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的传说

时间:2023-12-04 15:57:27 寒衣节 我要投稿

有关寒衣节的传说

有关寒衣节的传说1

  寒衣节的由来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教,感游衣于汉纪,成献报于礼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诸军将校皆赐锦袍。”(←授衣)(祭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寒衣节传说

  中国民间传说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有关寒衣节的传说2

  传说周朝的时候,农历十月初一就是腊祭日,这一天,周王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周王要祭祀,祭品就要提前准备,那这些祭品从哪儿来?自然是搜刮百姓而来。每年九月初一,周王便下诏让诸侯筹备祭品,九月初十之前务必送到镐京。正因为有了周王这道诏令,各诸侯国的官吏们才借机敛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周宣王时期,镐京城八十里外有座翠华山,山里住着一个猎户名叫思齐。这思齐二十多岁,与双目失明的母亲乔氏相依为命。思齐每日进山打猎,乔氏在家干些杂活,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这一日,思齐从山里打来两只野兔。正要剥皮下锅,两个税吏就闯了进来,说国君有令,命每个猎户三日之内上交金钱豹一只,否则以抗税论处。抗税罪过可不轻啊,是要受五刑的,轻则刺字,重则割鼻砍脚。税吏说完,一见灶边放着两只野兔,二话没说一把抄起来,大摇大摆地走了。

  税吏一走,思齐就蹲在地上叹起气来。这个季节金钱豹实在是不好打呀!因为金钱豹喜欢吃梅花鹿,可这个时候梅花鹿都到终南山南坡过冬去了。但不好打也得打呀,要不然就得受五刑。思齐叹着气,骂了一通税吏,出门挖了一些野菜回来熬了野兔被税吏抢走了,娘俩只能吃这个。吃完饭,思齐躺下休息,准备养足精神第二天进山去找金钱豹。

  不大一会儿思齐就睡着了,可乔氏却始终没有睡。她为儿子担心,要是三天之内打不到金钱豹,儿子就要被税吏带走去受刑。儿子才二十多岁,真被砍了双脚,以后怎么生活呀?乔氏想着想着,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思齐背上弓箭,拿着猎刀猎叉就进山了。可在山里转了一天,连个金钱豹的影子也没有看到。思齐垂头丧气地回了家,明天税吏就来收金钱豹了,这可怎么办呢?

  当天晚上,思齐躺下后怎么也睡不着。乔氏说:儿啊,你不要着急,明日你再进山,若寻不到金钱豹,午时你就回家,为娘自会让你猎到金钱豹。思齐一骨碌爬起来,说:娘,你有什么办法?快说。乔氏摇摇头,说:为娘现在不说,你明日午时回家便知。

  一夜无话。第二天思齐又进了山,还是没有收获。将近午时,思齐急匆匆往家赶,想让乔氏告诉他猎获金钱豹的.方法。离家还有几十丈的时候,思齐看见乔氏站在屋前。屋前有一口大锅,锅下架着火,乔氏正用一根棍子在锅里搅动。思齐提鼻子一闻,迎面吹来的风中有一股浓浓的鹿肉香。思齐纳闷,他已经好久没打到梅花鹿了,娘从哪弄来的鹿肉呢?正想着,忽见一只金钱豹从屋后溜了出来,一步一步向乔氏走去。思齐心说坏了,娘双目失眠,金豹突然出现,岂不遭殃了?想着,思齐撒腿就往屋前跑,一边跑一边喊:娘,快进屋,金钱豹来了!话音刚落,金钱豹已扑向乔氏,血盆大口一张,叼起乔氏就跑。

  思齐流着泪跑到屋前,见大锅里根本没有鹿肉,而是一堆鹿骨。思齐顿时明白了,娘是想用熬骨猎兽的办法引金钱豹出来。可这种方法只有在集体群猎的时候才能用,因为骨头熬出的香气引来野兽之后,猎户就要与野兽正面交锋,人少根本不是野兽的对手。乔氏是怕思齐受刑,情急之下才用这个办法把金钱豹引了出来。

有关寒衣节的传说3

  寒衣节由来

  寒衣节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祭祀节日之一。20_年寒衣节是10月31日,也就是农历的十月一日。

  阴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但和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不同的是,除以烧的形式为死去的亡灵送纸钱外,因为正逢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所以传统的寒衣节还要送去五色纸做的寒衣,以表达后人对祖先的`纪念。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寒衣节传说

