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

时间:2023-11-23 09:54:24 历史 我要投稿

历史人物故事15篇(精)

历史人物故事1

  曹操:

历史人物故事15篇(精)

  1.误杀吕伯奢:

  最为民间所不满意的是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

  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所以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所以老百姓讨厌曹操。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个事情是事实,还是不是事实;如果不是事实,那岂不是一桩冤案吗;如果是冤案的话,我们岂不是就该给曹操平反吗。那么这个事情史书上的记载是矛盾的,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故事:

  就是曹操因为董卓要迫害他,曹操从京城里逃出来,路过了他一个老朋友家,这个老朋友的名字叫吕伯奢,曹操到吕伯奢家里的时候吕伯奢本人不在,于是就发生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惨案。

  2.华容道:

  说写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

  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诸葛亮:

  1.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

  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2.孔明冲撞恩师

  诸葛亮在水镜先生那学了3年。先生说明天考试。许多学生都去背东东.就诸葛亮不背.第二天。先生说谁要是经过允许出了水镜庄,就可出师了。许多学生都傻了。诸葛亮却在睡觉。考试快结束了。诸葛亮一把抓住了水镜先生的衣角,并说你这老书呆子出歪题为难我们,快还3年学费来。于是司马徽就把他赶出去了。他拿了木棍跑到老师那,跪倒地上说,方才为了考试不得已冲撞恩师,罪该万死,弟子愿受重罚.水镜先生把他扶起后,说你可以出师了。

  袁绍:

  1. 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

  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

  2. 操从郭嘉计领二十万军分五路下徐州东征刘备。备使孙乾往河北见袁绍,绍因五子患疥疮而不愿趁操出兵入许昌。

  张飞献计刘备劫操寨,中计,张飞败走至芒砀山上去了。刘备往青州投袁绍。

  操爱云长武艺,欲计取之于下邳。

  刘备:

  1.刘备的势力不断壮大,引得东吴孙权寝食难安,于是密谋周瑜设下"东吴招亲"的鸿门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刘备携着赵云来到江东.一到南徐,刘备即用树上开花大造舆论,让吴国太插手此事,以致弄假成真.等到后来,孙权,周瑜想软硬皆施扣住刘备时,刘备使出瞒天过海之计,智激孙夫人,阻退追兵,解除围困,得以顺利逃脱.最终,孙权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2.礼贤下士,尊重人才.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曹操,孙权广发檄文,招纳人才.刘备,流落在民间的"龙子龙孙",在对自己的政治生涯进行认真反思,并接受"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批评后,奋起直追,表现尤为突出.

  先看"伐树望徐".徐庶,作为第一个投到刘备麾下的比较有文才武略的人物,一见刘备,便被刘备坦诚相待,拜为军师,委以指挥全军之职.樊城大战,先后打败吕氏兄弟和曹仁,让徐庶大展鸿图,大出风头.而当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囚禁,辞别刘备时,刘备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如此难以割舍,不难看出,刘备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人才的来归.

  关羽:

  1.千里走单骑:

  关哥哥和刘备同志走散了,暂时跟着曹操混。后来得到了老刘的消息,于是不远千里,骑上小赤兔,带着两个嫂子找老刘去了。

  2.过五关斩六将:

  找老刘的路上,有五个关隘,各有一将把守。老关过了五个关,杀了五个将。为什么说斩六将呢?因为第五个关的守将是秦琪,他被老关干掉后,其舅舅蔡阳怒了,追老关要报仇。于是老关把他一起砍了。所以就是斩六将。

  张飞:

  1.桃园三结义

  民间俗传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

  “飞曰:

  ‘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

  ‘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后遂为结拜兄弟,共同谋事的典故。

  2.粗莽好酒不恤下 手下作乱飞遇害

  张飞大意失徐州,事后当然后悔不已。回看会发觉张飞性格中的弱点。张飞自告奋勇要守徐州,刘备说:

