族音乐出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生活、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四、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爱我中华》

  难点:计划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准确掌握多变的节奏,及时呼吸,吐字清晰。

  五、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抢答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题,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六、教学流程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本课的教学过程是由导入新课、学习歌曲、知识讲解、拓展延伸四个部分组成。

  1、首先我用知识抢答导入新课,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此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的国家,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由于生活地区环境等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歌舞音乐也不相同,以此切入课题。

  2、学习歌曲,先用聆听法让学生欣赏全曲,欣赏是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聆听中去体验、感悟音乐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经验,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带着不同层次的问题:(1)这首歌运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2)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接下来是教授歌曲,在聆听的'基础上来教授,我弹琴协助,这样就增强了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在学生完整演唱之前提出演唱歌曲的要求:热情、自豪、欢快的。

  3、知识讲解:

  4、拓展延伸:通过简单介绍不同民族的歌舞,让学生了解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目的在于激发他们继续探究更深更多的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兴趣,从而产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最后给学生留的课外作业是让学生为这首歌重新创编歌词,引导学生从爱祖国的情感联系发展到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这就再一次让学生的自主创编能力得到了锻炼,让学生的情感从创作中得到升华。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03-23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5篇03-23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5篇)03-23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08-05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05-20

爱我中华音乐教学反思05-16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反思07-03

爱我中华音乐教学反思4篇05-16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