  中国民间传说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寒衣节风俗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有关寒衣节由来传说

有关寒衣节的传说4

  有人认为,寒衣节起源于周代,因为《诗经·豳风·七月》明确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汉代儒者毛亨诠释此句句义说:“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冷了,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另外,《礼记·月令》记载农历十月立冬时,周代有迎冬之礼。天子率三公九卿等高官权贵到北郊行礼。礼毕返宫,奖赏为国捐躯者,抚恤其妻子儿女。有人推测,《礼记》所载周天子对逝者的赏赐,就是送寒衣。上行下效,相沿成习。

  有人则认为,寒衣节起源于秦朝孟姜女为给被抓去修长城的丈夫送寒衣,千里寻夫,到后发现丈夫已死,尸骨被砌进长城城墙,遂恸哭不已,哭倒长城的故事。自此,长城内外民众,便将农历十月初一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给逝去的亲人烧送寒衣,成为北方民众凭吊已故亲人的重要节俗。宋朝诗人刘克庄曾写《读秦纪七绝》诗感慨道:黔首死于城者众,杞梁身直一微尘。不知当日征入妇,亲送寒衣有几人。也有人认为,寒衣节起源于东汉时。这种说法源于一则目前尚无法考证是否属实的民间传说。在这则民间传说中,有一位名叫慧娘的女子,她的丈夫叫蔡莫。夫妻二人的.名字,虽同样在正史文献中,无可稽考。不过,这则民间传说的作者,却将二人与一位真实的历史名人挂上了钩。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造纸术发明者蔡伦。

  民间传说的作者,将蔡莫设定为蔡伦的哥哥。蔡伦发明造纸术后,蔡莫夫妇见有利可图,于是向蔡伦学习造纸术。却因学艺不精,造出了一屋子废纸,卖不出去。慧娘想出了一个办法,她躺进棺材里诈死。蔡莫则喊来邻居们,帮忙处理“后事”。蔡莫将自己造的废纸折成钱状,在棺前焚烧。这时,慧娘“苏醒”过来,告诉众人说:“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蔡莫故意说道:“我只给你烧纸,啥时候给你烧钱来?”慧娘说道:“在阴间,用你造的纸折成的钱,就是钱财。我用你烧给我的钱贿赂阎王、小鬼,所以才被放回来。”夫妻二人合演的双簧,令众人信以为真。蔡莫造的纸,很快就脱销且供不应求了。由于这事发生在十月初一,人们便都赶这天,上坟烧纸,祭奠逝者。

  还有人认为,寒衣节起源于明朝。《礼记·月令》记载,农历十月,稻谷已收获进仓,用新谷制作的各种吃食,首先要祭奠祖先,谓之“荐新”。天子也开始穿皮裘衣,昭告天下:冬天来临,改穿冬装。朱元璋遵循古礼,十月初一早朝时,行“授衣”之礼;并将新收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间流传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

  综观上述四种“寒衣节”起源的说法,孟姜女哭长城、蔡莫夫妇烧纸钱,均为民间传说,于史无稽,不足为据;周代迎冬礼,却又无授寒衣这一重要的节俗;朱元璋授衣,却又与宋代已有许多“寒衣节”风俗记述、诗词描画不符,时间偏晚。鉴于宋代以前文献,罕有提及“寒衣节”现象,可以推测,“寒衣节”作为节日,大概在宋代时正式形成。

  当然,这一判断,并不表明,“寒衣节”诸节日元素也是在宋朝形成的。比较合理的说法,应是自周代起,人们在冬季即将来临之际,已有迎冬、祭祖、荐新等一系列的礼俗活动。经过长期的演变,到宋朝时,人们在传承古代礼俗的同时,又增添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亲友送冬衣,给逝去的亲人送寒衣(多为纸制)等节俗,“寒衣节”正式形成。

【寒衣节的传说】相关文章:

寒衣节的传说07-03

寒衣节的来历+传说06-22

有关寒衣节的传说06-22

寒衣节孟姜女传说05-14

寒衣节典故传说06-29

寒衣节的故事传说10-24

寒衣节的民间经典传说04-01

关于寒衣节的典故传说07-01

汉族寒衣节与孟姜女的传说06-22

(精品)寒衣节孟姜女传说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