  “你守不得此城,你一者酒后刚强,鞭挞士卒;二者做事轻易,不从人谏。吾不放心。”此一句话很全面地总结了张飞的弱点。果然,保证不喝酒的张飞,有一天竟然要众官畅饮,并强要曹豹喝酒,也不听陈登的劝阻。醉后更是鞭打不肯喝酒的'曹豹。曹豹变心,窜同吕布,自己做内应,于是徐州失守。刘备顾念兄弟之情制止张飞自刎。然而如果有人欲杀张飞,岂是别人能制止得了?张飞急欲为关羽报仇,要手下限日完成任务,手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乞求宽限些时日,张飞气急败坏将他们各鞭五十,还要他们按时完成任务,并说要不杀他们二人示众。范疆、张达自觉背逼上绝路,与其被杀,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张飞遇难。可以说张飞是死在了自己手中,让人替他不值。

  董卓:

  1.“董卓率兵入京”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2.董卓进京

  汉末,宦官与外戚专权,互相残斗。黄巾军起义后被诛灭,何进为大将军得军权,杀死不少宦官,但由于有些宦官受何进妹妹何太后的庇护,何进未能杀之。又有人劝解何进:

  大将军刚刚辅佐新君,应该行仁义,不宜多杀。所以何进就想借助外兵之手除掉心腹大患,就招董卓进京了。后何进被诓入宫中被宦官杀死,董卓入京就是虎狼之师入了羊群......

  孙策:

  1.不计前嫌,重用祖郎、太史慈等降将。

  孙策当年到曲阿募兵,好不容易才招到数百人。但被泾县大帅祖郎袭击,人马散尽,本人也险些丢了性命。后来,孙策占据江东,袁术派人送给祖郎日J绶,让他联络山越,对付孙策。孙策率兵亲往征讨,在陵阳县擒获祖郎。祖郎惶惧,孙策安慰他说:

  “当年你袭击我,刀都砍在我的马鞍上了。如今我创军立事,抛弃旧怨,对天下人都一样,不但你一人。你不要害怕。”祖郎叩头称谢。孙策任命他为部下贼曹。

  太史慈当年曾在神亭与孙策搏战。后来,也被孙策擒获。孙策解其束缚,拉着他的手问:

  “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太史慈坦言:

  “末可量也 。”孙策大笑:

  “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说完,立即任命他为门下曹。回军时,孙策命祖郎、太史慈为前导,军中引以为荣。后来,孙策还曾派遣太史慈去安抚刘繇部下,对太史慈深信不疑。事俱在太史慈传中。

  2.抚视孤寡,不欺弱者。

  孙策攻克皖城,袁术妻儿老小寄住在此,均被俘获。孙策对他们体恤抚慰,下令不得侵扰。后来收复豫章,又收拾安排刘繇的丧事,且很好地看顾他的家属。天下士大夫因此对孙策大加称誉。

  张辽:

  1.智平叛乱

  时荆州未定,(曹操)复遣辽屯长社(地名)。临发(出发前),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全军一片混乱)。辽谓左右曰:

  “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译文:

  别慌,这不是全部的人马,一定是几个人带头的小叛乱,想要用火烧造成混乱罢了)”辽将(亲自率领)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乃令军中,其不反者(无意造反的人)安坐。”有顷定(不一会),即得首谋者杀之。

  2.勇登竣险

  陈兰、梅成以氐六县叛(发生叛乱),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讨成,辽督张郃、牛盖等讨兰(分兵两路讨伐)。(梅)成伪降禁,禁还。成遂将其众就兰(两队叛军合二为一),转入灊山。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余里,道险狭,步径裁通,(陈)兰等壁其上(据险而守)。辽欲进,诸将曰:

  “兵少道险,难用深入。”辽曰:

  “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遂进到山下安营,攻之,斩兰、成首,尽虏其众。太祖论诸将功,曰:

  “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

  赵云

  1.长坂坡

  刘备逃奔江陵,于当阳长阪被曹操大军所追,妻儿都在乱军中失散。赵云乃匹马单枪,闯进曹操万军之中,陆续救出糜竺、简雍、甘夫人等,最后寻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已身受箭伤,乃将幼子阿斗托给赵云,自己投井而死。赵云怀抱阿斗,夺得宝剑,奋力血战得脱,将阿斗交还刘备。刘备却将阿斗摔在地上说“为此孺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赵云为之感泣。

