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

时间:2023-12-12 15:29:02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推荐】传统文化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传统文化作文

传统文化作文 篇1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的故事为人所传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更是带给人无限的思考和感悟。之所以称之为经典,之所以被人所流传的一些东西,一定是有它们存在的价值的,现代社会是这样,传统文化也是如此。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大多是来自书上,翻开书本,各种对于传统文化的记载数不胜数,剪纸、皮影戏、扭秧歌等民间艺术也被流传至今,丰富着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还来自老一辈的传颂。小的时候,每到夏天,吃过晚饭,大家总喜欢搬着凳子坐在门口,好多人聚集在一块,闲聊家常,或是讲讲以前的故事,也很是生动有趣。

  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来自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很多历史性的电视剧,虽然不一定属实,但很多众所周知的片段还是力求还原的,所以在电视剧或是节目里便能够看到画面版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描述,想想也很是欣喜。

  传统文化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发展历程,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更应该把他们继续发扬传送下去。

传统文化作文 篇2

  心态决定一切。这是一句流行的哲语。心态的好坏取决于心灵的好坏。美好的心灵、幸福的心灵,自然是向上的、积极的心态;反之,则是向下的、消极的心态。心灵在于滋养。教师需要美好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如何使教师拥有美好的心灵?我的方法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

  一、回到教育的“道”

  厌倦工作累,抱怨工资低,推托教研课,反感提创新,个人学习荒芜怠惰,专业成长停滞缓慢,无视人的成长规律,不关注学生感受,总之是提不起精神来。“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教师应该遵守的“道”在教师群体中已经亏损久矣!当然,这也是现代社会职场中人们的通病。

  人,到底要怎样才能快乐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把信送给加西亚》《你为谁而工作?》《唤醒心中的巨人》《不抱怨的世界》《你变了,世界就变了》《正能量》《遇见未知的自己》等书籍,都在改善人的心态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近两年来,我开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学虽然极其有限,但是边学边运用,指导生活和工作,感觉却颇受益。它能雅正人们的言行举止礼仪,使个人形象变得庄严;它能提升个人气质,使个体更谦卑更宽容更感恩;它能提起人们的羞耻心、敬畏心、规则心,洗涤团队流弊,使团队更和谐更进取。

  大道至简,在这个物质极其丰富、世象日益喧嚣的社会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醒人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感受人生幸福的真谛,从而享受生命的快乐。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科技文明高速发展的必然。

  二、校长要带头亲近圣贤

  在大环境一定的'情况下,学校教师整体的精神风貌取决于校长。亲近古圣先贤,能够让校长更有智慧。所以,校长要带头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校长要勇于自我超越。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中的这段对话揭示了管理者修己而后安团队的规律。《了凡四训》也写道:“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这些话语,激励着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校长勇于自我超越。

  校长要不断提醒自己以德治校。《论语》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弟子规》说道:“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校长时时诵习,不断砥砺德行,在这样的校长的领导下,教师的心态才会端正。

  校长要不断端正管理的动机。激励教师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管理还是教师幸福?是校长省事,还是长远育人与学校发展?学习传统文化,去除名利心,发乎赤诚,才会真正把教师幸福放在第一位,“诚于中,形于外”,才能形成有凝聚力的教师团队。

  校长要不断提高管理艺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校园出现负面行为和思想,校长便以负责任决不推诿的态度,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提高驾驭情绪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约失之者,鲜矣。”小心谨慎地拿捏好“以人为本”与“制度管理”之间的分寸,不温不火,坚定不移,以积极的心态、稳妥的方式赢得教师的尊重,一点一点地培植校园积极向上的风气。

  校长要相信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本质。培育一所学校的文化,一年两年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挫折。校长要牢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的思想,相信人人都有向善、向上、向美的愿望,才能怀着一颗爱心工作,看到教师的差异,心平气和地研究改进不良现状的方法,相信并期待成长,宽容却不放任,不断弘扬人性真善美的思想精华。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校长的思想如明月朗照全校,才能打造一支阳光的教师团队。

  三、文化需要长时“熏修”

  用中华传统文化滋养教师,运用的诀窍在于“顶层设计,长时熏修,一门深入”。但是很多学校停留于经典背诵活动,在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德育工作中运用得不充分、不连贯、不系统。

  一是校本课程植入。《弟子规》是儒家思想的根,是为人子弟在家或在外做人做事应该遵守的礼仪规范。从20xx年开始,我校先在三年级开设校本课程《弟子规》,目标简单到就是让一部分孩子接触学习,然后慢慢进入校园里教师的视野。本期,我们办了一个致力于“童蒙养正,少年养性”、致力于良好德行培养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研究的“国学班”,并开始在全校开展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的活动。

