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20 13:01:07 设计 我要投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合集15篇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教具、学具准备学具

  每个学生都准备6cm和 3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8 cm长纸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出示以下两个图形。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长+宽+宽,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

  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

  (1)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6 cm和3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2个长和2个宽)

  (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自主探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长+长+宽+宽)(2长+2宽)【(长+宽)x2】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再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6+3表示什么(长+宽),为什么要乘2?【(长+宽)的和的2倍】

  (7)归纳公式。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2)出示例4的图。教师: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

  那么,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

  例4,正方形的周长=5+5+5+5=20cm,公式=边长x4=5x4=20cm、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 .教科书第8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上台板演,画出设计图,一共排三行,每行6个正方形。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花边最少。

  (4)深化认识。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继续巩固练习

  1、第6题

  (1)打开第88页

  让学生画出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8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10题

  (1)让学生画出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准备:

  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流程一、基本练习

  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暂停)

  2、师: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边讲解PPT边闪动平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平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会算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

  流程二、引入课题

  PPT出示

  1、师: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的篮球场和一块正方形的草坪。小明和小红分别沿着篮球场和草坪的边各走一圈,他们走的一样快,怎样能知道谁先走完呢?

  2、师: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PPT出示课题)

  流程三、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PPT导入: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

  1、师: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2、师: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导入:(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师: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互相说一说。(暂停)

  PPT导入:

  (4)26+14=40(米),40×2=80(米)

  4、师: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5、师: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现在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在小组里说说看。(暂停)

  第三段: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流程四、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师:下面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PPT出示:上面图片中右下角草坪放大充满全屏,并标上:草坪的边长是20米。

  2、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PPT导入:

  (1)20+20+20+20=80(米)

  (2)20×4=80(米)

  3、师:同学们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你们能看懂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4、师:现在你们能回答一开始的问题吗?小明沿着篮球场的边走一圈,小红沿着草坪的边走一圈,如果他们走得一样快,谁先走完呢?为什么?

  第四段:教学想想做做1、2、3、4、5、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第1、2题”

  1、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在动手做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你准备测量几条边的长度,然后再动手测量、计算。(暂停)

  2、师: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只需测量一组长和宽就行了。而正方形四条边全相等,所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这是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师:请大家在作业本上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最简便。(暂停)

  2、师: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你们是这样算的吗?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第4、5题

  1、师:下面我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师:先想一想,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镜子的什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暂停)

  3、师:镜子的形状是长方形,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暂停)因此做这样一个镜框,应该需要大约6米的铝合金材料。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6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动手拼一拼的游戏。活动要求是:用4个边长1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

  2、师:老师也和同学一起拼,你们拼的方法和老师一样吗?(边演示课件边说明)

  3、师:用4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拼的方法是唯一的。这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周长又是多少呢?

  4、师:下面我们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各多少厘米?(暂停)

  5、师: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6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说边导入两个长方形)。猜一猜它们的周长会相等吗?再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想。(暂停)

  6、师:比较拼成的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7、师:用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行,也可以拼成两行,由于拼法不同,长宽不同,周长也不相等。

  第六段:全课总结

  流程九、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还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四边形的基础上所编排的。从一般性的知识出发,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经历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形成过程,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理解公式的基础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差,有近三分之一的思维缓慢、反应迟钝,应该指导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的情况下,通过交流讨论,理解新知。对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只要理解就行,不必强求用各种方法解答,倡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进步。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设疑激趣。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面、课本封面、三角板、树叶等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周长怎样来求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三、加深理解,实际应用。

  ⑴求下图形的周长。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4)、右图是一块边长为2分米的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5)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四、梳理回顾,总结评议。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 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形象感知逐渐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用权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5

  设计说明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根据周长的含义,应用图形的边的特征进行探究。因此,本节课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本节课通过具体情境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通过动手量一量,动笔算一算,探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样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针对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以数形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体会数学的抽象与简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相同规格的长方形卡片和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创设情境。(课件出示)

  (1)让学生观看课件后思考: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呢?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要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才能知道)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计算美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方法一 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用2个长加2个宽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算式是6+4+6+4=20(厘米)。

  方法二 用6×2算出两个长的长度,再用4×2算出两个宽的长度,最后把它们加起来,算式是6×2+4×2=20(厘米)。

  方法三 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因为另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与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算式是(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概括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①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对算法进行优化。

  (学生讨论之后,认为方法三最简便)

  ②引导学生根据方法三的算式,尝试用文字表述出来。

  (学生讨论,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③师生共同概括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计算喜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方法一 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算式是5+5+5+5=20(厘米)。

  方法二 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5×4=20(厘米)。

  (3)引导学生讨论并概括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然后汇报。

  教师根据汇报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比较美羊羊和喜羊羊谁走得远。

  (学生汇报:20厘米=20厘米,美羊羊和喜羊羊走得同样远)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归纳概括能力,同时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1、完成教材85页“做一做”1、2题。