  2.截江夺斗

  孙权乘刘备入益州时,用张昭之计,假称吴国太染病,派心腹周善到荆州接孙夫人归吴,并嘱她带回刘备之子阿斗,以作人质。孙夫人不疑,乃怀抱阿斗登船归吴,赵云驾船赶来,力劝孙夫人留下阿斗,夫人不从,赵云乃夺回阿斗,此时张飞亦驾船赶到,乃杀死周善,和赵云一起带阿斗回荆州。

历史人物故事2

  历史长河浩瀚如大海,在这漫漫的五千年间出现过不少历史名人,由以忠诚出名的赵云、也有以老奸巨猾出名的秦桧。但我不喜欢爱国的屈原,也不喜欢心狠手辣的`曹操。我最喜爱、也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是神机妙算的三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顾茅庐”……这些故事无一不表示了诸葛亮的才智多谋。但我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的故事是“空城计”。

  诸葛亮在众人慌张不已时能镇定自若,设下空城计,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当时大部分军士去运粮食了,城中只剩五百军士,但司马懿却已经引领大军来进攻了。诸葛亮灵机一动,令人大开城门,并叫几人去城门洒水扫街,装作旁若无人的样子。他又领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上望敌楼坐下抚琴,一书童在旁握宝剑,一书童轻摇毛扇。司马懿看到这一幕,以为城中有埋伏,便快速撤了兵。就这样,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全城人的命。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他能在最危险的时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险为夷,并保持镇定。甚至在临死前,他都担心国家的安危,让我感动不已。他就是在我心中最忠诚、最神机妙算的军事家——诸葛亮。

历史人物故事3

  声撼寰宇林则徐

  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1811年中进士。从1820年起,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由于性情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

  1837年,任湖广总督,次年12月,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从1839年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这就是闻名世界的虎门销烟。在此期间,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0年片战争失利后,林则徐遭投降派诬陷,被发配伊犁。1845年重新起用,先后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终因郁郁不得志,1850年病死于广东普宁县,终年66岁。

历史人物故事4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以后,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以后就被叫做“桃符”。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以后,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历史人物故事5

  白琳功夫经过发端兴盛、由盛转衰、由衰转盛和兴盛式微等四个时期。

  清代至民国之前为发端兴盛期。据相关资料记载,清光绪年间,福鼎出境红茶2万箱,每箱50市斤,远销上海等地。

  民国初期,茶叶由盛转衰,年产值不到百万元。民国中期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由衰转盛时期,福鼎功夫茶主产区白琳、点头等地茶叶十分兴旺,茶商贸易繁荣,茶栈茶馆林立。

  茶商向洋行或大茶行承包精品功夫茶在指定港口、码头交货,再由洋行、茶行外销港澳及欧美各国。在白琳本地,已经出现不少资本雄厚的茶馆,摆脱外地茶行、洋行的控制,将功夫红茶运至营口,转运满洲里销往原苏联。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功夫红茶兴盛式微期。20世纪50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国外对红茶需求下降。20世纪70年代初,红茶改制。

历史人物故事6

  英勇出众的拖雷

  成吉思汗与皇后孛儿帖生育了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小儿子拖雷。在平常人家,一般都是小儿子最受父母宠爱,再加上拖雷与生俱来的机智和勇敢,自然深得成吉思汗的喜爱与信任。

  拖雷从不恃宠而骄,从年幼起便跟随在兄长们身边学习骑射,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作战的时候也非常勇猛,逐渐在军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望。成吉思汗见他很有军事才能,便一直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拖雷受父亲的影响很深,非常崇尚武力,热爱战争。在成吉思汗的蒙古远征军中,他所带的军队是最威武和最残暴的`,西征所到之处,反抗蒙古军队的城市,都会遭到残忍的报复和屠杀。