  二是顶层设计。“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行。”20xx年,我校正式提出“培养一生有益的德行,养成一生有益的习惯”的办学理念,概括为“德行文化、习惯教育”,把长养德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儒雅岳城、健美岳城、科研岳城”。学校德育工作以《弟子规》作为突破口。我们确定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儒外在,雅内心”。我校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提炼办学理念、实现办学目标、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让传统文化经典不只是孤立地停留于背诵,而是学用结合,从外在内化到意识。从背诵到运用到评价,长时熏修,一门深入,师生都能从中学习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是教师培训贯穿。暑假,我校派教师参加了在大连举行的教师传统文化学习班,为期15天,两位老师收获特别大,对教师自身德行的完善,以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开学期间,我们组织教师听中华传统文化道德论坛讲座;国庆期间,组织教师赴衡山观摩传统文化师资班的培训等。为了调动教师学习《弟子规》的兴趣,我们分周次在教师例会上开展抢答竞赛,分解难度,由生疏到熟悉,由排斥到接受。党支部还将推行传统文化的蔡礼旭老师主讲的《幸福人生》系列讲座视频,作为师德教育的素材,在教师例会上学习。

  生活的幸福要从工作的幸福中体味,培训也好,学习也好,一次两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长期“熏修”,才能真正滋养心灵。

传统文化作文 篇3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遥望远山,暮霭沉沉楚天远阔;眺看江海,历史长河蜿蜒绵亘,有多少文明湮灭在那暗流中。

  独我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何以博大精深?得益于中华儿女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良好风尚。儒家孔孟为千古之圣,“仁德”“大同”奠基中华思想;苏秦师承鬼谷子,习纵横之术,观天下之局势,九州之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韩非饱览百家之书,集法家之大成,以“重刑止刑”之异震惊四海;墨翟精通奇门遁甲,在冷兵器时代为自己“兼爱尚同”的思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察举到科举,从世卿世禄到以才任官,从百家争鸣到趋于融合,从彼此敌对到三教合流......中华文明就在这思想大碰撞中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相互交融,包罗万象。

  当今中华,博大精深也依旧是其代名词。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全盘西化论”到如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故宫系列掀起的时尚界“中国热”,中医药文化正凭借其深厚的底蕴悄然崛起,中华诗词刻录的一张张中国名片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文明正在世界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l。

  中华文明何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几千年来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问世,是无与伦比的创造精神;面对自然,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这是执着拼搏的奋斗精神;《周易》中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是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伏羲画卦,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这是百折不挠的追梦精神。除此以外,还有高昂如星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情怀,也有婉约似烟雨“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的儿女情长。

  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去往何方,当那结构精巧的中国结出现的那一瞬间,也必然会思绪涌动,泪眼婆娑。仿佛漂泊浮萍落了根,天地沙鸥归了家,离家的雏燕飞回了故乡。割得断的是地图的距离,放不下的是中华的依恋。

  中华民族精神早已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根植于中华文明风尚之中,根植于中华风骨之中,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于山河共勉,于日月争光。

  再闻华夏,百转千年。望穿秋水,望不透博大精深;斗转星移,轮不回源远流长。《中华世纪坛序》言道,“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堂堂。”中华文明,必将“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传统文化作文 篇4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中有双鲤鱼, 相戏碧波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莲叶深处谁家女, 隔水笑抛一只莲。

  这首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江南女子,穿着格格服,荷间戏鱼。她的裙摆上点缀着妈妈手绣的荷花,宽大的水袖反衬出她婀娜的身姿。华丽的头饰,翩翩的蝴蝶,映着小格格美丽的脸庞。那可爱的.花盆鞋,走起来那么曼妙,像小天鹅在荷花间舞蹈,洁白的龙华,随风飘动,传统的盘扣,藏着女孩家心里的小秘密。那光滑的丝绸啊,抚摸着小格格粉嫩的小手,像绿叶衬托着荷花。

  大家请看图片,这就是格格服——历经400年历史的清朝皇家服饰,中国传统服装的代表。它充分体现了中华女子清雅秀丽、聪慧端庄的温婉形象,也是多种民间手工艺世代传承的瑰宝。她不但是美丽的衣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符号、历史的乐章!

传统文化作文 篇5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今天,就让我给你介绍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吧!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重五、端阳、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这天,家家户户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人们在这天还要悬菖蒲、洒雄黄水、挂艾枝、喝雄黄酒,杀菌防病。传说端午节源于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反对,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悲愤,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后,投汨罗江身亡。他死后,有人打捞他的身体,有人投饭团,后来怕饭团被蛟龙吞食,就用栏叶抱起饭团,投下汨罗江,这就成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呢!因为要吃粽子,所以妈妈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栏叶包成一个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颗大红枣,用栏叶裹紧,系上五彩绳,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妈妈一个个地做着,汗水无声的落着,终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着就开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两个小时才会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阵阵粽香向我袭来,我尝了一口,啊多么美味的`粽子啊!这是妈妈用辛劳的汗水为我制作的美食,我永远都不能忘怀。这就是我家的端午节!