  2、完成课堂活动卡。

  设计意图:适时地进行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87页1、2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

  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

  (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

  (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

  【例题的呈现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条件和问题,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黑板作为研究对象。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测量数据,不仅明白了求长方形周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条件和一般需要条件,而且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1×2=2(米)8+2=10(米)

  d、4+1=5(米)5×2=10(米)

  提问:请用方法c的同学们想想和方法a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再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来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为什么要乘2?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都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活动。在这里,没有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现成的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硬把成人思考的解题思路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凭他们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又可以博采众长,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引导学生用所谓“最简单”的方法,而让学生自己逐步体会。】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片篮球场,看图:指一指什么是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

  1、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虽未统一,但总有学生喜欢或已内化的方法。此处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让学生逐步体会最简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算法:

  a、25+25+25+25=100(厘米)

  b、25×4=100(厘米)

  (3)比较: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教材没有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作为例题出现,而是安排在“试一试”中,其意图十分明显。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是水到渠成的。】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习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2~44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并未给周长下定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本课教学目标是能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基本目标:

  (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

  (2)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发展目标

  (1)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1、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教学流程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最后谁获胜了?比赛之后,兔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不应该骄傲自满,应该向坚持不懈的乌龟学习。后来他两成了好朋友。但是这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原来,他两个都很喜欢散步,乌龟每天围着这个水池走一圈,兔子每天围着草坪走一周。乌龟说:我每天走的路多。兔子说:不对,是我每天走的多。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到底谁每天走的路多些?光靠猜想说服不了他们,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我们先来观察一下他们每天走的路线(课件演示)。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有何特征?正方形呢?要看谁每天走的路多,就是要比较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周长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长方形的周长:

  1.师:假如这个长方形是小乌龟每天绕着走的水池,谁来指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怎样就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先量再算)

  2、师:乌龟采用了大家的建议,他们量出了(板书)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4米。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一下,并记录下你们小组的算法。

  3、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算法(想法)。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演示课件。

  生一:6+4+6+4=20(米)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那就是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生二:6×2+4×2=20(米),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两个宽,也就是一组对边一组对边的求,然后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师:这样算的根据是什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也就是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

  生三:我是用(6+4)×2=20(米),先算长+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的一组邻边。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2。师板书:长+宽×2这样写行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注意什么?

  4、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那种方法?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道题。

  右边是一面镜子,给它做一个铝合金边框,大约需要多少米的铝合金材料?

  学生算完汇报自己的算法。师: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算?(潜移默化的算法优化)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师:假如这个正方形是兔子每天绕着走的草坪,谁来指指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数据?(边长)兔子已经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你会算它的周长吗?怎么算?

  2、汇报算法。

  生一:5+5+5+5=20米,我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得到了它的周长。就是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二:(5+5 )×2=20(米)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

  生三:5×4=20(米)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可以用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乌龟和兔子谁每天走的路长?生:一样长乌龟和兔子非常高兴,他们又和好如初了。我们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算法。下面就用我们掌握的本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应用

  1、书上44页第二题:先量再算。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⑴、正方形花圃每边长6米,它四周的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⑵、给下面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长多少?(长5分米,宽4分米)

  3、判断

  4、选择题

  ①、一块黑板,长与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A.5×4

  B.5×2

  C.(5 + 5)×2

  ②、用一根长20分米的木条,制作一个正方形镜框,镜框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A.不能确定

  B.20×4

  C.20÷4

  5、这是我的一块手帕(边长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6、聪明的一休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不断地成长,不断进步。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9

  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课型:新授课

  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叫做一个图形的周长,认识周长的实际含义;学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境导入:用两只小乌龟爬不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操场,设问,他们俩谁怕得更远

  2、新旧知识的引入。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课件出示图形:

  问:你们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吗?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问: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它们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二、探究新知

  1、小组讨论,怎样计算你手中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

  (1)怎么样能够知道它的周长,谁来说说可以怎么做?

  (2)交流方法。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通过课件演示长方形的周长不同的计算方法。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2)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问: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问:要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

  3、试练: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

  4、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出示一个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①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②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边长×4 =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正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正方形的边长是7分米。

  三、巩固练习

  (一)、填空

  (二)判断

  (三)解决问题

  (四)、拓展练习求两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周长计算公式;

  (3)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周长计算的问题;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

  总结周长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1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周长的知识,昨在老师要同学们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现在以四人小组的方式,讨论本组有几种不同的做题方法,等会请小组汇报。

  二、合作探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四人小组内汇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5分钟)

  2、小组汇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请有不同做题方法的小组补充(教师板书各种方法)(6分钟)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本组的方法)