  当时蒙古西征军已经攻打了不少中亚古国。有一次,一小队蒙古士兵在马鲁城下被歼灭,拖雷得知后非常愤怒,决定率七万精兵围攻马鲁。

  拖雷并没有草率行事,他先是派出了先锋军——四百骑兵夜袭城外的突厥军,将七万多突厥人完全击溃。等到蒙古大军到达后,再将马鲁城重重围困。

  大军兵临城下,拖雷见马鲁城城门紧闭,难以探清城内情况,于是亲自率领五百骑兵绕城观察敌情。当他发现马鲁城城防森严,粮草充足,果断决定发起强攻。

  马鲁城内的守将们无奈之下只好出来迎战。只见威风凛凛的拖雷双腿夹紧战马,一手抓住缰绳,一手挥舞着兵器,飞快地向前冲,很快就冲到城门口,击退了马,一手抓住缰绳,一手挥舞着兵器,飞快地向前冲,很快就冲到城门口,击退了出战的敌方将领。

  马鲁城的将领见拖雷和他的军队如此勇武,而自己的守将已牺牲很多,心知败局已定,只好出城投降。拖雷假装许诺不杀投降者,但在蒙古军入城后,他悄悄选出工匠四百人带走后,便下令屠城,死者达七十万人。

  随着年龄渐长,军功越立越多,拖雷的声望也越来越高,成为继承成吉思汗汗位的有力争夺者。

  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各有所长,多年来屡立战功。在三儿子窝阔台和小儿子拖雷之间,成吉思汗一直犹豫不决,不知道该立谁为汗为好。窝阔台谨慎坚定、老成持重,而拖雷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战功卓越,少有过失。成吉思汗最终从大局出发,认为拖雷会是一个很好的辅佐者。所以在临终前,成吉思汗把窝阔台和拖雷留在身边,把汗位传给了窝阔台,却让拖雷暂时监国。

  两年后蒙古王庭召开议事大会,此时大哥术赤已死,二哥察合台全力支持窝阔台,拖雷势单力薄,无计可施,只得拥立兄长窝阔台即位。

历史人物故事7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成因。张衡得到了很多荣誉,被一些学者认为是通才。一些现代学者还将他工作和托勒密(86-161)相提并论。1802号小行星以他名字命名。下面我们来读读他故事!

  少年张衡故事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决心。后来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据《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2500颗星星,并且绘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星图;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创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木鸟。

  渴求知识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不足,不满17岁时,他辞别父母独身一人到外地访师求学。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山川形势、物产风俗和世态人情。在当时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学问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气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

  正是由于他这种虚心好学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获益匪浅。除了在天文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外,在地震学研究上也是举世瞩目,他创制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相类似仪器问世早1700多年。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他写《二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关于张衡:

  张衡家族世代为当地大姓。他祖父张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称为圣童,曾把家传余财数百万让给他侄子。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张堪被任命为蜀郡太守,随大司马吴汉讨伐割据益州公孙述,立有大功。其后又领兵抗击匈奴有功,被拜为渔阳太守。曾以数千骑兵击破匈奴来犯一万骑兵。此后在他任期内匈奴再也没有敢来侵扰。他又教人民耕种,开稻田八千顷,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谣歌颂他说:"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为官清廉。伐蜀时他是首先攻入成都,但他对公孙述留下堆积如山珍宝毫无所取。蜀郡号称天府,但张堪在奉调离蜀郡太守任时乘是一辆破车,携带只有一卷布被囊。

  张衡像他祖父一样,自小刻苦向学,少年时便会做文章。16岁以后曾离开家乡到外地游学。他先到了当时学术文化中心三辅(今陕西西安一带)地区。这一地区壮丽山河和宏伟秦汉古都遗址给他提供了丰富文学创作素材。以后又到了东汉都城洛阳。在那儿,他进过当时最高学府太学,结识了后来著名学者崔瑗,与他结为挚友。张衡兴趣广泛,自学《五经》,贯通了六艺道理,而且还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但在青年时期,他志趣大半还在诗歌、辞赋、散文上,尽管他才高于世,却没有骄傲之情。平常从容淡泊,不喜欢与俗人相交。