  祖国的传统文化像一座宝库,我像只小蜜蜂在这宝库里尽情采集。

传统文化作文 篇6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共有十个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9个太阳,后娶嫦娥为妻。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是嫦娥思念丈夫便向丈夫说:“明天是月圆的时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院子里,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第二天,后羿照嫦娥的吩咐做,果然夫妻团圆。因此中秋节用月饼祭祀嫦娥的习俗便传了下来。今年的中秋节我与家人共同坐在阳台上吃月饼的'事情还让我记忆犹新。这就听我慢慢道来:

  今天是中秋节,妈妈从外面买了整整一篮子的月饼。有豆沙馅的、莲蓉馅的、五仁馅的、双黄馅的、鲜肉馅的……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垂涎三尺。开始吃月饼了,大家都拿起放在自己面前的塑料刀开始小心翼翼的切起来了,我看着大家那熟练的动作,不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轮到我切了,我先把左手按在离刀一厘米的地方,右手拿着刀小心翼翼的切着。然而,由于紧张,我的手一直在发抖,那刀仿佛偏要与我作对,我要它往前,它却老往旁边倾斜。呼!总算切好了,可是一抬头,我便又傻眼了,我切的月饼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只是勉强能吃,而别人切得整整齐齐,十分好看。于是,第二次我切时,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不再紧张,使手不再发抖,果然这回我切得整齐多了。我们都高兴地吃着自己切的月饼,边吃还边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这就是我喜欢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你呢?

传统文化作文 篇7

  中国有许多传统文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最喜欢的就是过年了。春节到了,人们一个个喜笑颜开,敲锣打鼓,到处喜气洋洋的。家家户户喜贴春联,辞旧迎新的节目非常精彩!你知道吗?春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喜庆的活动吗?那是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让我来跟你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只叫:“年”的怪物,它常年隐居在冰冷的海底。它头上长着两根又粗又尖的触角,凶猛无比。每到过年的时候,它就会爬到岸上来,吞噬人们养的牲畜,残害人的性命。所以,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带着老人和孩子,逃到深山老林里去,不让家人受到“年”的`伤害,丢失性命。

  但在有一年,午夜之时,“年”兽出来时发现村东头的王婆婆家还是灯火通明,于是“年”怪叫一声之后,就扑了上去,就在这时门开了,从里面走出了一个身穿红袍的老人,“年”兽见了,落荒而逃。原来,“年”兽怕灯光和红色呀!

  从此,每到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穿红色的衣服,放鞭炮。整夜烛火通明,待命守岁。第二天一早就去亲朋好友的家里道喜问好,后来,这逐渐成了我们现在最喜欢的节日-春节。

传统文化作文 篇8

  上午,秋高气爽,我们快乐牛牛小队举行了第二次小队活动,跟着课本,来到了河坊街和吴山广场,寻找中国的传统文化。

  走进河坊街不久,我们就看到一家店门口有个招牌,上面画着一条卡通的龙,还写着大大的“龙须糖”三个字,有个叔叔在里面忙着做着什么,一个阿姨招呼我们上去看看。我们往前凑上去看,叔叔面前的柜台上放着一盆花生芝麻和白糖的馅料。

  只见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像细细白白的毛线一样的东西,从盆里舀上一勺馅料,放在“毛线”里,然后把它们卷成四四方方的“棉被卷”,放到边上的盒子里,很快盒子里就有了十床小“棉被”。这就是龙须糖吗?味道不知道怎么样?这时候,边上的阿姨说:“小朋友,买点龙须糖吧!”

  看我们大家都很有兴趣,妈妈就掏出钱给我们买了一盒。新出炉的龙须糖归我们了!大家每人拿了一个就开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迫不及待地把一整块龙须糖塞进嘴巴,一半的糖露在了外面,嘴里的糖一下子就化了,好粘啊,边上的小朋友就笑话我,“看看卢知鉴,像不像长了龙须啊!”

  “你吃这么快,怎么能尝出味道,日记怎么写啊?”我赶紧把露在外面的糖咬了下来,一口一口地慢慢吃,甜丝丝的`,糖里裹着的花生、芝麻香喷喷的,非常美味。我吃完一块,舔舔嘴巴,呀,下巴上还真留着一条“胡须”呢!

  我让妈妈帮我拍了一张“胡须”照,然后又伸手抓了一块龙须糖开始吃,边吃还边看盒子上的介绍,原来龙须糖已经至少有500年的历史了,龙须是从麦芽糖里抽炼出来的纤幼银丝精制出来的,它的名字还是明朝正德皇帝给取的呢。

  吃完了龙须糖,我们去了方回春堂,参观了这家始创于1649年、364岁的中药老店;然后看了神奇的吹玻璃、有意思的拉大片、捏糖人,还品尝了糖蝴蝶和杭州有名的定胜糕,体验了抖空竹这项民间活动,最后还去参馆了朱炳仁铜雕馆,见识了不可思议的铜雕艺术。

  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我们的探寻传统文化之旅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地离开了吴山广场。

【传统文化作文】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的作文07-06

【经典】传统文化的作文07-27

传统文化的作文11-17

传统文化的作文(精选)07-04

传统文化的作文11-02

传统文化的中学作文06-28

学习传统文化的作文06-22

传统文化作文07-02

传统文化优秀作文04-16

传统文化孝道作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