  3、说说你的发现(小组汇报完计算方法后请个别同学说说发现)(3分钟)

  4、师:在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多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说说你的原因。

  (指着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归纳出其计算周长的公式)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5、小组汇报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本组的方法)(5分钟)

  师:那么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多种方法中,你又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2分钟)

  (指着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归纳出其计算周长的公式)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师总结:方法虽然很多,但我们在做数学的时候要选择最优,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

  1、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相框的长与宽,求周长。

  (2)课件出示相框由长方形演变正方形的'过程,并出示正方形的边

  长,求周长。

  (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并进行汇报)

  2、出示书本中三道练习题。

  师:请完成后四人小组说说做题的方法,并请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计算结果。

  生:汇报计算结果(每组说一题)

  3、扩展练习:

  师:我手中有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都是5厘米,现在请你算一算它们拼成后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师演示拼的结果)

  师: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算出结果,看哪个组最快算出来。而且有一个要求:小组内每一位同学都要说说计算的方法,然后请击掌三下以示完成)

  五、小结:(3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你也评价一下同学们的表现。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1

  教学思考:

  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体系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 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扩展周长概念。变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为“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样处理,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又为学生今后学平面曲线图形的周长打下了基础。

  第三、 以实践性为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第四、 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运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设计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平时学习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

  教学准备:

  师:课件,课题,风景画。

  生:纸片、直尺、绳子、方格纸、学习单、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周长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举例汇报(注意强调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二、自主探究

  (一)准备

  1、猜一猜:

  媒体演示

  师:这是2张风景画,一张是长方形的,另一张是正方形的,谁能告诉大家画中的景色?假如要给2张画镶上边框,哪张边框用料多?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长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两张用的同样多;

  师:到底是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想一想要求边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么?

  2、出示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3、验一验:

  师:请拿出和老师一样大小的纸片,以及验证的工具。先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4、说一说: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验证的结果,并说说你用什么办法验证。

  绳子绕一圈,滚动一圈,量一量,将图片放在方格纸,数一数

  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精确)

  (设计意图: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活动,养成严谨求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是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

  1、师:怎么量?为什么?(只要量一条长和宽,根据长方形特征)

  怎么求周长?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师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重点引导学生,(长+宽)求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还要再乘2

  3、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第②种和第③种方法无论是书写还是计算都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4、小结,质疑。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4、试一试

  9米

  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7米

  求花坛的周长

  (2)学校篮球场长40米,宽20米,周长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长:

  1、回到准备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求出长方形边框的用料,而且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对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开始的正方形风景画,它的边框用料多少呢?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自己计计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使他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安排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想一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用到什么?

  (使学生知道,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3、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当中,原来给开始的那两幅风景画镶上边框,所需的材料两个一样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已经重点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小组去探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解决了边框用料多少的问题还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重复计算方法。

  4、试一试:一张正方形桌子,边长是80厘米,要为它缝制一张台布,台布的花边至少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三、实践应用

  (一)第一层次:

  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

  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层次:

  1、选择题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 (10+6)×2 b 10×6 c (10+6)×2-10 d 10+6×2

  2、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变(90+60)×2

  (设计意图:为了使练习既让学生巩固知识,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又使得每个学生在满足求,所以我设计的练习按照有层次性、趣味性、贴近生等原则设计)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自己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成长)

  五、拓展延伸

  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1、你有几种拼法?

  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拼一排:

  (1+16)×2=34

  拼二排: (2+8)×2=20

  拼三排:

  4×4=16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既是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邃性。)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6厘米 6+6+4+4=20→长+长+宽+宽

  宽: 6×2+4×2=20→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

  4厘米 (6+4)×2=20→(长+宽)×2

  边长:5厘米

  5+5+5+5=20

  5×4=20→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2

  一、学习目标

  1、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4.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会准确地测量并能正确地计算物体周长的方法。

  教具、学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卷尺、直尺、绳子、一些图形的卡片等。

  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为学校设计了美丽的花坛,并且想帮他们围上护栏,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采购员,为其中的两个花坛安装护栏(板书:小小采购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从图中找出信息

  2.要当小小采购员,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护栏周长多少米,需要多少钱)

  3.解决长方形周长

  (1)出示8米

  4米

  (指名到板前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教师用红色粉笔沿长方形的周长画一周。

  (2)独立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在汇报时,说明自己的理由。

  学生在汇报的同时教师可以进行课件动画演示

  学生可能这样计算:8+4+8+4=24(米)

  长方形一周的长等于长加宽加长加宽,所以8+4+8+4=24(米)。

  启发学生讨论:还可以怎么计算?

  2×4+2×8=24(米)

  启发学生讨论还可以怎样想?