历史人物故事8

  雍正对道教修炼的丹药,非常感兴趣,在宫中蓄养道士为他炼丹。他亲自用朱笔书写密折数份,特谕一些地方心腹要员:"留心访问,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如果能找到,一定要耐心开导,不可强迫,并相赠重金来安顿他的家人。对本人更要优礼荣待,迅速派车护送来京;朕有用处,一定要博问广访,竭力为朕寻找。"为了消除诸大臣的疑虑,他同时说"即使送来的人没有本领,朕也不怪罪。朕自有试用的方法。"诸大臣接到如此上谕,又怎敢怠慢,纷纷推荐道士进京。

  这些道士之中,他赞赏的是紫阳真人,说他所著的《悟真篇》,阐明了金丹的真谛,堪称"神仙"。雍正还写过许多歌颂道士采药、炼丹、放鹤的诗句。在他的`《御制诗集》中。就有这样一首描写炼丹的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光芒冲斗耀,灵异卫龙蟠;自觉仙胎熟,天符降紫鸾。"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宫中炼丹图。

  雍正服食丹药,除治病外,更重要的是补充元气的济丹,从不间断。他曾将济丹赏赐给心腹鄂尔泰和田文镜吃。说济丹是"经过精心炼制,不论寒热温凉,效果殊异,确是一种有益无害的良药,尽管放胆服用,不必有所怀疑。"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仓促驾崩。雍正驾崩后只隔一天,即八月二十五日,新君乾隆就下谕旨,驱逐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出宫,称他们是"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谣出事"。并将所有炼丹原料清运出宫。

历史人物故事9

  趣闻一:

  朱起凤,浙江海宁人,光绪末年曾在书院任教。一次,朱起凤批阅学生策论试卷时,发现试卷中有人用了“首施两端”一词,他以为是学生的笔误,随即在一旁改作“首鼠两端”。结果考试结果出来后,“书院大哗”,有人甚至写信讥讽朱起凤。原来学生并未写错,“首施两端”是有出处的,例如在《后汉书》里不但赫然写着“首施两端”一词,而且注明“首施即首鼠也”。

  这件事发生以后,朱起凤深感自己读书粗略,知识面窄。从此他刻苦攻读,认真研讨,把古籍中所见到的“首施”、“首鼠”这类音义相关的词,随加摘抄,分类汇聚。通过苦心琢磨,细致比较,历时三十年,易稿十多遍,终于编成了洋洋三百多万字,在我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辞通》。一些著名的学者,诸如章太炎、刘大白、胡适、钱玄同、林语堂等纷纷为此书作序,大加推荐。

  朱起凤不文过饰非,对旁人甚至自己学生的批评,能正确对待,变压力为动力。这样的教学态度和治学精神,值得学习。

  趣闻二:

  沈从文第一次从军解甲后,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凤凰城,来到芷江谋求出路。当然,沈家庞大的亲属圈不会让这位昔日的少爷穷途末路的,他的由县长任上下来的五舅很快又干上了警察所的所长,16岁的沈从文已经在军队里锻炼得有点儿“混得开”了,自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被舅舅招到身边工作。一个外乡来的毛头小子,竟然在警察所里干得风生水起。后来警察所兼管税务后,沈从文负责收“屠宰税”。想想,一个嘴角还没长须的小子,每天端着账本,在芷江城里走动,多威风。那些屠户们个个见了敬三分。因为沈家当日的影响力,在湘西地界上,沈从文要混口饭吃,并且吃好,显然不是问题。再到后来,城里多个显赫人家相继看中了他,要把他拢为快婿,甚至要他随意挑选,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偏偏这个时候,沈家少爷的青春期到了,他不想那样干。原因是,他已经迷上了一个女孩子。但是,这注定了是一场骗局——因为一个姓马的私生子的“牵线”,理由是“我姐姐想约你去家里玩”,沈从文去了,并且上了心。也许就是“爱情”的萌动,他勇敢地拒绝了各路贤达的提亲,他心里只有那个姐姐。可是,他自己也糊涂了,那个姓马的小子开始亲近他,并且老向他借钱,最后,把沈从文身上保管的母亲卖地的`钱弄丢了一千多元。实际上,那是沈从文的青春期反应而已,他被姓马的小子以“姐姐”的名义骗了,“姐姐”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

