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是哪天

时间:2023-11-19 08:57:01 下元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下元节是哪天

下元节是哪天1

  答:11月14日,农历十月十五。

  《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在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下元节的习俗

  1、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2、享祭祖先: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

  3.节令食品: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仲秋节吃月饼等等,它同其它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共同心态.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修斋设醮: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镶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

  下元节的传统介绍

  1、修斋设醮:下元日同时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2、祭祀祖先: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

  3、祭祀神灵:从年代以及祭祀方式和对象的演变来讲,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下元节的由来及意义

  传说十月十五日下元节这一天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当天禹会下凡人间为民解厄之日,这天人们会准备香烛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

  在道教的观念中,做善事可以累积福报,做恶事则会欠下冤债,一旦所犯的冤债过多,就会影响到生活困厄,灾祸不断。而正统道教所谓:「上元天官赐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上元节祈求天官赐予福分,为接下来新的一年有可能所犯下的过错,先做好弥补的准备;到了中元节时,再祈求地官大帝赦免我们累世所犯的过错。最后是在下元节时,检视我们在年初所累积的福报,是不是足够弥补我们所欠的冤债,如果不足够的话,就恭请下元水官大帝为我们消灾解厄,化解累世亏欠的冤债,以免把今年的不顺与灾厄带到明年。

下元节是哪天2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一、下元节有什么习俗?

  1、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2、享祭祖先: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

  3、节令食品: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仲秋节吃月饼等等,它同其它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共同心态。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下元节风俗

  农历十月十五,民间传统的“下元节”,又称“下元日”,旧时人们又尊是日为“水官生日”。盖因常州属江南水乡,农村多种水稻,副业捕鱼捉虾、驶舟航船等等皆与“水”有深厚的缘分,所以农家对“水官生日”特别重视,多于此日“斋三官”(祭祀天官、地官、水官),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斋三官”之俗起源甚早。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官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可见唐宋时代道教对此已极为重视。而道教诸神之中,“三官”地位颇高,特别是在黎民百姓之中影响较大,其起源乃是土生土长的原始民间信仰中人们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另据《典略》,东汉时早期的道教就吸收了传统的原始民间信仰,奉天、地、水“三官”为主宰人间祸福的神灵了。至宋代又将“三官”与“三元”(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生日,七月十五“中元”为地官生日,十月十五“下元”为水官生日)联系起来,称“三官”为“三元”。后来,随着道教的逐步衰落,百姓对“三元”的认识逐步模糊,三官生日也越来越淡化了。

  可是,“斋三官”的风俗在常州地区农家却一直传承,到了近代的事项,主要是新米磨粉做团子。武进农谚云“十月半,牵砻做团斋三官”(注意:斋三官的团子是通常的小团子,不是“十月朝”的“糍团”)。有些农家还按古制,在大门口竖起高高的“天杆”,白天在杆顶张挂杏黄旗,旗帜上写“天地水府”、“风调雨顺”等字样,到了晚上则换上三盏“天灯”,以示祭祀天、地、水“三官”。解放以前,东门外“三官堂”香火极盛,届时前往烧香念佛的善男信女云集坐夜,通宵达旦讽诵《三官经》。但是,坐夜念佛的婆婆多数没有文化,念佛口耳相传,有口无心,难免以讹传讹,穿凿附会,错误百出,往往闹出许多笑话来,所以常州民间谣谚中有“瞎传三官经、丝瓜炒面筋”之句,常州方言也有“瞎缠三官经”或“瞎串三官经”的说法。清代,常州城内每年十月十五“下元节”也自有一番热闹。诗人洪亮吉《南楼忆旧》中有诗为证:“才过中元又下元,赛神萧鼓巷头喧。年来台阁多新鲜,都插宫花粉杏园。”亮吉自注云:“赛神会中每用七、八人扛一桌,上扮金元院本诸故事,名台阁。”说当时民间行会新鲜热闹、丰富多采。此俗辛亥革命以后逐渐废除。

  三、下元节历史起源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