  2×(8+4)=24(米)

  启发学生讨论、探索、参与知识的形成,不死记算法。

  (3)引导学生比较算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觉得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8元/米的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

  三、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2.人民路小学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90米,宽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订正。(两生板演)

  四、课堂检测

  (一)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米,宽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出示本班同学的一张长方形的美术作品:

  长4分米,宽2分米,给它裱上漂亮的边框,至少应该买多少边框材料呢?

  请同学上台反馈,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周长的简便计算。

  (三)课件出示: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4米,如果围上篱笆,至少需要多少米?

  五、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自主练习1、2题。

  七、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花坛周长多少米?

  8+4+8+4=24(米)

  2×4+2×8=24(米)

  2×(8+4)=24(米)

  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

  24×8=192(元)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6.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 X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

  三、实践应用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教学设计

  总第20课时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交流。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理解了周长概念,掌握了简单的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周长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行的周长有了初步的认识,不排除有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透彻,为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一些阻力,可以通过旧知复习来排除。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进行猜想验证,通过归纳总结,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相机导入

  1.回忆旧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能运用教室里黑板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让其他同学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黑板的边缘。如告诉学生不能说黑板的周长,而应该说成“黑板面”的周长。

  (2)课件出示:例4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指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周长的相关知识,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生在用手比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同时,悄无声息地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好了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操作活动

  (1)观察猜测

  ①看课件:

  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你认为是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a.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b.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c.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②我们认为可能出现这3种结果,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

  (2)动手验证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和例4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验证的工具。

  ②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3)汇报小结

  ①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的验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进行验证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用绳子绕图形一圈,测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把图形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圈,读出尺子所对准的刻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将图形放在方格纸中,数一数周长有多少格就是多少厘米。用尺子分别量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算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比较优化。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的方法,测量起来比较快,结果比较准确,使用起来更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先观察猜测,再动手验证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测量周长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2.探究活动(1)探究长方形周长

  ①测量数据。师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只要测量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长方形,动手测量。

  ②计算周长。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呢?请你自己在随练本上算一算。

  ③交流汇报。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10+10+6+6,10+6+10+6,10×2+6×2,(10+6)×2。

  ④观察分析。

  师: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出这些算式分别是什么意思吗?根据学生回答,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课件动态演示:复制出长方形四条边,然后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四种不同算法。

  在理解前三个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第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⑤比较优化。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请说说你的理由。

  ⑥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历思考与分析,运用箭头图展示分析结果,学生很快就明白那种计算方法最好,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⑦即时练习。

  经过探究,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了,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计算,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课件出示: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0米,宽7米,求花坛的周长。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及时练习巩固,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强化学习效果,并为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2)探究正方形周长

  ①课件演示:将上面的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现在是什么图形了?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正方形。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那只要测量它的几条边呢?请你自己测量并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交流汇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

  6+6+6+6,6×2+6×2,(6+6)×2,6×4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说说每种方法表示的意思。

  ③自主优化。师:用第四种方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你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呢?(6×4这种方法好,因为比较简便,做起来快。)仔细观察这四种方法,他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方形周长=边长×4。师: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经历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有了一定的基础,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通过课件演示把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学生已经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通过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自主得出计算方法。看似教师“无为”,实则“有为”。教师想方设法设置好探究的环节,充分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设计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研究能力。

  ④即时练习。课件出示: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8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先让学生明白:要求篱笆的长度,其实就是求什么?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随练本上做一做。

  3.再次验证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出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现在你能运用我们刚学的知识,很快地比较出它们的周长吗?

  课件出示图形及表格: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

  【设计意图】再次验证,与课首相呼应,通过简洁明了的表格,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既巩固了新知,又稍有提高,让学生感受了表格的特点,增加了一种习题答案的呈现方式。

  (三)实践应用,综合提升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互相说说,求花边的长就是求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2)完成教材87页第1题。让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2.提升练习

  (1)选择。课件出示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A.(10+6)×2 B.(10+6)×2-10 C.10+6×2 D.10×2+6 “一面靠墙”“至少”是什么意思?怎样围才能做到篱笆长度最少?

  【设计意图】因为本节课刚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生的理解还不太透彻。通过选择,出示几个算式,引领学生不断思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另外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要具体思考,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87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可以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利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还可以求出它的边长。重视知识的活学活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学生质疑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不断地成长,不断进步。

  (五)教学反思

  1.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节课是在学生基本上了解“周长”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求长方形和法,复习周长的含义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长方形的周长,即衔接新就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2.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学数学机会。

  在课中我设计了用两种长度不同形状的长方形要求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一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又去解决新的问题,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动手操作,学会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心设计练习,使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安排了四个层次的练习。

  4.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出新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整节课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学习气氛浓,学生自觉学习,学生自觉地动、看、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多种活动形式,使师生、生生活动频繁,交流多向,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02-0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设计02-0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05-31

小学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06-2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02-0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设计15篇02-04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11-18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05-0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9篇02-0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11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