  事情的真相是——因为情迷心窍,沈从文落进了那个小马的圈套。如果仅此而已,那也是一个笑话而已,偏偏沈从文当真了,他觉得无脸见人,那一千元钱对败落的沈家来说,是笔大数目了,沈从文觉得对不起母亲,所以他悄悄地离开了芷江,开始了下一步的漂流。

  因为沈从文是个大人物,所以这么个青春期的小事件也变得非同寻常。事实上,这一走,就走出了一个百年难遇的沈从文来了。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齐白石老人享誉画坛起,市面上冒其名的画品越来越多。一些购画者不时拿着他的画上门求其鉴别或加写题记。后来他干脆声明“予之画从借山馆铁栅门所出者无伪作”。其夫人胡宝珠也会作画,为了避“夫人捉刀”之嫌,他忍痛割爱让胡宝珠不再作画。

  胡宝珠18岁嫁到齐家,齐白石作画时她便站在旁边理纸磨墨,耳濡目染受到艺术的熏陶,也不时习作。她天资聪颖,画艺日增。一次,齐白石看到画桌上一幅《群鹅图》,竟以为是自己所作,挥笔署款“三存印富翁齐璜作于故都”,并连钤三印。过了一天再仔细品味才发觉是夫人的临摹之作,于是题跋更正:“此小幅乃宝姬所临”。后来,宝珠又作了一幅《群虾图》,拿与丈夫品评。白石老人欣赏之余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者夫人有此成就,构图着色无不酷似自己的亲笔;忧者恐人散布流言蜚语说齐白石作画有夫人代笔,连借山馆出来的画也不可靠了。

  宝珠作画原为消遣,她知道丈夫的心事后,从此搁下了画笔。

  趣闻三:

  三国时,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他的朋友徐厚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他的缺点。吕岱不仅没有责怪徐厚,反而更加尊重、亲近徐厚。

  我们不得不钦佩吕岱不畏别人批评的态度,如小草般虚心接受的生活态度,造就了一代名将。

  梅兰芳在演出京剧《杀惜》时,突然听到有位老人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还望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人说:“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我们不得不钦佩梅兰芳的谦恭,就是这种如小草般可视平凡人为师的生活态度,造就了一代京剧大师。生活中,我们都想如大树般活着,早已忘却了小草的存在。可事实上,拥有穿山裂石之力的,往往都是这些谦逊的小草。

历史人物故事10

  魏源是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人们常常称赞他博古通今、造诣精深。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英才。

  这位英才的名字叫石昌化。

  魏源15岁在县试中,认识了小他一岁竞争对手石昌化。主考官发现这两人年龄虽小,文章都属上佳。因为难分伯仲,便将他俩同时“拔置前茅,赞为双璧”。第二年,魏源和石昌化又同时参加了“府试”,分别获得冠军、亚军。

  魏源能成功,绝对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甚至因为在书房里待得太久,连自己家的'仆人都认不出来了。

  石昌化在认识魏源后,感到自己的见识与学问与魏源还有一段差距。一心争强好胜的他开始琢磨,自己该如何缩短差距,赶上魏源呢?

  石昌化开始给自己加码:魏源读书读到三更,那我就读到五更。魏源读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熬夜。如此拼命的他没想到,“梅花没香苦寒枯”。由于过分刻苦,石昌化患风寒引发痨病,进而呕血。

  身体垮了,学业也就无从继续,这个早年与魏源站在同一起跑线神童,因为过分苛求自己,失去了参加殿试的机会,“以病剧而不得与魏同捷”。

  魏源不努力,绝对成不了魏源,石昌化过于努力,却只成为历史上一个无名小卒。

  你知道大树最高能长多高吗?科学家说,一棵大树再怎么具有生命力,也只能长到122米到130米,不是大地撑不起它,而是它自己撑不起自己。在130米的极限,再长一米,甚至哪怕几厘米,都可能自己压垮自己,轰然倒塌。其实在人生中,读书、工作、理想都是如此。要十分努力,却不可超出自己的能量极限,尤其不能把别人的高度当成自己一定要达到的高度,否则往往不成功,却逼苦了自己。

历史人物故事11

  丰子恺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生动坦诚,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他本人就葆有一颗善良、童真的心。

  丰子恺共有7个子女。他在漫画里画得最多的是大女儿阿宝。有一回,阿宝拿了一双软软的新鞋子,并脱下自己脚上的那双给凳子穿上了,还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她母亲连忙喊:别弄脏了袜子!然后立刻把阿宝抓到藤榻上,动手毁坏她的创作。丰子恺却很赞同女儿的`调皮,反倒觉得自己的太太何等煞风景且野蛮。

  除了喜欢自己的孩子,丰子恺也很喜欢和邻居家的小孩打交道。

  芳芳刚上小学的那段日子,爸爸妈妈因为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家里,一个偶然的机会,丰子恺得知她午饭没有着落,便欣然邀请她到家里共进午餐。

  丰子恺的慈祥、亲切和幽默使这个认生的女孩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家庭。丰子恺带着芳芳和萍萍熟悉日月楼的上上下下,给她们看他在日本留学时从当地带回来的各种日本漫画书以及各种画集。

  在工作之余,丰子恺常常会从口袋里掏出小本子,生动地速写出姐妹俩听女儿丰一吟讲故事时的聚精会神、初学打毛线时的笨拙滑稽、逗阿咪(家猫)玩耍时的笑逐颜开以及妹妹坐在痰盂上梳头扎辫的天真可爱画面妙趣横生,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欢快和惊喜!

  一次,女儿丰一吟带着外甥、外甥女、芳芳和萍萍一同出去春游。回到日月楼后,孩子们兴奋得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惹得丰子恺从楼上的工作室下来看热闹,听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描述。此时,丰一吟开始教唱《送别》,不料唱到一半被丰子恺制止了,他对女儿说:小孩子哪懂什么知交半零落啊,我给他们另外写一个!一时兴起的丰子恺沉思片刻后,张口就哼唱起新版《送别》来: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充满童趣的歌词不必解释,孩子们一听就完全懂了。这首词,后来配上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的乐曲,于是丰家老小百唱不厌。除了这一首,丰子恺还会教孩子们唱其他儿歌。

  丰子恺的童真正是来自同这些孩子们长期的相处,也更是来自他爱孩子的那颗心。

历史人物故事12

  齐桓公召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没被允许见面。跟随的人说:“有万量马车的国君,召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没被允许见面,也该停止了。”齐桓公说:“不是这样的。读书人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所以一定轻视他的国君;他的'国君(如果)轻视其他国君,也轻视他的城民。即使稷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我又怎么敢轻视其他国君呢?”去了五次之后,终于允许见面。天下人知道后,都说:“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对待平民百姓,何况我们这些国君呢?”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齐桓公,没有不前往的。

  原文: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历史人物故事13

  在我的脑海中,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历史人物:刘邦、项羽、曹操、诸葛亮、岳飞、郑成功、戚继光……其中让我最感动的,他便是生活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诸葛亮姓诸葛,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人称卧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军事家。他一生追随刘备,多次为刘备打仗时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取荆州,得马超,破许昌……一生为蜀国立下的功绩不计其数,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为报答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由于大将魏延的不慎,在五十九岁时去世,死前留下了一个图本和以后出事的应对措施,帮助蜀国在他死后仍然像以前那样兴旺了一阵子。

  诸葛亮一生经历过许多大的战争,且计谋大部分是诸葛亮出的。比如说草船借箭:周瑜心胸狭窄,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想方设法的要除掉诸葛亮。这时正值秋日,在许昌整顿了一年的曹军现已精神焕发,准备驾船攻打江南。周瑜得知消息,本想全力抗曹,可是军中却缺少弓箭,周瑜便想出一计,让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若十日内没有完成,便军法处置。然而诸葛亮并没有抱怨,而是说只需三日便可完工。周瑜嘲笑诸葛亮说大话,于是便任由他去了。

  第二天,诸葛亮把从鲁肃那里借来的二十艘快船推入水中,船上插满了草人,并下令向曹军水寨进发。这一天正好有雾,曹军的视线不好,错把草人当成了士兵。霎时间,曹军朝草船万箭齐发,都射在了草人的身上。每条船上足足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上轻而易举凑齐了十万多支箭,周瑜哑口无言,计划落空。

  诸葛亮最令人感动的便是他对刘备的'忠心。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备疾病缠身的那一段时间里,诸葛亮对他的关怀能说是无微不至。刘备死后,有才能的诸葛亮并没有称王称帝之心,而是全力帮助后主刘禅带兵打仗,管理国家大事,对待刘备的孩子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那样,可是蜀国有才能的人都相继死去,诸葛亮一个人独木难支,难管朝政,最终死去。他在临死时还在关心着国家大事。

  诸葛亮这个令人感动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永远不会被人们忘却。

历史人物故事14

  师经弹琴,魏文侯随着乐曲跳起了舞,并且高声说道:“我的话别人不能违背。”

  师经拿起琴去打魏文侯,没有打中,却把帽子上甲穗子撞断了,文侯大惊,气愤地问道:“寡人有何过失,你打寡人?”

  师经没有回答问题,在一旁默默不语。

  文侯接着问手下的人说:

  “身为臣下却打他的国君,应该处以什么样的刑罚呢?”堂下的'台阶上等候。

  “应该处以死刑。”左右答道。

  师经说:“我想在死之前说一句话,可以吗?”

  文侯说:“可以。”

  师经说:“以前尧舜做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没有人反对;桀纣做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遭到别人的反对。我打的是桀纣,不是打我的国君。”

  文侯说:“放了他吧!是我的过错,把琴挂在城门上,用它作我的符信;不要修补帽子上的穗子,用它来时常告诫我自己。”

  【感悟】

  必须善于倾听逆耳之言,不要怕别人反对你,因为这才是对你的另一种关心与爱护,深刻的道理往往就存在于这些逆耳之言中。

历史人物故事15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齐国攻打鲁国,两军会战于鲁国的长勺。鲁庄公想先出击,他的.军师曹刿立即制止说:“现在应该固守,不可击鼓进攻!〞等到齐军领先击鼓进攻三次以后,曹刿才说:“现在可以下令击鼓进攻了!〞结果齐军败退,狼狈而逃。庄公下令追杀,曹刿又立阻止说:“不可!〞曹跳下战车,仔细观察地下齐军战车车轮辗过的痕迹,又爬到车顶上望齐军败逃情况后,才说:“可以追击!〞结果齐军大败,鲁国大获全胜。

  在庆功宴上,大伙纷纷议论这次获胜的原因,一致推崇曹刿指挥有方。鲁庄公询问曹刿指挥的密廖。曹刿说:打仗的胜负关键在士气,士气盛那么胜的时机就大;士气衰那么败的时机就大。击鼓进攻,通常是击第一遍鼓时,士气旺盛,大家一心想冲锋陷阵。如果第一遍鼓进攻没有奏效,又击第二遍鼓士气就弱了。如果第二遍鼓仍然未奏效,所以第三遍鼓,士气简直没有了。国此,我止住我方抢先击鼓进攻,是怕士气,直等到齐国击了三鼓以后,才请下令击鼓进军,这样以我们最旺盛的士气攻打齐军的最低士气,当然获胜。后来我所以阻止鲁莽追击。因为齐国是大国,恐其有诈,万一它设下圈套,我们匆匆追过去,中了它设的埋伏,岂不要上大当,不可不谨慎对待。所以我研他们败逃时战车轮走的痕迹,发现十分零乱,不象是有方案撤退,望他们的旗帜,发现东倒西歪,毫无秩序。断定齐军确是伧惶溃退。所以建议追击。

【历史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的故事04-24

历史人物的感动故事04-16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04-20

历史人物经典故事05-27

历史人物故事03-10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07-03

历史人物经典德育故事06-28

历史人物故事03-05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12-14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